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

上周看了篇同人,里面提到《剧院魅影》里面“all I ask of you”,我在QQ音乐上听了一下,好听诶!!
就准备周末在家看《剧院魅影》的25周年纪念版
有一个小小的期待的感觉真的好好,怀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周末不仅看完了这部舞台剧,还看了一些初代魅影的视频,以及看了一部BBC的纪录片,很上头啊!真的是好听好看!
上半场里面地宫/地下湖那一段,真的非常。。。性感或者说色情
也不能说是性暗示吧,基本就是明示了,sing !sing !sing for me
妈呀!!

以及在纪录片里面也提到就是这一段就是很欲啊
25周年纪念版的魅影虽然有点浩然正气,但是也还是有一种压倒性的性感的,而初代魅影那种如父如友的诱惑就更诱惑,非常迷人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部戏有这么多这么多女观众为之迷醉,就是因为这部戏里面充满了。。。性张力
顺便,25周年版的墓地一场,这姑娘演得和唱得都真是超级感人啊!

性张力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到底是什么的东西,完全不等同于明星脸长得好看,当然一个人/演员有没有性张力可能和每个人不同的性上的偏好有关系,但可能有性张力的人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除了一种生命力之外,可能性张力是一种来自于对他人的兴趣和探究带来的侵略性,而且要让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顺便,我觉得稍许有点压抑以及自我控制力强的人就比较有想象空间,一览无遗的阳光少年就差一点,经常暴怒的人就是零,所以SS就比小天狼星更有张力耶,但完全没有压抑自己的话,就是天然风轻云淡的话,就又不太行,得是湖面上的冰山,是溢出的一角。。。就很微妙的东西

我觉得舞台上的性感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能比的,那种色情,啊,真的很色情啊,张力十足的色情啊!就好像说昆曲里面,一不过男女主扶住女主角肩膀,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尽的温柔缱绻
以及,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上的性感,竟然是。。。唱着“大雪飘,扑人面”的林冲。。。太羞耻了

总之,就过了非常快乐的两天,这种整块的很上头的很性感的文艺生活所带来的欢欣,绝对不是躺在床上零零星星刷微博能比拟的,不得不说,文艺生活到底还是使人快乐啊!

费尔岛/北欧风毛衣以及其他

我一直很喜欢胸口附近有一圈提花图案的毛衣,就是淘宝铺天盖地的费尔岛/北欧风毛衣,20年前我就有一件,前两天又买了一件,想到周末可以穿就很高兴!
以及,我还喜欢牛角扣大衣,只是现在年纪渐长,穿起来总也觉得不大合适,怎么说呢,这么多年,喜欢来喜欢去还是喜欢那些东西,没长进啊没长进!

前两天晚上在看昆曲,最最喜欢的也还是《玉簪记》的四折、《望乡》以及《书馆》,《惊变》虽然不错,但我讨厌劝酒的环节,《迎像哭像》当然很好,但是听起来太伤了,不能多听。也还有很多折子虽然是好的,但是不能算是最最喜欢。
又去听了《偷诗》的后半段和《秋江》,《偷诗》大部分都还可以,小儿女情态嘛,虽然有的演员也太拿捏作态不够大方,但基本上怎么都还挺可爱的,但是《秋江》我还是喜欢温宇航和邢金沙的版本诶!
当年一度还挺喜欢王振义和魏春荣早年间的版本,但是昨天看了一个2021年的,很不行啊,顺便,他们这两年的《长生殿》也很不行

温金的版本,其实不是太有少年离别的感觉,但是非常感人,俩人互相对看的时候,啊!深情款款到我心里为之一荡。。。俩人互相之间给得出,接得住,而且温宇航唱腔比现在很多小生要硬朗浓烈得多,也十分戳我,因为我这种别扭的小观众就喜欢硬朗里的片刻柔软
《望乡》也好,清唱版本和98年的版本都很不错,看到底下有评论说李陵两次劝苏武“把离愁且放宽”,不仅仅是说给苏武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他自己其实既回不去也放不宽,说得很对诶
再次感叹,温宇航真是有一把好嗓子啊!太希望他可以再来演出了,即使他只在北京演,我也会坐高铁去看的!

