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进步与没啥进步

周末和shu看完了第一季《Line of Duty》+第二季的第一集,因为中文字幕太滞后,看起来很别扭,居然,我们看的是英文字幕,虽然shu觉得非常平常,但,我觉得自己真是厉害极了,当然不可能完全看懂,虽然连蒙带猜也就理解个8成吧,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有进步啊有进步!
说起来看英剧的时候发现他们真的好喜欢说bloody和bastard啊,同人诚不欺我!

最近娃在读《The Rainbow Fairies》,傻得要命的一套书,主要是来让娃练练英语阅读,每天读很薄的一本,让她逐句翻译给我听,有些不认识的单词我们就一起猜,猜完一起查,于是,我也学了好些单词,虽然颇有一些学会了也没啥用的单词,比如说“小老鼠的吱吱声”这个单词我现在已经很会了!
还有些单词,我早就查过无数次,但依然没记住,再查的时候发现赫然显示,“已查4次”,但也没关系,查到40次的时候总会记住的吧?
每次查好一排单词就去问shu,这些你都认识么?!他如果说也不认识,我就很高兴!真是。。。也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来,我早年间的目标就是挣得和他一样多,英语和他一样好。。。我一边有点欣慰,一边觉得自己这都什么毛病啊。。。

前阵子看到有人说,延迟满足的皮筋终于拉的足够足够长了,并不会在满足的时候异常爽,而是会发现自己根本不想要了,一点没错,而最想要的时候得到满足真的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件多么能抵御摄魂怪的事情啊!我现在就已经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了。。。我当然想挣很多钱,但并不是想换什么东西,而是缺乏安全感,所以。。。所以什么呢,所以我想抚着胸口说,还好还好,还好我在想学大提琴的时候学了大提琴,虽然最近仿佛又是瓶颈期,怎么也没什么进步,怎么也没办法让音乐流动起来,怎么也不能把左右手配合好,有时候练琴练不下去了,会练着练着就刷一会微博算了,但,又怎么样,我还是真心觉得,幸好那时候开始学了大提琴,啊!

在微博上看到有姑娘说,“小时候也会觉得“你们这样为什么要生下我”等等“,到了现在,“真心实意感谢他们在自己个物质不宽裕的年代,生下了我,给了我生命”。看得我有点感慨,怎么说呢,我并不会觉得“你们这样为什么要生下我”,从精神到物质我虽然知道自己已经是生得不错了,但,即使是这样,如果有的选,我真的一点都不想被生出来。所以,我觉得,如果杨小恒能一直觉得被生下来是一件好事情,这是如果有的选她仍然会选的一件事情,那可就真的太好了

闪闪发光

又上完一节大提琴课,老师真是能把所有曲子都拉得闪闪发光,有的片段就好像是一颗颗小珠子连缀而成,上完课就格外觉得要好好练琴啊!
老师说,对于分弓的片段,新的音要在新的弓子里出来,不然后一弓会带有前一个音,听上去不干净,所以一开始练的时候,每一弓都彻底停住离弦,慢一点,左手先摆好右手再开始,你听,你有没有听到你的mi还带了前面一点点la?我心想,不不,我根本没听到,我的心完全在“哦!要换把了,la一定要准啊”上
老师又说,这个带装饰音的三连音,虽然第一个音带了装饰音,但是三个音还是要做到平均,第一个音不要拖,你有没有觉得你的第一个音略微长了一点?我心想,不,我完全没听出来。。。
老师还说,一串音里碰到换把,换把的那个音,为了让“换”过去的这个音没有那么突兀,这个音需要特别控制,轻一点,这个老师一说,我倒是才听出来,每次我换过去都能听到一个重重的还不一定准的音,非常明显,所以虽然换把的音要格外关注,但格外关注的最终效果并不是要强调,而是要掩盖,真是。。。颇为哲学啊!
说起来,目前在练习的这个练习曲我很喜欢,有一种平静喜悦的感觉
平时练习还是过于大而化之了,只关注了把谱子上的音拉下来,要针对细节,慢练,说起来,维瓦尔第奏鸣曲第四乐章那一串分弓的十六分音符如果能拉清楚,我觉得自己可能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了!

