多么愉快的一天,啊!

周六上午娃去学校搞迎新活动,我在家练琴
中午她回来,随便吃了点东西,她去看书,我开始看最后两集95版的《傲慢与偏见》,啊!!!!太好看了,看到简和宾利俩人终于订婚的时候我几乎鼻子一酸
lizzy就更不用说,眼神之明亮流动,太动人了,然后帅帅的达西也非常令人荡漾,总之看完冒着一身粉红泡泡带娃去上笛子课
上完课出来,三个人一起去一家法国小酒馆吃饭,吃了一大锅青口,喝掉一整杯苹果起泡酒
吃完饭出门,空气是湿的,但因为降温,所以不觉得闷,反而很舒服,有一种起泡酒一样的喜悦的泡泡在心里涌动
散了一会步他俩回家,我去听音乐会

这场是180的票面,在闲鱼上240买下的,听完之后感觉,实在是太值了!!
首先,是小厅,不到400个位置,气场非常聚拢,有室内乐那种亲密的氛围。我坐在二楼,是一楼第三排整对上来的位置,离舞台很近,甚至听得到小提琴敲指板的声音和深吸气的声音
第一首是小提琴大提琴重奏帕萨卡利亚,已经觉得很美,接着是贝多芬的弦乐三重奏D大调小夜曲,下半场是舒曼的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这个五重奏实在太灵了,现场效果极其好,是那种非常紧非常热烈的效果,像是一块织得很紧的布,密不透风。第二也不知道第三乐章,第一小提琴有一句旋律,仿佛是一株草生长出来,嫩绿脆弱但有生命力。说起来,康珠美的第一小提琴,宁峰的第二小提琴,我觉得这么对比来听,音色确实明显不同,居然会这样明显,就还挺有趣的
说起来,这首曲子如果放在录音里听,我未必会觉得非常喜欢,但是在现场实在就觉得很动人,那种台上台下的互动和令人屏息静气的气场,太妙了,还是要看现场,啊!
结束之后,大家掌声雷动,谢了四次也不知道五次幕

走在春天的夜晚,特别快乐,发消息给shu说,他回我说,多么愉快的一天啊!
真的,此言甚是!
想到时间尚早,我想不如走回家吧,每次听完特别喜欢的演出总想在路上走走,然后就这样一路晃晃悠悠,晃了一个多小时,走回家,真的,好开心啊

说起来,在路上走着的时候在QQ音乐里找到康珠美的录音,想晚上听了舒曼,那就接下去边走边听勃拉姆斯吧,听了她的第三小提琴奏鸣曲,录音听起来也确实是有一种紧张的气氛,我能理解这种好,但是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风格。听完第一乐章,我就重新听了一直以来常听的谢林的第三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还是喜欢的。谢林的琴声里通常毫无炫耀,但会有一种特别的骄傲,是那种指向向内的骄傲,以及我觉得有非常自持的温柔
小女巫去听了马友友的音乐会,她说觉得大提琴是一个。。。成熟的大人。。。是的,我觉得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我正是比较喜欢。。。大人的艺术作品,俏皮灵动的东西虽然也是好的,但没办法敲中我最被感动的点,就,大家喜欢的东西真是好不一样啊,很有意思呢

顺便,周日晚上看了一个美泉宫伊丽莎白30周年音乐会,一开始sisi是一个年轻演员,年轻而美,声音也好,但我觉得非常泛善可陈,死神也不大好,看起来太实了,实敦敦的
半心半意的往下看,唱到“我属于我自己”这首著名曲目的时候,年轻的sisi的唱着唱着,被群演团团围住,然后等团团围住的群演散开之后,sisi换成了maya,天啊!!完全就不一样了,maya接唱的时候,我一身鸡皮疙瘩,立刻就被感染了,效果之震撼,简直令人怀疑这种舞台设置是对青年演员的羞辱。。。这时候的maya距离05版已经过去快20年,毫无疑问是老了不少,但是演员的气场和表现力就是在那里,并不衰减,依然是那么夺目
当然,死神还是不太行,实敦敦的死神配maya也不行。。。只能说,舞台这种东西,它有自身的魔力,不同的人演就是完全不同,如果不是maya和mate,我肯定不会如此着迷《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