这两天发现皮亚季戈尔斯基的德沃夏克特别好听,尤其是后两个乐章,进而发现同一个曲子,大家的速度能差很远!以德沃夏克为例,在录音(视频太难算时间了)里,三个乐章的时长分别是:
皮亚季戈尔斯基:14:29,10:37,11:24
罗斯特罗波维奇(柏林爱乐):15:42,12:41,13:04
罗斯特罗波维奇(捷克乐团):14:58,11:16,13:03
马友友:16:13,12:49,13:18
杜普蕾:15:27,13:20,13:41
就,最快的版本比最慢的版本能快出20%不止呢,我觉得尺寸这种东西是非常神奇的,因为每个乐章内部的速度大致是一致不变的,那么就意味着如果在一个乐章里,有的地方采用了似乎还蛮舒服的速度,另外的地方可能就会太快或者太慢,要兼顾整体又要顾及到乐章里特别出彩的部分要格外抓人可能也没那么容易?我可能速度的选择是一个还蛮重要的事情?
顺便,之前我一直喜欢杜普蕾德沃夏克的第一乐章,后面就觉得没那么好,说不定就是因为整体速度太慢了?

我开始以为快的版本比较容易带劲,细细比较之下好像又不是,比如听了阿格里奇和克雷默的克鲁采里面阿格里奇的琴弹得颇为火爆,可是阿格里奇和雷诺德卡普松的2022年版本,我就觉得琴非常软,但这俩的时长是一样的,所以。。。并不是快就一定带劲的。。。带劲也是一个玄妙的事情
以及!克鲁采我觉得最好听的版本还是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非常带劲!听得人很昂扬,而且不是那种被push的昂扬,是被带动的昂扬,喜欢!

最近还很谜三重奏,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就觉得很好听,特别喜欢的是Vladimir Ashkenazy / Itzhak Perlman / Lynn Harrell / Ludwig的版本,真是神采飞扬,有的地方真是有一种飞珠溅玉的感觉
我查下来,这个版本和我喜欢的克鲁采都是80年左右录制的,那时候,三个人都是40岁前后,我个人是觉得这个岁数是大部分艺术家最好的时候,可以算是舞台上的风华正茂
一般来说,至少从我看戏的浅薄经验来看,我觉得艺术家基本30-60都算是好时候,起码30-50岁都能算是非常。。。黄金的时光了!
我喜欢这种明显音色不融合的乐器里之间的配合,喜欢他们互相承托得严丝合缝,彼此是配合得合,不是融合的合。所以说什么呢,所以说再次感叹一下,喜欢的东西,可能喜欢来喜欢去都有同样的内核,吧?

小鸟啾啾啾

4月1日凌晨开始浦西封闭,在阳台看下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辆车都没有,有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好像外星人把所有的人都吸走了,只留下一座阳光明媚的空城
家里边上的轻轨也停了,地铁/轻轨可是自从开始运营就二十多年没有停过一天的存在啊,非常非常安静,每天就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以及小鸟各种变着花样的啾啾啾

依然没办法上课,上周和老师商量了在线上课,结果本周他们宿舍楼出现确诊,以至于只能在宿舍不能去琴房,在线上课也不存在了,叹口气
马上就一个月没有上课了,但那又能怎么办呢是吧

