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 Sonya》

读完了,还挺好看,而且比上一本要容易懂。话说这位女间谍真是带着娃不妨碍工作的职业女性啊。其实也是那时候女性职业之路太窄,像这位,这种聪明才智这种精力充沛我觉得干啥都会成功的吧?!
Sonya和Johann Patra在船上假扮一对开展了罗曼蒂克关系的富商和年轻少妇母亲(说起来娃还带在身边呢!),Johann很喜欢她,她也中意Johann的无产阶级的男子汉气概,船上一度暧昧气氛极其浓郁,在那种暧昧到不行的,她居然能退后一步,说我觉得这是因为气氛,我不想屈从于气氛。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厉害,很了解自己以及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并不是那种被退着裹挟着往前走的女性

到了奉天之后,又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他俩当然滚了床单,但是她依旧拒绝和他共同生活,他俩还是分房间,因为她觉得没到那一步。怀孕了之后,她觉得这种事情没必要撒谎,就跑去和老公一脸诚恳的说,我怀孕了,不是你的娃,如果你要离婚,我很理解,如果你决定不离婚,让我在婚姻的庇护下生下这个孩子,我则非常感激。她老公当然大受震动,然后决定说,你生吧,我们就对两边的家长保密好了。我也,啊?!这都行啊?!

除了Sonya的感情线,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书里各式各样的人的际遇和感情。她老公可真是一个非常非常温柔的人,这个温柔的人后来也成了苏联间谍,但是因为技术太差,人又太实诚,两次被捕虽然都抗住了,但是苏联觉得他一定出卖了组织,就还被搞到古拉格去了,很晚才出来,非常惨

说起来,那个把大量原子弹的情报传递给苏联的科学家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天真,他先是传递非常多顶级秘密文件,但是他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人好事,平衡世界,因为大家都是盟国,都在为打败纳粹奋斗,这样瞒着盟友太不仗义了。但是到了后来,二战之后,他眼看着苏联变成那个样子,就跑去和英国情报部门说,我之前干了啥啥啥,我虽然仍然信仰共产主义,但我信仰的不是苏联那款的,然后英国人说,哦?是伐?就把他抓起来了

又在说起来,Sonya心里总有一个角落是给Richard Sorge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比金菲尔比那本好看,这位间谍,她真的爱过一些人,爱过一些事业,而且书里面很多人物都有情有义,Old boys’ club什么的确实没啥意思,啊!

不如来做数学题

最近忙得不行,因为新接了两个案子以及突然冒出来很多杂事,以至于工作量大爆发,不过生意兴隆还是挺开心的,耶

某天叫闪送帮我取个东西,送到的时候我正好瞄到一眼小哥的入账金额,我付了37块(按照路程计费),这一单大概耗时在70分钟左右(因为这个取件的地址我一直要取件的,所以很熟悉,最快的话五十分钟也有过,慢的话也有过八九十分钟的),总之,他入账28元。电瓶车跑一趟成本不明,就姑且算是扣除电瓶车的成本之后时薪22元吧(因为耗时是从取件的时候开始计算,接单的时候他不可能正好在这个地方楼下,通常到了地方上楼取件什么也至少需要10分钟),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总之上海市2020年非全日制(也就是一般说的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时薪也是22元。
闪送和卖奶茶相比前者自由一点,后者不风吹雨淋安稳一点,不过后者如果是很忙的门店工作强度应该会比前者大
没啥,我就随便算算

前两天看了一个帖子,说城市里面养娃花销的中位数是10万,我就跑去问了一下shu,我们家有多少,他算算,吃喝不论,娃的支出应该一年也就3万这样,毕竟读的是公立小学,又不收学费。除了围棋,我们没有报其他兴趣班更没有报补习班,我朴素的想法就是,一年级这点东西就要补了,那就彻底搞不好了,还不如帮娃存点钱呢。。。然后我想的是,如果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如果在城里养娃,花销比我们肯定是只多不少,因为他们不能读公立幼儿园(公立小学我不知道能不能读),一个月最最不怎么样的私立园也有3000+,一年单幼儿园就要3万不止,所以什么呢,大概就是越没有的越要剥夺吧,有钱人反而能买到便宜东西

