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奥变小了

风衣的扣子扣不上,shu说是奥利奥变小了,我很实诚的说,不,是我长大啦,唉,毕竟裤子、衬衫、毛衣、风衣应该不可能同时变小吧,对不对。。。叹口气

前两天看了一个讲恐怖片的帖子,然后我在想一个问题,拍一个有力量的、善于决断的,简单说就是刻板印象上通常会认为是男性具有优秀品质的女性角色(以下简称为“好品质”),应该是怎么样?她应该是相对中性化,比如说平胸、短发、穿裤子(以下简称为“平胸”),还是应该是女性特征明显的大胸、有曲线、长头发(以下简称为“大胸”)?如果说是平胸,那么是不是强化了男性才有好品质,女性只有在抛弃女性特征的时候才更接近好品质?如果说是大胸,那么是不是变为,有好品质又怎样,依然得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恰当的?
想来想去之后,我觉得可能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问题提的不对,好品质的女性角色应该是什么样,不取决于女性形象本身是大胸还是平胸,而是取决于具体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包括人物的互动关系。最近沉迷的《传奇办公室》,玛丽和席琳角色够重要,也没有那种男性打量或者凝视式的拍摄手法,所以也就长成什么样并不重要,玛丽是平胸那一路的,但是如果她变成大胸那一路的,虽然是有点奇怪,但也没有违和到没法看的地步,可能外在形象本身和突出去表现外在形象,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然后,最近在读《The Gender Knot》,才刚刚开了个小头,但是确实还蛮有意思的,就是因为一个标准的人,通常是男的,所以女的怎么搞好像都有点不顺,这个不顺就是因为源头有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事情是搅在一起的,没办法区分。比如说我们认为果断的人容易成功,男的果断的人多,所以男的容易成功。这里的果断是一个一般认为成功必备的品质的统称和泛指,并不是仅仅指果断本身。这样的判断肯定是简单粗暴不准确的,但是这里面可能有好几个问题。
首先假设上述果断的人容易成功,这是目前的客观现象,也就是是实然,那么:
男性是否比女性果断?可以有如下推演:
1、否,男性不比女性果断,这时候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改变社会认知,宣传女性也同样果断,正确测量果断,推广果断的正确衡量的尺子。
2、是,那么社会以世俗意义的成功来奖赏果断主要原因是否是因为社会由男性掌控?男性奖赏自身所容易具有特质?
2.1 是。那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果断不被继续奖赏,或与果断相对立的迟疑由于也同样被奖赏。
2.2 否。果断就是容易成功,而男性就是果断的人比较多。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男性比女性果断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教化的?
2.2.1 天生的。那么其实某种程度就和2.1相一致了。
2.2.2 后天教化的。那么我们的路径其实是加强女性教育,然后可能就和1相一致了。

我梳理自己的思路,其实我经常在想的是2.2.2,然后会进化到1,我觉得一旦承认2.1就会好像天然比男性差了,就不容易成功了,虽然即使是现在我依然觉得,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天生的即使存在的差异也被后天的规训给放大了很多很多,社会评价和天性之间是交织在一起,并不能截然分开。以前总是觉得,这个社会就是为一个有老婆的男性设置的世界,无论从社会的软件和硬件都是这样。但是并没有很认真的想过,社会奖赏/认可的品质是否也是为男性设置的问题。但是书里提到了2.1,但又从根基上来动摇了天生一说,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以及换句话说,我在吭哧坑次费劲的增强女性/我自己的果断值的同时,也不妨去设想一个评价标准更多元的社会,可能。。。对大家都好吧?!多元化当然是一个好词,人人都知道好,我为什么要想这么老半天才能理顺自己的思路呢?想来想去,可能只有自己比较傻这一个答案了,继续叹气~~~

客官,买个矛还是买个盾?