我要开始花痴的胡言乱语了
周末重看了一遍05年版的《伊丽莎白》,实在太好看了!远比第一次更上头
第一次看的时候,对maya的伊丽莎白印象很深,那种生命力,她对自我意志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迟疑和疲惫非常动人,最后依然什么也没有,更是令人感叹。
那时候最被《夜船》打动,就是那种历尽千帆之后,我还是不喜欢你,“不喜欢你”这是为数不多的我能做主的东西了,而她在发现丈夫去妓院之后,她说“丈夫的忠诚落幕,是我自由的起点”,哇,振聋发聩

也看过一点Pia的伊丽莎白,不是特别喜欢,我看到豆瓣上有人说
“ 92版Pia:sisi是一个不幸的少女。因为被束缚所以悲伤绝望, 茕茕孑立 ,冷笑着嘲弄这个伤害我的世界,最后终得解脱的笼中小鸟。05版Maya: sisi是个好胜顽强的少女。她是个不需要他人同情的自由战士,务求战胜一切,战胜她的丈夫婆婆以获得自由。可是战胜到最后,她才发现胜利的尽头不是自由,而是虚无。她依然摆脱不了出身和时代,所以在疲倦中走向死亡。 ”
就我看到的零星的Pia的伊丽莎白而言,她会让我觉得很硬,某种程度就有点僵,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气场很大,但这种气场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气场,maya肯定也不能说是柔软的,但她是流动的,有一种刚强,也更有弹性

但,重点还是想说死神和伊丽莎白的互动
啊,没有哪对组合比maya和Mate更好了!!!!
死神是伊丽莎白颅内幻想出来的形象,第一次出现是她爬高掉落,昏过去的时候出现的,后来每次在她想要厌世或者想要的时候出现,有一点诱惑,有一点抗拒,也可以说是伊丽莎白本人的另一个分身
同时,因为这人毕竟是死神嘛,还负责了带走伊丽莎白的儿子鲁道夫,以及覆灭了封建王朝(?)
很多版本的死神为了追求这种幻象,演得非常中性,比如说一头长发?雌雄难辨的妆容?
但是mate非常特别,他的形象很实,就是一个少年,甚至是青春活力的少年,但是也很虚,因为非常干净,没有什么人类的特质,也并没有很强的雄性荷尔蒙,但是与此同时,他和伊丽莎白的互动那种对抗性多是那么那么热烈、真诚又色情
某种程度我觉得可以说他的死神特别迷人在于,死神和演员有一点分开,死神是一个容器,他接得住伊丽莎白所有的部分,他懂伊丽莎白,很深的懂,能某种程度还能塑造她引诱她,但本身又是空的,其实也不太像人,或者是我们迷恋所谓的纸片人,而演员本人又显然是人类,而且和maya的关系非常好,是那种崇拜爱慕,很真挚
我以前不太懂maya和mate这种美,现在深深的觉得,我又成长了!

太美了,实在是太美了
搞得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以及死神和鲁道夫也蛮好看

清明假期还看了一个德语音乐剧《莫扎特!》,不是特别喜欢,可能里面的那种有巨大天赋的少年很难让我共鸣吧,因为我没啥天赋,也不是少年,我回忆了一下,我觉得大部分令我非常上头的东西,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很色情。。。是一种深层次的色情
色情这种东西,不是少年情侣甜甜的恋爱或分手(比如《莫扎特!》),而是更深的更强烈的一种东西,是一种生命力和对人心或者人与人关系更深的探究

我要改天再重温一下97版的《吸血鬼之舞》!毕竟,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莎拉比得上97版,那版的莎拉有一种天真但不蠢的气质,和伯爵居然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匹敌,通常来说,莎拉气场太大就不行,会让人觉得,嘿,俩伯爵么?太弱也不行,会觉得是老鹰吃小鸡,而97版的莎拉就是另一个路线,不走气场路线,而是一种巧劲儿
而伯爵就更不用说了,啊,摄人心魄!

