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芬芳

昨天去听雷诺·卡普松的小提琴音乐会,三首奏鸣曲,德彪西、拉威尔和弗兰克,前两天首在音乐会前一段时间找了我也想不太起来是谁的版本听过一遍,没啥感觉,弗兰克这首有大提琴和小提琴两个版本,虽然都分别听过几次,但也没啥感觉
但是!现场非常非常迷人!

第一首德彪西依然很无感,觉得非常碎
第二首开始high起来了,很炫酷!既古典又爵士,而且他的弱奏(拉?)非常非惊人,很弱,但是不虚,换弓毫无痕迹,延绵不绝,仿佛是很长很长的一口气,是那种源于歌唱高于歌唱的感觉
第三首我之前一直觉得这首曲子仿佛有点小,但这次听比我印象中好听很多很多,尤其是第四乐章,迷人得不得了,开头有一种风和日丽春日的温煦,仿佛可以闻到到草木芬芳甜美的气息,并不谄媚也不是炫耀,是自得其乐的松弛和明亮,然而美到了一种感人的地步
以至于回来路上我又听了一遍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也好的,但是没有现场那么令人激动,到家之后还又找了雷诺·卡普松的现场听了一遍,以及找了大提琴卡普松和王羽佳的版本也听了一下,确实这首还是小提琴好听啊,大提琴没有那种春光明媚的感觉,如果说小提琴在这一乐章开头是小青年的爱恋,大提琴就只能算是黄昏恋了。。。

不过我觉得这场钢琴一般般,没有特别喜欢,不够猛,当然雷诺·卡普松也不是走很猛的路线,可能和更猛的钢琴也不是很搭?
昨天气氛热烈极了,返场四次,四首小曲子,第一首和《沉思》,《沉思》可能因为常见,有人会拉得很俗气,但是昨天完全没有俗气的感觉,真好听啊

第四首的时候,他背转身为后面的观众拉,快结束的时候又转回来,转过身的时候声音一下子不一样了,闷了很多很多,而且后来我刷微博,很多人也发现了这点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剧场里,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提琴的票一定要买尽量正面。。。或者偏右(?),因为我觉得右手持弓,演奏者正面面对观众的时候,琴身正对的方向很自然会往右偏,那也就是买票的时候,要买面对舞台的观众席靠右手边
而且现场还有一个重大的美妙之处是在于现场强弱会非常明显,声音的范围会比录音里大得多,因为可能录音室的录音如果强弱这么明显可能会要频繁调音量,要么就听不怎么见,要么就震耳欲聋吧
就,昨天的现场啊,真的是很美妙啊!非常快乐!

4月28日的音乐会

4月28日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尽量把事情统统做掉,然后充满期待地去听王健的音乐会!

第一次听王健的现场,怎么说呢,客观的说,可能是好的,至少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觉得技巧什么的应该是没的说,但主观来讲,我不喜欢
我觉得他的音乐很硬,当然这是个人的音乐追求不同,不过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喜欢偏硬的音乐,但是这种硬法好像就不是我的菜。也可能硬和硬还不一样,比如说木头的硬和大理石的硬显然就不同?我可能更喜欢的是木头的硬,也喜欢的是刚强里的柔软,而如果没有柔软,只有刚强就觉得意思不大了,以及我觉得音乐很硬就缺少变化
那天的钢琴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是刷微博看有人觉得钢琴特别好,不像卡普松那天的钢琴过于平分秋色或者有喧宾夺主之感,啊,果然大家的偏好不一样,我喜欢钢琴很强,是两件乐器一层层的互相推上去,是伙伴式的关系,而不是钢琴衬托着大提琴/小提琴

