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位贴

上周连续上了7天班,事情还超级多,本周事情也不少,但反正慢慢来,总能搞得掉,吧
周末做了一个非常非常好吃的回锅肉,我觉得大概回锅肉的要义就是刀要磨得很快
右手臂开始有一些肌肉了,昨天在杨小恒的单杠上一荡,居然也能晃悠个十下,左手拇指也开始有了茧子,可能拉琴渐入佳境
和shu说,我要不要问问老师,可不可以把把位贴拿掉,shu说,当然自己拿就行,你要有信心!可是这个东西我真没有啊。。。不过我也还是又拿掉了一个把位贴,好像也没啥很大影响。所以准备今天又再拿掉一个,这样1-4把位我就只有1个把位贴了,就,立竿见影的难了很多。《天鹅》这么熟的曲子B换到E的时候都屡屡换不准,怎么可能手指SIU一下半飞半滑的下来差不多10CM然后稳稳的落在一个精确的准的位置,这也太难了,而且这还是听得出来的曲子呢,还有那种新练的听不怎么出来,根本不知道都拉到哪里去了的曲子呢,太难了实在太难了
只能开着调音APP慢慢练
不过如果我下周再拿一个,说不定,我就终于脱离1-4把位的把位贴了呢,那可是就真的有点高级了

干了一天活,累死我了,下班的时候在地铁里听舒伯特的即兴曲,忽然觉得真是好感人啊,想到小红书上有个姐姐说,她看重奏的大师课,老师说,这个舒伯特太过于煽情了,太juicy了,舒伯特应该是tender and simple,我觉得很有道理啊,这首即兴曲的感人真的就是tender and simple
音乐还是好的

闪闪发光

又上完一节大提琴课,老师真是能把所有曲子都拉得闪闪发光,有的片段就好像是一颗颗小珠子连缀而成,上完课就格外觉得要好好练琴啊!
老师说,对于分弓的片段,新的音要在新的弓子里出来,不然后一弓会带有前一个音,听上去不干净,所以一开始练的时候,每一弓都彻底停住离弦,慢一点,左手先摆好右手再开始,你听,你有没有听到你的mi还带了前面一点点la?我心想,不不,我根本没听到,我的心完全在“哦!要换把了,la一定要准啊”上
老师又说,这个带装饰音的三连音,虽然第一个音带了装饰音,但是三个音还是要做到平均,第一个音不要拖,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第一个音略微长了一点?我心想,不,我完全没听出来。。。
老师还说,一串音里碰到换把,换把的那个音,为了让“换”过去的这个音没有那么突兀,这个音需要特别控制,轻一点,这个老师一说,我倒是才听出来,每次我换过去都能听到一个重重的还不一定准的音,非常明显,所以虽然换把的音要格外关注,但格外关注的最终效果并不是要强调,而是要掩盖,真是。。。颇为哲学啊!
说起来,目前在练习的这个练习曲我很喜欢,有一种平静喜悦的感觉
平时练习还是过于大而化之了,只关注了把谱子上的音拉下来,要针对细节,慢练,说起来,维瓦尔第奏鸣曲第四乐章那一串分弓的十六分音符如果能拉清楚,我觉得自己可能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了!

上周六去听了波格莱里奇的音乐会,肖邦我不懂,钢琴我也不懂,但是,我全场都没有困,听得神采奕奕,应该就是演奏者很厉害了!有一些片段印象很深,他的弱奏也是很惊人,极弱,弱而清楚,二楼很后排(对,就是我的位子)都清清楚楚
我现在越发觉得(我老师也是这么说),弱是很难的,真的很难