昨天看到一篇微博,讲蛋壳公寓的,我就想了一下这个问题,上午没事,就随手查了一些判决书,觉得蛮有意思的,记一笔
先搭一个简单的模型,房东把房子给长租公寓公司(简称“公寓”),公寓把房子租给客户(简称“房客”),假设房客已经向公寓支付了一年的租金,公寓按月向房东付钱,付了几个月之后,公寓跑路,不知所踪。同时,按照房东与公寓之间的约定,公寓3个月不付钱,房东可以解除与公寓之间的合同。3个月到了,房东现在正式通知公寓解除合同。在这样的情形下,那么问题就来了,房东有没有权利收回房子,换句话说也就是房客有没有权利继续占有房子?
顺便插个话,据我说知,有的公寓向房东一个月付6K,向房客一个月收3K,虽然是向房客一次收一年,可是这个差价大到如此离谱的地步,什么买卖一年能赚50%以上啊?!公寓不跑路就见鬼了。。。

继续回到房东和房客的问题。我上半年做过一个案子,是代理房东,但是因为房客因为总总原因已经实际搬离了,所以不涉及这个问题。但因为房东和公寓的合同很明确是《租赁合同》,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房东有权利收回房子的。三方是出租人——承租人——次承租人的关系,房东把房子租给公寓,公寓把房子租给房客,公寓之所以有权把房子租给房客,是因为公寓因为与房东的租赁关系取得了房子的使用权,而一旦房东与公寓之间的租赁关系解除,公寓就没有出租的权利基础了,房客也就无权继续占有该房屋,至于房客的损失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去找公寓要。

但是想了一下之后,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刚刚的描述里,我用的词是“给”,房东把房子给长租公寓公司,因为房东和公寓是什么关系,就已经有两种不同的可能性了。
1、租赁关系
公寓把房屋从房东处租下来实际上是自己使用(经营),只不过公寓的使用方式是装修之后再出租给房客获取利润。
2、委托代理关系
公寓是受托人,受房东之托,把房屋装修之后租给房客,并且代房东收取租金。

两种关系指向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1、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合同法,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也就是说,公寓是受托人,房东是委托人,房客是第三人,那么房客与公寓订立的合同,直接约束房东和房客,房客没有违约,因此房客和公寓订立的合同继续有效,房客继续住在里面。比如说(2020)浙0103民初110号就这样的观点。
在委托代理关系里面,房客是比较有利的,房东的损失应该向受托人也就是公寓去要。
甚至受托人不退押金,房客都还可以找房东退,比如“卢某某以自己的名义与原告马昀就系争房屋签订的《租赁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有效,该合同直接对高未名具有约束力……本案中,并无证据表明原告存在应当不退押金的违约情形,出租人基于租赁合同所收取的押金应予退还。”((2017)沪0112民初27637号)

2、租赁关系
如果次承租人也就是房客愿意直接付房租给房东,房客可以继续住,房客多付的那部分租金向公寓要回来,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只讨论房客因为已经向公寓付过钱,是不是可以继续住的问题。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无效、履行期限届满或者解除,出租人请求负有腾房义务的次承租人支付逾期腾房占有使用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只从字面来理解,“负有腾房义务”是次承租人的定语,是对次承租人的限制性描述,但能不能就得出结论次承租人就一定负有腾退义务?
于是就跑去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里面认为“租赁合同因承租人未依约给付租金而导致合同被解除的,则转租合同将因此而处于履行不能状态……除非出租人与次承租人就继续履行合同达成一致意见。否则次承租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主张人民法院不能支持。”又提到“……出租人作为所有权人,可以直接基于物权法的规定向次承租人主张返还租赁物”
然后我又去查了一下判决书,(2020)浙0110民初1286号支持了占用使用费。上海一中院的判决书基本和最高院书里的意见是一致的,“转租合同得以履行的基础,在于承租人保持其有效之租赁权,若承租人的租赁权因租赁合同的终止、解除、无效等事由而丧失,转租合同将即因权力瑕疵致履行不能。出租人并非转租合同的当事人,在出租人与次承租人不能就履约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亦不能强迫出租人继续履行转租合同。”((2018)沪01民终2868号)
此外,有一些地方有更明确的规定,比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里规定,租赁房屋被转租的,出租人有权要求次承租人返还租赁房屋并赔偿损失,承租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是,即使是租赁关系里,也不是所有的法院都这么认为的,(2020)浙01民终5728号“本案中,张红英将其房屋出租给乐伽杭州分公司,并同意乐伽杭州分公司进行转租,乐伽公司在租赁期限内与王绍智签订了转租合同,王绍智与乐伽公司的转租合同合法有效。现转租合同尚在履行期限内,王绍智已向乐伽公司付清了全部租金,故王绍智占有案涉房屋属于有权占有。张红英以其与乐伽公司解约为由要求收回案涉房屋,于法无据。”