上周六去听了波格莱里奇的音乐会,肖邦我不懂,钢琴我也不懂,但是,我全场都没有困,听得神采奕奕,应该就是演奏者很厉害了!有一些片段印象很深,他的弱奏也是很惊人,极弱,弱而清楚,二楼很后排(对,就是我的位子)都清清楚楚
我现在越发觉得(我老师也是这么说),弱是很难的,真的很难

早上在小红书上还听了三段盲测,《天鹅》的头两句,一段音乐学院老师,一段乐团首席,一段马友友,不得不说,马友友的版本真是一耳朵就听出来,给shu听,他也立刻就识别出来,马友友的弱奏真的是很弱得下去,句子里的强弱对比和变化,有一句(或者说一个音)慢慢打开的渐强,其中的歌唱性真的太不一样了!实在是好出其他两个版本太多太多
还有一段《梦后》,盲听对比,罗斯特洛波维奇和一段现代大提琴家的对比(照片给出来是王健、麦斯基和卡普松),也很容易听出来,老罗那时候的风格和现代大提琴家就是不太一样,我心里猜是卡普松,后来果然就就是,因为卡普松比较软而连贯,老罗音头更重,就这首而言,我更喜欢卡普松,有一种非常缱绻的感觉,这首音头很重听感就很奇怪啊

以及,最近听了一段钢琴老师发的自己的肖邦钢琴协奏曲的和肖赛冠军(后来说是李云迪)的对比,盲听,但是李云迪的部分是从音乐会抽取的,擦掉了乐队部分(我猜因此音质方面损失比较大),自己弹的是录音棚精心录制版本,虽然这种对比不能说很公平,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觉得听感上来说,还是李云迪的版本更好,更自然,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不过当初上百条留言,有80%+觉得他的版本更好,音色更好,但怎么说呢,我还是觉得音色这种东西,在音乐里的并不是什么那么那么重要的部分
一段莫扎特,盲听,说两个都是很有名的钢琴家,我一听之下,觉得第二段颇为矫揉造作,还是喜欢第一段多很多,结果第一段是波利尼,第二段是郎朗
一段柴可夫斯基的《旋律》,盲听,就觉得一段是中国人,结果果然是吕思清,就还是有点小高兴的
就,还是要多听多想,真正用耳朵听,而不是靠脑补,才能进步,听都听不出来,还进步个P啊

什么锅配什么盖

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个姑娘去摆摊,卖小慕斯杯,摊子上摆了付款码和价格牌,有个城管来问她价,她就说了,人家付了钱,买了一杯,走了,第二天她又发了小红书,说摊子被没收了。。。大家的评论纷纷说姑娘不懂人情世故,第一天人家来的时候就应该该“什么钱不钱的,大哥尝尝”,怎么能收人家钱,你摆了牌子写了价,人家还问价,你就应该懂了,你实在是不太行啊云云
不是说不可以懂人情世故,不是说不可以懂潜规则,懂和以懂为骄傲,那可是太不一样了
我觉得哦,我深深的觉得哦,有这样的群众,人家不权力寻租简直都对不住群众,留言的你们和利用一点点权力折腾你们的他们,实在太般配了!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呢

之前有个姑娘发微博说,为什么有人会觉得要做人上人比较好,有人觉得没有人上人比较好呢?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区别呢?底下评论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剥削别人当然要剥削,没有能力剥削就要求平等,哈,我觉得这样看起来,大家还真是齐心协力完美配合建设弱肉强食的社会呢

你说,这种社会生活究竟有什么意思啊?!是不是很没劲啊?