在审美这个层面,总体我比较喜欢女的具有男性特质,男的具有女性特质,当然这个特质并不是说真的某些特质是男的/女的才具有的特质,而是说根据社会刻板印象而言,通常被认为是男的/女的的特质。。。总之,非常变态

舞台啊,就是迷人啊,不想干活想看戏~~~~~

舞台姐妹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姑娘说“以前的嗑点一直是少年时意气相投的亲密战友/伴侣,在岁月中走向截然相反的理念与阵营,继而成为最了解彼此的对家,比如GGAD(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比如EC(万磁王与X教授),最近又发现一个新的嗑点:【艺术上亲密无间互相成就,生活里几无往来形同陌路】”,她说某个京剧老生演员和琴师,俩人从戏校就开始搭档,已经搭档几十年,台上非常非常默契,但是台下俩人风格完全不一样,而且互相都看不太上对方。。。就。。。有一种很好磕的感觉呢

我看到笑了老半天,居然很能懂这种好磕,跑去留言,说,话说我觉得这种接住和默契,会忽然想到越剧《舞台姐妹》,她说,“越剧舞台姐妹太好磕了 唱惯了梁祝恩爱生死情 今日里送兄送妹分不清”,然后我就想,不如再去看一下,就去B站看了正当年的钱惠丽、单仰萍组合,啊!从“送兄别妹”一路就看下去了,直到看完全剧,又一次在月红接唱“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的时候哭出来。。。这一段对我来说真是。。。百试不爽的令我眼眶一湿啊!
我觉得我至少20年没从“送兄别妹”开始看了,现在再看,觉得这出戏编得真不错,明线是邢月红竺春花的结拜姐妹,但以《梁祝》串着整个故事,两者互文太好了,俩人分道扬镳的时候,最后演出一出的是“送兄”,台上演的是“你我无缘到白头”,春花想留住月红又留不下。月红服安眠药的时候,自言自语唱的是“山伯临终”,最后古戏台上重逢,唱的是“楼台会”,啊!!情感上的互文,剧情上的互文,甚至性别上的互文,啊!高级

看到最后,发现这是2000年的舞台实况,我查了一下,那时候钱惠丽和单仰萍36、37岁,真的是正当年,是舞台上最好的时候。然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一批演员,不论是越剧还是其他剧种,30多岁就很成熟了,但是他们后来的那些演员呢,仿佛就成熟得越晚,越年轻的一批就成熟得越晚,比如现在舞台上也三十六七岁的演员,完全没有他们前辈三十六七岁时候的舞台风采
如果听更老一代的录音,就觉得更明显,觉得那时候的人仿佛20多岁就已经很成熟了,很大人了,但现在的演员我觉得再不断往幼稚化发展
我跑去和shu说,shu说那可不呗,林彪23岁都当军长了好嘛
莫非。。。现在人的寿命长了,所以成熟期后移了很多?shu说可能是上学的时间太长了,就是认识社会的时间太晚了,并不是学习知识才是学习,家长里短人情世故也是学习,后者现在的小朋友接触得太少了,认识世界开始都是一个二手的世界,是学了根本没有感受的东西然后去印证,而不是先有了感受现有了认知再看书本里的总结
而且我觉得,成熟期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在某些时间点之前成熟,长成一个大人,可能就再也大人不了了,就好像米饭夹生了

周末看了一个Chess in Concert,当初因为偶然听到Anthem觉得超好听去看的演唱会,就这个故事情节也太迷惑了,人物还是要靠剧情立起来啊,单只有几首好听的歌是不够的!搞得我又去看了一遍吸血鬼的贪欲和心之全蚀