3、其他
在租赁关系里,房东还有一种策略是诉公寓,也就只诉承租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要求承租人返还房屋,这种案子里之前“寓见”在上海有一批案子,在这些案子里,房东的诉请都得到了支持,但是之后怎么处理房客,是不是直接通过执行让房客搬离?但是因此房客诉房东要求赔偿损失的案子也是有的。

总之,今天翻了一下判决书的结论是,在长租公寓这类型的案子里,支持房东和支持房客的判决书都有不少。不过总体来说,作为房东,认定和公寓的租赁关系胜算比较大,作为房客,显然是反一反。而至于到底房东和公寓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个人觉得是要看履行的过程和合同的细节吧。
顺便,杭州的几个案子居然涉及到的公寓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是判决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这个问题还蛮有意思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无论站哪边,无论哪边的当事人来委托,似乎都可以搞一搞?

柏林谍影

这本书2015年的时候读过,当时下的版本有点问题,最后结局居然和正版完全不一样,至于内容是不是完全一模一样已经不太记得了,总之就是看了一本假的书,这大概就是下载电子书的可怕之处,有时候会下到非常奇怪的东西,以前还下过一本内容隔三差五就删掉几章的《面纱》,就这样还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看了一眼PDF扫描版,才知道错过了多少,然后重新读了真正的《面纱》

说回《柏林谍影》,不知道是过了这几年我日渐狡猾还是上次读的版本内容也非常不准确,总之之前读得云里雾里的,还十分怀疑自己智商,但这次读完觉得整个局中局真是非常清晰啊,一层层清晰又耐琢磨,确实非常精彩。书里的间谍工作并不靠什么高科技设备,简直就是笃悠悠的手艺活儿,其中的心理攻防写得真是太漂亮了!
利玛斯就是棋子,当然是技艺高超的棋子,但是依然是棋子,被非常漂亮的利用了,说起来为什么最后利玛斯还是返回来死在丽兹身边,如果用政治课本上的语言来说,就是他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残酷,他知道他渴望的平静的阳光下的生活终究不能到来,而如果用更探究内心的话来说,大概就是他需要有一些东西来确认自己仍然是自己,而不完全是工具,固然他被利用了,固然他是棋子了,可是棋子也有内心别人不能撼动的东西,也有一小块地方是属于真正的自己。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很重要。
未必他就对丽兹有着怎样的爱情,但丽兹就是他内心里真正属于自己的部分,连这一部分也被算计了的话,也毫无希望的话,那究竟还有什么可活的呢。

最近安利同事看《传奇办公室》,她也很喜欢,我们就一起感叹每个人都有软肋,尤其是对于间谍这种工作来说,伪装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维持生命的那一部分,实在太容易在其中迷失,而软肋,这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是区别自己与他人的那一点东西吧,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用来标记自我。
为什么最近深刻能体会到这一点,显然是因为最近忙到爆炸,事情一件件喷薄而出,每天奔波,靠着公共交通,一天也能奔波个六七十公里,总之就是非常累。但是这么累的时候,也依然要读两页小说读一点和仕途经济完全没关系的东西,就是觉得,如果连这个也没有了,那我和一个法律服务机器有什么区别,AI咯?!
想到《图灵传》里的几句话“在他们的头颅中,都有那么几立方厘米,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且要不惜一切代价,抵御外部世界的入侵。”

