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民都一样

这两天在听最新一期尼龙纱布片,梳理哈利波特,讲的真好啊,这两位up主,有一种非常幽默的气质,不是刻意搞笑,就是笃悠悠的梳理一遍,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感受,也很热烈,但并没有非常说服听众的意思,其中有我笑得不行在地铁上脸部扭曲的片段,也有很令人感动的片段
啊,这个播客太好听了,罗阿姨写得实在是太好了!罗阿姨很少用形容词定性,往往会用动作和语言表达一个人的,所以就特别有解释空间,而且罗阿姨做到了,一个人物他有一些自己稳定的特质的同时,在其他人物前展现出来的自己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物之间的关系不一样,老邓面前的SS、小天狼星面前的SS、卢平面前的SS、德拉科面前的SS、哈利面前的SS,都不一样,所以。。。HP的同人界有那么那么那么多不同搭配的CP啊!!!

还听了一点点姐姐好读的最新一期,我觉得没有那么喜欢这个播客了,感觉已经没太有那种活泼泼的生气了,我准备还是去补一补尼龙纱布片之前没有听过的部分
说起来,播客是一种挺有意思的东西,我觉得就是早年间的电台,是罗阿姨笔下的“波特瞭望站”,很多人都有一个电台梦吧,我们人类对于这种东西还是有依然有兴趣的

最近在看《万物生灵》,已经看到第五季,我和shu经常一起感叹,世界人民都一样啊!世界人民的婆媳关系都很微妙,世界人民的婆婆都觉得儿媳妇对娃喂得不够,可能人类也没差那么多吧,之所以大家体现出来各有不同,可能就是因为很多文化因素、制度因素,放大了人类初始的一点点随机的不同吧。。。

终于勃拉姆斯拉到第三乐章最后一页了,等搞完这一点,这首奏鸣曲也算磕磕绊绊大致顺下来了,要拍拍自己肩膀
说起来,第三乐章有几句真的还蛮好听的!拉这首曲子,我深深的觉得勃拉姆斯真是个纠结的人儿啊,一个句子试探好几遍,每次多一点,再多一点点,才终于问出来
老师说,比较旋律的部分,心里是要有旋律而不是数拍子,是已经唱到这个音,这个音才出来,音出来的要比你想象的晚一点点,因为你本人离琴最紧,你听到声音出来了,观众才听到,啊,难怪自己觉得可好了,录下来会觉得很断,就是因为其实还没到那个地方你就换了。。。真是有点高级啊

昨天在B站上看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盗摄JR片段,立刻下载存好,嘿嘿嘿,快乐!

再见啦,2024年

今年过得很快乐,完完全全实现了去年底对今年的希望,一切都只多不少,实在是太幸运了!
首先,这一年收成不错
其次,上半年装修好搬回家,觉得哪哪都特别合意,有扫地机器人每天打扫于是可以光脚在木地板上走来走去还能随时和娃在地上翻滚,有坐垫热乎乎的智能马桶,有烘干机烘干的蓬松衣服,有可以直接打开龙头就喝到的热的净水,每天一百次感叹,啊啊啊,我们家也太舒服了吧!
找到了合拍的线下大提琴老师,左右手都有了很大提高,开始学之前觉得是遥不可及的勃拉姆斯第一大提琴奏鸣曲,已经学到第三乐章
下班生活都很开心,练琴、学英语、看片子、读书,去了一趟成都和四姑娘山,对着雪山喝茶发呆吃点心真是令人高兴,在栈道上走啊走啊走,看着雪山和草甸和溪水,看着阳光从树叶的间隙照在栈道上,更是非常美的体验

今年读的书不多,除了两本半之前没读过的勒卡雷外,又重读了两本勒卡雷,还是很好看的!新书里面,其他比较喜欢的是《西乡无战事》和《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

看了一些音乐剧的视频,《吸血鬼之舞》还是挺好看的,其他虽然有觉得不错的,但也没有特别特别喜欢,和shu重看了很多遍10周年的《悲惨世界》音乐会,在平安夜他抢到了明年的40周年巡演的首场!
今年特别喜欢的电视剧除了两部80年代的勒卡雷之外,还有四季《IT狂人》,这部剧实在是太太太太好笑了,非常非常喜欢
另外,也很喜欢《blue lights》,颇为荡漾,而说起荡漾,今年有好多好多荡漾的片段!