扬起一张坚毅的小脸儿

最近看《重任在肩》看得很陶醉,虽然很英国主旋律影片,但胜在拍的好看,每个人都有好有坏,有软弱的地方,有正气的地方,有自己的一摊子破事
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这部戏和《传奇办公室》的共同之处是,每季都会安排一个比男主至少高一个头的反派,这个人走近走近再走进,男主只能仰头看着人家,但是面无惧色目光炯炯
啊!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怎么说,特别有动物世界的感觉,大型食肉动物面对小型食肉动物!但确实那种时刻的面无惧色就真的还蛮动人的,可能还是因为我是弱鸡
dot最后杀人的时候,手抖是抖得来,先是各种利诱人家都不肯,最后只好扣了扳机,然后dot就不行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受到了很大动摇
我觉得啊,罗琳阿姨说的对,直接杀人和搞情报间接杀人是完全不同的,手上沾了血灵魂就会分裂
这就是一个错一步步步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每个人都想在抽身,都以为能抽身
说起来dot作为黑警,最后手上有5个电话被各个线条的黑帮老大指挥,某个重要线索浮出水面,5个电话一起响,我们社畜看了都要替他擦把汗,太可怕了,被老板/客户催死了啦!!

带娃去剧场了看了一场昆曲折子戏,好久好久没看戏了,是非常熟悉的剧目,很亲切。《偷诗》我是喜欢的,“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算是昆曲里最健康快乐的小情侣了
但剩下两折戏就选的很奇怪,一折《絮阁》之后配一折《水斗》,当然是为了突出这位演员她能文能武,可是!这两折的戏都是一套一模一样的曲子啊,听杨玉环唱一遍《喜迁莺》,紧接着听白素贞唱一遍《喜迁莺》,听杨玉环唱一遍《水仙子》,再听白素贞唱一遍《水仙子》。。。太迷茫了
以及这次,好像是天蟾重新装修之后第一次去,居然乐队不在侧幕而在前面凹进去的乐池里,太奇怪了,传统戏里面乐队是要看着演员的啊,是和演员相互配合的啊,因为我是坐在二楼,于是,我就一直看到鼓手仿佛仰着头在打鼓。。。而且我还在想,一般演出谢幕的时候琴师都要一起出来谢幕的,那这个怎么办?琴师他爬上来么?也不知道谁设计的剧场,非常困惑
娃最喜欢水斗,大家打来打去,热闹!

性感

上周看了篇同人,里面提到《剧院魅影》里面“all I ask of you”,我在QQ音乐上听了一下,好听诶!!
就准备周末在家看《剧院魅影》的25周年纪念版
有一个小小的期待的感觉真的好好,怀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周末不仅看完了这部舞台剧,还看了一些初代魅影的视频,以及看了一部BBC的纪录片,很上头啊!真的是好听好看!
上半场里面地宫/地下湖那一段,真的非常。。。性感或者说色情
也不能说是性暗示吧,基本就是明示了,sing !sing !sing for me
妈呀!!

以及在纪录片里面也提到就是这一段就是很欲啊
25周年纪念版的魅影虽然有点浩然正气,但是也还是有一种压倒性的性感的,而初代魅影那种如父如友的诱惑就更诱惑,非常迷人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部戏有这么多这么多女观众为之迷醉,就是因为这部戏里面充满了。。。性张力
顺便,25周年版的墓地一场,这姑娘演得和唱得都真是超级感人啊!

性张力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到底是什么的东西,完全不等同于明星脸长得好看,当然一个人/演员有没有性张力可能和每个人不同的性上的偏好有关系,但可能有性张力的人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除了一种生命力之外,可能性张力是一种来自于对他人的兴趣和探究带来的侵略性,而且要让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顺便,我觉得稍许有点压抑以及自我控制力强的人就比较有想象空间,一览无遗的阳光少年就差一点,经常暴怒的人就是零,所以SS就比小天狼星更有张力耶,但完全没有压抑自己的话,就是天然风轻云淡的话,就又不太行,得是湖面上的冰山,是溢出的一角。。。就很微妙的东西

我觉得舞台上的性感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能比的,那种色情,啊,真的很色情啊,张力十足的色情啊!就好像说昆曲里面,一不过男女主扶住女主角肩膀,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尽的温柔缱绻
以及,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上的性感,竟然是。。。唱着“大雪飘,扑人面”的林冲。。。太羞耻了

总之,就过了非常快乐的两天,这种整块的很上头的很性感的文艺生活所带来的欢欣,绝对不是躺在床上零零星星刷微博能比拟的,不得不说,文艺生活到底还是使人快乐啊!

