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黄色的小灯

早晨照例刷新了一下我追的两篇同人,发现其中一篇已经更新了一章,非常高兴,仿佛心里叮的一声,亮起一盏小灯,而且是一盏黄黄的小灯哟,嘿嘿嘿
可能因为我又在读sshg的同人,前两天春风拂面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点毛茸茸的蠢蠢欲动的,要是杜丽娘说起来,就是没乱里,春情难遣嘛
虽然我也不知道究竟欲动个啥。。。但春天,总是好的啊
真的,每年都会感叹,最撩人春色是今年

某天和shu聊,你说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喜欢看言情小说诶!看得还是很高兴诶,那你们男的,岁数大了都看啥啊?他说,大概关心国家大事和各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吧,我真是快笑S了

今天读完了那篇12章的同人,总体来说还是不太行,虽然我觉得她其实设置了一个特别好的结构,就是罗恩过世之后,hg的女儿罗斯(19岁)发现了一封金妮2000年写给hg的信,里面提到你们订婚了等等,罗斯想到,父母不是05年才结婚的么?这五年间发生了什么?然后罗斯就去问母亲,母亲给她讲了从前的那五年,从前那五年是用闪回的方式写的,每一章的前半部分是闪回,后半部分是母亲和女儿现在的对话,到倒数第二章完全回到现在这个时间点,过往的五年大致是hg和ss在一起了,后来因为ss不愿意承诺一段长期的关系,也比较不愿意坦陈自己,而且hg总觉得有莉莉的阴影,和好又吵架吵架又和好之后她终于发现俩人想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虽然hg还是爱ss,但依然分开了,文的结尾是ss和hg又重新见面了,想要再次开始
我比较感兴趣的点是,女儿发现自己完全没关系的那部分母亲带来的冲击,女儿发现母亲,是一个女人,有母亲以外的部分。以及20岁的女儿,想象20岁时候的母亲,这种相互映照我也觉得非常有意思。另外,爱不能解决一切的(过去的5年),以及重逢旧时爱人,都是我还挺喜欢的主题和点,但。。。写的不行啊。。。作者对ss的描摹不行,而且作者想象力也不行,我觉得她根本想象不出来一个男的可以怎么对一个女的好,甚至怎么才是对一个女的好。。。所以,我算是知道了,空有好结构和好故事是不够的,完完全全不够,要会讲故事

开始读一篇没有cp的ss个人向的文,有中文翻译,目前读了1/4,写的真是不错!一晃,我沉迷ss也已经三年了。。。
还是要多读英文,太久没读之后,这12章的同人读起来前面几章速度慢了很多,后面才又恢复了一点,真是业精于勤啊!

比较可爱的直男

这两天在读《猎魔人》,快读完第二本了,好看诶!我觉得作者就是个直男,但是还算是比较可爱的直男,那么都是男性视角,可爱的直男和令人厌恶的直男的区别是什么呢?我觉得,比较可爱的直男是以“我”出发的直男而已,虽然对女性想法的描写多半是以己度人的揣测和想象,是有点傻乎乎,但是不双标,没有那种满足自己猥琐之心的把玩和暗搓搓,也并不怎么物化所有的异性,女性角色仍然有不包含男主的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追求

叶妮芙在魔法师和猎魔人之间摇摆,而魔法师和猎魔人都想得到叶妮芙的心,那一段写的实在太好笑了,写足了这俩男孩子冒着傻气,然而豆瓣上有人说挑出叶妮芙的这一句,问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叶妮芙,“我说了,我们得解决这事,而且要快。为了避免让局面更加尴尬,在你提问之前,我会尽快给你几个答案。是的,跟你一起来艾德·金维尔时,我已经知道自己会去见伊斯崔德,也知道见面以后会跟他上床。但我没想到这事会公开,也没想到你们会彼此吹嘘。现在我知道你的感受了,我很抱歉,但我并不内疚。”
这位读者的意思大概就是就一个女的,24小时之内和两个男人上床,连内疚都不内疚一下,怎么可以呢!怎么会有人喜欢这样的人呢,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好想给这位读者翻白眼哦!