比如说看完95版《傲慢与偏见》周身粉红泡泡的去听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室内音乐会,主要曲目是舒曼的钢琴五重奏,看大家重奏时候的互相帮衬、对话、推拉也很荡漾,比如说年末在看《万物生灵》,看詹姆斯和海伦之间含蓄又明白无误的心动也很荡漾,但最荡漾的当然是《剧院魅影》!!!!!
一共去剧场看了7场《剧院魅影》,在上海看了5场,追到苏州看了2场,被JR迷住!很有质感的声音,令我内心尖叫的潇洒身段,令我要哭出来的细腻表演和小心思,又帅又破碎的人儿,啊,剧场的每一次屏息凝神,每一次台上台下共同的呼吸,苏州大末的热烈气氛现在回忆起来都还很清晰。我还生平第一次去SD,找JR签名合影,然后接下来每天都神采奕奕精神头超好,这些都真的是今年特别荡漾的时刻,剧场的快乐,SD的快乐,甚至是怀着期待在去苏州的高铁上的快乐,我觉得会是未来很多年的快乐回忆,啊,真是快乐无边

今年是很满意的一年。目前看来,明年成本会有所上升,依然希望明年收入继续有一些增加,大提琴有大进步,继续有一些快乐的下班生活,有荡漾的片段,有一些令我感叹,生活啊,可真好啊的时刻!

鸵鸟也还是会生气的

生气有很多种,从最浅的,比如说走在路上莫名其妙被人撞到那人还一言不发跑掉了,到难以沟通的当事人,再到难搞得要死的法官,这个那个,但是这种生气都不让人想回避,只想吐槽,甚至有时候在路上都会忍不住和同事说,中午等我回来一起吃饭我要好好吐个槽了!!

但是还有一些事情,一些庞然大物,是令我回避的生气,我平时尽量不听不看不想不问,因为这些东西令人产生很强烈的被剥夺感,不仅没有地方可以讲道理,甚至不许对人言。。。非常影响心理健康
之前我和小女巫说,比如说我知道有个公司男员工性骚扰数个女同事,女同事老公都吵上门最后走的也还是女同事,男员工毫发无损继续步步高升,但这种事情我都不觉得是社会阴暗面了,而是茶余饭后说给朋友听,朋友都不会啊啊啊的普通故事而已。她问我,那我觉得什么是阴暗面,我当时想到的就是马姑娘,马姑娘的遭遇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有马姑娘的被禁言,在系统面前毫无招架之力,不仅毫无招架之力还要剥夺本人的所有自救,把人一次次打回深渊

为了我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基本上就已经是个鸵鸟了,但是找资料百度什么都搜不到的时候,都不要说想上google/油管/ins/reddit/chatgpt/ao3上不了,只是随随便便搜到的乐评网站都打不开的时候,我还是会生气
而今天,看到海棠的事情,又忍不住真的很生气!

为什么我们不能我手写我心,为什么我们的母语不能写出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情欲?然而在今天海棠的事情里,以上这些传统的感叹,还仅仅是一个方面,还有更多和以前不一样的,更令人生气的其他方面
说起来一个题外话,BDSM类型的文我一直我还蛮喜欢,但这两年看文,我已经不能接受rope、blindfold、gag等等。。。对于各类限制,哪怕是双方同意的玩闹,我觉得已经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其实,XP里大概藏着一个人内心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藏着一个人当下的体验和生活感受,藏着一个人对自己的设想和向往

飞飞飞

好久没这么猛了,周一上午开庭,下午加班到7点多回来,晚上搞到11点多干活,周二六点钟出门7点多飞深圳,在飞机上还干了会活,下午开完庭快10点飞回来,1点到家,洗头洗澡,今天上午去嘉定见客户,回来下午接着干活
但,即使是这样,我周一晚上还是练了会儿琴,看了一集《谜探路德维希》。。。所以啊!哪有什么没时间。。。不去干,大部分时候还就是不想干,毕竟那些忙到更飞起的男的,还能百忙之中出个轨呢
对于不怎么想干的事情,心力是很重要的,有一些事情一定要说时间也是有的,但是意志力是有限的资源,比较空的时候我可以勉强自己去跳个操,累的时候,就完全没有这种意志力了,只能看看《谜探路德维希》