以前还想过一个事情,我和数位家长们聊过,送娃出国读书,如果单单算钱的话,一般而言是回不了本的。而且比如说老板团队里面,收入差距和有无留学背景几乎没有关联,所以留学也好鸡娃也好,大概率本是回不了本的,算钱的话还不如同样价给他买个房子呢,如果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把留学或者鸡娃当做是一场旅游,也就是说是快乐的消费而不是期待回报的投资/或者纯粹的攀比,那也没啥问题,但是搞得那么痛苦似乎就没啥必要了诶

大概我觉得自己的优点(如果有优点的话)并不是可以量化的优点,所以觉得量化来量化去非常没意思,你去量化人家人家也量化你,或者你去量化人家还希望人家不量化你(怎么可能),然后关键自己又不能被量化出好分数有什么意思呢?
年轻貌美有优势还是熟龄知性有优势,重点是要说服社会自己这款更有优势,但社会偏又不认,这不是很痛苦嘛,我还是觉得不要真心认可这个评价体系,更不要用这套标准内化自己衡量自己比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然这也是何不食肉糜,时薪才22元,怎么能不进入这种评价体系,但是如果都勉强算个有户口的中产阶级了,那不如就看开一点,知道规则但不认可社会规则可能会心情少许好一丢丢,吧?不过,其实我也不知道,说不定其实是认可这个社会规则然后力争上游有个好分数(或者一点点获得好分数)会比较开心,呢?

清风明月配牛肉干

这就是我的五一假期!
假期第一天,穿起巧克力蛙的T恤,为了配衣服,还涂了粉+口红呢!出门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可真好看啊,徐家汇最靓的仔!
然后出门没多久娃就累了,估计假期外面是人太多,闹腾外加梧桐絮过敏,说起来我们平时在家里根本不开电视,家里又只有3个人,安静惯了,她大概也很怕吵,她说要回家,然后就回来了,按照这位的原话就是“走进大楼的走廊里我就觉得好多了”。

接下去五一当然就是呆在家里啦!我就在阳台和沙发两处移动,带着书/kindle+茶/咖啡+牛肉干+MM豆+虾片,看掉了一本《九王夺嫡》、一本《史迈利的人马》和半本《Agent Sonya: Moscow’s Most Daring Wartime Spy》,都还挺好看的!

当年看《雍正王朝》以及二月河看得可投入了,后来还和shu有一起断断续续看过,无论是电视剧还是书,精华都在夺嫡之前,郑小悠的前两本书我都还蛮喜欢,所以当初还在预售的时候就已经入手,果然好看,新知识点是,居然大行皇帝遗诏并不是康熙自己写的,而是雍正把他听到的口谕写下来而已,个么废话,总归是传位於四子咯,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以为遗诏就是遗嘱类,一定要本人手写。
说起来,看完《九王夺嫡》之后,除了长了很多新知识以外,最大的感叹大概就是成王败寇,历史真的就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们他们怎么写怎么有道理,而失败者怎么都是错,连呼吸都是错,实在太没意思了。所以夺取胜利不仅仅是自我成就,根本就是性命攸关的事情。

《史迈利的人马》比想象中容易看进去很多,可读性很强,勒卡雷的特色大概就是描写一种“没意思”的氛围,阴沉沉的伦敦,话里有话的办公室政治,频频出轨的老婆,在面对老婆的时候史迈利似乎很被动,但是面对工作那种得心应手非常迷人。
这本书很有意思,故事情节很简单,有一个伦敦的退休情报员被杀了,这个情报员曾经是苏联的军官,因为是爱沙尼亚人,后来投靠了圆场,同样退休的史迈利因为当初是这位情报员的联系人,外加这位情报员最后一个电话是要找史迈利,所以他被圆场找回来参与这个案子。在破案过程中,史迈利发现卡拉(苏联的间谍大佬,史迈利一辈子的对家)有一个精神可能略微不正常的私生女,卡拉用了冒名顶替的办法把这个女儿弄到瑞士,被杀的情报员就是因为意外发现了这个事情,想要告诉史迈利,所以才被灭口。卡拉为了这个女儿杀了人,挪用了公款等等,然后史迈利就在想要不要利用这个事情让卡拉投靠圆场?
史迈利觉得卡拉对私生女的处理简直就是卡拉难得的人性中善的时刻,要利用这种东西来搞倒卡拉,那么自己和卡拉或者卡拉所代表的邪恶的苏联又有什么区别呢?唯一的善的时刻就成了软肋和破绽,让史迈利内心颇为复杂,当然最后他还是觉得这么干了,而且异常成功,但是这种成功也没带给他多大的喜悦,反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那种气氛和细节,写得太厉害了!探寻谜题的过程,紧凑程度不输侦探小说,各种细节手法都写得非常漂亮。史迈利大多数时候是非常喜怒不形于色的,基本就是没表情的扑克脸,在探访情报员的公寓的时候,一边凭借职业敏感性有一些发现,一边内心感到“他关上窗户,心想,不知有没有专为死去情报员所设的英灵殿,让他可以和瓦拉狄米尔相聚,弥补一切;他告诉自己,他已活过漫长的一生,这正是结束的时刻。但有那么一瞬间,他自己并不相信。”这已经是本书里感情宣泄的顶峰了,也不过就是这么一句。
但是整本书就是有一种非常情绪性的东西笼罩,完全是营造了一个世界。