早上在小红书上还听了三段盲测,《天鹅》的头两句,一段音乐学院老师,一段乐团首席,一段马友友,不得不说,马友友的版本真是一耳朵就听出来,给shu听,他也立刻就识别出来,马友友的弱奏真的是很弱得下去,句子里的强弱对比和变化,有一句(或者说一个音)慢慢打开的渐强,其中的歌唱性真的太不一样了!实在是好出其他两个版本太多太多
还有一段《梦后》,盲听对比,罗斯特洛波维奇和一段现代大提琴家的对比(照片给出来是王健、麦斯基和卡普松),也很容易听出来,老罗那时候的风格和现代大提琴家就是不太一样,我心里猜是卡普松,后来果然就就是,因为卡普松比较软而连贯,老罗音头更重,就这首而言,我更喜欢卡普松,有一种非常缱绻的感觉,这首音头很重听感就很奇怪啊

以及,最近听了一段钢琴老师发的自己的肖邦钢琴协奏曲的和肖赛冠军(后来说是李云迪)的对比,盲听,但是李云迪的部分是从音乐会抽取的,擦掉了乐队部分(我猜因此音质方面损失比较大),自己弹的是录音棚精心录制版本,虽然这种对比不能说很公平,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觉得听感上来说,还是李云迪的版本更好,更自然,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不过当初上百条留言,有80%+觉得他的版本更好,音色更好,但怎么说呢,我还是觉得音色这种东西,在音乐里的并不是什么那么那么重要的部分
一段莫扎特,盲听,说两个都是很有名的钢琴家,我一听之下,觉得第二段颇为矫揉造作,还是喜欢第一段多很多,结果第一段是波利尼,第二段是郎朗
一段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盲听,就觉得一段是中国人,结果果然是吕思清,就还是有点小高兴的
就,还是要多听多想,真正用耳朵听,而不是靠脑补,才能进步,听都听不出来,还进步个P啊

盲听

在小红书上关注了一个账号,经常发一些片段的两组对比,有一些是写了名字的,有一些是盲听,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位本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和两位世界范围内都都颇有名气的得小提琴演奏家的对比,一是对比了弗兰克奏鸣曲的几句,一是对比了勃拉姆斯第三奏鸣曲的几句,不得不说,真的是高下立见,我这么不懂的人,都一耳朵听出区别,其实弗兰克那段录音效果是非常接近的,因为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音乐厅用手机录的。但是差异是巨大的!我后来看评论有人说,本国青年小提琴手的那几句有的音也不准,这我肯定是听不出来,但是能听出完全没有那种起伏和呼吸,非常学生腔

但是真要说学生呢,他还发过过一段盲听《鳟鱼》五重奏,是上音学生组合和帕尔曼杜普蕾这个如雷贯耳的组合,我当时一耳朵没区分出来,后来又听了一遍,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某一段是帕尔曼的,后来看了答案,判断确实是对的,但是即使听出来帕尔曼这个组合似乎更成熟,上音学生的组合也是好听的,有一种青春朝气

就。。。总觉得我们的舞台是劣币逐良币啊!

之前看B站有一段上海中文版《剧院魅影》谢幕的时候,四个魅影出来唱夜之华章,每人唱几句这样,然后有人评论说,虽然我是A的粉丝,但我还是觉得这里面B的音色最好
结果!!底下就吵起来了,吵了好几页纸,大致就是“你才不是A的粉丝,你这么说就是为了打压A,你为什么不干脆说自己是B的粉丝,你们B的粉丝就只会暗搓搓的拉踩”妈呀,我真是看呆了!其实,喜欢一个艺人喜欢一位乐手和客观上觉得她/他不是最好,完全不矛盾啊!我们人类的喜欢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啊。。。个人喜好和艺术标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啊!

说起来,盲听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因为真的会让人着力于音乐本身,不会被其他东西迷惑。又以及,我之前听过一个十几个魅影对比的“sing for me”,我开着B站最小化干活,听到耳朵为之一亮的就暂停,打开看到底是哪位魅影,然后吧。。。我发现盲听喜欢的魅影们确实就是我最开始喜欢的魅影们。。。所以喜欢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有没有影像有没有名气,都还是这些东西