和各行各业的人聊工作,真的还蛮有趣的,各自有路数,各自有门道,特别是各自那些不为人知的挣钱的点和不为人知的成本,我觉得这就是这份工作里相对有意思的部分,算是本行业的精华部分
之前我大概会觉得自己颇为忙碌的律政佳人(?),非常高级!但是现在更想不劳而获,所以,如果可以不劳而获的话,我也可以不要这些有意思的部分的

奔波的时候在听之前省着没听的播客《尼龙纱布片》,讲哈利波特,还是要感叹,真好啊!
今天听了一个勃拉姆斯的op114,完全想不到钢琴、单簧管和大提琴,这仨能搞在一起,以及居然还挺好听的

我没有看过《好东西》,也完全不想去看,在社媒上刷到讨论我也会划过去,我觉得这是和本地政府“文旅”产业概念一种合谋一种宣传,我对所有国内所有“文化产品”都充满厌恶,我觉得我的“厌恶”已经是一种PTSD,我已经不看任何国内文化产品,当然我不重要,而且人家也不少我一个观众。。。除了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之外,这种PTSD某种程度也是忙碌的律政佳人(?)工作精华部分的副产品。。。吧

假唱和其他

有个姑娘发了一条微博说,卖票的演出不应该假唱,她说单仰萍在一个对外售票的演出里面假唱,后来还给了视频,包括现场粉丝偷拍的视频和当天现场直播的视频,假唱是毫无疑问的,不仅嘴型和唱对不上,而且音频的波形和此前电视台一档节目里一模一样。。。她微博主文里甚至没针对单仰萍,说这是演员和主办方共同完成的,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越剧戏迷我知道是以威猛著称的,但这些粉丝对偶像的维护还是大出我意料之外,先是有人说可能她那天感冒了或者身体状况不好,为了不让观众失望才放的录音,我心想,你这也太会找借口了吧?结果,这已经是最最正常的留言了
其余留言包括但不限于1)你肯定是XXX的粉丝,所以才发这个踩单仰萍;2)那场演出很多人都假唱,你干嘛就讲她,不就因为她名气你想要流量么;3)我们看到单仰萍就很高兴了,她能出来已经就是爱护观众了,是不是放录音不重要。。。
看到这些留言,我发自内心的觉得,真的,他们确实。。。只配看这个。。。演员但凡对自己有点要求,演员但凡不假唱,简直都对不住这些观众啊!

昨天看到shu买了本《在阿尔巴尼亚长大》,我居然看过这本英文版诶!到现在,我觉得标题的字眼其实是“长大”,作者算是政商权贵(?)的第三代,身份就决定了她和一般小朋友有很大差异。但是更重要的是,在集权社会/极权社会里,她是小朋友,小朋友特有的玫瑰色的体验,当然和大人是有很大不同的。她妈说她是家族的叛徒,因为不知道她生在这样的地方为什么还能对“社会主义”怀有如此的温情
我倒是很理解,因为经历了同一种社会,小朋友和大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样

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一点是,体会到感受和年龄的关系,是同样是经历了本城的2022年,如果没有进过方舱,大部分小朋友觉得还挺开心的呢。首先,大部分大人还是会保护小朋友的心理健康,尽量让他们开心点。而小朋友们本人不用早起,每天随随便便上个网课,除了最严酷的几天足不出户之外,每天在小区里和小朋友疯玩儿,不用担心有车不用担心走丢不用担心有坏人(因为根本无人能进出小区)
但是在大人看来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很多手停口停的成年人来说,对于有软肋每天担惊受怕的成年人,对于身体不太好需要去医院的成年人,对于每天发愁不知道有什么可吃的成年人。。。

对集体主义的感受也好,对权力的感受也好,小朋友和成年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感受必然包括了年龄的影响
但凡不是小时候过得特别不容易的,如果青少年期间长大在A地,在A地上学,成年之后长期在B地,在B地上班工作,实在太容易对A地有一种温情了。。。尤其如果是小时候还过得好于当地平均水准的话

对于这些长大的小朋友的在B地写下的回忆,我并不是觉得他们的感受就不真诚,不值得被听见,我当然也不会要求我娃对于2022年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尤其是《在阿尔巴尼亚长大》写得很生动,很多地方令人过目难忘!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仍然会觉得多多少少略微有点没劲,有点心情复杂

休息

shu:给你再买一双鞋吧?
我:为啥?我这双挺好的啊
shu:你不能每天上班都穿一模一样的鞋子啊?!
我:为什么呢?这双好看又好穿,等它坏了再买好了
shu:鞋子要轮着穿,要休息的,不然就不能穿很久,容易坏
我:什么啊?!!下班回到家我就脱了,它第二天早上还没休息好啊?!我经过一晚上都要去上班了,难道鞋子它还要继续休息嘛?!它都不能去上班啊?!

