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驱动以及其他

之前就看到过一句话说“May your choices reflect your hopes not your fears”,我昨天忽然领悟,一个人的此刻的处境,往往就是这两种的混合,是“想要的”驱动,还是“害怕的”驱动。只是比例各不相同,所以主观感受也大不同。甚至同一个意思,也可以话分两面:
比如说,同样是选择了体制内的毫无意义的工作,是“我确实特别在意稳定”还是“我担心出去很快被裁员”,前者是hope,是“想要的”,后者是fear,是“害怕的”,如果这种选择是是你想要的,你可能会顺利的忍受一些“毫无意义”的痛苦时刻,毕竟抓大放小,总还是得到了自己更在意的,但是如果这是由“害怕”驱动的,就会每天一百次的问自己,我这都是为啥啊我,啊,然后看一百次裁员新闻找工作困难的新闻来告诉自己,自己的恐惧非常有道理,反正,我觉得后者是心理健康颇为堪忧。。。

以前我总觉得,恐惧只会让人滞留原地,动弹不得,什么也做不了,因为怕孤单因为怕闲言碎语而不敢离开不合适的人,但是我昨天的领悟就是,恐惧也会让人做点什么,比如说拼了命的加班,以免自己养老无着。而因为想要得全班第一名而努力,和因为怕被人看不起而努力,是不一样的

当然恐惧是一种感受,它可能所指向的东西真的存在,比如,可能小地方真的会有人闲言碎语,也可能不存在,比如其实大家都很忙没人有空闲言碎语,也可能存在但没有想象中的有威力,比如虽然有闲言碎语,但过两天大家就消停了,或者虽然有闲言碎语,但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
虽然不管恐惧的对象是否真的存在,但恐惧的感受本身是真实存在,是会影响人的选择或决策,但其实因恐惧而做的选择,并不会让人真的满意。。。总会让人不甘心不爽不快活

所以呢,我的心得就是,尽量分清楚每次选择驱动,诚实面对这种驱动,如果是因为恐惧,再多想一步,恐惧所指向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到底有多吓人,怎么说呢,就还是回到那句话“May your choices reflect your hopes not your fears”

又,今天听播客,有个地方我觉得蛮有启发,就是人厉害不厉害,资深不资深,职业经验的一大部分其实就是看ta的判断力,编剧能判断出这个东西是否吸引观众,这个逻辑是否通顺,律师能判断出这个案子/对家/法官趋势,乐器老师能判断出你的姿势会出什么声音,经验其实体现在判断力上

又又,在油管上看了小一段Harrison Dowzell跳的胡桃夹子的视频,五分多钟,不带妆,类似于排练,但其实是在舞台上专门拍的,总之,我想说的是,真的好好看啊,看得我很感动,我觉得舞蹈所蕴含的情绪真的很浓烈啊!

又又又,我的左手还是不行,很紧,又开始对着镜子缓缓的搞左手,好难啊。。。

上班上的

感冒了,人很就很累,而且很困,但是很累很困也还是要干活,那就干着咯
我看到微博上有人提到《射雕英雄传》里韩宝驹问朱聪,黄药师吟的诗是什么意思,朱聪说意思是人与万物在这世上,就如放在一只大炉子中被熬炼那么苦恼。韩宝驹啐道:“他练到那么大的本事,还有甚么苦恼?”朱聪摇头不答。
微博上的姑娘说,韩宝驹觉得武功练得好就没什么烦恼了,恰如现实世界里,很多人觉得有钱就没什么可烦恼的了。包括她在内,她也觉得足够有钱就没啥烦恼了
哈,我懂啊!我也是啊,如果所有目前的情况都不变,在此基础上,我忽然足够有钱,我确实就没啥烦恼了
甚至我居然觉得,我懂韩宝驹啊!我甚至不要说武侠世界里安身立命的武功,我都会隐隐的觉得,你琴都拉得那么好了,你棋都下得那么好了,究竟还有什么可苦恼的啊?!