还听了一些马友友和其他大提琴手的对比,用的基本上是马友友年轻时候的舞台录音,对比之下,非常惊讶的发现马友友的琴真的好软啊!!非常非常软妹子。。。我之前没有很认真听过马友友拉琴,看过一些片段,因为他舞台风格比较夸张,以为是很猛的那种,结果盲听下来觉得真的超级软啊!细腻而柔软,很好脾气的感觉,怎么说呢,有一些片段甚至有一点小心翼翼的捧出来给你看的感觉,是动人的!
怎么说呢,马友友的音乐肯定是好的,这个人本人我也挺喜欢的,觉得非常可爱啊!如果他来上海开演奏会,我一定会去!但是,我日常自己听耳机,不太会听很多他的音乐。。。就他的音乐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那一款,啊,我们人类的喜欢啊,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不高兴的乐器

前几天看到有人对比了王健和卡普松,两位四月都来过上海的大提琴手的《月亮颂》,我突然get到了!除了之前觉得王健的演奏更硬之外,他的演奏更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所以当初觉得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他拉得比马友友更好听,就是因为更苦一点?虽然这首曲子的要义到底是不是要苦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说的是,可能是我现在已经不大喜欢苦大仇深的风格了,也许是这这种风格过于容易和主旋律审美风格结合起来,显得非常主旋律,那种“人民艺术家”的风格,而我对主旋律的审美风格充满厌恶,说不定不仅是审美上的厌恶,还是一种非理性的PTSD,以及我小时候还挺喜欢这种风格的类,果然人还是会成长的。。。

然后我就在想乐器好像也是有一点性格特点?总体来说,二胡就不是一个快乐的乐器,就算拉赛马也没觉得特别快乐,就很苦啊,有时候还会有点凄惨
箫也不开心的乐器,但不是那种凄惨的那种,是颇为情绪低落的那种
大提琴总体来说我觉得也不是什么高兴的乐器,但并不悲苦,只是不太高兴而已,虽然也能很温柔,很美,很歌唱,但是不会甜,但小提琴就能很甜,甜死人的那种甜

最近事情很多,手里有一个离婚案子,一个姑娘为了逃离原生家庭,草草和看着各方面条件还合适的男生结了婚,然后这男的,真是非常差劲,怎么说呢,类似这种故事我听过无数个了,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小时候那么想结婚,也是因为想要独立出来,但是,我们女的,能从家庭和社会获得的支持实在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前阵子,我看一篇文章说,本国独生子女相较于多子女家庭出来的比较容易离婚,作者的因果解释是,可能是因为多子女家庭的小孩更容易学会和人近距离相处。我只想说,可是,这位作者,你难道没有发现,本国独生子女相较于多子女家庭出来的比较容易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独生子女和多子女么?其实就非常简单啊。。。因为。。。本国多子女家庭更不可能给女性任何意义上的支持啊,怎么敢离婚怎么能离婚。。。
有时候想想这个社会如此不公平,而且还正在不不公平的道路上一骑绝尘,真是没啥意思

看到荞麦的微博有人投稿,有个中年妇女说她被打动的片段“……整个晚上我都能感觉他是非常温柔体贴的照顾我,关注我的情绪,认真听我讲话,和我交流……”又说“……也遇到过男性朋友或者同事会表达欣赏甚至喜欢,但他们的方式往往是热情地讲授人生经验……”真的我在地铁上笑出来啊!!热情的讲授人生经验,太有画面感了!我都能想出好些人好些名字,荞麦说,很多人说女性要摆脱“浪漫爱”的束缚,可是,相当多人根本都没有体验过浪漫爱,没有体验过平等、尊重、体贴、愉快的浪漫爱,只有以此为名的控制、贬低、剥夺、打压,我觉得说的真是太精确了。。。
想想也真是没啥意思。。。

春日的芬芳

昨天去听雷诺·卡普松的小提琴音乐会,三首奏鸣曲,德彪西、拉威尔和弗兰克,前两天首在音乐会前一段时间找了我也想不太起来是谁的版本听过一遍,没啥感觉,弗兰克这首有大提琴和小提琴两个版本,虽然都分别听过几次,但也没啥感觉
但是!现场非常非常迷人!

