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

上周看了篇同人,里面提到《剧院魅影》里面“all I ask of you”,我在QQ音乐上听了一下,好听诶!!
就准备周末在家看《剧院魅影》的25周年纪念版
有一个小小的期待的感觉真的好好,怀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周末不仅看完了这部舞台剧,还看了一些初代魅影的视频,以及看了一部BBC的纪录片,很上头啊!真的是好听好看!
上半场里面地宫/地下湖那一段,真的非常。。。性感或者说色情
也不能说是性暗示吧,基本就是明示了,sing !sing !sing for me
妈呀!!

以及在纪录片里面也提到就是这一段就是很欲啊
25周年纪念版的魅影虽然有点浩然正气,但是也还是有一种压倒性的性感的,而初代魅影那种如父如友的诱惑就更诱惑,非常迷人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部戏有这么多这么多女观众为之迷醉,就是因为这部戏里面充满了。。。性张力
顺便,25周年版的墓地一场,这姑娘演得和唱得都真是超级感人啊!

性张力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到底是什么的东西,完全不等同于明星脸长得好看,当然一个人/演员有没有性张力可能和每个人不同的性上的偏好有关系,但可能有性张力的人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除了一种生命力之外,可能性张力是一种来自于对他人的兴趣和探究带来的侵略性,而且要让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顺便,我觉得稍许有点压抑以及自我控制力强的人就比较有想象空间,一览无遗的阳光少年就差一点,经常暴怒的人就是零,所以SS就比小天狼星更有张力耶,但完全没有压抑自己的话,就是天然风轻云淡的话,就又不太行,得是湖面上的冰山,是溢出的一角。。。就很微妙的东西

我觉得舞台上的性感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能比的,那种色情,啊,真的很色情啊,张力十足的色情啊!就好像说昆曲里面,一不过男女主扶住女主角肩膀,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尽的温柔缱绻
以及,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上的性感,竟然是。。。唱着“大雪飘,扑人面”的林冲。。。太羞耻了

总之,就过了非常快乐的两天,这种整块的很上头的很性感的文艺生活所带来的欢欣,绝对不是躺在床上零零星星刷微博能比拟的,不得不说,文艺生活到底还是使人快乐啊!

诡异的三重奏

昨天上课学了一个布列瓦尔的C大调奏鸣曲,谱面本身不太难,虽然三连音那段有点搞,但多练也还能拉下来,真正困难的地方我觉得古典风格有点难掌握,古典风格和浪漫风格真的好不一样啊,强调音头,强调相同的音断开,那种利落啊,相形之下浪漫主义风格就粘乎乎很多,话说老师拉起来真的非常潇洒,不要说声音,就看着都很好看诶!
然后我今天就去听海顿去了,希望获得一点启发,之前完全不知道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有什么好听的,现在听倒似乎也听出一点点好听之处来了呢
说起来,为什么我的弓子和我的琴弦它们俩的关系怎么就那么的。。。平滑?那么浮在表面,那么冷淡客气,它俩到底怎么才能struggle起来,啊?!

前两天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大提琴奏鸣曲,非常带劲,就,曲子怎么能写出这样啊?!然后就去搜了一下他的三重奏,听到了一首很不知道。。。怎么形容的三重奏,古怪,扭曲,亢奋,诡异,荒唐,不健康的三重奏,听完这首三重奏再去听他最著名,仿佛旋律优美人畜无害的圆舞曲,都觉得圆舞曲透着一股嘲讽和不正经的味道,再也无法变成以前我以为的优美流畅的圆舞曲
我看之前阿什肯纳齐的采访,说他认为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里有一种“”被强迫的欢乐”“被命令非得喜悦不可”,我就忽然get了一点,就是他有的曲子的气氛里是有一种,你要欢乐啊?那我就欢乐S你啊,你要唱胜利的赞歌啊?那就唱起来,我们往S里唱啊
三重奏第一乐章最开始,大提琴那么高的泛音,小提琴反而在低的音域,就是那种“我偏要勉强”的别扭
但是,他既能写出旋律非常美,简直令人心颤的段落,比如《五首双小提琴和钢琴》的第三首,比如《牛虻》里的《浪漫曲》等等,他也能写出非常令人沉痛的段落,比如大提琴奏鸣曲里第三段,而那个奇奇怪怪的三重奏,我居然连着听了好几遍,非常上头,一边上头一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赶紧跑去听拉赫缓解一下,我总觉得,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里面有一种我们这些人很懂的东西,往大里说就是一丢丢默契,就是我们懂这种伪装和真心,懂这种幽默和无奈