费尔岛/北欧风毛衣以及其他

我一直很喜欢胸口附近有一圈提花图案的毛衣,就是淘宝铺天盖地的费尔岛/北欧风毛衣,20年前我就有一件,前两天又买了一件,想到周末可以穿就很高兴!
以及,我还喜欢牛角扣大衣,只是现在年纪渐长,穿起来总也觉得不大合适,怎么说呢,这么多年,喜欢来喜欢去还是喜欢那些东西,没长进啊没长进!

前两天晚上在看昆曲,最最喜欢的也还是《玉簪记》的四折、《望乡》以及《书馆》,《惊变》虽然不错,但我讨厌劝酒的环节,《迎像哭像》当然很好,但是听起来太伤了,不能多听。也还有很多折子虽然是好的,但是不能算是最最喜欢。
又去听了《偷诗》的后半段和《秋江》,《偷诗》大部分都还可以,小儿女情态嘛,虽然有的演员也太拿捏作态不够大方,但基本上怎么都还挺可爱的,但是《秋江》我还是喜欢温宇航和邢金沙的版本诶!
当年一度还挺喜欢王振义和魏春荣早年间的版本,但是昨天看了一个2021年的,很不行啊,顺便,他们这两年的《长生殿》也很不行

温金的版本,其实不是太有少年离别的感觉,但是非常感人,俩人互相对看的时候,啊!深情款款到我心里为之一荡。。。俩人互相之间给得出,接得住,而且温宇航唱腔比现在很多小生要硬朗浓烈得多,也十分戳我,因为我这种别扭的小观众就喜欢硬朗里的片刻柔软
《望乡》也好,清唱版本和98年的版本都很不错,看到底下有评论说李陵两次劝苏武“把离愁且放宽”,不仅仅是说给苏武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他自己其实既回不去也放不宽,说得很对诶
再次感叹,温宇航真是有一把好嗓子啊!太希望他可以再来演出了,即使他只在北京演,我也会坐高铁去看的!

这两天发现皮亚季戈尔斯基的德沃夏克特别好听,尤其是后两个乐章,进而发现同一个曲子,大家的速度能差很远!以德沃夏克为例,在录音(视频太难算时间了)里,三个乐章的时长分别是:
皮亚季戈尔斯基:14:29,10:37,11:24
罗斯特罗波维奇(柏林爱乐):15:42,12:41,13:04
罗斯特罗波维奇(捷克乐团):14:58,11:16,13:03
马友友:16:13,12:49,13:18
杜普蕾:15:27,13:20,13:41
就,最快的版本比最慢的版本能快出20%不止呢,我觉得尺寸这种东西是非常神奇的,因为每个乐章内部的速度大致是一致不变的,那么就意味着如果在一个乐章里,有的地方采用了似乎还蛮舒服的速度,另外的地方可能就会太快或者太慢,要兼顾整体又要顾及到乐章里特别出彩的部分要格外抓人可能也没那么容易?我可能速度的选择是一个还蛮重要的事情?
顺便,之前我一直喜欢杜普蕾德沃夏克的第一乐章,后面就觉得没那么好,说不定就是因为整体速度太慢了?

我开始以为快的版本比较容易带劲,细细比较之下好像又不是,比如听了阿格里奇和克雷默的克鲁采里面阿格里奇的琴弹得颇为火爆,可是阿格里奇和雷诺德卡普松的2022年版本,我就觉得琴非常软,但这俩的时长是一样的,所以。。。并不是快就一定带劲的。。。带劲也是一个玄妙的事情
以及!克鲁采我觉得最好听的版本还是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非常带劲!听得人很昂扬,而且不是那种被push的昂扬,是被带动的昂扬,喜欢!