第一首德彪西依然很无感,觉得非常碎
第二首开始high起来了,很炫酷!既古典又爵士,而且他的弱奏(拉?)非常非惊人,很弱,但是不虚,换弓毫无痕迹,延绵不绝,仿佛是很长很长的一口气,是那种源于歌唱高于歌唱的感觉
第三首我之前一直觉得这首曲子仿佛有点小,但这次听比我印象中好听很多很多,尤其是第四乐章,迷人得不得了,开头有一种风和日丽春日的温煦,仿佛可以闻到到草木芬芳甜美的气息,并不谄媚也不是炫耀,是自得其乐的松弛和明亮,然而美到了一种感人的地步
以至于回来路上我又听了一遍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也好的,但是没有现场那么令人激动,到家之后还又找了雷诺·卡普松的现场听了一遍,以及找了大提琴卡普松和王羽佳的版本也听了一下,确实这首还是小提琴好听啊,大提琴没有那种春光明媚的感觉,如果说小提琴在这一乐章开头是小青年的爱恋,大提琴就只能算是黄昏恋了。。。

不过我觉得这场钢琴一般般,没有特别喜欢,不够猛,当然雷诺·卡普松也不是走很猛的路线,可能和更猛的钢琴也不是很搭?
昨天气氛热烈极了,返场四次,四首小曲子,第一首和《沉思》,《沉思》可能因为常见,有人会拉得很俗气,但是昨天完全没有俗气的感觉,真好听啊

第四首的时候,他背转身为后面的观众拉,快结束的时候又转回来,转过身的时候声音一下子不一样了,闷了很多很多,而且后来我刷微博,很多人也发现了这点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剧场里,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提琴的票一定要买尽量正面。。。或者偏右(?),因为我觉得右手持弓,演奏者正面面对观众的时候,琴身正对的方向很自然会往右偏,那也就是买票的时候,要买面对舞台的观众席靠右手边
而且现场还有一个重大的美妙之处是在于现场强弱会非常明显,声音的范围会比录音里大得多,因为可能录音室的录音如果强弱这么明显可能会要频繁调音量,要么就听不怎么见,要么就震耳欲聋吧
就,昨天的现场啊,真的是很美妙啊!非常快乐!

神秘人儿

前两天我用故弄玄虚的口吻和娃说,和你说一件特别可怕的事情,非常非常吓人,她吓了一跳,问是什么?是社会新闻么?我说不是,是我们家的事情,她看看我说,难道是你胖了?我说不是,主要是我最近没敢称,不知道胖没胖,她又想了想说,“那是你把那罐巧克力都吃完了?”
啊!!!被你猜到了诶。。。非常惊喜的抱住她,很懂我啊小姑娘!
晚上看到一家网店卖的衣服,仿佛颇好看,一张大图里面,里面有20件衣服,我问杨小恒,你觉得我最喜欢哪3件?她蹭蹭蹭挑出3件,2件都正中红心!
实在是太厉害了!!我和shu说,你说你说,杨小恒是不是非常懂我,他说,是!但,你。。。也没有那么难懂。。。
我今天中午吃饭和同事讲了这两个故事,她居然反应也是,你。。。还是挺好懂的。。。
这样啊。。。原来我完全不是个神秘人儿,啊

昨天晚上重看《伦敦生活2》,看到晚上11点多,不舍得睡觉,一觉醒来就要上班了啊!晚上一边刷牙一边想,明天就当是老伏开会,不想上班的间谍也是要去开会的!

一点都不想上班,过了逍遥自在的五一假期,在家里吃东西看片子读书拉琴,最远也不过步行去了一趟徐家汇。。。时不时抱着娃和老公在床上滚来滚去,实在是太舒服了
我看了音乐剧《伊丽莎白》,娃重看了音乐剧《音乐之声》,想不到,我会去看德语音乐剧,还挺好看的诶,《伊丽莎白》讲的是茜茜公主的故事,简化说起来,可以说是既要又要的故事,既要自由又要舒服,也没啥责任心,但我觉得也还挺好的,取法其上,得乎其中不是,努力一下总可以,而且虽然她爱美爱得要命,令我觉得至于么?但,好像除了让自己好看,她也没啥可以自己能控制的东西了。。。就还挺惨。。。以及,确实,自由真的是非常非常令人向往及追求的东西啊,啊!