说起来,其实女权视角一旦开启就再也回不去了,能一眼看到文艺作品里令我不舒服的地方,虽然我有自己的偏好,有特别被戳中的点,有特别想翻白眼的点,但就广泛意义上来说,文艺作品里有令读者不舒服的地方我觉得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能不能各抒己见,文艺作品应该表现男凝还是不应该,应该表现坏人还是应该表现好人,其实怎么样都行。而我只是觉得在只有符合特定目的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能出现地方,我不太会去看那些能出现的尤其是被激赏的作品,尤其是影视作品,(图书可能稍许好一点吧,但其实我也兴趣没有那么大),虽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点非常非常非常微不足道的抗拒
而对于大致可以自由自在发声音的地方,男权的作品女权的作品,抵制男权的评论抵制女权的评论都可以,哪怕有人要求抵制罗琳阿姨的作品我都觉得没关系,因为。。。毕竟她的作品又不会真的下架,反正她又不会被真的封杀。。。

又,我追的小黄同人和剧情同人,你们俩都快点更新,啊!

《咏叹调》

今天上课老师表扬我忽然间进步很大诶,其实自上次上完课,本周以来我自己也是默默这么觉得的,一天问8遍shu,你说你说,是不是好听一点了?!!然后想着上课看看老师会不会也觉得我拉得好一点了?看来自己的感觉没有错,确实我是往前走了一大步的
真是好快乐啊

啊!!我要收回《咏叹调》似乎更容易拉好的评价,中间情绪最高潮的一句,已经不能用难来形容了,完全就觉得,这是我配拉的曲子么?!!我觉得这四个小节可能每小节练习个300次也不见得能顺顺当当拉下来吧。。。
你说,我们人类怎么可能从指板上向下piu地飞十几厘米落下来就是准的?!怎么可能用这么奇怪的手型作出三十二分音符?

周末把《魔戒》第一部读完了,还不错,但是还是没有哈利波特好看!但还是开始读第二部了,我觉得可能读完之后我会去读《猎魔人》吧。。。钻进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拉琴读书做好手头的工作,不抬头

话说,我觉得好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让人有的选!比如说他们的护戒小分队,更有效率的当然是让队员自愿发毒誓护送佛罗多去销毁戒指,然后世界和平,但是,这些正面人物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他们所有的人都是自愿前往,随时可以退出,即使有人提出“但誓约却可以巩固动摇的心灵,”金雳说。誓约也依然不被接受,因为:
“或是让它断折,”爱隆回答:“不要看得太远!只要抱持着希望就好!再会了,愿人类、精灵和所有爱好自由的人祝福你们。愿星光时常照耀在你们脸上!”
比如说,“我们带来的是是自由选择的机会,”亚拉冈说:“把我的话转述给希优顿:战争即将爆发,他可以选择和索伦并肩作战或是对抗他。世间一切都将改变,人们将不再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事物……”
就,只有坏人的组织才无法退出。。。而,我们人类最了不起的就是作出自己选择,邓布利多也是这么说的嘛,他说“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说起来,我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某个东西可以放大心中的邪念,可以产生巨大的诱惑,抗拒不了的话,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比如说魔戒比如说魂器,抵御诱惑之难之重要,这到底是西方文学中的传统主题,还是托尔金的原创?但是这个设定真的很有意思诶!