读完了《毒枪手》,还算好看,但也没有特别惊艳,看到英格对俄罗斯最大的印象就是厕所脏的一塌糊涂,简直太可怕了,果然是我们妇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妇女同志最怕的就是洗手间脏兮兮了,我一直和shu说,如果能在家隔离我就不怕新冠了,我主要是怕隔离啊,万一去方舱,洗手间脏兮兮,我估计最后就憋S在方舱了。。。
另外一个心得体会就是,CIA手艺不行,以及叛逃的间谍都没什么好待遇,或者说获得好待遇太难了,《间谍与叛徒》里面,奥列格之所以待遇好,可能是因为这是英国人自己发展的间谍吧,两情相悦,这么说起来老邓对ss算是不错了,从始至终都这么信任他,性命相托且不去说,托付霍格沃兹真的已经是信任的巅峰了大概

又跑去看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温宇航的《望乡》还是怎么听都觉得好,说起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他的现场
这两天看了一点周传瑛的视频,还是要感叹,怎么这么美啊?!那个弓架节奏,身上那个干净,而且随随便便一抖水袖就人物啊,潘必正的水袖、吕布的水袖、蔡伯喈的水袖、吕蒙正的水袖统统不一样
看到这样的表演的时候就觉得我们的艺术真的和世界最顶尖的艺术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但。。。看到那些国风咯戏腔咯新编戏咯,就觉得。。。十分丢人!

最近在读一篇不认识的单词有点多的同人,但还挺好看的,希望可以读完之后词汇量会不会又再涨一涨

越剧《红楼梦》

豆瓣上有位经常写乐评听过无数多古典音乐专辑的网友,古典音乐我一点不懂,前两天看到他写了一篇王文娟的豆瓣日志,这个我懂啊!就默默的觉得写的不太行啊。。。然后生出一种待小僧伸伸脚的感觉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姐姐说,“她塑造过角色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就迥异的人物,但却都拥有自尊、自爱、自信的精神内核。即便是在越剧这样以女性观众为主要受众的剧种里,这类风格也并不多见”,我觉得这个真是说到点子上!
王文娟的黛玉特别令我觉得厉害的一点是在这出戏最后,以为宝玉另娶他人,但是表现方式不是怨恨和惨烈的那种,焚稿里虽然肝肠寸断,“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孤独和幻灭,所以能令人感觉到她是林黛玉,不是情探里的敫桂英。而宝玉最厉害的一点,就是没有那种想到赢得佳人的得失心,而是“你若烦恼我担忧,你若开颜我先笑”,就是怎么看怎么好,这大概也就是这出戏和其他众多才子佳人戏不大一样的地方。

如果说,因为越剧《红楼梦》是用的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黛玉还算是一般意义上古典美人儿的范畴,所谓才子佳人戏的“佳人”。宝玉则不是通常款款深情的才子,那种痴很难把握,一不留神就傻得很,会有一种故作天真的感觉。徐玉兰的宝玉我是觉得出神入化,后来的演员们,黛玉有演得不错的,但宝玉基本没有。宝玉这样毫无家国啊世俗啊追求的富贵闲人,自始至终有一种理所当然感,也可以说是何不食肉糜感,就是这个人物不是衡量了之后才做的决定,而是一切出于本心和自然。徐玉兰塑造的宝玉表演里的光明和单纯(这种单纯某种程度就是何不食肉糜感)其实非常微妙以及难以传承。唱腔里小腔之灵活摇曳,非常妙。其实一个人物如果复杂,A演员偏重于这一面B演员偏重于那一面其实都还好说,但是,被徐玉兰一塑造,宝玉这个人物就很难演

另外,这出戏我觉得前半部分尤其难,一开始黛玉进府的时候两个人的孩子气,很多演员这个地方根本演不好,渐渐长大共读西厢,到互诉衷肠,再到后来焚稿和哭灵反而更容易把握,62年的电影版里面那种一层层往前推直到最后的高潮然后归于平静。即使是最后一场戏,也是很有层次,在“问紫娟”的时候稍微平静,然后在“天缺一角有女娲,心缺一块难再补”的时候再掀起一个小浪,到最后“抛却了莫失莫忘通灵玉,挣脱了不离不弃黄金锁。”一切归零,但是又不是初生的归零,而是经历过很多归零