虽然我不爱上班,可不也一天不落的上着么,我不也每天努力挣钱么,茜茜公主她虽然不爱当皇后,可她不也当着么,王储不也生了么
不仅要人干活,还要人兴高采烈心悦诚服的干活,这都是什么毛病啊?应付生活已经够难了,如果还非得自我要求做出享受的姿态,那也太贱了吧?
又,《夜船》一段可真是感人啊,历尽沧桑,我依然还是不爱/喜欢你,非常好!可能,因为我觉得这里面是体现了“我选择了“不高兴””,算是体现了我的自我意志,而不高兴的自由也算是自由中为数不多较为易得的部分了

假期还读了半本《隐面人》读了一个《I capture the castle》的开头,也还挺好看的
假期最后一天,做了田螺姑娘的醋蒸鸡,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食谱,但是意外的好吃,圆满的句号啊!

4月28日的音乐会

4月28日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尽量把事情统统做掉,然后充满期待地去听王健的音乐会!

第一次听王健的现场,怎么说呢,客观的说,可能是好的,至少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觉得技巧什么的应该是没的说,但主观来讲,我不喜欢
我觉得他的音乐很硬,当然这是个人的音乐追求不同,不过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喜欢偏硬的音乐,但是这种硬法好像就不是我的菜。也可能硬和硬还不一样,比如说木头的硬和大理石的硬显然就不同?我可能更喜欢的是木头的硬,也喜欢的是刚强里的柔软,而如果没有柔软,只有刚强就觉得意思不大了,以及我觉得音乐很硬就缺少变化
那天的钢琴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是刷微博看有人觉得钢琴特别好,不像卡普松那天的钢琴过于平分秋色或者有喧宾夺主之感,啊,果然大家的偏好不一样,我喜欢钢琴很强,是两件乐器一层层的互相推上去,是伙伴式的关系,而不是钢琴衬托着大提琴/小提琴

回来路上,我忽然记得之前读过一篇王健的访谈,刚刚又去翻出来,他说,“……而说到演绎风格,和欧洲目前整体上的音乐品味是有关系的。他们的音乐品位变得越来越淡了,越来越追求一种超脱,而不是去体会深刻的情感。现在,他们对于深刻的情感已经比较过敏了。现在的演奏,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甜蜜,越来越“面带微笑”,越来越优雅。但是,也越来越少血和眼泪了,这些东西他们已经不能接受了。现在欧洲的品味,已经不接受血和眼泪,他们只接受一种典雅,一种清新的、让你感觉愉悦的东西。而过去那种,有血、有眼泪在其中的演奏,他们已经不喜欢了。就是说,我的演奏现在已经过时了。……他们没有对于深的东西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就好比,现在他们只爱吃清淡的食物,而不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觉得那样太过分了。”
我不懂欧洲的音乐家,更不懂欧洲的音乐风尚,只是我觉得,这么泛泛的抒情评论很有我朝神神叨叨古琴届的感觉。。。而且显然在谈论艺术作品的时候,深刻的演奏是褒义词,浅表的愉悦是贬义词,这么说来,就仿佛不喜欢他演奏的人都是浅薄的。。。似乎也。。。太过于抬高自己了吧?
所以,可能我就是属于他说的,喜欢“甜蜜”、“优雅”的浅薄浮华的人儿~~总之,本次音乐会出来我没有一种被感动/感染的感觉,也没有觉得今天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夜晚,换句话说,卡普松的音乐会一散场,我就冲动地搜了一下小红书上第二天的演出有没有人不去了准备出掉一张180的票,而本次音乐会出来即使第二天也还有不一样的曲目我也不会再买票