在豆瓣上看到有个人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我们能够共情有钱人的痛苦吗?》,里面提到他看很多文,会不自觉的注意到人家超有钱的生活,最后他说“我大概也是自己外州乡下的生活(玉米地步行可及),和狄迪恩这样大城市的智识阶级的种种关切,实在太不搭了。曹雪芹和普鲁斯特的生活离我太久远,隔着巨大的时空,加上虚构的浪漫,可以远远地欣赏。狄迪恩似乎就是在我身边的同时代人,彼此生活却又有着巨大的鸿沟,笔下处处写着实打实的阶级差异,让共情变得有点难。”
我觉得是啊,虽然我都不知道“狄迪恩”是谁,但我懂这种无法共情,因为我也根本不能共情有钱人的痛苦啊。。。当然如果是身患绝症或者身有残疾这种确实还蛮苦的,其他痛苦我真的不能共情,完全不懂。。。不过,有钱小孩不算,因为有钱小孩不算有钱人,有钱人的定义是可以以自我意志控制这些钱的人。。。
都不用说看人家写的带有自己的生活印记的文字,就算有时候看纯虚构的小说,我都会觉得这些书里的人物,他们不上班么?他们不用操心生计么?以至于会无法共情。。。

所以,我的审美居然包括人家要上班,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如果一个人不上班,或者完全不操心生计,我就根本不能共情TA,对TA也毫无好奇心,可能出于嫉妒都不太想看TA,所以对TA的爱恨情仇就毫无兴趣,肯定也就不会是我的审美对象,而这一切更背后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如果一个人TA都不上班了,不操心生计了,超级有钱了,那TA就没啥烦恼了。。。

前阵子看到一个很好笑的图,说如果你觉得你头痛脚痛肚子痛,中医肯定会说你气血不顺,你要上google看了,那肯定就是癌症,你外婆会说没吃好没睡好,你心理医生会说你是躯体化,而你的社畜朋友肯定会说:上班上的
我觉得太对了!就是上班上的。。。
然后我去和熊猫分享,熊猫说不,还可能是带娃带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确实!!还好我娃已经大了,如果是十年前我肯定听得点头如捣蒜

社保和情绪价值

这俩没啥关系,我只是想说,看到网上大家都在昏天黑地吵社保,还都完全没吵到点子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半桶水晃荡,作为一个可以说是劳动法专长的执业律师,简直技痒,真的好想给大家科普一下啊!
然而。。。并没有人来问我,so…算了
我比较想要说的点是,我不懂啊,我不懂这些吵不到点子上或者完全理解错误的人十个里面起码也有5个是上着班的吧?为什么一个上着班的人很可能还交着社保的人,对社保的理解还如此错误呢?而且说起来社保真的是一个很容易理解,是一个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东西,尚且如此
以至于让我怀疑,其他众多我不懂的领域里,大家说得言之凿凿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准头啊?!

然后说情绪价值,情绪当然是有价值的,这我相信,让别人开心能换钱,这也是显然。广义上来说,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这样吧,从舞台剧到电影电视剧和小说,你为之付钱的就是一种感觉。但是,我现在觉得,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似乎有点邪乎啊
微博上有人说“最近发现绝大部分活着的餐饮业进化出了一些不同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资金成本的地方能省则省,比如食材等等,不需要资金成本的地方给足——用俗磕儿,就是“情绪价值”。踏进餐厅的一刻就迎来饱满的仪式化,奖杯一样的餐具和颁奖一样的上菜过程,奴仆(还是快乐而忠诚的奴仆)一样的服务人员,旅游景点一样的餐厅环境,用不要钱的情绪价值硬怼要钱的成本项。至于这些服务人员自己的情绪价值如何弥补——我猜他们可以从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员或者淘宝客服那里去拿呀!”
shu觉得此言甚有道理,他前阵子带娃回老家,去吃去年吃过的店,觉得食材下降了,服务则好得不得了
怎么说呢,我也见过这种服务好得不得了的店,我觉得是一种并没有很健康的“好”,而我们想要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的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并没有很健康的“好”,一边儿呢,有不少人是一种想要四两拨千斤的算计,希望以小博大,能糊弄糊弄就挣钱,挣了钱就跑路,而另一边儿呢,有不少人对情绪价值对爽的需求也到了很变态的地步,希望短暂的当一下皇帝
我觉得把,统统都对对方缺乏尊重,也对自己缺乏尊重
但是,我怀疑可能是现在其他方面太过压抑焦虑充满被剥夺感,也丧失了对未来的想象,没可能定定心心长长久久做(为什么没可能定定心心长长久久做呢,多少也可以说和社保有点关系?!咩哈哈哈),总之,所以都想在这里找补,这些情绪价值可能和垃圾食品比较类似吧,能短平快的不健康的爽一下?