高科技袋底洞

shu买了一个东芝的取暖器,发热非常非常快,非常非常安静,散热非常非常好,极其温柔舒服的暖,最近我就在房间里开着它,关起门来,把一个可以调解的靠椅放在某个矮柜边上,矮柜上面放上茶和零食,然后开始读《魔戒》,我觉得房间里就是我的袋底洞!
btw,“精灵之友”这个名字很好笑,我总是会想到“妇女之宝”
开了取暖器拉琴也很好,因为这两条虽然并不十分冷,但很潮,湿度很高,取暖器开起来,觉得会干燥一些,琴声音也变得好听许多
这真是最近的幸福时光,啊~

目前开始搞巴赫的《咏叹调》了,又是一首大小琴童都搞过的曲子,但是听下来好像大家拉得都还行,可能曲子比较容易出彩?不像《梦幻曲》,真的有人拉得好差啊。。。而且很少有人拉得还不错
《梦幻曲》已经基本结束,算还过得去,我觉得在拉《梦幻曲》的时候,有时候是能感觉得到一种快乐的,并不是沉浸在换把又错了/居然碰巧对了,下一个音在哪里,音准好像不对,节奏好像也不对这种无暇他顾的沉浸,一种逃避式的快乐,而是能感受到一点点音乐本身带来的快乐,可能我又高级了一点点,也可能是取暖器是最大的音色美化装置
真是羡慕有音高标准的人类啊,我觉得do re mi fa so la ti对我来说就好像是歌词,他们可以用任何一个音高唱出来,比如说do mi so,如果要我唱,可以毫无难度的唱成do la la,不像很多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do re mi就天然代表了某一种相对/固定的音高。。。好羡慕这些人啊!

大提琴和哈利波特

写下这个标题是因为前天和杨小恒聊天,说起小时候喜欢的东西,我说我小时候不是特别喜欢神秘事务,比如说金字塔、鬼故事什么的,而是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喜欢《知识童话三百篇》,然后我想起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妹妹向我热烈的推荐哈利波特,说真的很好看!这个妹妹是我爸朋友的女儿,当时哈利波特大概刚刚出到密室,她非常着迷,还借了一本给我,但是我当时着迷李煜的词(擦汗),觉得妹妹看得书肯定很幼稚,虽然看完了,虽然也觉得还可以,但是完全没有体会到非凡的乐趣
以及,这个妹妹在那时候刚刚开始学大提琴
回头来看,在二十年前的海口,读哈利波特,学大提琴,可真是一个还蛮特别的小姑娘啊
初三离开海口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所以除了这个妹妹的小名我还记得之外,连她长什么样我都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我对她唯二的记忆居然也就是大提琴和哈利波特了
而,过了二十年,真的,整整二十年,我也开始着迷哈利波特以及开始学大提琴了。。。人生好像还是有点奇妙的

周六非常潮湿闷热,据说后半夜要开始急剧降温,晚上11点多,我站在阳台上,开窗想感受一下到底有没有凉意,开始起风了,室外的土腥气非常重,而且是那种带着夜的湿气的泥土的味道,和风一起迎面而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让我觉得特别孤单。。。我觉得如果孤单有气味,大概就是这一种

最近想要读一本能读进去的书,不想获得什么新知就想沉迷其中。据说《西部牛仔情》非常好,读了十分之一不到一点,翻译还是可以的,但没读进去,读了一点《狼厅》,我觉得翻译中的指代有点让我迷糊,到处都是“他”,有点搞不清楚谁是谁,也没读进去
想想要不再去尝试一下《魔戒》吧,几年前读了可能一百页?觉得这些人在干嘛啊?为什么一直在走路啊?!和西游记一样嘛?!
但是现在再读,居然就看进去了,觉得还挺好看,裹在毯子里和佛罗多一起出发,听精灵对他说“愿星光照耀你的前路”,书里的世界在眼前展开,真的,这就是读书最原始的快乐啊!

