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light》

继《重任在肩》之后,这两天在和shu看《blue light》,又是警察的英剧,虽然才看了几集,但还挺好看的,里面那个热爱做饭每餐都自己吃得很好的警察好甜啊!!虽然他和那个单亲妈妈还没好上,但我觉得快了!他已经开始星星眼了呢!说起来一起干活,互相cover很难不生出战斗情谊,颇有点荡漾呐。。。就,还是喜欢这种cp。。。那种互相谈谈谈永远在讲话的cp我觉得则不太行。。。可能就cp而言,我还是更喜欢肩并肩式的而不是面对面式的。。。吧?

里面有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个小青年,因为跑到老大地盘以外的地方贩毒,被老大手下的人打伤了腿,警察说是“punishment attacks”,女主说,不,不能说是punishment attacks,而是paramilitary attacks,punishment隐含了仿佛受害者有什么过错似的
我觉得,她说得对啊!!其实这种命名就是有力量的啊
以及,我觉得面对经济,也不能说是产能过剩,因为,怎么就过剩了呢,明明是匮乏啊,难道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有了么?没有啊,明明大家还很匮乏啊,难道不是物资/消费能力匮乏么?
产能过剩解决的思路是降低产能,而匮乏的解决思路就是完全不同了。。。

最近每天在搞141这条练习曲,我觉得由于这条练习曲经常用到C弦,所以一直要使大劲儿,似乎手劲变大了,运弓似乎变轻松了一点?
上周老师有事,没有上成课,希望本周能顺利上课!
好想学新东西啊!

再听《苏格兰幻想曲》还是觉得好听,听了诹访内晶子的一张bruch的一张专辑,是《苏格兰幻想曲》和小提琴协奏曲,觉得还挺好听的,还觉得,诶,这个乐团还蛮好的,之前听Joshua Bell的bruch小提琴协奏曲我觉得乐团部分也蛮好的,居然发现,这两张我觉得乐团部分还蛮好的bruch小提琴协奏曲是同一个乐团。。。难道再次证明,喜欢来喜欢去的东西都差不多?

一心向学

前几天,和认识20年的网友狐狸狸第一次碰头,真是,20年啊!
真的好高级啊
青少年时期认识,第一次见面已经是大家都变成有娃了的职场丽人了(?),有一种古早的互联网时代的感觉,既沧桑又快乐

这两天练琴练得超爽,觉得自己有了了不起的巨大提高,然后录了一下音,果然是错觉,叹气
这次作业的这首练习曲相当费手,左右手都费,但还是练着蛮开心的,一遍遍搞下去,总能提高的吧?
最近新听的曲子是《苏格兰幻想曲》,第一乐章好好听,不过我还是觉得布鲁赫好直白啊。。。有一种所见即所得的直白。。。就是直白而好听

最近事情不多,所以,我又想要好好学英文了,好好学英文的第一步肯定是记单词,有一些单词我觉得我查了十几遍都没记住,那么不如就用纸笔记下来,每天看几遍?
我就去抽屉里拿了个以前记单词的小本子,发现上面的单词是2020年和2021年记的,还有一些现在依然不认识,还有一些句子,是当年如痴如醉读《双重人生》的时候记的,期望以句子记单词,但是。。。依然失败了
我觉得这本本子太小了,又去找了本大一点的本子,居然上面也有之前记过的单词,是2016年记的。。。还做过一些语法题目。。。又去找了第三本本子,啊,上面还有单词!!!是2019年记的。。也就是说。。。从真的想要学开始,我已经孜孜不倦的学了8年英文了,英文还是这么差
这就是标准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啊

今天早上在地铁上,我在搜有点什么学英语播客,然后结果一抬头边上的姑娘在用手机搞英语听力,然后我忘车厢里面走,看到前面一个坐着的姑娘在看口译教材
就。。。大家都很爱学习啊

之前测试过MBIT,看到个帖子说,我这一型的人,觉得最好的事情,就是不愁物质不被打扰的情况下畅通无阻的学习知识,然后在期间穿插高质量sex,啊!我觉得这就是我啊!!!
而且这段话真是字字玑珠啊,比如说畅通无阻的学习知识,畅通无阻就很重要,每次学习受阻,比如说知识被墙的时候我都特别特别生气!