最近练琴在练一段快板,我觉得自己左手非常软,很没劲儿,而且不仅不灵活,还不持久,拉几个小节就觉得僵掉了,啊,好难啊,真的好难啊。。。左手好难啊,右手也好难啊,统统都好难啊
参加了一个在线的英文读书会,还挺有意思的,虽然我一句英文也讲不出来,但是能听一个小时英文,听懂七八成,已经觉得自己是非常厉害了!说起来老师讲得真的好清楚,也颇有启发。。。可惜后面两期的主题我不是特别有兴趣,期待再接下去有有意思的主题!
最近在读《隐面人》和《I capture the castle》,前者还挺好看的,说起来在书里看到很多熟悉的人,冷战中的有名间谍们,可能互相都认识吧!后者读了15%,男主角刚刚出现,目前觉得似乎一般般,能看,但也没有非常起劲,虽然罗琳阿姨说“This book has one of the most charismatic narrators I’ve ever met. Seventeen-year-old Cassandra Mortmain captures the castle in her insightful, witty journal entries.”希望后面会好看点,再不行就只能弃掉了
喜欢的同人更新了,写得流畅成熟,好看的!说起来尽管困难,我还是过两天准备注册一个账号,留一个言,虽然写不来英文,我可以用在线翻译呀,我可以集合好几个翻译软件的精华呀,只希望,这位作者,请一定不要坑啊!

前两天杨小恒说,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吃晚饭,我说我最期待的事情是吃饭之后和爸爸出去散步,结果杨小恒说,而爸爸最期待的事情肯定是我们俩上班上学不在家吵他。。。哈哈哈哈哈。。。爸爸只好说,没有没有,我没有这么想
但,确实,我们俩真的很吵啊!

4月28日的音乐会

4月28日是五一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尽量把事情统统做掉,然后充满期待地去听王健的音乐会!

第一次听王健的现场,怎么说呢,客观的说,可能是好的,至少在我这样的外行看来,觉得技巧什么的应该是没的说,但主观来讲,我不喜欢
我觉得他的音乐很硬,当然这是个人的音乐追求不同,不过我一直以为我自己喜欢偏硬的音乐,但是这种硬法好像就不是我的菜。也可能硬和硬还不一样,比如说木头的硬和大理石的硬显然就不同?我可能更喜欢的是木头的硬,也喜欢的是刚强里的柔软,而如果没有柔软,只有刚强就觉得意思不大了,以及我觉得音乐很硬就缺少变化
那天的钢琴我也没有很喜欢,但是刷微博看有人觉得钢琴特别好,不像卡普松那天的钢琴过于平分秋色或者有喧宾夺主之感,啊,果然大家的偏好不一样,我喜欢钢琴很强,是两件乐器一层层的互相推上去,是伙伴式的关系,而不是钢琴衬托着大提琴/小提琴

回来路上,我忽然记得之前读过一篇王健的访谈,刚刚又去翻出来,他说,“……而说到演绎风格,和欧洲目前整体上的音乐品味是有关系的。他们的音乐品位变得越来越淡了,越来越追求一种超脱,而不是去体会深刻的情感。现在,他们对于深刻的情感已经比较过敏了。现在的演奏,越来越华丽,越来越甜蜜,越来越“面带微笑”,越来越优雅。但是,也越来越少血和眼泪了,这些东西他们已经不能接受了。现在欧洲的品味,已经不接受血和眼泪,他们只接受一种典雅,一种清新的、让你感觉愉悦的东西。而过去那种,有血、有眼泪在其中的演奏,他们已经不喜欢了。就是说,我的演奏现在已经过时了。……他们没有对于深的东西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就好比,现在他们只爱吃清淡的食物,而不喜欢吃有味道的东西,觉得那样太过分了。”
我不懂欧洲的音乐家,更不懂欧洲的音乐风尚,只是我觉得,这么泛泛的抒情评论很有我朝神神叨叨古琴届的感觉。。。而且显然在谈论艺术作品的时候,深刻的演奏是褒义词,浅表的愉悦是贬义词,这么说来,就仿佛不喜欢他演奏的人都是浅薄的。。。似乎也。。。太过于抬高自己了吧?
所以,可能我就是属于他说的,喜欢“甜蜜”、“优雅”的浅薄浮华的人儿~~总之,本次音乐会出来我没有一种被感动/感染的感觉,也没有觉得今天过了一个特别难忘的夜晚,换句话说,卡普松的音乐会一散场,我就冲动地搜了一下小红书上第二天的演出有没有人不去了准备出掉一张180的票,而本次音乐会出来即使第二天也还有不一样的曲目我也不会再买票