看不上和看不上

看到有人说天朝就两种电影,一种看不上,一种看不上

上周某天去很远的地方,路上在听昆曲,啊,淫词艳曲!周末在家里又翻出温宇航的《望乡》听了一遍,听过无数遍这一段,还是觉得真的是好啊,如果说淫词艳曲是中外皆然,李陵的羞惭悲愤就感觉特别中国,“教我如何回转”?!在京剧《杨家将》里,杨老令公碰死在李陵碑前这个设置也是非常令人叹息啊!
然后我就想19年的时候温宇航的《玉簪记》真是流光溢彩,听说他在台湾演了《琵琶记》,我觉得我现在人生理想之一就是能看到他的《琵琶记》了,只要他来演,演几场我看几场啊!
而这就是属于:看不上
至于现在演来演去都是牡丹亭,我觉得那就是:看不上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说何冰说,“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你甭管说什么话,只要是有一定理解和情绪的站在那儿,就能够带动整个环境,我们当年排《海鸥》……他那可是满嘴俄文啊,可是他往那一战,就那么一举手,一投足,一说话的时候,我们一个字儿都听不懂,但是就是突然间觉得,他带出来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物,而是整个场景,生活中如果有这样的事就一定是他这样的……这也许就是于是之老师他们说的心象吧……你心里如果能有这个印象,技术还重要么?不管你的台词是什么,说什么你都自信,对吧?”
我忽然觉得,这话我懂!就是当年看过于是之说的演员的概括能力要强,他说就好像画家画的虽然是只能画出人物的一瞬间,但是要让看的人通过这一瞬间,看到人物的一生,只有观众的想象力被调动,才能得到满足。
以及,我觉得传统戏曲也是这样的,人物有人物特有的节奏,或者说我们一般说的“尺寸”,演员在舞台上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入戏,而且也没啥必要,但是只要掌握了这个所演人物的特有节奏,那就是怎么演怎么有了。这一点我印象最最深的就是周传瑛,真的,大家都是抖一抖袖子,唐明皇的水袖和吕布的水袖就是不一样!
可能。。。这就是写同人的时候掌握了某种核心,就怎么写都不ooc了

学大提琴马上就要一年整了,前两天看到一个网站,有一个所有的常见的大提琴曲子的难度参考和推荐版本的谱曲,里面说Grade 2相当于铃木第四册的水平,Grade 3相当于铃木5-6册的水平。竟然发觉某些我觉得“这辈子能拉下来这首我就满足了的曲子”是Grade 4,我现在是铃木第3册一半的水平,今年底明年初应该能开始第4册,所以也许假以时日,学个五六年,我真的能拉下来Brahms Sonata No. 1 for Piano and Cello, Op. 38,吧?

这两天在读一本《A Good Girl’s Guide to Murder》,标准的YA小说,读起来果然快,难度不高,可读性也非常强,但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同样是读起来难度不高的《Olive, Again》或者我看过几篇门罗,就完全是一种更“文学”的感觉,我还没想好究竟是为什么,究竟是什么带来了这种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很明显的,好神奇啊!

看着

都说人在做,天在看,但是好像就是人一直一直在做,天一直一直在看,但也不过就是看着。。。可,光看着有什么威力呢?是吧?

前天大提琴课被老师表扬了!说音准好了很多,咩嘿嘿嘿,看来多听多练还是有用的。话说我经常让shu看小红书上学琴时间和我差不多的成人拉琴,然后逼问他,快说快说!你老婆是不是比这些大人拉得好一点!!我觉得吧。。。一个东亚做题家一旦没有比较没有明确答案对与错的题目,就真的好难建立自信心啊,自己和自己比确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挺难

最近网上在说“松弛感”,有人羡慕别人有一种松弛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悖论。就是,如果我焦虑自己不松弛,我老是批评自己不松弛,那我显然就更不松弛了,而我一旦能接受自己的焦虑,觉得焦虑就焦虑着吧,反而就是一种松弛。与之相类似的就是接纳,接纳自己的每一个部分,包不包括接纳自己的“不接纳”,我就是嫌弃自己啊,就是不接纳自己啊,就是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明明还可以做得更好啊,那么,如果我觉得嫌弃就嫌弃着吧,反而是接纳了“自己不能接纳自己”这个部分,反而更接纳了呢!我总觉得这个悖论里应该有点什么我还没有参透的哲理。。。虽然我还没想出来。。。但,核心思想仿佛就是,随便吧,就这么着吧~~~