《猎魔人》第二本看完了,真是不错,开始看第三部了,要省着点看才行

这两天还听到一个Zoltan Kocsis改编版本的《练声曲》,结尾部分真好听啊,星光灿烂

过年

三个人过年去了一趟海口看我爸妈,7天,还是觉得蛮累的
很久没有见又重新在一起住了几天,会更清楚一些事情,会更了解自己。于是,虽然现在我也还是个弱鸡,但可能我还是可以拍拍自己的小肩膀,对自己说一句,well done?

从来没有那么久不练琴过,昨天中午回到家,迅速收拾完东西,洗完头洗完澡,拿起琴,非常陌生,声音也奇怪,琴弦的触感也奇怪,但是拉起来还是觉得很开心的

在海口的某天晚上,在床上戴着耳机听Fournier的勃拉姆斯,钢琴是Wilhelm Backhaus,我搜了一下,这位钢琴家是1884年出生,在我看来他就是个古代人了,但是QQ音乐上的这张CD音质很好,一点没有古代的感觉,总觉得Fournier的勃拉姆斯非常柔软温和,但又不纤细,听得我很感动

又开始读《猎魔人》,又读了一部分,发现好像是有点意思,但是距上次看隔得太久,有点接不上,所以我又调回去准备从头开始读一遍
以及,喜欢的同人文的作者终于开了第二部,一阵兴奋,立刻就读了第一章,希望作者可以积极更新,啊!

马上又要上班了,还是想叹口气的,不想干活啊不想干活

费尔岛/北欧风毛衣以及其他

我一直很喜欢胸口附近有一圈提花图案的毛衣,就是淘宝铺天盖地的费尔岛/北欧风毛衣,20年前我就有一件,前两天又买了一件,想到周末可以穿就很高兴!
以及,我还喜欢牛角扣大衣,只是现在年纪渐长,穿起来总也觉得不大合适,怎么说呢,这么多年,喜欢来喜欢去还是喜欢那些东西,没长进啊没长进!

前两天晚上在看昆曲,最最喜欢的也还是《玉簪记》的四折、《望乡》以及《书馆》,《惊变》虽然不错,但我讨厌劝酒的环节,《迎像哭像》当然很好,但是听起来太伤了,不能多听。也还有很多折子虽然是好的,但是不能算是最最喜欢。
又去听了《偷诗》的后半段和《秋江》,《偷诗》大部分都还可以,小儿女情态嘛,虽然有的演员也太拿捏作态不够大方,但基本上怎么都还挺可爱的,但是《秋江》我还是喜欢温宇航和邢金沙的版本诶!
当年一度还挺喜欢王振义和魏春荣早年间的版本,但是昨天看了一个2021年的,很不行啊,顺便,他们这两年的《长生殿》也很不行

温金的版本,其实不是太有少年离别的感觉,但是非常感人,俩人互相对看的时候,啊!深情款款到我心里为之一荡。。。俩人互相之间给得出,接得住,而且温宇航唱腔比现在很多小生要硬朗浓烈得多,也十分戳我,因为我这种别扭的小观众就喜欢硬朗里的片刻柔软
《望乡》也好,清唱版本和98年的版本都很不错,看到底下有评论说李陵两次劝苏武“把离愁且放宽”,不仅仅是说给苏武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他自己其实既回不去也放不宽,说得很对诶
再次感叹,温宇航真是有一把好嗓子啊!太希望他可以再来演出了,即使他只在北京演,我也会坐高铁去看的!