说起来东方艺术中心的神奇之处是,居然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厅里有卖奥尔良味烤鸡翅,巨大的气味真是。。。不太好闻啊!
而且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完全屏蔽手机信号,一方面心理上我觉得不太舒服,一方面也觉得非常没有安全感诶
说起来,在东方艺术中心看到许许多多的学校/机构老师,以及各种各样持有赠票的人,回来看到一些专业人士的专业乐评,但,乐评届我不懂,但凭着多年看戏的经验,戏评届我还不懂么。。。
以及,见识少的我第一次看到钢琴家演出的时候靠着椅背弹琴,一度令我觉得他是不是背受伤了或者先天背就不太好啊?!又话说,翻谱的妹子两次翻错地方,其中一次还被钢琴家一手推回去,颇有喜感

另外值得一记的是,我!周末仿佛忽然找到了一点点拉琴的感觉,能有点老师说的收着一点点给的感觉了,录了一段梦幻曲,看录下来的音波,应该这不是错觉!
因为我去年的录的梦幻曲,基本上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向右收敛的三角形,就因为每个音都是有个音头的,起头重,所以连在一起就没有那种音乐延绵的感觉,而是会有种一顿一顿的听感,后来今年年初的时候录了一次,觉得是当时最最好的一版,看音波,基本上是长方体,也就是虽然没有多大起伏,但起码也没有很突出的音头了,我昨天录下来,啊,终于大部分音符是个向左收敛的三角形了!就是音乐是一点点出来的,还略有起伏。。。希望。。。我是真正的上了一个新台阶!

练习曲

最近在练的这首练习曲还挺好听的,有一种水倾泻而下的感觉,但是很难,大量同音换指、大小把位不断切换、频繁换把,慢慢来,慢慢来,一遍遍来,靠节拍器慢练
话说在小红书上刷到卡普松音乐会之后的签售,不止一个人说,他的手表不错,还都看出了品牌和型号,果然是小红书

今天上课继续在搞维瓦尔第的largo,我觉得好像我又领悟了一点,如何才能每一个音符都有控制,每个音符一点点的给,收着给,只有这样,曲子才会有一种流动的荡漾的感觉,心里要有,手上才可能有,而且可能不要老是去想右手,想来想去就更僵了,而是要去听音色,听声音的变化,右手会自然而然作出调整,总之,一节课下来我又觉得我有重大突破,实则很可能并没有,但,就是这样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进步的吧?
那天和shu说,怎么样叫做大提琴学有所成呢,我心目中的标志是可以自己去琴行试琴买琴
然后我就想,学琴五年之后说不定就可以换个高级一点的琴了,那就定为40岁的生日礼物吧,然后默默的觉得,40岁啊,我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断断续续读完了《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比想象中好看一点,但也没特别好看,就,还是要有爱啊,起码要热烈的爱过,日子才更能过得下去一点
但鸡汤文可能已经不适合我了,虚不受补,还是看点荡漾的言情小说吧
话说同事的女儿谈朋友了,她给我看小朋友在朋友圈的官宣,我忽然想到远古时候我们心事都在MSN签名档里偷偷流露,刚认识某位小朋友的时候,他的nick是写给那时候女朋友的“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真是一种古早的浪漫啊
中年阿姨才需要看言情小说,年轻姑娘她们可以直接体会小鹿乱撞