Before Sunrise

周日晚上看完了这部非常有名的片子,就,我能懂,能懂小青年才有的可爱之处,能懂两个陌生人刚刚开始认识时候的尴尬甚至有一点装,能懂片刻动心和“你居然是这样的人”的疑虑。。。但。。。我觉得并不向往也并没有什么共鸣,更没有很深的感动,可能因为我已经是一个疲惫的中年人了,看到小青年精神头这么好,这么能走能说还不睡觉,只剩下感叹,实在太厉害了!
顺便,这种松弛,我觉得实在有点隔膜。。。并不是我等东亚人民可以感受到的

虽然我也当过小青年,当小青年的时候也有过去杭州看演唱会,在麦当劳里过通宵,坐第一班火车回上海,回到上海之后。。。就直接跑去报名CPA考试,希望可以考证找工作。。。我记得通宵之后的清晨的街头,万物仿佛有一点模糊,有一点飘,有一点说不清楚的茫然
我也记得和我妈参加旅行团去欧洲,到了巴黎我跑去看在那边读书的朋友,在地铁的站台上,简直是天时地利的文艺场景,内心一直在斗争,如果牵住他的手他会不会甩开呢?
那些特别小青年的时刻,我都记得,但是这些事情,已经变成为客观上我知道,而不是主观上我能感受到
可能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不是小青年了,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

说起来,重看小青年时候看过的东西,并没有感叹这些东西滋养了我,使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完全没有那种“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的感叹,而是觉得,小时候都看了个啥啊,完全没看懂啊。。。

周六还重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十多年前看过,但是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再看就约等于是一部新片子吧,然后,看完毫无疑问被吓坏了,我觉得如果能有氰化物小胶囊傍身就好了。。。
然后去翻了一下豆瓣,近10年看的书里面,我觉得起码80%都毫无印象。。。完全不记得到底讲了什么。。。太可怕了
可能也不错,因为很多书可以又看一遍了,又获得一次愉快感受?

不过读过那么多书,在想读一个好故事,一个能被打动的故事,一个能感受到一点点甜,一点点慰藉的故事得时候,居然想来想去,好像还是只有lariope大人的文了,叹口气

邓布利刚刚好

装修好之后搬回家,处处都非常非常舒服,过上了一种。。。杂志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shu洗完衣服烘干之后抱到床上我一边叠一边感叹,衣服热乎乎的,又极其蓬松,手感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毛巾,完完全全不硬,而是非常柔软
每次去洗手间,坐下去,马桶圈也是热的
直接去厨房倒水,过滤器常温、45度,95度打开就是,45度的水令我觉得很熨帖
木地板每天让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坐在木地板上和杨小恒玩桌面足球,输掉了就顺势躺下来打滚,木地板粗糙而有木头的纹理,也是暖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每次碰到这些温暖的物体,就特别有一种自己被很好很温柔的对待的感觉,温暖有时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热的
高科技的,不环保的生活,真的,令人快乐!!!快乐无边啊啊啊!!!

每天和shu感叹若干次,啊,我们家怎么这么舒服的啦?!就仿佛每天都变快乐了,我觉得吧,对于抑郁厌世的心情来说,有时候并不是人坏掉了,而是环境坏掉了,在一个坏掉的环境里,有压抑或者抑郁情绪的才是正常人,环境当然包括大环境,小环境和物理环境,固然大环境和小环境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但是物理环境的好转也还是很有用的呢!!

上周日上了第一堂线下大提琴课,颇有一些收获,因为只是第一堂课,不好说以后会不会蒸蒸日上,会不会成为很希望拥有的师生关系,但她确实是我很久以前就想要跟着学的老师,希望能突破瓶颈,有一个飞跃
从老师家下课回来,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带着大提琴在地铁上,想到刚刚上完线下课,想到很快就会回到舒舒服服的家,还是令我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ID,邓布利多邓布利少邓布利刚刚好
真的,有一种一切刚刚好的感觉呢