这两天发现皮亚季戈尔斯基的德沃夏克特别好听,尤其是后两个乐章,进而发现同一个曲子,大家的速度能差很远!以德沃夏克为例,在录音(视频太难算时间了)里,三个乐章的时长分别是:
皮亚季戈尔斯基:14:29,10:37,11:24
罗斯特罗波维奇(柏林爱乐):15:42,12:41,13:04
罗斯特罗波维奇(捷克乐团):14:58,11:16,13:03
马友友:16:13,12:49,13:18
杜普蕾:15:27,13:20,13:41
就,最快的版本比最慢的版本能快出20%不止呢,我觉得尺寸这种东西是非常神奇的,因为每个乐章内部的速度大致是一致不变的,那么就意味着如果在一个乐章里,有的地方采用了似乎还蛮舒服的速度,另外的地方可能就会太快或者太慢,要兼顾整体又要顾及到乐章里特别出彩的部分要格外抓人可能也没那么容易?我可能速度的选择是一个还蛮重要的事情?
顺便,之前我一直喜欢杜普蕾德沃夏克的第一乐章,后面就觉得没那么好,说不定就是因为整体速度太慢了?

我开始以为快的版本比较容易带劲,细细比较之下好像又不是,比如听了阿格里奇和克雷默的克鲁采里面阿格里奇的琴弹得颇为火爆,可是阿格里奇和雷诺德卡普松的2022年版本,我就觉得琴非常软,但这俩的时长是一样的,所以。。。并不是快就一定带劲的。。。带劲也是一个玄妙的事情
以及!克鲁采我觉得最好听的版本还是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非常带劲!听得人很昂扬,而且不是那种被push的昂扬,是被带动的昂扬,喜欢!

最近还很谜三重奏,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就觉得很好听,特别喜欢的是Vladimir Ashkenazy / Itzhak Perlman / Lynn Harrell / Ludwig的版本,真是神采飞扬,有的地方真是有一种飞珠溅玉的感觉
我查下来,这个版本和我喜欢的克鲁采都是80年左右录制的,那时候,三个人都是40岁前后,我个人是觉得这个岁数是大部分艺术家最好的时候,可以算是舞台上的风华正茂
一般来说,至少从我看戏的浅薄经验来看,我觉得艺术家基本30-60都算是好时候,起码30-50岁都能算是非常。。。黄金的时光了!
我喜欢这种明显音色不融合的乐器里之间的配合,喜欢他们互相承托得严丝合缝,彼此是配合得合,不是融合的合。所以说什么呢,所以说再次感叹一下,喜欢的东西,可能喜欢来喜欢去都有同样的内核,吧?

硬朗

因为喜欢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就找了好几个版本来听,发现Lynn Harrell和Vladimir Ashkenazy我也还蛮喜欢,感觉上Ashkenazy的钢琴似乎我还挺喜欢的,在B站上东翻西翻,看到有人说他喜欢Ashkenazy的音色,另一个评论说他的音色很硬,我觉得,对啊,我之所以喜欢可能就是因为他的音色很硬,有一种透明的质感,以及总体来说,文艺作品我可能还是喜欢硬朗清晰的东西,如果硬朗里面有一些柔软,就觉得啊,啊,真的特别美
然后翻了翻《游艺黑白》,看完了Ashkenazy的访谈,包括其他钢琴家提到的Ashkenazy的一些段落,就还。。。挺喜欢的

继续说拉赫玛尼诺夫的大提琴奏鸣曲,之前看过BBC一个很短的记录片,Steven Isserlis说这首曲子里有非常浓重的宗教成分,这是一个我没太想过的角度,不过我觉得从听感上来说,Steven Isserlis的版本似乎是神神叨叨一点,说起来Steven Isserlis经常有非常温暖的音色和气氛,但我觉得他风格就是比较神神叨叨的,虽然是褒义的那种神神叨叨,而Lynn Harrell和Vladimir Ashkenazy感觉就比较无产阶级一点,我都还蛮喜欢的诶