说起来,经过我也不知道多久,一个多月?总之,终于把《梧叶舞秋风》弹下来了,现在跟着刘丽的录音0.75倍速已经比较流畅,应该很快就能跟着原速弹了呢!这首曲子应该算是自己自学的第一首曲子,完整弹下来还是挺高兴的也。
昨天看B站,安迪老师讲柴可夫斯基的《悲歌》( Op.40 No.2 Chanson Triste),听着会想到《忆故人》诶

在知乎上看了一个上海电气的贴,然后又稍微搜了一下上海电气,还真是挺有意思
好像最近很久没有读/看过令人沉醉的东西了,无论是《fleabag》还是《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都更接近段子一点,没有那种让人在其中久久不能自拔的完整的快乐,最近一部令人沉浸的就是《传奇办公室》了,啊!不知道会不会有第六部
以及罗琳阿姨的侦探小说第六本不知道啥时候写好,啊!

少年情怀

周五周六去看了两场演出,周五是李胜素的《断桥》、于魁智的《失空斩》,周六是他俩的《凤还巢》,程雪娥自然是李胜素,于魁智的洪功,非常非常非常爽
作为戏迷小朋友,收到于老板的回信,已经整整过去20年了,据上一次看他打酱油的《霸王别姬》也过去了5年,终于啊终于,终于成功看到于老板做主角的现场了~~

现场的感受是无与伦比的,“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叫好声真是一浪高过一浪,琴师很年轻,那个流畅清亮和劲头,也是极大的助推了气氛。怎么说呢,于老板的诸葛亮有一种殷切切一身正气的领导干部款,但我也是还是喜欢啊,少年情怀加持自然是不一样的!
素素的《断桥》一出来,我后排的听见一个小男孩和他妈说,演得好真啊!确实,《断桥》的身段和《凤还巢》的身段,里面的年龄感就是完全不同的,素素真的是很美啊。《凤还巢》剧情是没什么大意思,一出轻喜剧,还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封建糟粕,但是这不重要啊!可能是演出的第二天了,大家的状态比前一天更好,有一种很美的松弛感,松弛感和懈怠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一种怎么来怎么有,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游刃有余,很迷人。
素素身段的少女款,真的是很古典少女,端庄沉静,非常美。以前听了那么多遍没认真想过的“那一日他来将我骗,幸中母亲巧机关。”到了剧情里才发现,程雪娥所谓“巧机关”真是赤果果的吐槽+幸灾乐祸啊!

说起来,传统戏里最动人的就是人情世故,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千回百转的小心思,《红鬃烈马》可以说是男人的YY集大成者,十分封建糟粕了,但是王宝钏和代战公主说“尊一声贤妹听我言,儿夫西凉你照看,多蒙你照看他一十八年。”结果代战公主唱“说什么照看不照看,可怜你受苦十八年。”一来一往的心理变化就都有了。“到底他是我丈夫”VS“可是他并不是爱你”的较量跃然纸上啊简直!京剧里,很多大水词里面都有人物的心理在。而新编戏,流行的比如说《沙家浜*智斗》的流传,并不是因为汪曾祺的“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词有多么的漂亮,当然漂亮也确实漂亮的,更重要的是,这一段对唱,写出来三个人各怀心事,阿庆嫂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两方不得罪,但又暗搓搓的抬高胡司令以及给高参谋长下绊子,人情世故才是戏的动人处。

又话说,传统戏里,几乎没有从头到尾一味的深沉严肃的,再怎么样的都要弄出一点俏皮/幽默/喜感来,《空城计》里的司马懿,《玉堂春》里的红袍蓝袍两位大人等等,怎么说呢,仿佛偏要制造出一些防火墙,以防观众的情绪太过投入,所以大概传统戏的要点之一就是并不是要观众情绪过于沉浸其中,毕竟又不是看电影,而是一种观赏。