周四和老板以及当事人三个人去张江的知产法院开庭,一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的案子,我们是原告,因为种种原因,总之是我和当事人开庭,老板旁听。这个案子也非常有意思,我们在网页的里增加一行经过转换的注释,如果用在线编码转换转换回来就是以上代码复制自XXX(原告名称),所以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作品里做了署名。然而显然被告在抄的时候没看出来,连这行注释也一起抄上去了,真是不由的赞叹,埋伏笔的间谍工作干得漂亮啊!当然,这些代码本身是在开源代码的基础上改的,那么就涉及到开源代码的lisence,我开始对于被告证据里开源代码有点懵,就把整个案情讲给shu听,shu就帮我普及了一下各种知识,结果开庭的时候对方真的提到lisence的问题,说到MIT许可协议什么的,那真是心下大喜啊,心想MIT许可协议,我昨晚上可是刚刚补过课呢!除了MIT协议以外,其他部分我几个点自我感觉都抓得很好,庭开得很顺利,连老板都说,我想到以及准备到了他没想到的内容。开心!
这个庭的时间比预想的要长,知产法院居然有技术调查官这种很帅气的专门岗位,省的委托出去鉴定,费时费力费钱,技术调查官中午把原告代码、被告代码、开源代码三者比对一遍,下午接着开庭。于是整个中午就要在法院边上耗掉,我、我老板、当事人,跑到咖啡馆呆着,当事人是个技术小男生,我们三个人吃好午饭居然就各自没话,各自刷手机,我把这个场面偷偷微信给同事,她快笑S了,说这个场面怎么诡异的啦?三个社恐咯?
总之,我们各自刷手机,过了一会,一个人起身,在门口租了一个充电宝回来接着刷,又过了一会,另一个人起身,在门口租了另一个充电宝回来接着刷,又过了一会,我,拿出了包里的充电宝!
然后我看大家都没有没话找话的趋势,就干脆拿出kindle看《柏林谍影》了,就这也看掉了半本。。。。

十分效率高

早晨跑了两个杨浦的派出所摘抄户籍,中午迅速回律所拿卷宗,吃掉一个包里的抹茶松饼喝口水,回2封邮件,然后骑车到徐汇劳动仲裁,等了一刻钟仲裁开门,1点30分钟,拿了第一个号,立好案,骑车到地铁,准备3点到人民广场见客户,然后到早了,客户那边倒也方便,3点半居然就从客户那里出来了,然后拎着大包小裹的卷宗跑到福州路书店晃了一圈,晃到快五点,在王宝和看到有糟鸡,买了半只鸡,回家!顺便感叹自己效率真是高到不行啊~~

书店里翻了一本《中国文学课》,陈思和主编,我挑了一些看过的篇目的讲解翻了一翻,并没有很有意思,有很多都太过于浅了,有篇讲《第一炉香》的,啊,这是张爱玲23岁写出来的诶,23啊!虽然文笔十分红楼腔,也有很做作的地方,但是人物身份和关系的准确和成熟实在是很厉害!真是人情练达即文章,啊!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说,年轻人初入繁华场,多半是一个描写天真是如何丧失的主题,说花园里的花如何映衬主题,又说姑妈面纱上的绿宝石蜘蛛装饰其实也是隐喻,隐喻这种东西,确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被点出来的时候,是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想到之前读《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也是对于猜谜解谜的部分特别有兴趣,真的会发现很多新的乐趣,找到作者埋下的小松果
啊!改天准备要去继续读一读这个作者的《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最近真的好累,事情多的扑出来,做也做不完,周末下午读小说读着读着就睡过去,昏昏沉沉睡到6点钟起来,也没有多香甜,脑子里乱七八糟还是松弛不下来,而且也不妨碍晚上11点又继续困。。。说起来上周五,我下午开好庭回办公室,看到老板也在就聊了两句,然后就开始做自己手里的事情,他貌似就开始面无表情的看着手机,过了半个小时,突然和我说,我不行了,做不动了,今天状态很差,然后他就回去了。。。
大家都很辛苦啊,唯有写写blog解压

读的小说是《Lethal White》,虽然吃力也还是能往下看的,目前读到38%但还没有S一个人,真是十分不侦探小说了。记得读完上一本的时候心里就想,要是罗琳改言情路线专注于Strike和Robin互动就好了,啊!这一本就真的是了呢!Strike招了新人,在Robin工作瓶颈中没啥突破的时候,“Barclay’s doing good work, though,” said Strike, as though the thought of it cheered him up.随后的一段把Robin心里小失落+不服气写得非常传神。想起前一阵子,老板想招新人,我和shu说,啊,如果来了新人,我就不是唯一的小猫咪了!哦,所以啊,所以啊partner以下助理以上的人们都这么想的吧~~
Strike脆弱的时候跑到现女友家疗伤(肉体的伤),现女友说了I love you,明明知道应该回什么,但是Strike因为不爱,实在说不出来,And so he had said nothing after her whispered declaration, and then, when she’d asked whether he’d heard her, he’d said, “Yeah, I did.”我觉得这姑娘肯定憋着一口血没吐出来