买了一件超级美而柔软的羊绒毛衣,也说,最好不要长时间穿着,又看到网上有人说,衣服要想保持得好,就两条:少穿少洗
妈呀。。。所以,不上班活得久咯?

但是,真的好喜欢啊,买了一件看起来很斯文的羊绒衫和围巾,以及一件看起来有一点小别致的宽松羊绒衫,啊!!快乐!!确实比优衣库令人快乐得多
虽然我不能每天穿它,因为它需要充分休息,我要爱护它

前两天不知道怎么想起20年前吧,去同里古镇,退思园里有一个贴水的平台/船坞状的部分,当时我站在这里,微风习习,看园子里的景致看树影摇曳看风吹动池水的褶皱,就在想,如果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在这里弹古琴,应该感觉会特别好吧?
结果,我现在已经既不喜欢古琴也不喜欢古典园林了。。。
不过,20年过去了,我最近又开始继续跳郑多燕了。。。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是对比了1985年《明天会更好》和2024《明天会更好》,2014年参与演唱的歌手完完全全不能和1985年相比,感觉最深的就是,当年的歌手是有共鸣的,现在的歌手完全没有,声音很薄,和平时普通人讲话差不多,只不过是可能音调更低或者更高一点,有一些高低起伏,但毫无共鸣
这,不就是我和老师拉琴最大的区别么?!!老师拉琴就是有共鸣的,是弦带着琴在震动,而我就是浮在表面的,大概是仅有弦在微微震动
右手真的是很难,因为如果压力小了,弦震动不够,带不起琴,压力大了,反而抑制了弦的震动,想要弦充分健康的震动,真的好难啊!

弱德之美

啊!厌恶。。。连打字打出来都觉得令我厌恶
虽然我觉得她本人的各种行为逻辑蛮一致的,可能也不双标,但是我实在不觉得有啥美的
据我粗浅所查,来源是她说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提到的的“忧谗畏讥”,正是这样的弱德之美,“正是自我约束和收敛的弱者的感情心态,而是在约束和收敛之中还有这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与坚持的品德方面的操守”,“我把词体的美感特质称之为弱德之美,弱德是贤人君子处在强大压力下仍让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这种品德自有它独特的美,弱是指个人在外界强大压力下的处境,而德是自己内心的持守。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是中国的儒家传统”
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一种对自己懦弱的自我辩护,懦弱很多时候是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也不应该去美化,更不必赞美。。。何况,行有不得,固然“己”是唯一的可控变量,可是有可能就是环境/结构/老板不行啊。。。尤其是我们女的,儒家传统对我们真是。。。没啥好的

“外界强大的压力”是客观存在,可能确实不可撼动,在这种情况下尽力做一个好人是令人佩服的,但是,这里面并没有什么独特的美感,只是一种无奈一种可惜一种叹息,加之以审美的意义很容易演变为“外界强大的压力”添砖加瓦
推演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是美的,就值得追求值得保持,那就要追求/保持“弱”,如何保持弱,那就自然还需要保持”外界强大的压力”,以便获得这种独特的美。。。就很没意思。。。我觉得她大概和《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作者能聊得来。。。

所以,我总觉得她的弱德之美,或者说“做个好人”的方向很容易出现问题,是对于同样的弱者而言“做个好人”,还是对于“外界强大的压力”而言“做个好人”,可太不一样了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的区别,比如说2022年4月的上海,帮助邻居抢菜,把菜让更需要的人,当然是做个好人,而且是很感人的做个好人。但是穿上防护服成为志愿者,为大家分菜为大家采样,是不是属于做个好人,我个人是没有办法给出肯定的答复
而且我认为她说的弱德之美更偏向后者,所以她也确实走上了歌功颂德的路

我认为美德是一种稳定的东西,美德,并不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比如说,乐于助人是美德,当人富有的时候乐于助人是美德,当人贫困的时候乐于助人是美德,当人顺境的时候乐于助人是美德,当人处于“外界强大的压力”乐于助人是美德,我们可以说在“外界强大的压力”下仍然乐于助人特别不容易,特别可贵,特别难得,但不能说这有一种独特的美,我觉得这就显得很变态了。。。换句话说,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美是该美德持有者本人弱了才有的,如果有一种美是弱了才有的,那岂不就是要追求“弱”么?!以及维护“外界的强大压力”么?!