最近读完的书是第一部《驽马》,加里·奥德曼和其他几个演员都很传神了!电视剧觉得好看,书读下来也觉得很不错,确实有一种和勒卡雷一脉相承的气质。非常喜欢兰姆和凯瑟琳的几笔,兰姆去接凯瑟琳,凯瑟琳还在睡觉,她去换衣服,兰姆站在客厅把手包递给她,说赶紧走。她觉得包比平时沉,但她没说话。不多久,俩人被逼着上了局里的车,兰姆在后座上打了几个大喷嚏,对前排的凯瑟琳说,你包里有餐巾纸么,凯瑟琳打开手包掏出兰姆放进去的枪还顺便解开了保险,拿枪指着驾驶员,那一幕确实非常帅!就,其实他俩之间本身没有什么私人关系的爱恨情仇,但是他俩是一种一起经历过旧世界和巨大的创伤的情谊。就,很吃这种关系啊!说起来,当年看完《the good wife》,最向往(?)的关系其实是戴安和威尔的关系。其实就是,默契。

正确和错误

最近王健在杭州演出了拉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三重奏,于是前几天有一天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个人放了两段录音,一组是:Emanuel Ax / Leonidas Kavakos / 马友友;一组是Maria Joao Pires/ Augustin Dumay / 王健,都是正式出版的CD,所以音质什么的都没问题,分别拉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三重奏的开头,让大家盲听

凭我对王健和马友友的了解,以及对钢琴的感觉,很容易区别出第一组是马友友,第二组是王健。因为马友友的琴清秀柔和和其他乐器更融合,王健的琴浓郁厚实更独立强势,加上Pires钢琴不猛,虽然我没很注意过Ax,但直觉上应该他比Pires猛,所以这么一来,我就得出了答案。最后up主揭晓答案,确实第一组是马友友,第二组是王健,答对啦!

但是,up主没出答案的时候,先有个人非常肯定的留言说:刚在杭州听了王健老师太太太好听了,我最喜欢第一段,很明显第二段才是马友友。还有个人说:没听过马友友的版本,但对第一段很熟,那就应该是王健的版本了。。。
我真的很服气啊,这些人哪里来的自信啊?!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的说出一个完全错误的答案呢?
回想起来,我还在B站弹幕里在梅葆玖的贵妃里说“这反串真是不错”,梅葆玖虽然是男的,杨贵妃虽然是女的,可是梅葆玖他就是工青衣啊!这就是本行好嘛。。。他要是唱老生才是反串呢

怎么说呢,有时候我在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不免会觉得其他人都是大佬,其他人都是听得懂,才说得出来,但是现在要经常提醒自己,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人虽然言语十分肯定,可完完全全就是错的
而且有明确对错的东西尚且如此,在鉴赏和感受领域那就是更多纯胡扯了和纯脑补了。。。

说起来这首三重奏确实还挺好听的呢!

啊!无心上班,一心只想搞家庭建设,想要搬家,想要劳动,终于要五一放假了~~~~明天再随随便便上一天班就要放假了!!等我读完手里的这本讲罗马尼亚的小说,说不定准备开始读《迷雾之子》了,希望可以沉迷在一个奇幻世界里!

单纯爱学习

因为我一直以来很喜欢看/听对比,昨天在B站刷到一个我不是特别喜欢的up主,说对比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对比的,虽然我不太喜欢这个up主,但是这个主题还蛮有趣,我就点进去了,带着耳机没看屏幕,一边听一遍干活,他说试听第一段,放完,试听第二段,放完,说你更喜欢哪一段呢?把你的意见打在弹幕区,买定离手哦!我心里默默的想,虽然这段曲子我不熟,但第一段可是比第二段强多了,然后他说,“两段都是柴小协开头的引子部分,第一段来自22岁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的现场,是当年冠军XXX,第二段是30多岁盛年的李传韵,听到这个答案,你是不是想要修改你当初的意见了呢?”我心想,啊?这样啊。。。原来李传韵这么不行的么?
然后因为在干活,接着干,就接着往下听,然后他七七八八讲了老半天之后说,“刚刚我是故意这么说的,其实第一段是来自于俄罗斯的小提琴大师科岗,第二段确实是李传韵,现在你又会不会想修改意见呢?”
我就觉得吧。。。真的。。。耳朵还是准的