说起来东方艺术中心的神奇之处是,居然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厅里有卖奥尔良味烤鸡翅,巨大的气味真是。。。不太好闻啊!
而且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完全屏蔽手机信号,一方面心理上我觉得不太舒服,一方面也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诶
说起来,在东方艺术中心看到许许多多的学校/机构老师,以及各种各样持有赠票的人,回来看到一些专业人士的专业乐评,但,乐评届我不懂,但凭着多年看戏的经验,戏评届我还不懂么。。。
以及,见识少的我第一次看到钢琴家演出的时候靠着椅背弹琴,一度令我觉得他是不是背受伤了或者先天背就不太好啊?!又话说,翻谱的妹子两次翻错地方,其中一次还被钢琴家一手推回去,颇有喜感

另外值得一记的是,我!周末仿佛忽然找到了一点点拉琴的感觉,能有点老师说的收着一点点给的感觉了,录了一段梦幻曲,看录下来的音波,应该这不是错觉!
因为我去年的录的梦幻曲,基本上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向右收敛的三角形,就因为每个音都是有个音头的,起头重,所以连在一起就没有那种音乐延绵的感觉,而是会有种一顿一顿的听感,后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录了一次,觉得是当时最最好的一版,看音波,基本上是长方体,也就是虽然没有多大起伏,但起码也没有很突出的音头了,我昨天录下来,啊,终于大部分音符是个向左收敛的三角形了!就是音乐是一点点出来的,还略有起伏。。。希望。。。我是真正的上了一个新台阶!

放声歌唱

昨天去听卡普松的音乐会,晚餐去麦当劳吃饭,是新炸出来的薯条,最喜欢这种薯条了!立刻,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晚上!
说起来,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进剧场了,更就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在剧场进过不用隔一个位置坐一个人的剧场了,坐在里面等开场我已经颇有一些激动,完完全全的座无虚席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的第三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头的响起来的时候,那种和煦温柔,非常感人,我看到我前排的观众在这几个音符出来之后,就和她的小伙伴对看一眼,竖了一个大拇指~这个乐章后面激烈的部分也是越来越好,和钢琴完完全全交织在一起,密不透风又威风凛凛,是一种放声歌唱的感觉,我觉得非常值得,现场果然是不一样!
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我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还是精彩的!怎么说呢,我觉得独奏家确实是有独奏家的气派在,现场效果热烈得不得了,最后谢幕的时候掌声经久不息,卡普松和钢琴反反复复出来谢幕,还又返场了两首小曲子,是《天鹅》和《沉思曲》,很柔和,而且天鹅有一种清丽
演出里我通常都特别喜欢返场的部分,重头已过,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也仿佛更熟悉了一点,有一种格外轻松友好的氛围
走出音乐厅,降温的春天,风如凉水一样,路上有草木的味道和花残留的香气,深深吸很多口气,啊,真好啊!

又,我觉得确实还是要听熟悉的曲子,比如说开头舒曼那首我听得就没啥感觉,但是,问题又来了,不熟悉的曲子可能就是因为听起来没那么喜欢才没有反反复复听,所以才变不成熟悉的曲子的。。。摊手。。。想到下周要去听王健的音乐会,其中有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我听过好几次,都没啥感觉,于是今天在路上又翻出来听,想为下周音乐会做点准备,然而。。。听完之后还是觉得专辑后面的那首福雷的奏鸣曲更好听诶。。。

timing及其他

最近听王识君博士的钢琴课听得津津有味,虽然非常技术流,但是竟然也很好听!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他经常说的timing,他有时候会说,这个地方稍微弹得宽一点,我觉得我非常能明白,真的有的地方很感人处就是演奏者稍微抻的一下,我觉得大凡能出唱片的人,音色都不算特别差,而音色在演出的重要性里,至少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至关重要的是尺寸,或者就是timing,这不是节拍器打的那种节奏,节奏大家可能都不会错。我心目中的尺寸是总体的大小,一首曲子,A弹10分钟,B弹8分钟,即使内部的比例都一样,但就是俩人尺寸不同,而到了句子内部,就是timing,某个小节里面,两个音符之间,是抻一下还是赶一下,是宽一点还是窄一点,这些地方我觉得是非常迷人且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偏好都会不一样,
除此以外,句子的走向,强弱,也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变幻无穷啊!