最近还很谜三重奏,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就觉得很好听,特别喜欢的是Vladimir Ashkenazy / Itzhak Perlman / Lynn Harrell / Ludwig的版本,真是神采飞扬,有的地方真是有一种飞珠溅玉的感觉
我查下来,这个版本和我喜欢的克鲁采都是80年左右录制的,那时候,三个人都是40岁前后,我个人是觉得这个岁数是大部分艺术家最好的时候,可以算是舞台上的风华正茂
一般来说,至少从我看戏的浅薄经验来看,我觉得艺术家基本30-60都算是好时候,起码30-50岁都能算是非常。。。黄金的时光了!
我喜欢这种明显音色不融合的乐器里之间的配合,喜欢他们互相承托得严丝合缝,彼此是配合得合,不是融合的合。所以说什么呢,所以说再次感叹一下,喜欢的东西,可能喜欢来喜欢去都有同样的内核,吧?

小鸟啾啾啾

4月1日凌晨开始浦西封闭,在阳台看下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辆车都没有,有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好像外星人把所有的人都吸走了,只留下一座阳光明媚的空城
家里边上的轻轨也停了,地铁/轻轨可是自从开始运营就二十多年没有停过一天的存在啊,非常非常安静,每天就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以及小鸟各种变着花样的啾啾啾

依然没办法上课,上周和老师商量了在线上课,结果本周他们宿舍楼出现确诊,以至于只能在宿舍不能去琴房,在线上课也不存在了,叹口气
马上就一个月没有上课了,但那又能怎么办呢是吧

读完了《毒枪手》,还算好看,但也没有特别惊艳,看到英格对俄罗斯最大的印象就是厕所脏的一塌糊涂,简直太可怕了,果然是我们妇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妇女同志最怕的就是洗手间脏兮兮了,我一直和shu说,如果能在家隔离我就不怕新冠了,我主要是怕隔离啊,万一去方舱,洗手间脏兮兮,我估计最后就憋S在方舱了。。。
另外一个心得体会就是,CIA手艺不行,以及叛逃的间谍都没什么好待遇,或者说获得好待遇太难了,《间谍与叛徒》里面,奥列格之所以待遇好,可能是因为这是英国人自己发展的间谍吧,两情相悦,这么说起来老邓对ss算是不错了,从始至终都这么信任他,性命相托且不去说,托付霍格沃兹真的已经是信任的巅峰了大概

又跑去看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温宇航的《望乡》还是怎么听都觉得好,说起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他的现场
这两天看了一点周传瑛的视频,还是要感叹,怎么这么美啊?!那个弓架节奏,身上那个干净,而且随随便便一抖水袖就人物啊,潘必正的水袖、吕布的水袖、蔡伯喈的水袖、吕蒙正的水袖统统不一样
看到这样的表演的时候就觉得我们的艺术真的和世界最顶尖的艺术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但。。。看到那些国风咯戏腔咯新编戏咯,就觉得。。。十分丢人!

最近在读一篇不认识的单词有点多的同人,但还挺好看的,希望可以读完之后词汇量会不会又再涨一涨

越剧《红楼梦》

豆瓣上有位经常写乐评听过无数多古典音乐专辑的网友,古典音乐我一点不懂,前两天看到他写了一篇王文娟的豆瓣日志,这个我懂啊!就默默的觉得写的不太行啊。。。然后生出一种待小僧伸伸脚的感觉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姐姐说,“她塑造过角色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就迥异的人物,但却都拥有自尊、自爱、自信的精神内核。即便是在越剧这样以女性观众为主要受众的剧种里,这类风格也并不多见”,我觉得这个真是说到点子上!
王文娟的黛玉特别令我觉得厉害的一点是在这出戏最后,以为宝玉另娶他人,但是表现方式不是怨恨和惨烈的那种,焚稿里虽然肝肠寸断,“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孤独和幻灭,所以能令人感觉到她是林黛玉,不是情探里的敫桂英。而宝玉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没有那种想到赢得佳人的得失心,而是“你若烦恼我担忧,你若开颜我先笑”,就是怎么看怎么好,这大概也就是这出戏和其他众多才子佳人戏不大一样的地方。