五一中间两天在读《Agent Sonya: Moscow’s Most Daring Wartime Spy》,读到20%之前都觉得一般般,那时候Sonya在上海,还没被招募,被史沫特莱搞得五迷三道的,怎么说呢,有一种在上历史课的感觉,她被招募之后去苏联受训,受训完成前往奉天开展工作,啊!!从在准备去奉天开始,书就陡然好看起来,开始了这位女间谍的爱恨情仇。之前虽然也她和Richard Sorge也爱恨情仇了一会会,但是太刻板印象?就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间谍以美男计诱惑了这位本来也蠢蠢欲动向往共产主义的家庭妇女。反正,从她准备去奉天开始,情感就复杂了很多,虽然她和Johann Patra的关系了多少也有一点资产阶级小姐和无产阶级工人这种故事模板的样子,但确实里面那种千回百转难以名状的部分多了很多,很好看起来!
我目前看到一半不到一点,Sonya作为一名女的,有非常吸引我的地方,以及令我喜爱的地方,看到有一段,她和Johann Patra已经很到那个点了,“But still she held back. She had loved and lost one fellow spy already. “I resisted succumbing to the atmosphere of an ocean voyage with romantic evenings and constant togetherness.” 这冷静!该搞的时候搞,该冷静的时候冷静,该欺骗的时候瞎话张口就来,没必要的时候怀着孕就和老公说,这娃不是你的,你看怎么办?
总之,也不知道是这位作者写得越发往地摊文学那靠拢了还是我英文水平越发提高了,比起《a spy among frirends》看得起劲得多啊!

《卢卡拉扬的孩子们》以及其他

昨天在微博搜oleg,然后看到了一个姐姐提到叫做《卢卡拉扬的孩子们》的文,我初看以为是一本书,后来发现是一篇文,就又顺着找到了这篇文作者的微博,这位作者对冷战啊情报工作啊非常感兴趣,读了大量的英文/法文材料,写了冷战为主题的三部曲,评价非常好,我欢乐的把冷战三部曲下载到kindle里,接着翻她的微博看各种读书笔记,忽然发现她是写BL的,传说中的“原耽”。就,啊!为什么是耽美啊!我对耽美无爱的啊!但是客观的说,她选的这个题材确实很适合BL。在读《a spy among frirends》的时候,CP小天线迟钝如我都觉得菲尔比和艾略特有点啥,而在读《间谍与叛徒》的时候也觉得间谍和联络官很适合有点啥。
总之,这算是我读的第一篇耽美,读之前想,不知道会不会开拓新天地,并没有,看来我对耽美完全无感。

昨天晚上就读完了这篇《卢比扬卡的孩子们》。故事很简单,俩克格勃的小男孩一起长大,菲利克视瓦西里为兄长和榜样,但与此同时菲利克更有自己的想法,瓦西里是那种宣传画报里的好男儿,菲利克后来投靠了英国,为军情六处服务,瓦西里是反间处的重要成员,这个故事里,爱和信任背道而驰,爱和思想(或者说“三观?”)也不同步,而且在铁幕下,“在别的地方,爱可能是歌谣、阳光和雨露,但在克格勃的世界里,爱是弱点,是疾病,是众多操纵手段中的一种”。按理说应该很有张力?
怎么说呢,文笔是好的,故事结构和情感设置也合理,有的句子甚至可以说是过目难忘,比如她写到这俩人再次见面的时候“菲利克笑了笑,瓦西里现在看出来了,他的笑是功能性的,和标点符号一样,仅用于填补对话里的空白,控制句子节奏,没有其他意思。”
但是!我完全没被打动。。。