昨天上课,学维瓦尔第的奏鸣曲,同样是四个二分之一拍的相同音符,因为他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就是要断开一点,不用揉弦,上次的柴可夫斯基就是粘一点,幅度从小到大弦揉起来!而且附点不用拉满,左手不离开弦,用震动的余音补足时值,这样一搞,确实音乐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是一种干净、简洁、工整之美
目前在练的一首lee还蛮好听的诶

在东翻西翻找同人,一时还没有找到特别喜欢的,我喜欢的是这俩人在困境中相互的一点慰藉,一点温暖,而。。。微博上推荐大部分都是,超甜,纯甜
啊,不是很爱看这种超甜纯甜的文,尤其不太爱看吃醋什么的这种环节,不必要的劳累,生活里可供糟心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吃醋已经是排在很后面的种类了,时刻保护欲爆棚也不太行,老是要把她护在羽翼之下什么的完全不是我的菜,更喜欢的是,“我帮你一起准备,相信你能应对”,“我虽然无法保护你不受伤害,但我能尽量收拾烂摊子”,”即使可以互相给一个肩膀,但我们困难依然只能自己面对,但有了这样一个肩膀,日子就更过得下去一点了”……总之,这样一来,好像言情小说能看的就不多了
shu嘲笑我说,这就是代沟啊!纯甜+吃醋是小朋友是喜欢的嘛,哎,我觉得他。。。说的对。。。可能我过了看正宗言情小说的timing了!
我可能要回到lariope那里去,读一些之前只读过翻译版的原文了,强大如SS表现出,“我佩服你,愿意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是多么旖旎的一件事啊!

性感

上周看了篇同人,里面提到《剧院魅影》里面“all I ask of you”,我在QQ音乐上听了一下,好听诶!!
就准备周末在家看《剧院魅影》的25周年纪念版
有一个小小的期待的感觉真的好好,怀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周末不仅看完了这部舞台剧,还看了一些初代魅影的视频,以及看了一部BBC的纪录片,很上头啊!真的是好听好看!
上半场里面地宫/地下湖那一段,真的非常。。。性感或者说色情
也不能说是性暗示吧,基本就是明示了,sing !sing !sing for me
妈呀!!

以及在纪录片里面也提到就是这一段就是很欲啊
25周年纪念版的魅影虽然有点浩然正气,但是也还是有一种压倒性的性感的,而初代魅影那种如父如友的诱惑就更诱惑,非常迷人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部戏有这么多这么多女观众为之迷醉,就是因为这部戏里面充满了。。。性张力
顺便,25周年版的墓地一场,这姑娘演得和唱得都真是超级感人啊!

性张力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到底是什么的东西,完全不等同于明星脸长得好看,当然一个人/演员有没有性张力可能和每个人不同的性上的偏好有关系,但可能有性张力的人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除了一种生命力之外,可能性张力是一种来自于对他人的兴趣和探究带来的侵略性,而且要让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顺便,我觉得稍许有点压抑以及自我控制力强的人就比较有想象空间,一览无遗的阳光少年就差一点,经常暴怒的人就是零,所以SS就比小天狼星更有张力耶,但完全没有压抑自己的话,就是天然风轻云淡的话,就又不太行,得是湖面上的冰山,是溢出的一角。。。就很微妙的东西

我觉得舞台上的性感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能比的,那种色情,啊,真的很色情啊,张力十足的色情啊!就好像说昆曲里面,一不过男女主扶住女主角肩膀,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尽的温柔缱绻
以及,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上的性感,竟然是。。。唱着“大雪飘,扑人面”的林冲。。。太羞耻了

总之,就过了非常快乐的两天,这种整块的很上头的很性感的文艺生活所带来的欢欣,绝对不是躺在床上零零星星刷微博能比拟的,不得不说,文艺生活到底还是使人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