昨天刷微博,看到央视的微博,一张图带你游世博,专业观众如何游览,普通观众如何游览,然后专业观众的画了一个西装革履的男生卡通头,普通观众画了一个长发披肩的休闲装女生卡通头,你说!这都是为什么啊,呸

怪人

某日,shu做了烤鸡,鸡皮下的脂肪都被烤出来,变得极为香脆,娃吃得很开心,然后和我说,妈妈,我觉得鸡皮真是好吃啊,算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之一了,不过如果有人不喜欢吃鸡皮觉得它不好吃的话,我也不会觉得这个人是怪人的,因为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不一样。
啊!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人为啥吃个烤鸡能吃得那么形而上,但是我还是表扬她说,我觉得你这么想很对,是非常厉害的想法!

某日,听说某个作业很多的学校调查1年级是否有作业,老师对着正在填调查表的家长们说,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情商都是很高的,然后家长们纷纷低头开始擦原来实诚填写的调查表,这个故事听得我快笑S了,讲给我同事听,她很懂行的说,果然是一年级家长,等到了二年级家长们就都很上道了!再也不用老师启发点拨了~~

某日,听说了我同学焦虑以及她同事抑郁的事,想起我和同事说,每次手机一响接起来发现是广告,就会由衷的高兴。。。然后她起先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我,然后说,想想也蛮理解你,啊,我大概也已经要神经衰弱了。。。啊!什么时候才能稍微松弛的生活,啊

某日,陪娃看《音乐之声》,多么俗套的故事,但是真是好看啊!真是喜欢上校和玛利亚在晚会外面跳奥地利传统民族舞那一段,啊,默契!其实不论是什么文艺作品,我都特别喜欢所有表现男女主人公默契的桥段。。。又话说,最后大家一起唱《雪绒花》,我就突然觉得吧,音乐啊,那种情感的力量,确实是有人会害怕有人会拿来利用的东西

买了《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漫画回来看,买的时候主要是秉着补课的想法,就,这么高级大家都说好的书,也应该是看看(哪怕是漫画版)吧?竟然还蛮好看的。喜欢他写小时候的回忆,那么细致,就是一个记性特别好的寂寞的小孩儿,有时候不免觉得太过郑重,会想“啊,哪至于呢”,但读完倒颇在脑子里萦绕了一阵,有些人的感觉啊就是比另一些人丰富吧,随着年岁渐长,很多感觉其实就钝掉了,只有孩子眼里什么事情都是天大的事情,什么都值得细细描摹都有一百种千回百转,而这位作者一把年纪还能有这么敏锐的感觉也真是蛮厉害了。
画也画得好,非常细致,还挺喜欢这种画风的呢!
中间有两部是《斯万的爱情》,倒没有特别喜欢,沙龙什么的实在是太“隔”了,既没共鸣又没兴趣,而且斯万这种万事都靠脑补的爱情,好像离爱情也太远了一点,情感本应是自然而动人的东西,但是百般回味之后,仿佛爱/怨的就是这情感本身了,那种爱上了恋爱/失恋的感觉固然也是一种常有的状态,但实在没什么大意思。

然后已经开始读《Lethal White》了,罗琳构筑人物关系还是很厉害的,非常准,所以,看来看去我还是对人物关系这种东西有兴趣,一个人闷头猛想猛拼命体会自己的感觉,这种东西不那么能够深刻的吸引我。