调动情绪

有个上诉案件,大头是一个很复杂的计算,要说明我们怎么算的,以及一审法官为什么那么算是不对的,简而言之就是居然帮人算账算到半夜2点钟,还拉着shu一起算,第二天到了办公室,在算好账的基础上写上诉状,从10点钟开始写,写得超投入,根本不想去吃饭,坐着一动不动写到下午3点。。。

啊,今天除了写上诉状,中间还有好多乱七八糟的事情,还写了点别的,以及时不时要被人搞。。。昨天上午开庭下午也干了很多活,晚上算账到半夜
但就是这样,我也练了琴,刷了所有关注的人的微博,刷了所有关注的人的豆瓣。。。怎么说呢,这就是我一天的必备活动啊!

在路上听拉赫的第二和第三钢琴协奏曲,啊,真的还是好好听啊!听得我很感动!说起来,我觉得拉赫就是写的特别好的同人或者说类型文学,有非常强的情绪上的冲击力,很能调动情绪。我特别喜欢的就是钢琴在弦乐里挣扎,就是看钢琴受苦,看钢琴被弦乐的潮水淹没,看钢琴最后一点点一点点居然挣扎出来了,啊,很爽!

我觉得在调动情绪这个领域,拉赫真的就是第一名!

莫名其妙压力很大

也不知道为什么,家里充满着你追我赶的要进步的气氛
娃要和我比乐器谁进步大,学英语谁进步大
我说我每天晚上练琴时间比她久,她说可是她一天吹两次,一定会进步比我快,我一下班她就说她今天又背出了一篇英文课文,搞得我一吃完饭就拿起kindle看英文小说
我昨天和shu说,我觉得学习压力很大啊,我昨天一遍拉琴还一边回客户消息的时候收,我就想,又要被娃比下去了,毕竟她可以专心练笛子。。。结果shu居然笑了老半天,而且是笑得停也停不下来。。。

他语重心长的和我说,娃的进步终究会超过你的,你不要太卷自己,不要和自己较劲,比不过就算了,放平心态。。。
啊!我是不能再和这个家伙继续比了,搞得我现在莫名其妙压力很大啊!
我昨晚真心实意的焦虑了老半天,今天写出来确实觉得。。。很可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话说,我昨天看到一本书,《我的骨头没有忘记》,大致介绍是作者有C-PTSD(复杂性创伤?)由无数次“绵延但不剧烈的小创伤”组成,关于自我拯救的故事。
豆瓣有很多好评也有一些差评,比如说我看到一条短评说:“有的地方不是很能共情。尤其看到作者走出来的方式居然是“找到一个完美的、包容她的男人”

我没看这本书,但是我觉得这条短评很能说明问题,有些人,把所有的问题解决的方式都往自己的这里揽,这是错误的。毕竟这有什么“居然”的呢?!这不是显然么?!一个人,如果因为缺爱或者没有被好好对待而感到受伤,那唯一的拯救方式就是“被真正爱一次”啊!所以,走出来的方式是“找到一个完美的、包容她的男人”,再自然不过了,甚至我觉得这就是唯一的方式

自己爱自己是不行的,第一,缺的就是“别人的爱”,就不可能用“自己给自己的爱”来替代,因为这俩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就好像我缺蛋白质,你让我多吃大白菜,肯定不行嘛
第二,体验过和没体验过就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体验,理论和知识都不行。。。没有体验过,照猫画虎而来的自己爱自己充其量只是模型机,有一个手机的外壳,不具有手机的功能

就好像,一个人如果因为贫困而焦虑/抑郁,那有钱了就好了啊,我们也不会想着要TA改变心态吧?一个人如果因为被不公平对待被歧视而生气,那给TA公平的对待就好了啊,我们也不会想着要TA“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抑郁也好,焦虑也好,很多时候就是对不正常的生活境况的正常反应啊,在不正常的环境里生活,每天都兴兴头头,这才奇怪呢好伐!

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原则,其实就是。。。缺啥补啥。。。补不上就承认补不上,在补不上的情况下,尽开心点,不要老想着解决自己。。。

所以,可能我还是得承认,我的进步速度就是追不上娃。。。

预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

收到娃中学的短信通知,通知家长去领录取通知书,说“通知书上将明确学生报道时间和各类入学注意事项。欢迎您的孩子来我校就读,预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学校地址……”
我觉得很好
而在小红书上刷到另一所本区中学的短信,不仅要去领录取通知,还要搞新生报道第一课及新生家长会,还要求学生穿小学校服,戴好红领巾,而且!还没有预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

啊!立刻更觉得我们这个中学不错,希望这位小同学未来学习愉快!