一个特别对的,但是写得一点不动人的故事。
然后我就开始苦苦思索类,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动人。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故事很明显借鉴了《间谍与叛徒》,很多桥段太一致了,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说就是给简化的oleg搭配了一个瓦西里。但又显然不及《间谍与叛徒》所展示的宏伟和幽微的人性,就会让我觉得有点单薄和概念化?
想来想去,最主要的是整个故事描写很“隔”,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的那种“隔”。两个人物其实都没有立住,没有那种真切的感觉,作者说人物有什么感受靠作者解释是没有用的,是要靠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自己表现出来才行,而且靠逻辑去推演人物在如是这般这种场景里应该会有如是这般的感受也没有用。
而且我比较喜欢在剧情里的情感,而不是写情谊附带剧情,离开情节,情感就是无根之木。

又要说到罗琳了,罗琳在《凤凰社》那本里写到哈利应邓布利多要求,跟着斯内普学大脑封闭术,看似闲笔的一句“他抬头望望斯内普,见他在揉着手腕,那儿有一道红肿的鞭痕,像一个烙印。“你想施蜇人咒吗?”斯内普冷冷地问。“没有。”哈利怨恨地说,一边从地上爬了起来。“我想也是。”斯内普轻蔑地说,“你让我进得太深,你失去了控制。””就这几句,朴实而直观,没有一句作者的解释,但是依然有想象空间,后来同人作者们脑补了多少伏地魔对食死徒的严刑峻罚啊!

当然也可能我对俩男的就是代入不进去,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才百般挑剔。不过以前读《北京故事》也就是《蓝宇》的时候那真是觉得非常感动热泪盈眶啊!
并不是说让人哭出来的文章就是好的,毕竟有很多煽情的文章哭完了之后不仅觉得没意思反而还会有一种厌恶感,毕竟直接切洋葱也会哭啊,但绝对不是愉快的或者心甘情愿的哭,不过某些时候能不能让人眼眶一湿还是能说明点什么的。
说起来,最近两次读不同的两篇同人,读到眼眶一湿都是在“失而复得”这个点上,这个点真是特别特别戳我,啊!

以及,我再次觉得,女孩子们的才华用在写耽美上还是挺可惜的。

暮春的蔷薇

路上的蔷薇开了,真好看啊!暮春的蔷薇和樟树的香气以及女贞树的味道是暮春初夏最令人愉快的东西
昨天喝着珍珠奶茶吃着虾片读何伟的《the buried》,听上去十分美妙,然而读着读着居然睡着了,然后睡了一小觉迷迷糊糊的醒过来,去做了一煲啫啫鸡,我觉得吧,做六休一果然是不行的,五一调休果然是反人类的设计!
吃完饭接着读《the buried》,觉得能读懂的地方比以前多不少,能懂个8、9成吧,我觉得可能读了这么几本间谍故事,又读了这么多同人,还是有点用的!《the buried》来检测英文阅读能力的话,应该是有所提高
真的想不到,英文万年不及格人士在生活工作环境毫无变化的情况下,英文阅读会有这样大的进展,真想给罗琳送锦旗啊!

shu买了一本新版的《码书》,虽然之前读过,但还是又翻了一遍,真是好看,为什么有人这么聪明啊!说起来我准备要找一个Enigma的纪录片看看,总觉得看书还不能完全读懂
跑到亚马逊上东翻西翻,居然安德鲁·霍奇斯的《图灵传》只有3.9分,真是不可思议,也许是标题里“The Book That Inspired the Film The Imitation Game”太误导人了,喜欢电影的读者大概会没有那么喜欢这本书?两拨的受众大概有点不一样?总之,我翻到一条评论,说“If I were the author of the book, I would be offended by the film.”,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上次读《图灵传》是在kindle上,shu入了实体书,准备再好好读一遍~
读读过的喜欢的书也真是蛮快乐的

和同事聊天,说对待食物的态度某种程度就是对待男人的态度,她从来没有一种食物是长长久久的喜欢,一直吃不厌的,吃一阵子就觉得没那么喜欢了,所以谈朋友也不免喜新厌旧,她有个朋友,就是对于喜欢的食物会十分狂热,所以谈恋爱也非常全身心投入,我觉得我吧,一方面并不很爱尝鲜,一方面对于喜欢的食物虽然并不十分狂热,但可以一直喜欢一直喜欢一直喜欢,细水长流的吃很多,比如麦提莎和MM豆,所以还真是一个稳定的爱人,啊!