诚实的看待自己看待周围,不矫饰,不美化,不端着,不自我辩护,不自我欺骗,诚实的面对很多事情/东西,有了是好的,没有就是不太行,至于不太行是为什么,是客观困难太大还是本人确实太弱鸡,这已经是第二个问题了,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太行,至于这些有了是好的没有不太行的事情/东西,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可能见仁见智,大家想要的各有不同。但,总之,诚实的看待不太行,不自我安慰说,这东西有什么好的,其实我不想要,这东西其实没有更高级。。。不是的,是好的,是我想要的,只是我目前没有。。。与之相对,在经历一坨屎的时候也诚实看待,这就是一坨屎,虽然我目前要与该屎和平共处,以及在和平共处的时候让自己好过点,但这还是一坨屎,并不会变成一朵花。。。虽然可能这是人家眼里的花。。。再与之相对,还有可能后悔可能遗憾,比如我以为我想要的,我以为是好的,我得到了,发现不大行,那就是选错了咯,就是后悔了咯,虽然后悔也不见得能挽救,虽然可能要长久遗憾下去,但我也不要硬说这个就是我想要的。。。但,总之,诚实面对自己的感觉,不糊弄,以上,是我对自己的期待

又没有了居然

想再听一遍《悲惨世界》的最后一首歌,结果,已经是“目前你所在国家或地区尚不提供这首歌曲”
所以,我本以为苹果音乐是漏网之鱼,结果还真是天网恢恢啊,很生气!!

前阵子听了一个不大常见的版本的贝小协,Henryk Szeryng & Iosif Conta & Romanian National Radio Orchestra,乐队很猛,很喜欢,本身谢林就很容易温吞,如果乐队又软,我觉得就不太行,而这个版本就特别好!
总之,第一次有点点get到了贝小协,东翻西翻,听了一个克莱默的贝小协,觉得也很不错
去翻了一个我一直在看的乐评,他也喜欢克莱默的贝小协,说起来我关注这个乐评是因为,他对阿什肯纳齐的肖邦夜曲的评论深得我心
前两天还看了个拉面和JR的访谈,JR有一句不是很重点的内容,就是一句话带到的那种,说他一直听AW和MC的魅影。说起来,在众多有名的魅影里,这俩也是我觉得最不错的,以及还有一些名气很大的他并没有提到
简化来说,就是两种情况,1)我喜欢A的同时,喜欢BC,结果A本人也喜欢BC;2)我喜欢ACDE,B也喜欢ACD,我推测B也喜欢E,结果确实B也喜欢
当然,不同的人之间,只是有重叠,而不是重合,比如说我和shu都喜欢《悲惨世界》的音乐剧,但其实总体来说,他喜欢的音乐风格和我就大为不同。。。

综合以上,我再次觉得,审美偏好是可以预测的东西,而。。。之所以可以预测,就是因为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就是有内在共性的,人类说起来也还挺稳定的

但是呢,我们人类也是会变的,以前喜欢的东西会完全不再感兴趣,也会喜欢上新的东西
还是那个访谈,拉面和JR他俩都说疫情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变成了一个全新版本的自己。我可以想象,对于舞台剧演员来说,确实,疫情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可能更会开始思考工作以外,我是谁的问题
但我想说的是,忽然回头看,我觉得疫情对我来说也是影响巨大,我现在喜欢的所有东西都是前两年在疫情期间喜欢上的,同人、读英文、大提琴、古典音乐、音乐剧,每一件都是
想不到,不知不觉之间,就走到这里