春节假期

今年的春节当然是十分不同,形势且不去(也无法)说,不如说说其他,家里蹲的这些日子,我深深的觉得自己是真的宅,每日呆在家还蛮开心的,如果没有杨小恒一直打断我,估计还是能有一些微小的成果,比如弹一首新曲子什么的。。。所以现在只能零零碎碎的看点书,零零碎碎的听点戏,零零碎碎的练练琴

说起来,杨小恒有一个很神奇的本领,对着一个城堡,拿着一个艾莎和安娜能编好久好久好久故事,缺点是一定要我听着,然后让我也编故事,我开始觉得这怎么可能啊,后来发现轻轻松松我也能编很久,所以。。。到底我是她妈妈啊!

读高中的时候一度每天回来听电视书场的《秋海棠》,不过那时候实在是不懂妙处,就是这个故事还蛮吸引人的。前两天再听听苏州评弹,简直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啊,一边嗑瓜子一边听,十分有幸福感!
先是看了一段《啼笑因缘》,非常非常欢乐,后来看了一个中篇《雷雨》,又看了一段《珍珠塔》。以前我以为评弹的乐趣在于听唱,毕竟有那么多蒋调、丽调之类的流派风格,但是现在发现乐趣其实在于说表,这和看戏有个很大的不同,说书人物要进得去出得来,唱戏演谁就是谁,但是评弹还要出得来,且不说不同人物之间的切换,就是同一个人物还时不时要当做画外音或者是旁白,非常好玩,所以说起来《雷雨》其实不那么好,因为太饱满太正了,噱的地方太少啦
说起来女艺人表现的那种幽默感,其实舞台上还蛮少见的类。。。又,盛小云的评弹好好看啊!真的好好看啊!
前几天还听了一段于老板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时候的参赛《上天台》,霍,真的是很帅啊!!!

每天依旧读英格丽徐,之前晚上在读英文版的《奥利芙·基特里奇》,开头几乎啥也看不懂,亏得我还是看过中文版,但是好像后来倒越来越好一点了,还是能读个七七八八的,读完了第一篇《药店》,基本能懂,不知道是不是还是有点小进步的,总之决定晚上开始读何伟的新书,不知道能不能读懂,试试看好了~~~反正也没啥事情,可以浪掷光阴!

每天在家吃吃喝喝睡到自然醒还一天天的不出门,结果是我觉得皮肤前所未有的好,也不知道是不是胖一圈被撑开了。。。总之,我觉得等上班了,大家都会变得白白胖胖的!

浙江村和全球猎身

网上最近都在说项飙,频频被人引用的一句话是“我个人不认为是出路,个人的意义与尊严不是出路,出路在于关系。没有天然的个人尊严的,你不能够去追求个人尊严,一定要建构出附近,建构出关系。”
然而我完全没看懂,不知道什么意思。。。看了一些评论也完全没懂。。。摊手

项飙的书我怀孕的时候读过,当时读了浙江村这一本,感觉非常好看,但是好像又缺点什么,有一些隐隐的不舒服的感觉。然后读了全球猎身,我就忽然意识到,就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浙江村的书里真的是忽略了太多太多的不平等,而在全球猎身里他就敏感的发现了这些,怎么说呢,这些中产阶级男的吧,真的就是中产阶级男的。。。
但是,项飙的厉害之处,或者说进步在于他在全球猎身的序言里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自己说“我感觉在中国案例中,我看到更多的是潜在的发展能力,而在印度案例中则更多第看到控制、剥削和不平等。我对于中国的观察更倾向于进行操作层面上的批判,而关于印度的视角则更多是规范层面上的批判,强调事情不应该或不可以是怎么样的……我怀疑在某种程度上,我到印度去探索,其实是寻找我在研究中国时所失去的东西。我自觉不自觉用不同的眼光看中国和印度,我并不因此感到骄傲,也并不因此而羞耻,我对自己能够通过这次劳力输出的研究认识到这一点感到欣慰。”
虽然我觉得他对自己未免太宽容了一点,但考虑他是一个中产阶级的男的,以及作为读者,只好说,能看出来这一点就。。。确实还是有长进的。。。