少年情怀

周五周六去看了两场演出,周五是李胜素的《断桥》、于魁智的《失空斩》,周六是他俩的《凤还巢》,程雪娥自然是李胜素,于魁智的洪功,非常非常非常爽
作为戏迷小朋友,收到于老板的回信,已经整整过去20年了,据上一次看他打酱油的《霸王别姬》也过去了5年,终于啊终于,终于成功看到于老板做主角的现场了~~

现场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叫好声真是一浪高过一浪,琴师很年轻,那个流畅清亮和劲头,也是极大的助推了气氛。怎么说呢,于老板的诸葛亮有一种殷切切一身正气的领导干部款,但我也是还是喜欢啊,少年情怀加持自然是不一样的!
素素的《断桥》一出来,我后排的听见一个小男孩和他妈说,演得好真啊!确实,《断桥》的身段和《凤还巢》的身段,里面的年龄感就是完全不同的,素素真的是很美啊。《凤还巢》剧情是没什么大意思,一出轻喜剧,还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封建糟粕,但是这不重要啊!可能是演出的第二天了,大家的状态比前一天更好,有一种很美的松弛感,松弛感和懈怠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怎么来怎么有,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游刃有余,很迷人。
素素身段的少女款,真的是很古典少女,端庄沉静,非常美。以前听了那么多遍没认真想过的“那一日他来将我骗,幸中母亲巧机关。”到了剧情里才发现,程雪娥所谓“巧机关”真是赤果果的吐槽+幸灾乐祸啊!

说起来,传统戏里最动人的就是人情世故,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千回百转的小心思,《红鬃烈马》可以说是男人的YY集大成者,十分封建糟粕了,但是王宝钏和代战公主说“尊一声贤妹听我言,儿夫西凉你照看,多蒙你照看他一十八年。”结果代战公主唱“说什么照看不照看,可怜你受苦十八年。”一来一往的心理变化就都有了。“到底他是我丈夫”VS“可是他并不是爱你”的较量跃然纸上啊简直!京剧里,很多大水词里面都有人物的心理在。而新编戏,流行的比如说《沙家浜*智斗》的流传,并不是因为汪曾祺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词有多么的漂亮,当然漂亮也确实漂亮的,更重要的是,这一段对唱,写出来三个人各怀心事,阿庆嫂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两方不得罪,但又暗搓搓的抬高胡司令以及给高参谋长下绊子,人情世故才是戏的动人处。

又话说,传统戏里,几乎没有从头到尾一味的深沉严肃的,再怎么样的都要弄出一点俏皮/幽默/喜感来,《空城计》里的司马懿,《玉堂春》里的红袍蓝袍两位大人等等,怎么说呢,仿佛偏要制造出一些防火墙,以防观众的情绪太过投入,所以大概传统戏的要点之一就是并不是要观众情绪过于沉浸其中,毕竟又不是看电影,而是一种观赏。

girls help girls

这是我前两天看到的荞麦的微博,有个人投稿,言简意赅的说,就是她在读博期间怀孕生娃,女导师在方方面面没有行方便,反而是有一些男同事倒是表示了理解,这姑娘感叹,girls help girls很难啊。
这个问题很常见,再引申出来就是很多人(不分男女)会觉得女上司很难弄等等,我当然也见过有一些年纪大的女的吧,就是看着年轻小姑娘不开心,心态很复杂,基本上是一种全方位的嫉妒,嫉妒小姑娘青春年少正当时,又有我当年是如何如何你怎么能好过的记恨,不过我个人而言,不是那种招中年阿姨(以及自己现在也已经是中年阿姨了)不爽的女生,可能是因为没啥性别感,也不怎么水灵。这是后话了,继续说女上司很难弄的问题。
其实女上司我个人觉得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男上司难弄,大家一般就会说,我老板很难搞,而女上司难搞,大家就会说,我老板,女的呀(说不定还要说更年期),很难搞,然后旁观者就露出很懂的样子,就我浅薄的认识,我是觉得难搞的女上司并不比难搞的男上司更多,而且如果一个公司里女上司多的话,某种程度而言,作为女职工也容易升职啊,不然那些上司都是哪来的?
女上司难弄,本质就和大家认为女司机不灵差不多