回来路上,我忽然记得之前读过一篇王健的访谈,刚刚又去翻出来,他说,“……而说到演绎风格,和欧洲目前整体上的音乐品味是有关系的。他们的音乐品位变得越来越淡了,越来越追求一种超脱,而不是去体会深刻的情感。现在,他们对于深刻的情感已经比较过敏了。现在的演奏,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甜蜜,越来越“面带微笑”,越来越优雅。但是,也越来越少血和眼泪了,这些东西他们已经不能接受了。现在欧洲的品味,已经不接受血和眼泪,他们只接受一种典雅,一种清新的、让你感觉愉悦的东西。而过去那种,有血、有眼泪在其中的演奏,他们已经不喜欢了。就是说,我的演奏现在已经过时了。……他们没有对于深的东西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就好比,现在他们只爱吃清淡的食物,而不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觉得那样太过分了。”
我不懂欧洲的音乐家,更不懂欧洲的音乐风尚,只是我觉得,这么泛泛的抒情评论很有我朝神神叨叨古琴届的感觉。。。而且显然在谈论艺术作品的时候,深刻的演奏是褒义词,浅表的愉悦是贬义词,这么说来,就仿佛不喜欢他演奏的人都是浅薄的。。。似乎也。。。太过于抬高自己了吧?
所以,可能我就是属于他说的,喜欢“甜蜜”、“优雅”的浅薄浮华的人儿~~总之,本次音乐会出来我没有一种被感动/感染的感觉,也没有觉得今天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夜晚,换句话说,卡普松的音乐会一散场,我就冲动地搜了一下小红书上第二天的演出有没有人不去了准备出掉一张180的票,而本次音乐会出来即使第二天也还有不一样的曲目我也不会再买票

说起来东方艺术中心的神奇之处是,居然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厅里有卖奥尔良味烤鸡翅,巨大的气味真是。。。不太好闻啊!
而且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完全屏蔽手机信号,一方面心理上我觉得不太舒服,一方面也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诶
说起来,在东方艺术中心看到许许多多的学校/机构老师,以及各种各样持有赠票的人,回来看到一些专业人士的专业乐评,但,乐评届我不懂,但凭着多年看戏的经验,戏评届我还不懂么。。。
以及,见识少的我第一次看到钢琴家演出的时候靠着椅背弹琴,一度令我觉得他是不是背受伤了或者先天背就不太好啊?!又话说,翻谱的妹子两次翻错地方,其中一次还被钢琴家一手推回去,颇有喜感

另外值得一记的是,我!周末仿佛忽然找到了一点点拉琴的感觉,能有点老师说的收着一点点给的感觉了,录了一段梦幻曲,看录下来的音波,应该这不是错觉!
因为我去年的录的梦幻曲,基本上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向右收敛的三角形,就因为每个音都是有个音头的,起头重,所以连在一起就没有那种音乐延绵的感觉,而是会有种一顿一顿的听感,后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录了一次,觉得是当时最最好的一版,看音波,基本上是长方体,也就是虽然没有多大起伏,但起码也没有很突出的音头了,我昨天录下来,啊,终于大部分音符是个向左收敛的三角形了!就是音乐是一点点出来的,还略有起伏。。。希望。。。我是真正的上了一个新台阶!

放声歌唱

昨天去听卡普松的音乐会,晚餐去麦当劳吃饭,是新炸出来的薯条,最喜欢这种薯条了!立刻,我觉得会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晚上!
说起来,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进剧场了,更就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在剧场进过不用隔一个位置坐一个人的剧场了,坐在里面等开场我已经颇有一些激动,完完全全的座无虚席啊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贝多芬的第三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头的响起来的时候,那种和煦温柔,非常感人,我看到我前排的观众在这几个音符出来之后,就和她的小伙伴对看一眼,竖了一个大拇指~这个乐章后面激烈的部分也是越来越好,和钢琴完完全全交织在一起,密不透风又威风凛凛,是一种放声歌唱的感觉,我觉得非常值得,现场果然是不一样!
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我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但也还是精彩的!怎么说呢,我觉得独奏家确实是有独奏家的气派在,现场效果热烈得不得了,最后谢幕的时候掌声经久不息,卡普松和钢琴反反复复出来谢幕,还又返场了两首小曲子,是《天鹅》和《沉思曲》,很柔和,而且天鹅有一种清丽
演出里我通常都特别喜欢返场的部分,重头已过,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也仿佛更熟悉了一点,有一种格外轻松友好的氛围
走出音乐厅,降温的春天,风如凉水一样,路上有草木的味道和花残留的香气,深深吸很多口气,啊,真好啊!

又,我觉得确实还是要听熟悉的曲子,比如说开头舒曼那首我听得就没啥感觉,但是,问题又来了,不熟悉的曲子可能就是因为听起来没那么喜欢才没有反反复复听,所以才变不成熟悉的曲子的。。。摊手。。。想到下周要去听王健的音乐会,其中有肖邦的大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我听过好几次,都没啥感觉,于是今天在路上又翻出来听,想为下周音乐会做点准备,然而。。。听完之后还是觉得专辑后面的那首福雷的奏鸣曲更好听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