话说,之前看过一篇帖子,分析女频爽文,爽文嘛,就是对应了现实里憋屈的地方,然后要求实现,女的爽点有个非常好笑的地方,就是要讲道理,最好就是通过规则和讲道理赢,赢了就很爽!要人家心服口服!大概是因为我们女的在生活里对通过力量赢就不报任何希望,所以没能通过力量赢,也并不觉得憋屈,但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通过规则和讲道理赢,结果世界根本不讲道理,所以我们就觉得憋屈,在爽文里面攻克这个问题,就很爽
这确实特别容易理解,但是爽文里有个东西,我一点都不理解,就是嫡庶神教,按照kimi的定义“其核心在于将嫡出与庶出的差别想象得无限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种等级森严、充满争斗的叙事模式”。。。

这个东西我就不是很懂了,因为凭我不怎么好的历史知识,古代也没有那么重视这个吧,比如王熙凤和平儿聊起探春,她说“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就,庶出虽然是差一点,但并不是天经地义被嫌弃

就,为什么要搞出嫡庶神教呢?爽点在哪里呢?!看了那篇帖子,我觉得很有道理,完全被说服了!作者说,你看,嫡就是好的,庶就是不好的,你是嫡出,你没本事也是好的,你是庶出,你再出色也比不过嫡出,那不就是“家庭版重男轻女”么?!
有道理啊!
我们女的经常感觉到憋屈的一点就是,男的,他们经常自然而然被偏爱,那种天经地义的偏爱完全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小丁丁。。。
那么,这个憋屈怎么来化解呢,就是嫡庶神教,女主是嫡出那就是体会被偏爱的快乐,女主是庶出,那就是体会终于比人强的扬眉吐气。。。

怎么说呢,我们女的真的很吃被偏爱啊,缺啥想啥啊
我今天在小红书上刷到《pitt》里面朗登和梅尔,有人说,啊,这该死的偏爱,啊,这一碗水端的都快洒出来了,超级好磕
背景是,朗登下面有俩实习生,梅尔和桑托斯,朗登和桑托斯不对付,相对来说对梅尔比较好,就很多人吃他俩
但实际上,朗登这个角色我觉得已经塑造的很直白了,他就是一个急功近利想要成功的确实也有能力的人,我不磕他和梅尔,并不是因为他有老婆,而是他这个人不行,他不在意老婆真正想要的,甚至也不在意自己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他成功让路
他并不是真的喜欢梅尔欣赏梅尔,他完全不想真的理解梅尔,之所以看着偏爱梅尔,有好几个原因,一是他更讨厌桑托斯,一是他也知道怎么样可以显得自己人不错,一是梅尔确是人很好很善良,一是梅尔崇拜他,让他有一点“成功”的感觉。。。

即使是这样,即使明明很假很虚的偏爱,但就这样一点点看上去的偏爱,也让很多人很磕,只能说明我们大部分人就没有从来没能获得过理所当然的偏爱和天经地义的力挺

再次想起之前上过一次文学课,老师说,你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可能这份感受本身就是启示,这份感受也许不能让你更理解文学作品,但是好好观察这份感受,这份感受肯定能让你更理解你自己,啊,说的对啊!

异曲同工

shu在B站上翻到一个19年的《悲惨世界》音乐会版,看了两眼,啊,不行!我不喜欢球的沙威,也不喜欢阿飞的冉阿让,前者太松软了,实在太松软了,如果说PQ的沙威是很紧的,唱起来的声音致密到好像金属一般的光泽,那球的声音质感就是。。。羊毛团子。。。说是木质都已经是往硬里说了。。。而后者呢,阿飞,他实在没啥表情啊!呆得很。。。这个版本的芳汀很丰满,珠圆玉润,一副营养很好的样子,开始看的时候忍不住吐槽,但看到芳汀之死和木木的冉阿让对戏的时候,反而觉得芳汀演得还不错呢!唱得好演得好,胖一点也没关系。。。马吕斯和艾潘妮也很不行,马吕斯手上的小动作多到我恨不得按住他的手!!你不要再动了啊啊啊!
总之,为了抚慰一下,只好又回去看95年的版本,啊,95版真是任何一个片段都能顺着往下看的艺术品啊。。。每个人都好。。。而且大家都卯上了,上次看苏州大末《剧院魅影》也是大家都卯上了,卯上的这种舞台状态,就是很动人呐