timing及其他

最近听王识君博士的钢琴课听得津津有味,虽然非常技术流,但是竟然也很好听!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他经常说的timing,他有时候会说,这个地方稍微弹得宽一点,我觉得我非常能明白,真的有的地方很感人处就是演奏者稍微抻的一下,我觉得大凡能出唱片的人,音色都不算特别差,而音色在演出的重要性里,至少在我看来,并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至关重要的是尺寸,或者就是timing,这不是节拍器打的那种节奏,节奏大家可能都不会错。我心目中的尺寸是总体的大小,一首曲子,A弹10分钟,B弹8分钟,即使内部的比例都一样,但就是俩人尺寸不同,而到了句子内部,就是timing,某个小节里面,两个音符之间,是抻一下还是赶一下,是宽一点还是窄一点,这些地方我觉得是非常迷人且个性化的,每个人的偏好都会不一样,
除此以外,句子的走向,强弱,也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变幻无穷啊!

昨天上课,学维瓦尔第的奏鸣曲,同样是四个二分之一拍的相同音符,因为他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就是要断开一点,不用揉弦,上次的柴可夫斯基就是粘一点,幅度从小到大弦揉起来!而且附点不用拉满,左手不离开弦,用震动的余音补足时值,这样一搞,确实音乐听起来就完全不一样了。是一种干净、简洁、工整之美
目前在练的一首lee还蛮好听的诶

在东翻西翻找同人,一时还没有找到特别喜欢的,我喜欢的是这俩人在困境中相互的一点慰藉,一点温暖,而。。。微博上推荐大部分都是,超甜,纯甜
啊,不是很爱看这种超甜纯甜的文,尤其不太爱看吃醋什么的这种环节,不必要的劳累,生活里可供糟心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吃醋已经是排在很后面的种类了,时刻保护欲爆棚也不太行,老是要把她护在羽翼之下什么的完全不是我的菜,更喜欢的是,“我帮你一起准备,相信你能应对”,“我虽然无法保护你不受伤害,但我能尽量收拾烂摊子”,”即使可以互相给一个肩膀,但我们困难依然只能自己面对,但有了这样一个肩膀,日子就更过得下去一点了”……总之,这样一来,好像言情小说能看的就不多了
shu嘲笑我说,这就是代沟啊!纯甜+吃醋是小朋友是喜欢的嘛,哎,我觉得他。。。说的对。。。可能我过了看正宗言情小说的timing了!
我可能要回到lariope那里去,读一些之前只读过翻译版的原文了,强大如SS表现出,“我佩服你,愿意帮助你实现你的梦想”,是多么旖旎的一件事啊!

小步舞曲1和小步舞曲2

上课的时候老师说,咦,2比1音准好很多诶,我心里默默的想,那是因为2的音准我觉得比1难,所以我是一个个音对着调音APP练的,不仅一个个音练反复练准,而且大部分时候整首练的时候都开着调音APP,随时纠偏,所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么?或者说,孜孜不倦的练总会有点进步的吧?
接下去要开始慢练,在练准每一个音之余,每一个结尾的四分音符的时候有一点点飘起来的感觉,在离弦不离弦之间,找到巴洛克时期那种断开来的效果,以及慢慢找一找低音声部和高音声部的对唱的感觉,找一找一句结束了,呼吸把这一句交给下一句手里,送过去的感觉
而且,目前总体来说,左手还是有一点模糊,我觉得还是要练习打指,来吧,一个个音狠狠的敲下去吧!

说起来,我一直不知道练音阶到底是要干嘛,练起来倒也不觉得烦,一弓一个音,一弓两个音,一弓四个音,带揉弦,换分弓,每天也都搞,前两天看人说,练音阶是为记住这些音的听觉效果,然后慢慢的音准就好了。。。真是大为震惊啊!我此刻的在练的那条音阶吧,往少里说也练了有百来遍了吧,但是完全没记住这些音排列的听觉效果,啊!这是可能记住的么?!
可能对我来说,练音阶,从而记住这些手指间距的感觉还更容易一点吧?