间谍小说以及间谍

因为沉迷SS,然后想读间谍小说,从一个节点编织开去,最后形成一张奇奇怪怪的爱好之网。
周末读完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好看的。有英国人那种嘲叽叽的幽默,说苏联的文化参事,“也许是因为他的工作:’已经有三个文化参事了,两个是特务,另外一个的工作只是到海格特公墓替卡尔?马克思送鲜花。”
也有一些情感,我喜欢史迈利对老婆的情感的寥寥几笔,有一种疏离的在意感,他不是不知道老婆真真假假的出轨,当看到她落寞,他还是觉得“但是他心里明白,比尔狠狠地伤了她的心,千不该万不该,这最不该。”
然后听了一个播客节目,谈间谍小说,也很有意思,这位嘉宾特别喜欢冷战时期的间谍小说,因为二战题材更多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爽快,但是冷战时期则有一种含糊和犹疑,间谍们长期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人们搞在一起,不免会对自身的价值和信仰产生困惑,然而这种困惑会使间谍工作的基石发生动摇,对面的人他也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普普通通的人么?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拿着普普通通的工资,想着能普普通通的退休养老?是不是大家只是各侍其主?社会主义的想法有没有可取之处?正邪没有那么分明的时候,作为小说,当然格外好看!
然后我又重新下了一本《柏林谍影》,咩哈哈哈

昨晚上在邮箱里找东西,看到以前10年前写的那些邮件,真是看起来一汪清水一样,那些心思实在是明明白白,透明得什么都藏不住,其实也并没有怀念那时候,只是很客观的觉得,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成长也好生活也好,就是越来越灰色的吧?
早晨和shu说那时候的MSN,多少人的心事在不断变化的签名档里,多少人的故事在签名档里被发现,改签名档的时候多少人想的就是那个特定的读者,还真的蛮有意思的呢。我记得刚认识237的时候,他的签名是“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我也记得我自己用过的“轻轻说声,漫长路快要走过”,我还记得很久以前偷窥的博客里有一个类别叫做“水晶珠链”,记得很久以前偷窥的另一个博主穿了一双尖头皮鞋,男同事问她,真的能把脚指都伸到尖尖头里去么?记得很久以前偷窥的另另一个博主她妈烧的茄子异常难吃。。。啊,真是莫名其妙会记得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啊!
打开一个文档,是googlereader订阅关掉的时候导出来的订阅的博客们,简直把自己吓一跳,当初订过那么那么多博客,有一个类别叫做热闹的地方,订阅了一些那时候我颇为喜欢也颇为热门的博客,比如最好金龟换酒和东东枪等等,但是还有专门有一个归类就叫偷窥,极为庞杂,从默默喜欢的博主到前男友的前女友,各种各样的博客少说也有四五十个。。。
好怀念这些博主,这些博客里90%都已经再也打不开,我觉得吧,我真的觉得吧,当初真应该看到有意思的就贴在txt上留存的,博主可不可惜我不知道,反正小读者我还是觉得挺可惜的。。。
说起来热爱偷窥人家的博客和喜欢间谍是一脉相承的吧?

想得开

前两天在B站搜索“念故乡”,看到有个洞箫版,想想这个东西原本是英国管,大概洞箫也蛮合适,点开来听了之后觉得吹得不太行,又看到侧面有这位弹的古琴《洞庭秋思》,点开来听&看,觉得右手太没力,弹的太软了,音这么软的出来,左手吟猱再怎么好都没用,完全就是无根之木。然后吧,我又在想,《洞庭秋思》我还会不会弹啊?想想好久没弹过琴,又想想去年沉迷水彩画,好容易有一丢丢进步,现在估计全退回去了,因为今年以来沉迷学英语读同人,弹琴和水彩都丢在一边,说起来弹琴根本就是西西弗推石头,永远没长进。
为了有长进,是不是应该坚持去练习呢?可是时间就这么多,要上班要干活,根本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兼顾起来。我就很想得开的想,弹琴也好,水彩也好,本身就是为了快乐,弹的时候画的时候开心到了就好了,根本谈不上坚持,就好像看美剧,不看了就不看了,总不见得还有人会遗憾自己没有坚持看下去咯?
虽然我也知道,之所以会这么想要有一些长进,是内心里觉得,如果弹到某一个程度,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开心,就好像山顶的风景就是和半山腰不一样,但是想的开一点,不要执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实在没有进,那就。。。算了吧!不要搞业余爱好还要搞出KPI~~~~
啊!我现在可真是擅于接纳自己啊我,欣慰的摸摸自己的小脑袋