随便,人类学家的书啊,我很喜欢《跨国灰姑娘》,好期待作者的另一本书能出大陆版

周三去看了上昆典藏版《牡丹亭》,大家对牡丹亭的热情真是很高涨啊,满满当当的人,但是戏确实很不好,老艺术家们身体状况衰退得厉害,而中年的沈MM,那嗓子真是,妈呀,和有人掐了她小脖一样。。。太可怕了!最后一折黎安和罗晨雪倒是蛮好,热热闹闹吧,虽然用热热闹闹形容幽媾也很奇怪。梁谷音的一折离魂算是最好的吧。。。牡丹亭里我喜欢堆花,滴溜子可真好听啊~~~总之,我要重新看点老人老戏,养一养

累以及听戏

最近很累啊,反正每天都很累啊,最近听了很多很多温宇航,起先是被他一个三醉迷住了,怎么这么好听的啦?!后来又听了各种各样的戏,觉得真好听啊,怎么说呢,有一种不油腻的。。。中年感。虽然似乎并非小生应有之意,但确实还蛮喜欢的。
顺便,北昆《望乡》的版本和上昆完全不同,“因此上被利名牵”之后,北昆的苏武说你在此享荣华受富贵,朝廷怎饶得过你,李陵就接唱江儿水“不想朝廷怒,将咱祖冢迁,满门儿女遭刑宪”,上昆的版本不同,“因此上被利名牵”之后,苏武说,你不死在疆场,倒在此享荣华受富贵,看朝廷怎饶得你过,李陵说“哥哥啊,想那时,小弟原是战胜的”,苏武问“怎么又兵败了”,李陵说有一军侯逃入匈奴,泄露军机,李陵虽胜没并无后援,那单于重又聚兵十万……小弟才力竭而降,苏武赶紧问,以后呢?李陵接唱江儿水“不想朝廷怒……”
一直以来听的多的是上昆的版本,初听北昆的版本,觉得这也太奇怪了吧?!!差异在于朝廷怒是为什么,北昆里的朝廷怒是为的李陵享受荣华富贵,上昆的朝廷怒是因为李陵兵无后援力竭战败,我是比较喜欢上昆的版本,朝廷更不讲道理,于是李陵会更复杂一点。
又顺便,《杨家将》里杨令公碰死在李陵碑前这个设定还蛮高级的呢~

读完了《打开一颗心》,是最近读到的比较好看的书,可读性很强,觉得,啊,好厉害。人体非常神奇,医生和科技非常厉害。当然也还是有一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感觉的。对也门母子的故事和那个翻来覆去粘液瘤的患者的印象特别深。
这两天在读《南腔北调-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读了一个开头,似乎也还挺好看的。

晚上和我妈视频,她和我爸今天聊了什么黑洞的问题什么向量矢量的问题,啊,我觉得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这种事情,或者和shu讨论过这种事情了,日日都在仕途经济里死命动脑筋。

上周有两天娃和shu都不在家,我就在家看B站,看了各种各样的戏,绝对不是我九斤老太,现在的小青年演员们演的啊,真的毫无可看性,就好像一只只美貌的小木偶,没有一点心。之前给shu看过叶盛兰、叶少兰、李宏图三个版本的《断桥》,连shu这样完全不看戏的人都一眼看出越!来!越!差! 所以呢,好想哪天看一场好演出啊!这种愿望的满足还真的蛮难的诶