话说19号一天要开四个庭,20号晚上是卡普松的音乐会,无论是贝多芬第三奏鸣曲还是勃拉姆斯第一奏鸣曲,都是我很喜欢的曲目,而且想到19号这么忙,就觉得这样的安排特别好,干了这么多活儿,特别适合慰劳一下自己,特别配得上休闲娱乐,我这都什么毛病啊,仿佛总要先付出才会格外心安理得的享乐

前两天在上下班路上读完了《大地惊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去读这本,读完当然也是有点震撼的,因为这姑娘也实在是太猛了!!但,好像也就是这样了
西部题材不是一个我特别感兴趣的题材,之前读过一点点《孤鸽镇》,能感觉到是本好书,但好像不是我的菜,既可能是我太弱鸡也可能是我对大量的动不动就打起来的男性世界没有很大兴趣

又轻又软的云以及初吻

樱花开了,远看非常美,就好像是一朵又轻又软粉色的云
老师说我弓压和着弦的弓毛控制得还可以,但是弓速太快,就太强,声音就弱不下来,我试验之后发现,果然弓速努力慢下来,曲子就柔和了一些,但是!变得非常半死不活。。。毫无精神
所以我就是在琴声是要么是锯齿线要么是直线,在这两头倒腾,无法出现琴声是起伏的波浪线这件事
找不到感觉啊找不到感觉
想来想去,要么把自己喝成微醺会不会有奇效?我就昨晚喝了一罐啤酒去练琴,不怎么醺,反而比较困,不要说琴声有没有精神头,我自己本人都没有精神头了。。。所以可能还是要白天喝一点?!
待我周六再试试看!

昨天读完了一篇青年ss的同人,故事非常完整,写的也很好,讲了ss成为食死徒又转而成为老邓的间谍,最后结尾结在ss看着哈利同学第一天入校,就这个故事就是一个阴郁愤怒的小青年如何以为自己掌握了命运,如何在巧合和必然之间一步步走上了一条注定会后悔而且无法回头的路。和真正的嗜血和杀戮比起来,自己的那点怨恨实在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他还只是对老伏和食死徒略有不适的时候lily就死了,死前,巨大的恐惧笼罩了他,死后,巨大的悔恨再次笼罩,转变里悔恨大过于羞耻,但其实。。。作为变态小读者,羞耻更好看啊!
总之,除了没有cp,不够荡漾,这篇同人真是不错!

早上在地铁上刷微博,有个人说,当初她们寝室有个小姑娘和男朋友亲亲之后,怅然若失,觉得初吻没有了诶。。。然后有个评论说,这是有了初吻啊!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就是当认为初吻是一个礼物的时候,那就是没有了,送出去了,当认为初吻是一个经验的时候,那就是获得了。比如说,我拿到了人生第一次offer,第一次实习了,肯定不会在拿到实习offer的时候说,我第一次实习没有了?
居然,我的初吻没有了和我有了初吻是同一个意思,高级啊!
以及我打赢了他和我打败了他也是同一个意思,高级啊!

手臂的重量

我又跑去读同人了,那篇重新贴出来的08年的老文下面的颇有一些读者非常高兴的说,又重新读到这篇文,所以,这些读者已经吭哧吭哧读了15年同人了。。。真可怕啊。。。15年间花开花落,小读者毕业工作谈朋友分手又再谈朋友再分终于结婚生子,说不定有的小读者何止结婚,连再婚时间都够了。。。这么忙碌的成长的小读者在同人这个时空里,恒久不变的看着ss和hg以各种款式的在一起,想想还真是蛮神奇的