抚慰好之后,我在B站翻来翻去,翻到一个14年的舞台剧完整版盗摄,那个版本的卡司虽然大家都很年轻,倒是都还不错,有些很感人的地方,挑着看了一些片段,其中看到沙威自杀前披头散发在桥上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跳河自杀,我忽然领悟了95版音乐会的一个点!
因为95版是带妆音乐会,沙威自杀前的造型和沙威之前的造型差别不大,但是放了一绺头发下来,这我一直不是太明白的。但看了14年舞台剧盗摄版才忽然明白,原来这一绺头发就是披头散发的简化版本啊!而之所以披头散发就是很直白的想体现沙威开始动摇了开始不坚定了,他已经没办法保持笔挺整齐了,他的精神状态也很堪忧了,简而言之,就是,他,快死啦!

我立刻想到京剧里面的甩发,男性角色快死了的时候,通常就是摘掉/甩掉盔头(帽子),里面是一把束起来的头发,类似于非常非常长的,扎在头顶的马尾,这一把头发还可以搞出各种花头,主要是各种呼啦啦的甩,还可以衔在嘴里,以及最后倒下来的时候盖在脸上,总之,大部分角色这个发型出来就是这个角色快死了,偶有例外也是忽然被人救下什么的

所以!古今中外,异曲同工啊!
以及,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并不太要好看了,大家都只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优衣库了,可能也说明了点什么。。。

敏感

昨天shu煲了冬瓜排骨汤,汤里就是只有冬瓜和排骨,但是汤碗放在边上,我觉得隐隐有一点生葱的味道飘来,我觉得可能是自己搞错了,吃了块冬瓜喝了点汤之后,说,我觉得哦,很奇怪的觉得哦,汤里尤其是冬瓜,吃起来有一点点生葱的味道,为什么呢?是我味觉出问题了么?
他回忆了一下,说,哦!!他切冬瓜的时候砧板切过葱花,砧板没有洗,直接切冬瓜了。。。他说我也太厉害了吧!
啊,我也被自己吓一跳,如此敏感的嗅觉和味觉啊,如果我对音高有这么敏感就好了,叹口气

娃放暑假了,昨天和我说,她在家和爸爸抱了又抱,我没听清楚,说,啊?!抱了六抱?这么精确的么?她说,不不不不,远不止六抱,嘿嘿嘿,爸爸整个白天都是我的!
然后今天早晨还和我说,我放暑假了哟!而你,还要去上班,哈哈哈哈哈哈哈,然后大笑着跑掉了。。。
啊,每天上班都想着,下班就可以练琴了!再上1周,又可以去学琴了!再上3个月就可以去看《东方快车谋杀案》了,再上5个月就可以去看《悲惨世界》了
可是每一个快乐的节点之后,还是要接着上班,毕竟人无再少年,但是班有再上日啊

然后还一边上班一边焦虑,不仅为上班焦虑,还为如果没班而焦虑,毕竟我就是一个焦虑的个体户。。。

拍拍拍拍拍

周日娃去搞毕业露营活动去了,我和shu出去吃饭,想要搞一点罗曼蒂克活动,就在一家还蛮罗曼蒂克的餐厅吃饭,斜对面的一桌有个四个年轻女生,啊!!!就是在拍拍拍拍拍,互相之间都几乎不带说话的,大家先拍,拍好之后看手机,看好之后再接着拍,如此循环
小情侣也是,要么就是在走路,要么就是在拍拍拍拍拍,要么就是在各看各的手机

地铁上、商场里,马路上,几乎没看到腻在一起的小情侣,仿佛大家谈恋爱也谈得很例行公事按部就班,好像在做化学配平的题目。。。我和shu说,我觉得十多年前不是这样的,那时候随处可见亲亲抱抱的小情侣,要么就是互相看着,要么就是腻在一起讲话讲不停,两个人的手恨不得扭成麻花。。。我觉得我们俩简直是本市走在马路上最要好的小情侣了
他说,是诶,现在好像是很少在外面看到那种看起来两个人就很要好的小情侣了,啊!真的。。。好奇怪啊!好奇怪啊!是大家都不谈朋友了嘛?是大家已经对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没有兴趣了嘛?是大家都过于疲惫了嘛?是大家的生活已经这么紧绷了嘛?是大家已经被剥夺得太厉害,一点冗余也不愿意拿出来了嘛?
啊,不懂。。。