最近想读的东西很多,《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读了一个开头,很好看的样子,间谍们不仅要搞外勤,还要搞办公室政治,毕竟也是公务员啊他们!看到一个苏联商务代表团有个家伙夜夜流连酒吧,英国间谍想着要不要去招募一下,然后暗中一观察,发现这家伙在酒吧坐的位置看似不经意,但都是英国间谍如果自己选座位一定会选的位置,额。。。同行咯?!
因为中文版估计是没戏了,下了一本罗琳的《Lethal White》,可是英文版巨长无比,很可能我严重高估了自己
一篇叫做《Life, Interrupted》的同人开了个头,文笔成熟而稳,似乎不错~~
说起来,今天还读了一个短篇《The Pawn》,写在混血王子刚刚出版的时候,上下两篇,一篇讲的是SS发现老伏认为预言里的孩子是Lily的儿子,非常无助+恐惧+不知所措+别扭的去求AD保护Lily(而且还已经求过老伏),一篇讲的是Lily死后,AD去找SS,让他一起保护波特。比《死亡圣器》里的情节更温和一些,说起来原著里在山顶上大风里,SS跪倒在AD脚下这种情节倒还蛮同人的类!这篇文看的非常令人吃惊,作者居然能在那么早就写出《死亡圣器》里的经典情节,而且竟然有一种感动,往小里说,是觉得SS这个人物有自己的逻辑,虽然罗琳创造出来了,但是这个逻辑是可以往下走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全靠作者拍脑袋,往大里说,会觉得仿佛真的有一个魔法世界呢!

乡土气息

最近很忙,去了两次浙江某地,充分的再一次的很肯定的见识了该地官员的。。。不讲道理和赤果果的威胁恐吓,要记一笔!

上周五开了一天庭,开得非常顺,迅速的抓到对方陈述的漏洞,迅速补上一刀,默默的对自己的反应速度很满意。怎么说呢,在这种状态下开庭,整个人就会生理性的很兴奋,也许这种状态就和运动员比赛的时候肾上腺素飙升差不多?
后来和老板聊天,老板说我最近气势比以前强硬不少,咩哈哈哈,暗自开心一下下,但愿真的有变强硬呢!

因为周日老清老早去浙江某地,所以五点多起床六点出门,在高架上看到粉红色的天空,看着太阳渐渐在高楼间升起来,有一种,啊,我还真是很忙啊的充实感~~~

杨小恒考级又没考出来,据说出来的时候哭了一下下,我问shu说,是积极主动哭的还是被你批评了才哭的?他说算是积极主动哭的,我说然后呢?然后痛下决心好好下棋?他说并没有,然后回来下楼玩,玩到不想回家。。。好的吧
说起来,我觉得女孩子去围棋蛮好的,或者说不一定是围棋,而是家长应该带着去学一些竞技类的项目,就是要争抢,赢的难看也是赢,而观赏性的活动就。。。以后自己真的有兴趣再去自己学吧~~~

路上在听彭广林的古典音乐奇幻之旅,讲到舒伯特,那叫一个困啊,排山倒海袭来。后来想想,为什么一定要按顺序一课一课听呢,不要这么为难自己嘛,就跑去听东欧的部分了,啊,讲到斯美塔那,《我的一生》一出来,就觉得咦,好像醒了。然后听到彭广林讲,这个乐章是多么充满了乡土的味道,我就。。。恍然大悟,搞了半天我果然是土人啊!
然后讲到伏尔塔瓦河,吸收了民间音乐什么的,讲完斯美塔那,讲德沃夏克,《自新世界》的第二乐章出来,我又被镇住了,真是好听啊,那么愁,彭广林说,带有原住民音乐和黑人灵歌之类的元素。
想起之前听老柴《如歌的行板》简直过耳难忘,查下来也说是采用了俄罗斯民歌的曲调。
综上所述,我还是真喜欢各地的乡土气息啊我
早晨起来和shu说,满脑子都回荡着《如歌的行板》,shu说,民族风是这样的呀,来来来快点回想一下《最炫民族风》,马上换个魔音,还绕耳三日不绝,这人真是大坏蛋。

忙啊忙

自从过完摊在家的国庆之后,真的是忙到不行,时时刻刻都觉得有一大堆事情没有做,而我在读完《Matilda》之后,自不量力的下了罗琳的《Lethal White》,显然还躺在kindle里,一点没看呢。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看了一篇同人的开头,非常好笑,战争处于胶着状态,两边都无甚激情,连食死徒都开始厌战了,SS摸鱼的做着间谍工作不想上班,HG在学校出不去想到学生难搞就头大不想上班。。。啊!真是契合我不想上班的心情啊!