又在岔开来说,我记得以前和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大boss稍微聊过几句,中年阿姨,她后来雇了一个职业经理人,她和我说,他们男的还是方便很多,当时是在聊一个质量瑕疵的处理,我太知道她说的什么意思了, 这个行业从客户到供应商都是男的呀, 男的们喝喝酒唱唱歌找找小姐,事情就搞定了,我们女的怎么弄啊?所以男的多的行业,女的不好混,而女的多的行业,男的很容易出挑,世界啊,就是这么不公平。

我在想啊,男的之所以有的时候看着友善,基本就是作为老板的他,没怎么考虑过你本人的升职加薪肩挑重任,你只是一个可爱的小猫咪,作为同事的他,乐得你经常请假不具有同等竞争力,大部分时候不过是口惠实不至,他们根本就没真的想过生育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吧,girls help girls某种程度也是对girls寄予了更高的道德期望,并不是girls help girls很难,而是。。。在工作中有人真心help就很难。

至于有人说,女孩子因此要屏住一口气不因为生育家庭影响分毫,以免人家觉得女孩子果然不行,就使得女孩子的路走得更难,更窄,我觉得好像也不必如此,按照流行的话说,这也太内卷了,为什么男的做80分就能升职,女的要做100分啊,我们为什么要当那个“模范族裔”啊?!以及,girls能够help girls的时候help一下,重要的是不要以“取悦男性”的标准生活,但如果真的确定生育和家庭是自己想要的,上班摸摸鱼也可以啊,女孩子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多为自己想一想,不要被洗脑,我一向的思路就是,我们要和他们一!样!差!

自信

这两天在读《a spy among friends》,读得懵懵的,估计只能算是读懂六七成?写国际形势的就差一点,家长理短的就好一点,但总之还是能读下去的,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很喜欢金菲尔比,倒不是说不赞同他的理想信念,也不是说觉得他不爱国,而是对这种非常charming的人,就不是很有爱。
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对于招募了他,其实苏联那边一直疑虑重重,觉得这人可能是军情六处放出来的倒钩,投靠对家的间谍一开始往往不被信任,这是很自然的,一开始军情六处也不相信奥列格是真心想帮他们做事。但是区别在于,英国人很快就对奥列格放心下来,因为觉得克格勃不敢让自己的人如此接近军情六处,万一真的叛变了呢,但苏联人对菲尔比的不信任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就是。。。没啥自信啊!毕竟自己都没觉得自己有啥好的,很难相信/理解人家真的一门子心思想和你好吧?
又话说,克格勃啊,食死徒啊,这种机构有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能进不能出,所以,咳咳咳咳~~~

接着在看《传奇办公室》第五季,好看的!听同事剧透了之后,因为可以在看的时候就抓到细节和伏笔,所以觉得格外好看!啊!间谍片里的爱情线是多么美好啊。纪尧姆面对俄罗斯姐姐,很游刃有余,但是面对娜迪亚会有一点点小紧张,可见关系之精准。纪尧姆当然也是喜欢俄罗斯姐姐的,但是对娜迪亚真的就是爱啊,简直爱得潽出来~~
娜迪亚问他俄罗斯姐姐是什么样的,他介绍了一下,然后说自己很喜欢她,说她很勇敢,和你一样。啊!勇敢诶!格兰芬多的top品质诶。我喜欢这个评价,不是说她很可爱,很美,很温柔,而是很勇敢,我喜欢被女人的勇敢打动和吸引的男人!
我觉得这部片子真的是塑造了非常美妙的人物的群像,几乎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有自己的软肋和坚持,啊!还可以有5集的快乐时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是我妈以前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由于这基本上就是批评我没有长远规划的开篇词,所以即使想到都是一哆嗦。但是,我觉得啊,我深深的觉得啊,就是因为有远虑才来的近忧
小远想着下个礼拜开庭的案子还有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问题,中远想着目前没有在谈且能接的新案子没有新收入,老远想着大概这辈子也买不起房子,哪一桩哪一件不令人忧啊?!更不要说其他健康啊,安全啊,养老啊,这些连想都不敢想的问题了。。。
shu说虽然你老想着地球快点爆炸掉算了,但是鉴于地球一时半会儿实在也没有什么要爆炸的迹象,所以自己一天天的过得开心点,尽量让自己舒服一点比较重要,让自己太焦虑压力太大身体坏掉地球又不还没爆炸就不好了。因为说到个什么事情,昨天又去看了一眼房价,且不要说首付,就算勉为其难的付了首付,月供也不是我能负担得起的,按照shu的原话说,如果这种月供的话,你这种肠胃,估计会焦虑到再也便便不出来了,甚是有理。

找点小快乐,比如说订做了一条珍珠项链,已经到手,十分十分美丽,订制了一枚坦桑石的小戒指,也十分十分的美丽,啊!