如果说,因为越剧《红楼梦》是用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黛玉还算是一般意义上古典美人儿的范畴,所谓才子佳人戏的“佳人”。宝玉则不是通常款款深情的才子,那种痴很难把握,一不留神就傻得很,会有一种故作天真的感觉。徐玉兰的宝玉我是觉得出神入化,后来的演员们,黛玉有演得不错的,但宝玉基本没有。宝玉这样毫无家国啊世俗啊追求的富贵闲人,自始至终有一种理所当然感,也可以说是何不食肉糜感,就是这个人物不是衡量了之后才做的决定,而是一切出于本心和自然。徐玉兰塑造的宝玉表演里的光明和单纯(这种单纯某种程度就是何不食肉糜感)其实非常微妙以及难以传承。唱腔里小腔之灵活摇曳,非常妙。其实一个人物如果复杂,A演员偏重于这一面B演员偏重于那一面其实都还好说,但是,被徐玉兰一塑造,宝玉这个人物就很难演

另外,这出戏我觉得前半部分尤其难,一开始黛玉进府的时候两个人的孩子气,很多演员这个地方根本演不好,渐渐长大共读西厢,到互诉衷肠,再到后来焚稿和哭灵反而更容易把握,62年的电影版里面那种一层层往前推直到最后的高潮然后归于平静。即使是最后一场戏,也是很有层次,在“问紫娟”的时候稍微平静,然后在“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块难再补”的时候再掀起一个小浪,到最后“抛却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挣脱了不离不弃黄金锁。”一切归零,但是又不是初生的归零,而是经历过很多归零

说起来,经过我也不知道多久,一个多月?总之,终于把《梧叶舞秋风》弹下来了,现在跟着刘丽的录音0.75倍速已经比较流畅,应该很快就能跟着原速弹了呢!这首曲子应该算是自己自学的第一首曲子,完整弹下来还是挺高兴的也。
昨天看B站,安迪老师讲柴可夫斯基的《悲歌》( Op.40 No.2 Chanson Triste),听着会想到《忆故人》诶

在知乎上看了一个上海电气的贴,然后又稍微搜了一下上海电气,还真是挺有意思
好像最近很久没有读/看过令人沉醉的东西了,无论是《fleabag》还是《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都更接近段子一点,没有那种让人在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完整的快乐,最近一部令人沉浸的就是《传奇办公室》了,啊!不知道会不会有第六部
以及罗琳阿姨的侦探小说第六本不知道啥时候写好,啊!

少年情怀

周五周六去看了两场演出,周五是李胜素的《断桥》、于魁智的《失空斩》,周六是他俩的《凤还巢》,程雪娥自然是李胜素,于魁智的洪功,非常非常非常爽
作为戏迷小朋友,收到于老板的回信,已经整整过去20年了,据上一次看他打酱油的《霸王别姬》也过去了5年,终于啊终于,终于成功看到于老板做主角的现场了~~

现场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叫好声真是一浪高过一浪,琴师很年轻,那个流畅清亮和劲头,也是极大的助推了气氛。怎么说呢,于老板的诸葛亮有一种殷切切一身正气的领导干部款,但我也是还是喜欢啊,少年情怀加持自然是不一样的!
素素的《断桥》一出来,我后排的听见一个小男孩和他妈说,演得好真啊!确实,《断桥》的身段和《凤还巢》的身段,里面的年龄感就是完全不同的,素素真的是很美啊。《凤还巢》剧情是没什么大意思,一出轻喜剧,还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封建糟粕,但是这不重要啊!可能是演出的第二天了,大家的状态比前一天更好,有一种很美的松弛感,松弛感和懈怠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怎么来怎么有,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游刃有余,很迷人。
素素身段的少女款,真的是很古典少女,端庄沉静,非常美。以前听了那么多遍没认真想过的“那一日他来将我骗,幸中母亲巧机关。”到了剧情里才发现,程雪娥所谓“巧机关”真是赤果果的吐槽+幸灾乐祸啊!