说起来路上奔波的时候,我又开始在地铁里读同人了,看到有人2006年开始喜欢SSHG这一对,到2021年终于开始自己动手写起来,虽然用的是很古老的梗,但胜在写的好看,我居然也津津有味的看了六、七章了呢!啊,我已经看了不止一个人说,人到中年,上了一些岁数才懂得罗琳阿姨为什么那么珍视勇气这种品质,因为,真的。。。很难啊

已经开始正常上班了,和一些同事聊了一会,大家普遍觉得,现在身心健康都非常堪忧,鸡血都打不进去啊

练琴还是正常在练,我算是知道了,不仅音准难搞,节奏它也很难搞啊,统统都很难搞就是了,反正,想要拉得好一点点真的很难啊

姚阿幸

看到一个八卦,说勃拉姆斯和好朋友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如何如何,我就又跑去找了一点资料来看之后,我才知道约阿希姆居然就是彭广林播客里面说的姚阿幸!啊!这个名字我可太有印象了,因为!当时我一直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好像是瞎子阿炳哦。。。

这两天听到了一个非常非常好听的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我觉得是一个我一直get不到的人,就觉得是还挺美的,但就是不太会被打动,直到我听到这个版本的第二十七号小提琴奏鸣曲,真的很感人!并不是那种,一二三,开始!我要开始抒情了的感人,而是把世间的美好展示给你看的那种感人,是那种,你看呀,冰消雪融了的感人
反反复复听了好多好多次,而且!我还把整张专辑下载下来了
我觉得一切好东西都要存在本地!网络,它不靠谱啊!

以及,一定一定要慢练长弓,一定要打开节拍器慢练空弦和音阶,啊!切切切记~~

《魔戒》读完两部了,果然还是一直一直在走路,啊,奇幻版西游记啊简直,比HP差远了。。。希望第三部能更爱恨情仇一点!

进三步退两步

练琴这种事情大概就是进三步退两步的吧,上上周觉得自己好像如有神助,本周练琴之神就不来了,我觉得好像又是怎么拉都不满意,即使偶尔觉得自己拉得还蛮好,录下来一听,都是什么鬼啊,更不要说拉着就觉得不好的时候了
《小咏叹调》和目前在练的练习曲,我这两天都是对着调音器一个一个音符去搞音准,能感觉到准的时候是一个特别和谐的状态,听起来就是一所稳稳当当的房子,会很舒畅,不准的时候就是房子歪歪扭扭,但是只觉得总体听着歪歪扭扭,并不知道到底那个音不准,是高了还是低了,叹气,但慢慢来咯
不仅音准难搞,曲子的运弓也难搞,一个长弓拉完,从弓尖回来,换弓又同时换把,从弓尖启动不说而且是在A弦的情况下,要衔接流畅,不露痕迹真的还挺难的
又,我自己拉的时候已经觉得强弱处理极尽夸张了,结果录下来一听,也只不是略有起伏而已

在路上听英文上周也有两天没听,实在是太累了,根本听不动,但,本周又开始听起来了!
路上听不动英文的时候就在听音乐,因为也听不动太生的曲子,就听一些熟悉的曲子,又去听舒伯特的D934《幻想曲》,还是好听的,虽然就是很多很多音阶,感觉上仿佛就是音阶跑来跑去,和我的练习曲也差不多嘛,但是小提琴和钢琴交织在一起,互相追逐,就是很好听啊!