读完了《间谍与叛徒》,好看的!本来是中英文对照着读的,到最后20%读的中文,因为情节太快了,读英文实在是读得急S了,就改看中文,果然是爽啊!对于间谍来说,信任实在是一种比爱分量更重的东西,难怪我在读同人的时候,非常沉迷的是的HG和SS建立信任的过程,这比男女之爱更好看。以及,除了自身的孤独啊,彷徨啊,坚定啊什么的,我还蛮沉迷特工与负责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部分的。
然后顺藤摸瓜,亚马逊上有间谍故事的类别,《a woman of on importance》评价颇好,本·麦金泰尔的书里面看起来《a spy among friends》,讲金菲尔比的,评分也很高,然后当然是麻利的都下好存在kindle里!啊,努力学英文不就是为了能读一些感兴趣的,但是又没有中文的书么~~~
英文已经带领我开拓了同人和黄色小说的新世界了,间谍故事的世界希望我也可以愉快的进入!

说到黄色小说,某天看一篇黄色小说的时候,因为觉得写得还蛮好,就去翻评论,有一条评论印象非常深刻,她说,我像女主角这个年纪的时候I could never have asked my husband for any specific sexual favor(主要是我也不很确切的知道这是指啥,性偏好?但是sexual favor一般不是指以行获取利益么?),甚至我都不知道身体那些部位的名称,如今我已经结婚42年了,我也没有向丈夫要求过什么,你故事的女主角是多么勇敢,啊!
我感叹的点是,哪怕是老太太啊,也依然是有看黄色小说的需求的,干净健康的黄色小说(相当部分是女人写给女人看的黄色小说)能带给人们生理心理的双重慰藉,然而,真的,这样的东西中文世界里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颇让人忧伤。

值得一胖

昨天过生日,一个在妇女节出生的人,啊,天然的女权主义者啊简直!
总之,过了非常劳动的一天,早上四点多不到五点起来,五点半出门,去昆山开庭,三个多小时开好回上海,接着干活,在办公室马不停蹄的搞到快7点下班。
回家吃了烤鸡,shu做的烤鸡真的好吃啊,好吃啊!皮那么脆,内里那么柔软多汁!
晚上电脑都没拿出来,读了几页《The Spy and the Traitor: The Greatest Espionage Story of the Cold War》,这本书我下了英文版和中文版,读中文版的话大概可以过完超级愉快的一个周末,读英文版大概可以过完比较愉快的四个周末,所以目前还在吭哧吭哧读英文版,真的好看啊!目前读了30%,怎么这么好看的啦!

说起来,间谍故事里最好看的不是技术,不是策略,而是人的部分,人类之间的试探和信任,爱和控制,归属感和荣誉感,非常精妙有意思。
有一段我印象很深,“所有的间谍都需要感受到爱。间谍和情报工作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也是核心神话之一)就是间谍和上级、特工与负责人之间的情感纽带。间谍们想让自己不可或缺,成为秘密团体的一分子,受到奖赏、信任与珍视……利用并控制好对爱与肯定的渴望,是一名特工管理者应具备的最重要技能之一。”
这。。。怎么能不想到SS和老邓啦?!在《死亡圣器》里面,哈利通过冥想盆看到SS在老邓办公室里说“ ……“我和哈利待在一起,是因为我有事情要跟他商量,我必须给他一些信息,不然就来不及了。”“信息,”斯内普说,“你信任他……却不信任我。为什么我不能得到同样的信息?”…… “你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却还指望我帮你那个小忙!”斯内普低吼道。瘦瘦的脸上闪着真正的怒气,“你觉得许多事情都理所当然,邓布利多!说不定我改变主意了呢!””
我翻了一下这本《The Spy and the Traitor》的评论,后文据说还有吐真剂,怎么能,怎么能让人不再次想到《哈利波特》?!
所以啊,罗琳的书实在是好看,不仅在人物关系以及情感层面的描写非常有实感,而且即使是设备,也是夸大了的真实设备嘛!
啊,这本书真的好看,是很可以配珍珠奶茶的好看!值得一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