又找B站听了一段对比,都是大佬,是贝多芬黎明第一乐章的尾声,一段很彪悍的很猛的段落,其实这种段落我不是很会分辨,因为总是觉得乱糟糟的,搞不大清楚,但是盲听下来,最喜欢是吉列尔斯,就,
虽然我对艺术家难免会脑补,因为出身背景也好,传闻也好,长相气质也好,打扮风格也好,难免会觉得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但几次盲听下来,我觉得,确实,即使因为出身背景也好,因为传闻也好,因为长相气质也好,因为打扮风格也好喜欢的人,音乐本身也确实是耳朵喜欢的,并不是纯靠脑补,我对自己的耳朵还是蛮诚实的,于是默默的有点高兴

最近觉得拉琴怎么都不对,怎么拉都没有想要有的音色,于是开始从很基础的部分搞起,坐姿,持琴,持弓,左手的手肘,手掌重心,右手的肩膀,怎么说呢,经过调整,我觉得稍许还是有点提高的,然后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个小朋友的妈妈发的文“学琴两年半,一切从零开始”,简直笑出来,这不就是我嘛?!所以,可能学了两年左右的人都会开始一次反复?

群众艺术馆及各分馆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报名,有各种各样的课程,从合唱到皮具制作体验,很便宜的学费,总之,78万人秒杀1.5万个学位,我觉得人类都还是有精神追求的,吃好喝好是不够的,还有有点别的,要有点形而上的东西,说起来群艺馆的课程绝大多数都是女中青年,老年大学里也都是老太太,那么换句话,我们女的更是颇有精神追求的,啊!
和小伙伴去上了一节重奏课,刚开始老师问,你们俩是近期有演出么?我说,不是,我们俩就单纯爱学习,老师笑起来
但,小伙伴她可是抢了群艺馆课程的人,而我是曾经上过群艺馆课程的人,真的,我们就是单纯爱学习

便捷和舒适

陆家浜路站九号线在地下三层,八号线在地下二层,站厅在地下一层,于是九号线换八号线的地方有块牌子,画着两个箭头,一个写着便捷换乘,就是直接楼梯走上去,一个写着舒适换乘,就是扶梯上楼到站厅,然后走一点,扶梯下楼到八号线站台
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差点笑出来,觉得,哇,好会写!分明一个是费力换乘一个是费时换乘嘛

我昨天在拉琴的时候,练音阶,换弦尤其是碰上换弦又换把的时候怎么都觉得非常有咔嚓一下的感觉,很不连贯,试了各种方式无论怎么小心翼翼都不行,最后把右手肩膀和手肘的的变化搞得很大,反而似乎好一点?我和shu说,是不是在弓尖换弦的时候,弦和弓毛的触点是一个支点,琴码是弧形的,换弦的时候看起来弓尖只是变换了弧形上很小的角度,但是因为弓是非常长的杠杆,所以到了右手这一头就要走很大的距离,要么就是动手腕,动比较大的角度,如果手腕没有那么大角度,动手肘,那手肘的角度就需要非常大,为了搞清楚杠杆究竟是什么,我居然画了好几张图,后来想想,咳,不就是剪刀嘛!也就是距离和力量总要占一头,要么费时要么费力。。。

这么说来的话,手臂的运行真的就好像舞蹈,难怪在小红书上我最喜欢的一个琴童,我觉得小红书上属她拉得最有音乐性,因为是个芭蕾超厉害的女生,就,怎么说呢,协调啊!
我这种笨手笨脚,做广播操都会把自己绊倒的五音不全人士确实好难啊,但是真的很想很想可以拉得更好诶,总之,希望下半年能够复课啊!