上海之花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姑娘的博客,她说她和朋友要准备去巴黎,在做买买买的攻略,她们去巴黎的行程,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巴黎之花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妙!
虽然还没到年底,但还是想说,今年真的过得特别特别开心,所有的开心基本都来源于花钱:
1、完成了装修。非常喜欢的装修风格,每次回到家都很高兴,光脚走在木地板上的时候,觉得,真的太好了!而且买的电器、装修材料什么的都很高级,并没有特别想要省钱,是居住之花
装修完,我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居然不仅不期待地球爆炸了,还很希望地球一时半会儿不要爆炸,毕竟我才刚刚开始在地板上滚来滚去呢
2、去四姑娘山看到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真的很好看,是旅行之花
3、找了很喜欢的老师开始线下大提琴课,每两周一次,又开始有了进步,这是一种定期的较为安稳的快乐,是学习之花
4、年末的时候买了新风衣和花衬衫,关键,是shu挑的,一点点都不用动脑筋就穿得好好看,我觉得真是幸福加倍啊,是外型之花
5、看了6场《剧院魅影》!拿了JR的签名合了影,这个真的是今年最开心的时刻,是超级宇宙霹雳无敌花~~~~~~~
其实,我的生活观底色很暗,大部分时候的心态就是来都来了,那不如找点快乐,能好好搞的事情就还是好好搞,而确实很多好好搞的时候也是高兴的,但是如果可以选的话,我根本不想来,我根本不想被生出来
但是,10月8日那天晚上,看完那一场很完美的演出,和小伙伴去SD,看到JR走出来,签到名,合了影,打车回家出租车在高架一路畅通,微风吹过来的时候,觉得心里有多得快要潽出来的喜悦和快乐,忽然升出的感慨是,啊,人生啊,似乎还是值得来一过的呢!我觉得我很久很久很久没有这么想过了,可见那天的快乐强度之高!
所以,虽然有很多至高的快乐和幸福是可遇不可求,是买不来的,是滋养人生的关键,但确实有钱+花钱真的是挺快乐,而且是巨大的快乐,啊
希望可以发大财,继续做一朵快乐的上海之花

正能量鸵鸟

有一个特别特别心烦的3天培训,我后面两天都请假了,就昨天去参加了一天,确实如预期中一样烦心,今天早晨起来,shu说,今天不去培训了是不是很开心啊?
我说,哈?我都已经忘了我昨天培训过。。。
这就是我的鸵鸟之道,尽量避开过敏原,假装没看见

十一假期前一天,我本来已经想好了要休假,结果跑出来个事情,要陪客户去立案,于是我就约在一大清早,拿了第一个号。立好回到家也才不到11点,立刻洗手换睡衣,假装自己睡到自然醒,刚刚起床,假期刚刚开始,而且还有个田螺姑娘帮我立好了案

有一些人缓解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是某种精神胜利法,比如说,这个人欺下媚上(或者其他恶劣品质),说不定未来倒大霉,比如说,这个人出身优渥,也不见得真的幸福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我完全不同,我的方式,基本上是1)完全承认+2)往下比+3)假装没看见。。。1)这个人欺下媚上,他就是混得好,就是比其他人收获多,就是成功。。。这个人出身优渥,他就是比大多数人开心,生活就是这么不公平。。。2)你也比很多人强了,还有很多人更是劳而不获呢。。。3)那些欺下媚上的人儿啊,我和他们不熟,那些富二代的人儿啊,当然可以做朋友,但我不和他们聊缺钱的烦恼。。。言简意赅,就是自我以下,我已经是很幸运很幸运的人了,自我以上,我统统没看见

其实,我特别讨厌的一种方式是,要看出正面意义,比如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烦心但可能也没有那么烦心啦,可能在其中也有一些正面意义啦,走过的路总不会白走啦。。。因为,要看出正面意义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世界是大体公平的,我觉得显然不是,世界就是完完全全不公平的
所以,斯内普教授在凤凰社这部里面说“Well, it may have escaped your notice, but life isn’t fair”,真是。。。我的心声啊!(顺便,这句话是电影台词,书里没有诶!)

然后,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这样,不听不看不想,当个鸵鸟,以及既然来都来了,既然世界不公平,那就只能尽量让自己快乐点,多找点快乐的事情做做。与此同时,感谢能有今天,对获得的所有快乐,对得到的东西都特别珍惜。。。于是,一个如此鸵鸟的人,外形上来看,似乎倒是一种非常正面的价值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