那天和小女巫聊室内乐,在聊的时候,我get到我自己最喜欢的点是一个声音/乐器孤单单的独唱的时候,另一个声音/乐器加入进来,最终形成对唱,会觉得特别感动!而因为要形成对唱,相互应和。以及两种乐器交织在一起我也特别喜欢!!而太同质的乐器就不大明显,比如说弦乐四重奏,就感觉本身是一体的,是仿佛很多人协同成一个人,不太有交织的感觉,所以我有时候觉得弦乐四重奏有点闷,但钢琴和弦乐的二重奏的对话/交织就很明显,所以我还蛮喜欢大提琴或者小提琴奏鸣曲,或者钢琴三重奏,虽然三重奏里有两样弦乐器,但毕竟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区分度还是有一点的,而且喜欢曲子里钢琴的成分要比较大,而不是单纯伴奏性质,是弦乐器和钢琴形成的那种伙伴关系,很多时候就会觉得,啊,感人!

循环往复

昨天练了3个小时琴,今天练了4个小时,啊,好爽!
目前在拉一首练习曲,非常规则的节奏,单个音不难,也不换把,所以可以充分体会弓子角度的变化、弓压的变化、手腕的变化,以及这首曲子拉起来有一种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感觉,拉起来还挺开心的
目前只在第一把位贴了四个小白点,后面几个把位都没贴,可能老师对我有信心吧?(虽然我自己都没有),总之昨天还对着调音器好好搞了一搞音准,搞完之后我觉得今天音准好了很多,因为音不准之前《摇篮曲》拉起来总感觉摇摇晃晃的,今天觉得似乎稳定了一点,还是要练耳朵啊!什么时候有个灵敏的耳朵就好了!
不过邻居说不定会觉得楼里有个人夜以继日的拉琴,可见封闭管控已经控得居民不太正常了。。。

今天听了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之前大概没有听到喜欢的版本,并没有听下去,今天听的是Belcea Quartet演出版本,好听诶,目不转睛的听完了
确实很带感,非常有戏剧性,我以为会听到很多少女的纤细,但更多感觉到的是时不我待的内心焦灼

最近在读《best of enenmise》,又是间谍的故事,其实现在觉得有一个明确的对手反而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仍然在看《广告狂人》,因为背景是60年代,所以有非常多不尊重女性的部分,看起来是剧中人是很自然的演出不尊重的部分,就是这么拍出来,没有任何评论或者借人物之口评论,但是就能微妙的感觉到这是“觉得这些统统都不对这些令人不舒服”的现代人拍的片子,非常微妙。可能细想一下,也就是拍出了我们女的,也是有感觉的,也是人类!因此,观众和创作者达成了一种对这种不舒服你知我知的状态。以前有很多讨论总是说,旧时代就是那样,不是我拍得男权而是那时候就是男权社会,我只是把如实的把旧时代拍/写/演出来而已
我以前对于这种说法多多少少有点困惑,我现在则很有信心的说,不不不,不是旧时代男权,而是你本人男权,你就是男权的视角,就是男性的凝视,就是对女性的物化,你本人就是沉浸其中把玩其中获得了暗搓搓猥琐的满足

小提琴届的小天狼星

今天和小女巫聊天,说到某个小提琴天才儿童,我说虽然他是拉得很好,但我不是特别喜欢,就是那种外放自信掌控十分阳光的非常符合刻板印象的完美男儿童/少年,小巫女说,你大概是不喜欢小提琴届的小天狼星,啊!对对对,非常精确!

小女巫问我喜不喜欢Augustin Hadelich,我说喜欢的,我喜欢这种诚恳路线,所以啊,审美和品位真的是一以贯之的诶,喜欢来喜欢去就是差不多的东西
但是Augustin Hadelich之前我也只是大概听过一些,并没有很多了解,然后我就去认真搜了一下Augustin Hadelich,发现他从2020年开始用的是Henryk Szeryng使用超过30年的一把瓜内利琴,啊!Henryk Szeryng啊!他的风格我也喜欢的,他和鲁宾斯坦合作的勃拉姆斯奏鸣曲的,尤其是op.108,我之前也反反复复听过很多次

可能第一眼喜欢的就是那种有力的质朴的里面还有非常细腻的部分的东西,不一定会非常有感染力,但是有一种奇异的赤子之心,还比如说Miklos Pereny的大提琴

昨天听了一段Belcea Quartet的贝多芬第十五弦乐四重奏Op. 132,还挺好听的,我要收回四重奏有点枯燥单调的评论,说起来第三乐章的《感恩赞歌》真是好好听,不说听哭了吧,确实真的是非常感人
啊,这个组合似乎好好听啊!要继续听~