最近路上在听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与组曲,第一次听出了两个声部对唱的感觉,真的,仿佛是两把琴在歌唱,但,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追求一把琴拉出两把琴的效果呢?确实是很炫酷的,可是它的意义是什么呢?是我们人类啊,能干出这么高难度的事儿呢?还是,我们人类啊,内心就是有两个声音在挣扎?
看了两集《音乐探索之旅 Now Hear This》,居然还挺好看的呢

再见啦,2023年

这一年总体来说过得蛮好,物质上收成不错,精神生活也颇有一些收获,对照去年来看,所有愿望几乎都实现了,真好呀~~~~~
大事方面,家里开始装修了!一个很宏伟的项目,shu变成了项目经理,协调各方供应商,非常厉害!
物质方面,买了很喜欢的香水和香薰,是一个香喷喷的人儿了
读书方面,今年读的书非常非常少,比较喜欢的是《遇见天堂鸟》、《远东平原上的猫头鹰》、《隐面人》和《热夜之梦》,最喜欢的应该是《遇见天堂鸟》
今年没读什么英文读物,看了3本小说,半本非虚构,两篇长篇同人,量还是太少了,希望明年英文可以继续有所长进!
观剧方面,看了一部《我的事说来话长》,到底还是蛮励志的。看了六季《重任在肩》,非常喜欢其中的三人组,而且那种人人都有各自糟心事的氛围太有感染力了,这部剧前两季看的还是英文版字幕,觉得自己真是厉害无边呢

音乐方面,今年第一次看了几部音乐剧的视频,剧院魅影、伊丽莎白、悲惨世界和耶稣基督万世巨星,最后一部完全没看懂,前面几部都很喜欢,说起来剧院魅影真的是色情啊,充满了性张力!我非常非常沉迷初代子爵Steven Barton的声音,我听着都觉得自己简直要融化了,以及他的吸血鬼贪欲那段也很感人
说起来Steven Barton也有几段魅影的录音留存,不过因为魅影的片段几乎都是高音,所以听下来倒没有特别喜欢,还是喜欢他在低音部分的声音诶
QQ音乐说我今年听得最多的是阿什肯纳齐,尤其是肖邦第一叙事曲,听了29次,阿什肯纳齐肯定是今年听得最多的,但肖邦第一叙事曲我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我觉得贝多芬的悲怆也听了很多次啊,还有舒伯特的即兴曲啊。今年依然很喜欢三重奏,新发现的觉得好好听的曲子大概就是拉威尔三重奏,虽然听了很多次肖斯塔科维奇三重奏,但是这首过于上头,实在不能归在好听或者不好听的范畴里
现场演出方面,看了一场昆曲,一场音乐剧,一场艺术歌曲以及颇听了一些音乐会,印象最最深的还是大提琴卡普松的那场,贝多芬第三奏鸣曲太美了,那种放声歌唱和威风凛凛,会在我脑海里记得很久很久

练琴方面,今年阶段性的进步是拿掉了所有的把位贴,拉了《天鹅》和《西西里舞曲》,在年底的时候买了一把非常喜欢的琴,每次拿出来,看到它面板上的瑕疵,看到它磨损的样貌和被使用的痕迹,都觉得实在是太美了(听起来颇为变态,想到那段著名的“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11月份因为开始装修停掉了线上的大提琴课,但还是每天都练琴,可见是真的喜欢它
下半年找到一群成人大提琴小伙伴,第一次和小伙伴尝试了重奏,音乐合起来的瞬间,竟然觉得很感动,自己特别想要得到的东西心心念念的事情终于有了一点点眉目的感觉,而且那感觉比想象中的还要好,实在是非常美妙

今年就过去了,算是颇为满意的一年,啊,感激!希望明年上半年能完成装修顺利住回家,收入能再增加一些,找到合拍的线下老师,有快乐的下班生活,以及么还能有一些荡漾的小片段!

又生病了

不知道是哪种病毒,但肯定是比较威猛的,每天都在发烧,都在39度徘徊。总算今天好一点了,出门干活,我觉得好像又差回去了
除了发烧,昏昏沉沉的很困之外,最可怕的是肩膀疼,或者说脖子疼,啊,头都要掉了
因为生病,周六没去一个成人大提琴音乐会,由学琴6个月-20年不等的业余成人完成。好在有小伙伴分享了视频,最大的感觉还是,琴要拉得让听众觉得还行,像个曲子,是非常非常难的
因为生病,周日没去和小伙伴逛琴行
因为生病,没有怎么干活,搬家拆旧都靠shu,不过认识到了整理师这个行业,颇长知识
搬完家,深感,我们人类维持一个舒舒服服的日常生活,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东西的,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20年也不碰一次,到底是它服务我们,还是我们服务它啊?!没必要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生病起来就觉得天地无光,没什么生活热情,凡事都凑合
只能说快点好起来啊