我俩虽然去吃了颇为一个罗曼蒂克的餐(啊,餐厅人好少啊,工作人员比顾客还多),在路上散了一圈步,搞了一点线下活动,但我们都觉得感觉现在线下生活感觉好萧条啊,当然并不是说马路上没有人没有车,但是那种萧条的感觉是很明显的,是一种氛围。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线下生活,线下的唯一目的只有大家不停地拍拍拍拍拍
大家都只想活在照片带来的幻觉里么?到底有什么好拍拍拍拍拍的啊?甚至未必是拍自己,比如说看新闻里大家去参观美术馆,对着画也要不停地拍拍拍拍拍,横过来拍竖过去拍,可是那些画,再怎么拍,能比图册拍的好么?!来博物馆不死盯着画看,拍拍拍拍拍干嘛呢?

而说起线上生活,现在很多APP用的我也很头疼,在路边开一辆哈啰单车,打开支付宝,先弹出来个广告,小心翼翼的点跳过,因为如果不慎晃了一下手机,就意味着要自动打开到别的APP,然后要划掉返回,终于扫码用车,骑完关锁,又问我要不要购买年卡,关掉,点击付款,出来1.5元,然后默认让我免密先付后用,我又要在角落里关掉,点直接支付,然后输入密码,付掉1.5元。。。妈呀。。。为什么要搞成这样啊?!为什么要步步为营勾心斗角到这种地步呢?

我总觉得这个社会现在怪怪的而且很没劲,当然也可能是我怪怪的而且很没劲,而社会它好得很呢!

重生文之真假千金

我不看网文,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她看了一篇重生文,就是真假千金暴露之后,假千金回到贫民窟的自己家,不仅看不起自己家以及和三个琴哥哥关系搞得很僵,但是真千金维系了好的关系,后来三个哥哥异常发达。后来假千金重生了,带着前世的知识,她知道三个哥哥会发达,要先真千金一步得到三个亲哥哥的宠爱。里面还有一些保持关系的细节,就是如何用了前世掌握的哥哥们的信息,更好的让哥哥们爱她等等。博主说,她觉得这个很势利啊,而且假千金显然也不是真的爱三个亲哥哥,而是当做攻略在用,所以博主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仿佛根本意识不到这个,因为文里面假千金是善良正义的一方

我也觉得很神奇啊!重生文,当然是用重生来弥补今生的遗憾,这个我懂,网文的要点是要爽,这个我也懂,但是,我不懂的是,难道今生的居然仅仅是没有慧眼识别出好大腿,以至于重生了之后要专门去抱大腿,而且是带着前世的知识稳准狠的抱大腿,更高更快更强的挠到大佬的痒痒肉,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爽的啊!?
我倒不是觉得一篇文里的正面角色不能势利,只是作为读者,我们难道看势利小人抱大腿最终发财的故事在生活里看得还不够么?还要在网文里再看一次么?而再看一次又有什么美感什么爽感呢?我真是觉得。。。颇为困惑啊
广大网文作者以及读者,是不是对爽的想象力也太有限了一点啊?

今天我同事说,重男轻女家庭养出来的女孩,都不太像女孩(当然是指刻板印象的那种女孩),比如说你比如XX,我说喂!我怎么不像女孩啦?我今天可是穿着小花衬衫呢我!
但是,我其实理解她说的意思,其实颇有洞见。当然,这里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指的是狭义上的。就,虽然就广义而言,所有的家庭都重男轻女,因为这个社会就是男权社会,但是刻板印象,比如说女生就是要花钱打扮,就是要美美的,就是要会搞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可以娇气,这些不是我说的狭义的重男轻女,狭义的是指,男的天然有好待遇,天然比女的得到更多,是明显的“重”和“轻”,这些家庭的女孩吧,其实是秉着一股真气的,没有办法有很女性的柔软,获得看上去很女性这部分可能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显然又不是男的,不能获得在社会上广大男的的好处,总之,就是很不合算
其实,我早就知道我是一款不合算的人,但,就这样吧。。。

我还是想想周末去上课,去吃吃喝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