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肌肉的感觉真的很难啊,因为肌肉它没有东西可以辅助记忆
周六去上课,右手找到了一种之前没有出现过的感觉,整个右臂变得特别对,老师都笑着说,可以的可以的,你如果右手能保持这样简直就可以出师了!
我就拼命想说记住这种手臂的感觉,但是回到家之后,还是不知道对不对
就是,比如老师讲的话,我可以录下来,用录音辅助记忆,重点部分还能写在谱子上,用文字辅助记忆,但是肌肉的感觉,实在太无从辅助了
上课录像也只能录下动作,而动作和内里的肌肉感觉,以及以这种感觉能最终发出的声音并不完全是一致的,有时候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些琴童,动作蛮好,声音根本不行,空有个架子
所以,要想记住一种感觉,真的好难啊
但是我的巴赫随着我在搞下去,好像稍微又连贯了一点点
前几天看了一段视频,80年代的浙江小百花的《五女拜寿》舞台版和2018年浙江小百花的《五女拜寿》舞台版片段对比,看得我笑死了,因为现在的小青年真的。。。完全不行!太好笑了,居然能唱/演成这个样子,让人笑出来的程度
越剧其实是有一些出圈的女演员,而且越剧其实是非常灵活的剧种,应该是能有一些观众的,但是她们业务能力实在太差了,给shu看了一下视频,作为一个完完全全没听过越剧的人,也一眼看出来现在的差太远了
给他看了一段58年的《情探》,傅全香和陆锦花的,从行路开始,居然他就看下去了,我俩还一直看完了,怎么说呢,真的是好的,我觉得艺术品就是艺术品,到达了一定程度,是大多数人都能知道好的
比如说,对于你喜欢的艺术种类,可能70分以上的你都会喜欢都会去看,但是对于你不熟悉的一个艺术种类,如果该作品是95分以上的,即使你对这个艺术种类毫无了解,也能看下去,也能被打动
又,我看傅全香他们那一批演员,都差不多是1923年左右出生,后来小百花那一批包括上越那一批都差不多是65年左右出生,所以,我觉得可能这种事情也和科学家一样,如果能出人才,都是一批人。。。可能人类就是要有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氛围才能进步的吧
又又,我还看了一段章瑞虹的《孔雀东南飞》,“人去楼空空寂寂”,我已经起码二十多年没听过这个了,当年还是在磁带里反反复复听过,总之还是觉得挺感人的,但是看了一段傅全香和范瑞娟1980年的清唱,孔雀东南飞之后,就觉得,啊!实在是太好了,真的非常感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