前几天读完的英文小说是《tell me everything》,还可以的,虽然有一些部分确实有点我们一般刻板印象的那种调调,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是那种过目不忘的影响深刻
之前看过一种说法,认为强奸本质是只身体暴力,带给受害者的影响有相当部分是来自于某种社会压力或者社会标准,是社会性的,例如“她的人生就毁了”“今后怎么做人”之类。如果不考虑这些社会性的部分,那么强奸就和被歹徒暴揍了一顿差不多,虽然强奸和其他暴力犯罪一样,会令人产生强大的恐惧,不安全感,PTSD等等,但我一直强奸所带来的的影响在除去了所有社会性的部分,除去了所有加给女性贞操的意义之外的部分也仍然有非常独特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我一直没有很清楚的想好

读完这本书,我忽然领悟了,那就是强奸是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完全视之为物的行为,视之为工具,一个人的快乐就来源于另一个人的痛苦,会有一种自己是非人的感觉,完全没有主体性,这和被歹徒暴揍一顿抢走钱包可是太不一样了,毕竟抢钱是主要的快乐来源还是拿到钱
回到我们的刑法理论,其实也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刑法认为盗窃抢夺罪侵犯的法益是财产权,故意伤害罪侵犯的法益是身体健康权,而强奸罪和猥亵妇女侵犯的法益是妇女的性自主权,性自主权,其实也就是自主权,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立足点,吧?
虽然如此浅显的道理明白得如此晚似乎不值得一提,但,想明白一个一直也没有很明白的地方也还是值得高兴一下的

享誉麻瓜界的世界文学名著

昨天在魔药课微信群里,再次聊到Lariope,我们最喜欢的作者,我就跑去AO3翻她十多年前写的《second life》,看到底下的留言,还有不少今年新增加的留言,告诉Lariope这个故事给她带来的感动和温暖

其中看到一条中国小读者的留言,她说她第一次读到的是一个流传的翻译版(这个版本我也看过!),甚至她都不知道这篇文是从英文翻译来的,但是她很沉迷这个故事,她后来知道了这篇原来是Lariope的作品翻译而来,即使她拿着字典不断的查询,她依然觉得这篇作品原文很美妙,她非常高兴用英文读完了这篇文。
又翻到一条波兰小读者的留言,一条葡萄牙小读者的留言,都是从译本而来,都说more beautiful
这几条散落的留言看起来真的让人觉得很美好,完全没有功利色彩也不可能出版的同人写作,自发的各种语言的译本,汇聚而来世界各地的读者,真的有一种四海一家世界大同的美好

有人说“your writing, and this pairing, have been very importan to me for a long time, always proving a mental escape when I need one.”简直想握住这位小读者的手,说一句,俺也一样!

和小女巫聊Lariope,我觉得她的文里面,男主对女主有一种难得的敬重,比如说《现代高级魔药制作》里面,虽然故事可以说是一个魔法界的《廊桥遗梦》,但是我觉得比《廊桥遗梦》更好。故人意外重逢,俩人在酒吧聊天,半真半假半调侃半严肃的说到敏敏为什么选择进入魔法部工作,她说当时去魔法部的时候被魔法兄弟喷泉镇住了,觉得众生平等的喷泉和现实相比真是巨大的讽刺,她想要喷泉雕像所展示的场景真的能实现。但是没有说出口的是,其实人到中年的疲乏让敏敏自己都觉得这样的想法有点不合时宜的可笑。敏敏邀请ss去她家过圣诞节,一个魔法部长都来的巨大派对,ss给她的圣诞礼物是一个黄铜魔法兄弟喷泉的摆件,就是魔法部礼品商店里常见的那种,但是敏敏非常感动,按照原文就是,她感到自己终于被看见了
第一次读这篇文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我英文我看得半懂不懂的,还没有很深的感觉。但是后来,确实,我也被深深打动了,我似乎没有在其他文里看到过这个,这是一种鼓励一种安慰一种敬意,对于你本人的,尤其是和女性特质毫无关联的部分的一种看见
ss最后写信给敏敏,决定分开,一来是自己再也不愿意过一种背负秘密的隐秘的生活,他已经这样生活得太久太久,二来是他觉得一旦敏敏出轨被曝光,不仅仅是妻子和母亲这个身份的灾难,更重要的是她的理想她的事业就再无实现的可能
就怎么说呢,就很戳人啊,真的会被戳中啊!