寄生草

前两天去看戏,有一折是《折柳阳关》,这折戏听到折柳是读大学也不知道高中的时候去曲社,曲社大家都很喜欢唱折柳,后来我mp3里一直存着甘老师唱的两支寄生草,所以“怕奏阳关曲”的调子一起,简直觉得久远的旧时光扑面而来。

以前只觉得是离别,虽然有哪里怪怪的,也没有多想,但看了舞台动作和场景之后,觉得这折戏的感情设定真是相当微妙而。。。准确。霍小玉说你要走了我真难过,李益说我们昨天晚上床上好爽哦哦哦,WHAT?!
然后霍小玉说你看看我都哭成什么样儿了,李益说你确实蛮好看的,WHAT?!各种威逼利诱,李益总算表了个不清不楚的决心。。。果然《霍小玉传》已经说过“生遂连起拜曰:“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重色而已。不过霍小玉的深情固然多过李益,然而也是一种更复杂的终身无托的叹息。李益的设定实在是。。。非常轻佻无情!

离别和离别不一样,赵五娘的南浦是未来生活的实际担忧和埋怨,而崔莺莺虽然有“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的担心,潘必正有“我怎敢转眼负盟言”的表决心,但是总体感情还是接近于现代社会的小情侣分别。

虽然戏里面往往有作为现代人来看很奇怪很不能接受的价值观,但是人类的情感啊,还是很类似的呢。另外,《刺虎》里的曲子真好听啊!

啊!鲜花饼!

说的其实是我自己!天气开始干燥起来了,有点怀念NYR的乳香面霜。之前买过淘宝的某一家,觉得还不错,后来加了微信。再后来她不怎么卖NYR跑去自己调制精油了。总之啊,她说她那有乳香的,然后说可以调一个水给我,乳香面霜便宜卖我,水也8折,欣欣然买下来。为什么会有优惠呢,因为很久以前她有个亲戚也不知道是朋友来咨询过一次法律问题。很开心啊,还被记得以及有优惠。今天收到水,和浓郁的玫瑰精油的味道,拍到脸上,shu说,你好呀,鲜花饼。。。

这两周非常奔波,要处理的事情也很多,每天晚上都一点半这样才睡。以今天为例,其实今天事情不算很多,因为晚上都没有加班诶!今天是上午去黄浦看守所会见下午去长宁法院签笔录,然后约了一位姐姐周一来谈事情,和保险公司沟通一个案子诉讼保全出保函,改了长短不一的六份合同,简单查了一下人民防空工程的收益权,还有一些零零星星随手处理掉的事情。
黄浦的这个刑事案子,会是我第一个完完整整做下来的刑事案件,还蛮期待的类

这两天因为奔波,所以一天经常骑个三四次小黄车,骑着车就会哼哼戏,哼到《坐宫》的时候忽然觉得啊,看着很水的词其实也是有人物千回百转的小心思的。“尊一声驸马爷细听咱言,早晚间休怪我言语怠慢,不知者不作罪你的海量放宽”“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太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誓不忘贤公主恩重如山”。从唱腔里的快慢安排很容易感觉到公主的情绪,有不满“十五年连个真名实姓都没有”,当然也有些许宽慰“毕竟也是杨家将”,所以这句里实际上是半带讥讽的。然后杨延辉的“又何必礼太谦”里有焦急也有事到如今“你就不要再嘲笑我类”的无奈。这一段往往被行云流水的唱过去,但是老戏的魅力除了唱腔的千锤百炼之外,其实是有极符合人物的情感的部分的,有一种人情世故的魅力。

说起含义深远,上周末杨小恒在看《怪物电力公司》,居然发现了这部片子里的惊天设定“人类的小孩比怪物可怕多了”,啊!我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想过诶,我觉得她说的很对,这是片子里一个很幽默的设定。。。而且这个设定实在是太太太对了!

说回工作,在知乎上回到了一百多个问题之后,从知乎上接到了一个很小的案子,很开心,但愿业务欣欣向荣,雪球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