杨小恒最近会了很多成语,说到度日如年,我造句说,比如上班就是度日如年,我问她上学呢?她笑嘻嘻的说,我上学啊,是争分夺秒!想了想又说,吃午饭的时候尤其争分夺秒。。。
好的吧
我问shu,你说她真的那么爱上学还是主要是爱看妈妈抓狂?他说一半一半吧。。。
这位小朋友,从国庆假期开始的第二天每天就和我说一遍,假期又少一天,已经进入尾声了哦。。。

放假前最好笑的事情是和老板以及另一个同事三个人聊天,我说我前几天去和客户吃饭,客户大谈国际形势,我就埋头吃椒盐排条。。。又哀叹了一下,社交性吃饭好难哦,她说,你年轻,过两年到我这个岁数说不定就好点,我还没开口,老板抬头看着我说,一脸认真,说,我劝你一句话,放弃吧,我都这个岁数了也不行啊。老板又说他自己因为每次都靠吃东西掩饰尴尬,结果每次饭局最后都很撑。
啊,人家社交小能手,因为忙着说话社交,应该是每次饭局都吃不饱吧
然后说起瓜子,可以占上手和嘴巴,有个地方聚焦眼神还不撑,我接口说,橘子也是个好东西,这时候我心里想的是,可以慢悠悠的剥开,慢悠悠的把筋筋络络清干净,慢悠悠的一片一片吃,可以吃很久!结果话还没说出口,老板道,橘子你可以,我不行的,慢慢的剥筋络也太小姑娘了。。我就快笑得不行了。。。老板啊,你也考虑过橘子咯?!

国庆在家看掉了《网:阿加西自传》,好好看啊。男人们啊,真的都很怕秃顶诶!说起来,几乎就是心智尚不成熟一个孩子,靠着一场一场的球赛,就功成名就,那种心境或者迷失还蛮难以想象的。看到他说“我已经将父亲——他的焦躁、他的完美主义、他的愤怒——内化于心。我再也不需要父亲折磨我了。从那天以后,我开始了自我折磨的征程。”真是印象好深。
还看掉了《Matilda》,看的很认真,一个字一个字查单词的看法,希望可以提高一下英文水平,看完之后去wiki查Doald Dahl,然后又七七八八看了点有的没的,啊,我居然也是可以稍微看英文wiki的人了,感觉可真好啊!

精读英文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我觉得说得对,能看懂情节和完全看懂无压力之间是一道巨大巨大巨大的鸿沟。脑子里能够形成出准确细致的画面,并不是靠上下文猜,如果靠上下文猜,脑子里永远是一个带有马赛克的画面。
然后我就想,如果真的要读懂,光靠大量的泛读应该是不够的,所以我就想,应该要精读几本书,每一句都真正读懂,挑了杨小恒的《Matilda》。作者是Roald Dahl,虽然是童书,每页也差不多有2-10个不认识的单词,尽量查英英词典。目前读了三分之一,还没有太多感觉,但是晚上翻翻字典读读书也蛮开心的,不求快,也不求什么突飞猛进。
还买了本《flipped》,因为写帖子的人觉得这本书很不错,而这本书也算是读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说,当初读的时候磕磕绊绊,我觉得也就能懂个60%最多了,准备再泛读一边然后精读。
读完这本,说不定再去精读纸质版的哈利波特。
就这么读啊读啊,学习啊学习啊,说不定过个五年八年,英文也会变好的吧?然后我就是一个英文还够用的40岁中年阿姨了!
虽然我昨天试了一下deepl,居然它连翻译的小说都甚是可读,吃惊之余不免想,为什么还要吭哧吭哧学英语呢,但是自己会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吧?

终于啊,终于要国庆假期了!我今天晚上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做掉,然后过一个吃吃喝喝看小说的国庆,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