《乱世佳人》里,白瑞德看到郝思嘉粗糙的手,非常心疼,觉得她怎么能受这样的苦,一定要让她过好日子,这当然也没错,但是其实白瑞德并没有觉得郝思嘉的顽强和地母一般的生命力是非常了不起值得赞叹的。众多言情小说/小说里的言情部分里双方的关系都是这样,男主有保护欲,心疼女主,爱护女主,女主也非常可爱,招人喜欢,是一朵解语花(?!)
但《second life》不同,这里面,ss看着她从女学生变成了一个战士,ss其实颇有一些欣赏和钦佩。话说不要说爱情了,我就没怎么看过文艺作品里,有哪个男的特别佩服某个女的
相对来说我喜欢令狐冲和任盈盈这一对,可能也就是因为他对她由敬重而来,两个人的理想又颇为一致,于是为追求一种理想而去吧,只是任盈盈的形象我觉得金庸塑造得并不十分好,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令狐冲的reward
又记得《传奇办公室》里面,娜迪亚问纪尧姆那个一度和他在一起的俄罗斯姑娘是什么样的,纪尧姆说,她很勇敢,和你一样。这句话我真是过目不忘啊,再次的升华了我对纪尧姆的好感,他可是被女人的勇敢打动的男人啊

啊,以上这就是我最喜欢Lariope的地方,一个获得了mental escape的遥远的东方小读者的表白

夺取

昨天电视上新闻说“乌克兰军队准备夺取扎波罗热核电站啥啥机组等等”,我是真没听说过这个核电站,就问shu,这核电站在哪啊?他说好像在哪条河边,我说在乌克兰么?他说对的,在乌克兰,我说啊?!那怎么能叫夺取啊?!杨小恒和我说一起说,应该叫夺回?!
看吧,连小朋友都知道的道理,拿自己的东西,那叫拿回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叫夺取,百度百科说,夺取的意思是“使用力量强行取得”。。。so。。。对于这种新闻报道,我也没啥可说的了

今天大提琴课很有收获,有的地方学了要练好久才能略有进步,但有的地方老师讲了一下子就立竿见影的变好听了一点,比如说这首《小步舞曲》是巴洛克时期的曲子, 那时候的的弦是羊肠弦,所以如果两个音是同一个音,往往要断开一点,不然就会听不出来,所以我们现在拉巴洛克时期的曲子,要体现这种风味,也要做到两个相同的音,这个地方稍微断开一点,就真的觉得效果不同了,仿佛立刻变精致了也!
包括重音符号怎么拉,当然能想象重音嘛,就是重一点啊,拉得用力一点啊,但实际上并不是,是有一个音头,也就是弓压要给足,压力很大,然后弓子一推/拉,劲儿立刻就松开,但是这个时候弓子也不能失去控制,是恢复成正常的弓压,就这么一来,确实就变清晰了,音乐一下子精神了的感觉!

