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俩没啥关系,我只是想说,看到网上大家都在昏天黑地吵社保,还都完全没吵到点子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半桶水晃荡,作为一个可以说是劳动法专长的执业律师,简直技痒,真的好想给大家科普一下啊!
然而。。。并没有人来问我,so…算了
我比较想要说的点是,我不懂啊,我不懂这些吵不到点子上或者完全理解错误的人十个里面起码也有5个是上着班的吧?为什么一个上着班的人很可能还交着社保的人,对社保的理解还如此错误呢?而且说起来社保真的是一个很容易理解,是一个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东西,尚且如此
以至于让我怀疑,其他众多我不懂的领域里,大家说得言之凿凿的东西,到底有没有准头啊?!
然后说情绪价值,情绪当然是有价值的,这我相信,让别人开心能换钱,这也是显然。广义上来说,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这样吧,从舞台剧到电影电视剧和小说,你为之付钱的就是一种感觉。但是,我现在觉得,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似乎有点邪乎啊
微博上有人说“最近发现绝大部分活着的餐饮业进化出了一些不同的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资金成本的地方能省则省,比如食材等等,不需要资金成本的地方给足——用俗磕儿,就是“情绪价值”。踏进餐厅的一刻就迎来饱满的仪式化,奖杯一样的餐具和颁奖一样的上菜过程,奴仆(还是快乐而忠诚的奴仆)一样的服务人员,旅游景点一样的餐厅环境,用不要钱的情绪价值硬怼要钱的成本项。至于这些服务人员自己的情绪价值如何弥补——我猜他们可以从网约车司机和外卖员或者淘宝客服那里去拿呀!”
shu觉得此言甚有道理,他前阵子带娃回老家,去吃去年吃过的店,觉得食材下降了,服务则好得不得了
怎么说呢,我也见过这种服务好得不得了的店,我觉得是一种并没有很健康的“好”,而我们想要给观众提供情绪价值的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并没有很健康的“好”,一边儿呢,有不少人是一种想要四两拨千斤的算计,希望以小博大,能糊弄糊弄就挣钱,挣了钱就跑路,而另一边儿呢,有不少人对情绪价值对爽的需求也到了很变态的地步,希望短暂的当一下皇帝
我觉得把,统统都对对方缺乏尊重,也对自己缺乏尊重
但是,我怀疑可能是现在其他方面太过压抑焦虑充满被剥夺感,也丧失了对未来的想象,没可能定定心心长长久久做(为什么没可能定定心心长长久久做呢,多少也可以说和社保有点关系?!咩哈哈哈),总之,所以都想在这里找补,这些情绪价值可能和垃圾食品比较类似吧,能短平快的不健康的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