周末练琴的时候我在想啊,都说要把手臂的重量挂在琴上,就是要放松,不用太额外施力,用手臂的自重就可以推拉弓子,可是,手臂和手臂还不一样呢,比如我吧,我虽然人胖,但我手臂非常细啊,不仅手臂细,而且上面根本没有肌肉啊,这样一条手臂,和一条粗壮的手臂自身重量它肯定不一样啊。。。而且我觉得我劲儿也小,比如说同样在弦上施5分力,人家往上一摆就是5分,我虽然使了劲也能到5分,可是因为我使了劲,我就不灵活,毕竟不可能一边使大劲一边很灵活对不对?
我觉得对我来说,练空弦练音阶的时候要注意使劲,到了练习曲或者乐曲的时候根本顾不上使劲,可能力量就刚好了?
以及。。。我就跑去健身练手臂了。。。

某一首曲子,老师说,每个音符从下去到起来,就是那种一下下摸小猫的感觉,轻轻放然后力量沉下去摸一段再力量拎起来,而且要在很短的弓段里面完成全过程,我是能get到的,但是做不好,我总觉得我就是一下一下擦桌子式的,非常愣。。。不过!既然get到了,就努力练嘛,死命练嘛!对于练琴这件事,我确实不太追求效率,因为。。。怎么会有人追求享乐的效率呢。。。

说起来,时不时觉得自己颇有进步,时不时觉得拉得太差太差,而就在这样的循环里,回头看看,可能距离刚刚出发的时候也走了很远了呢

音乐之美

我昨天突然在想,戏曲里唱腔之美,其实并不完全在于嗓子,有一条高低不限又宽又亮的嗓子当然是好事情,但是绝对不是嗓子好,声音漂亮就唱得好的,还是看技巧和艺术追求,嗓子稍逊,但是唱得挂味儿的也大有人在,我想说的是,可能器乐演奏里,音色要好,只是万里跋涉的第一步,有了大致过得去的音色,我觉得可能追求就不应是精益求精更好的音色,而是其他东西

比我想象中更重要的是节奏和强弱,节奏倒不是卡对点,虽然卡对点也很难就是了,但在框架里面,有的音稍微抻一下,有的音稍微赶一下,都会听觉效果特别不一样
以唱戏来说,我觉得吐字就是很重要的部分,以此类推,可能拉琴里面每一个音符干净清晰都是很重要的

话说,为什么我拉的曲子没精神呢?我觉得就是吐字不好(左手不够敲下去,右手配合也不够好,所以不能粒粒分明),没有气口也没有流动的变化,总之就是糊涂涂一大片,拉到后面几乎不知道在拉什么。。。而且音也不能说有多准。。。
所以要用短的分弓先把音符们敲清楚!

我想说的是,我最近基本体会不太到音乐之美,事情太多了,脑子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即使偶尔空下来或者在走路的时间也不太听得动音乐,会觉得吵,可能待处理的事情它们都在角落里发声音,于是我整个人都充满了机器快速高频运行的轰隆声,于是再听什么都觉得吵
唯一可能就是一些温柔的钢琴曲子,稍许好一点

昨天在微博上有人推荐一篇SSHG的同人,看着介绍还行,我就找到原文,发现是一篇08年的老文,她说《死亡圣器》在07年7月出版,她在8月开始写这个故事,贴出了第一章,那时候她19岁。说起来我都能想象粉丝们的一片沸腾,著名的双重人生也是那时候的作品,应该07/08年创作氛围就是激情十足的吧?总是,她说,后来当初的论坛纷纷倒闭,她决定把这篇文重新贴在ao3上,我看到颇有读者说,太高兴了!我居然还能再读一遍等等,我觉得作者本人看了应该很有成就感吧,这么多年还有人记得当年读过的这篇文诶,而这位作者本人就完完全全是我的同龄人,我决定去读读看她19岁的作品

今天看到有人说了曼德拉的一句话,“May your choices reflect your hopes not your fears”,就,怎么说呢,我突然想到有的人说,自杀的人并非是想死,只是不想活,总觉得是曼德拉这句话的某种变体,所以,如果你的选择映照的是你的希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也并非十分容易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