差不多一周没练过琴了,因为准备装修,搬家,协调,找资料,琐事缠身,暂时把大提琴课停掉了,希望自己可以把之前学过的曲子的再练练
可能一泻千里,也可能勉强能停在原地
强烈希望明年可以找到比较合拍的线下老师

记一个快乐的周末

周日小红书上的认识的几个大龄琴童小伙伴一起听Steven Isserlis的音乐会,说一起吃晚饭,其中一个嘉兴过来的姑娘说,想去逛逛琴行,一个人有点不好意思,啊!我也一个人不好意思啊,那就我们一起吧!

我俩先碰头,姑娘带了环贸买的奶茶,我们坐在秋日的阳光下喝奶茶聊天,喝奶茶聊天,学琴里碰到的问题,发现的事情,对老师对进度对目标的想法,各种各样,聊了好久之后去制琴工作室,先去了一家口碑很好的制琴室
因为听不同几个人都说,像我们这样的业余爱好者,3万左右的琴就可以拉一辈子了,所以进门就和师傅说,想试试2-3万的琴,师傅先拿了一把2.1万的,递给我一根弓子,试下来已经觉得非常容易发声,很灵巧,又试了一把2.9万的琴,真的在容易发声之余共鸣好了非常多,师傅也说,成年爱好者3万左右的琴就很够了
我说,其实我想买把弓子,老板娘拿了两把弓子,一把明显觉得柔和,我说好像觉得有点软,劲不够,老板娘又拿了一把,说是初学者更容易驾驭,感觉确实硬很多,但是觉得和家里的试起来感觉差不多,那个姑娘用那把柔和的试的时候老板娘说,你有没有觉得这把声音出来更宽?又换我来试,我说,再试试还是觉得这把软的更柔和,我说我还以为软硬的区别是弓毛拧的松紧,她说不是,是弓杆的木材决定的
我俩问价格,她说那把硬的800,那把柔和的2000
然后我俩异口同声的问,那刚刚拿来试琴的那边弓子呢?那把感觉手感更好诶,我觉得跳弓也容易跳,老板娘笑,说那把2.8万。。。额。。。好东西上手还是能感觉到的
所以,我觉得下次要买琴/弓的话,试琴要带自己的弓子,琴、弓子、我,三个因素里,一次只能有一个变量。。。不然,琴拉起来好了,根本不知道是弓子的原因还是琴的原因
后来又去了一家荣誉颇多的制琴师的店,试了一把2.6万的琴,不要说根本比不过上一家2.1万的,我觉得比我家里7千的琴也没好到哪里去啊
有人一起试琴真的很有趣啊!!

接着就去吃饭了,一共5个小伙伴,聊得很开心!无论是练琴的感觉还是信息都有很多收获,还认识了一个住的离我超级近,地铁2站距离的姑娘,她也学了差不多2年,我们觉得可以搞个重奏,比如说我们先找一首曲子,各自练一个声部,然后租个琴房,也就50块左右一小时,来练重奏,应该会很好玩,有小伙伴的话可以玩的东西很多的呢!

吃完饭就去听音乐会了,总体我不太喜欢,曲目是我喜欢的,两首勃拉姆斯,还有一首维奥尔琴奏鸣曲以及三首舒曼的浪漫曲。但是,Steven Isserlis的演绎或者他的琴声怎么说呢,首先我觉得很多地方根本抗衡不了钢琴,有的地方不分明,声音捂在里面,今天突然在想,是不是这就是羊肠弦的局限,在大厅里不够威猛。其次,很多人会觉得羊肠弦特别温暖,但是Steven Isserlis这场听下来,我觉得不行,音色可能是暖的,但骨子里是冷的是抽离的,居然让我觉得有点厌世。。。到返场的那首巴赫,有一种。。。幻想中的天国的感觉
就,Steven Isserlis是一种演绎风格,但不是让我离开音乐厅的时候充满了那种“生活啊,真好啊,音乐啊,真好啊的幸福感”

但和小伙伴一起玩还是很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