这两天中文书在读《女鼓手》,英文书在读《Tell Me Everything》,《女鼓手》我还没看到迷人处,而《Tell Me Everything》里面有个地方非常好笑,女主人公因为练空手道受伤了,认识了一个热爱针灸啊按摩啊草药啊的男子,然后俩人在谈朋友,女主人公是私人侦探,某天在电脑上看照片,这个男的看到了,瞄了一眼说“这人眉毛之间有这种生气的纹路,应该是肝不好”,我觉得真是很传神很懂行啊
生气,它伤肝呐~~

最近听了一些医院的故事,一些警察的故事,就觉得,搞不好了。。。真的。。。搞不好了

又以及,最近发现有一个kinky居然是“praise”,这么。。。缺夸奖的么?!当然这种“praise”一般特指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那款
但是普通的表扬来说,我觉得“You are so beautiful”,以及各种各样具体的beautiful在中文小黄文届非常缺乏,而在我看到的英文小黄文届,几乎就是标配了,继续叹口气

间谍小说的迷人之处及其他

一直以来很喜欢间谍小说,但也没有去细想,间谍小说里最迷人的地方究竟是什么,直到前两天看了一篇《军官与间谍》的作者的访谈,他说“我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体制内的局外人,虽然身处体制之中,但是与其格格不入。”
我突然间就明白了间谍小说于我,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人物既融入又疏离,内心总有一个需要守护的不为人知的地方,人物熟悉社会规则,和人相处毫无问题,可以融入环境,看起来和大家差不多,但未必见得真的认同通行的社会规则,对一般认为的人生赢家的那些东西并没有什么很大兴趣。可以说是孤独,但并不是离群索居式的孤独。我喜欢《图灵传》正是这样描述图灵的“在他们的头颅中,都有那么几立方厘米,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外部世界的入侵。”
这就是间谍小说的迷人之处,啊!一个人有另一个不为身边大多数人知的世界

前两天听了一个播客,也很有意思,讲的是性与政治。其中提到《窃听风暴》和《色戒》。《窃听风暴》是我很喜欢的电影,我觉得其中主要想说的是,经验/感受大于理论,代入一个人,体会他之所想他之所感,是有力量的。秘密警察之所以能被改变,是因为他是理论的,他并不投机,只是他是书本上得到的干枯的理论,在经验/感受前面所有的理论黯然无光
有人说这部片子是典型的男性的成长,因为秘密警察的第一次转变发生在窃听作家(也就是秘密警察某种程度上代入了自己)的女朋友被性侵,而他彻底的转变大概发生在女朋友意外死亡的时候。然后我就在想无数多文艺作品里,男性的成长都发生在某个重要的女性死亡之后
《柏林谍影》里,男主角未必对丽兹怀着很深的爱情,但丽兹是一个符号,就是他内心里真正属于自己的部分的符号,连这一部分也被算计了的话,就。。。彻底幻灭了。
就连《哈利波特》里,在SS的转变中,Lily的死亡显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老邓都是因为妹妹的死让他避免走上岔路。
小女巫说《大江大河》里,宋运萍的死对宋运辉的成长也是一块里程牌
就,啊!好没劲啊!

然后就想到,我们女的在文艺作品里怎么成长呢?颇为悲哀的发现我们女的,在文艺作品里基本不成长,按照小女巫的话说,就是只是忍受。。。如果说成长,我觉得《飘》和《第一炉香》算是俩吧?
虽然《第一炉香》里葛薇龙的成长,或者说《色戒》里王佳芝的成长,和众多男性的成长完全不一样,成长对于她们,是她们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为自己做选择,这个选择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面的选择,但是以自己的意志作出自己的选择,我觉得已经就是一大步了。
如果说男的成长,是站在地平线上,A是正义B是邪恶,在懵懵懂懂之间咔嚓,成长了,选择了A正义,但是女的不是这样的,女的可能是在地下,A是服从别人/社会B是自己选,只要选了B,就很成长了。
如果我们把成长定义为上述内容,接下去的一个问题是,文学作品里女性成长的契机是什么,我想来想去,就这《飘》和《色戒》而言,在意识到自己其实没有任何依靠,根本没有家的时候

如果说这前后间谍小说和女性角色的成长有什么关联的话,我觉得可能就是,相当多女的都是在扮演一个社会化得很好的角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