昨天杨小恒的空中课堂课本上是《弟子规》里面“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我听到之后,就没话找话和她瞎扯,我说,娃不如人怎么办?她说,那就算了呗,我说老婆不如人怎么办,本意是问shu的,结果杨小恒说“那就换一个咯”,我就“?!哈?!”
她想想又说,老婆关键要看自己喜不喜欢,喜欢的话不如人就算了,不然就换一个
我真是。。。啊!似乎也不能说她说得不对,但想想又不服气,又问她说,个么成绩不如人怎么办?她说那就稍稍努力一点,言下之意是如果稍稍努力一点还是不如人就继续算了呗
难怪这位同学一向精力充沛,大概因为她从来不把精力花在为难自己以及和自己过不去上

最近跳绳继续在看《广告狂人》,好看的!大概十年前我看过头一两集,没看进去,现在回想,那时候大概确实是看不懂其中的微妙之处的,所以我觉得还挺开心,这不就是成长嘛!但我翻了一下评论,有人说,“难过于自己看懂了”,也不知道当个不懂现实世界的傻姑娘到底有什么值得特别高兴和怀念的。。。以及还有人说,“我觉得里面的(人物)都不太健康”,这位观众,请去看新闻联播,那个可健康了!

你是个大眼睛的小朋友

某天和娃说个什么事情,我说,因为你整个就比我小呀,你看你鼻子比我小,手手比我小,她说,可是我眼睛比你大啊!
哼!讨厌!不理你了。。。
某天早上娃跑到我床上,钻进来,说,我和你share一下被子
听起来,好像个在CBD工作的小白领哦。。。
自从隔离在家,上空中课堂,这个人过着上课20分钟下课40分钟的生活,大把时间一边吃薯片一边看闲书,还和我感叹,妈妈,我觉得生活真是滋润又幸福啊!

我们就已经默默的被隔离8天了,以及没有任何尽头没有任何说法,动态调整管控措施的意思就是没有准头吧

《do no harm》看了四分之三,下了一个中文版,稍微翻了一下,即使我这么不懂英文的人都觉得翻得不好。很多地方原文令人极其印象深刻,但中文没有翻出那种感觉,这可能是个人理解有异,中文版还有的地方是非常明显的错译(虽然我就翻了不超过20页),这可能是译者的疏忽。但,我最搞不懂的是,译者为什么不翻译原文的小标题而是自己擅自加一些傻乎乎的小标题啊?!!
原文每一章是一种脑部疾病的题目,下面一行字,简单解释一下这种疾病,然后每一章内部没有小节名称,但是翻译弃用了原文每章的标题换成了一句话或几个词,这些标题是译者自己对这一章的概述。而且译者还给每个小节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的小题目,这是在干嘛啊?!看起来整本书变蠢了很多很多
还是要好好学英文啊,再次感叹一下
说回《do no harm》,真的还挺好看的,没有那么多神奇的振奋故事,而更多的是失误、错误,如何面对患者如何面对家属如何面对术后并发症如何面对死亡。和那本心脏外科医生的书不同,我觉得可能心脏外科更多的时候是成或败二选一,不太有脑部手术里虽然活下来但是瘫痪了这种后果。于是经过长期工作,两位医生对于治疗、手术、死亡的看法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我最近接连读了一些外科医生的书,读到不同人的不同看法还是挺有收获的
可能我会和Marsh医生的想法更接近一点,就是并没有那么积极,而是算了吧,尽量不要折腾

也不知道本周六能不能大提琴课能不能恢复,哎,我想上课啊!又,听了一段白俄罗斯某个三重奏组合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真好听啊!冬季那个乐章反反复复听了好几遍,我喜欢钢琴、大提琴、小提琴的三重奏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