说起来,传统戏里最动人的就是人情世故,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千回百转的小心思,《红鬃烈马》可以说是男人的YY集大成者,十分封建糟粕了,但是王宝钏和代战公主说“尊一声贤妹听我言,儿夫西凉你照看,多蒙你照看他一十八年。”结果代战公主唱“说什么照看不照看,可怜你受苦十八年。”一来一往的心理变化就都有了。“到底他是我丈夫”VS“可是他并不是爱你”的较量跃然纸上啊简直!京剧里,很多大水词里面都有人物的心理在。而新编戏,流行的比如说《沙家浜*智斗》的流传,并不是因为汪曾祺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词有多么的漂亮,当然漂亮也确实漂亮的,更重要的是,这一段对唱,写出来三个人各怀心事,阿庆嫂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两方不得罪,但又暗搓搓的抬高胡司令以及给高参谋长下绊子,人情世故才是戏的动人处。

又话说,传统戏里,几乎没有从头到尾一味的深沉严肃的,再怎么样的都要弄出一点俏皮/幽默/喜感来,《空城计》里的司马懿,《玉堂春》里的红袍蓝袍两位大人等等,怎么说呢,仿佛偏要制造出一些防火墙,以防观众的情绪太过投入,所以大概传统戏的要点之一就是并不是要观众情绪过于沉浸其中,毕竟又不是看电影,而是一种观赏。

春节假期

今年的春节当然是十分不同,形势且不去(也无法)说,不如说说其他,家里蹲的这些日子,我深深的觉得自己是真的宅,每日呆在家还蛮开心的,如果没有杨小恒一直打断我,估计还是能有一些微小的成果,比如弹一首新曲子什么的。。。所以现在只能零零碎碎的看点书,零零碎碎的听点戏,零零碎碎的练练琴

说起来,杨小恒有一个很神奇的本领,对着一个城堡,拿着一个艾莎和安娜能编好久好久好久故事,缺点是一定要我听着,然后让我也编故事,我开始觉得这怎么可能啊,后来发现轻轻松松我也能编很久,所以。。。到底我是她妈妈啊!

读高中的时候一度每天回来听电视书场的《秋海棠》,不过那时候实在是不懂妙处,就是这个故事还蛮吸引人的。前两天再听听苏州评弹,简直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啊,一边嗑瓜子一边听,十分有幸福感!
先是看了一段《啼笑因缘》,非常非常欢乐,后来看了一个中篇《雷雨》,又看了一段《珍珠塔》。以前我以为评弹的乐趣在于听唱,毕竟有那么多蒋调、丽调之类的流派风格,但是现在发现乐趣其实在于说表,这和看戏有个很大的不同,说书人物要进得去出得来,唱戏演谁就是谁,但是评弹还要出得来,且不说不同人物之间的切换,就是同一个人物还时不时要当做画外音或者是旁白,非常好玩,所以说起来《雷雨》其实不那么好,因为太饱满太正了,噱的地方太少啦
说起来女艺人表现的那种幽默感,其实舞台上还蛮少见的类。。。又,盛小云的评弹好好看啊!真的好好看啊!
前几天还听了一段于老板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时候的参赛《上天台》,霍,真的是很帅啊!!!

每天依旧读英格丽徐,之前晚上在读英文版的《奥利芙·基特里奇》,开头几乎啥也看不懂,亏得我还是看过中文版,但是好像后来倒越来越好一点了,还是能读个七七八八的,读完了第一篇《药店》,基本能懂,不知道是不是还是有点小进步的,总之决定晚上开始读何伟的新书,不知道能不能读懂,试试看好了~~~反正也没啥事情,可以浪掷光阴!

每天在家吃吃喝喝睡到自然醒还一天天的不出门,结果是我觉得皮肤前所未有的好,也不知道是不是胖一圈被撑开了。。。总之,我觉得等上班了,大家都会变得白白胖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