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芙特

最近事情很多,很杂,而且工作上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事情,平平淡淡打官司,平平淡淡的改合同,平平淡淡的接电话打电话,说起来经常在快下班时候收到顾问单位发过来审的合同,shu笑说,因为顾问单位的法务也拖延啊,不到下班前根本不想处理。。。好吧,有道理!

有一天下班,刚刚下过雨,共享单车上都是水,拿出餐巾纸擦坐垫,餐巾纸上有一种很熟悉的味道,仿佛是20年前的索芙特木瓜美白香皂,然后我就回忆起那时候紫薇格格充满胶原蛋白的脸。气味真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无法描述但是那么清晰,仿佛能够穿越时空。
后来搜了一下,索芙特这家公司居然还存在着,以及居然还在卖着木瓜系列。。。
上周在家读完了《Born a Crime》,能读懂九成以上吧,也许英文水平真是有所提升,很高兴。其实我对崔娃是完全不了解的,也没有看过他的节目,因为在微博上偷偷关注的一个姐姐推荐,才找了这本书来看,确实还挺好看的。某天半夜三更读到他重新找到他生父那一段,那么复杂的情感,夹杂了如释重负、时不我待、不知所措。还有很多故事让我印象深刻,那只奇奇怪怪的小狗,初次喜欢一个小姑娘,在学校里做生意,面对他暴力的继父时候的巨大恐惧等等。抛开内容本身,这本书对我来说,很惊喜的一点是,读懂了不说,而且还能记得具体的一些细节,不再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

在魔药群和小姑娘讨论《Beyond 84 Charing Cross Road》这篇,开始HG和SS写信的时候,HG并不知道simon就是SS,但是读者知道啊,会注意到信里傲娇之下的苦涩,寥寥几笔,掩藏在嘲讽之下,非常有意思。比如说到朋友,他说“I have had acquaintances, colleagues, superiors, enemies and even business associates. Until now, I don’t believe I’ve ever had a friend of any age in the last twenty or so years. I did have one once. A childhood friend who died before her time.”
说不定会捡起来再读一次~~
说起来和魔药群的小姑娘们聊天好开心啊,因为兴趣爱好认识的可爱的网友这种事情就是令人十分快乐!难怪我喜欢这篇《Beyond 84 Charing Cross Road》。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苏州的酒店里读完《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酒店的沙发和窗外的金鸡湖历历在目,啊,好久没出过门了呢

这周读完了另一篇同人,十多万字,很长,有的地方也还蛮有意思,但是后面笔力就不行了,最后20%我就草草翻过,连伏地魔是怎么死的都没认真看了,很多同人都是这样,这俩人的关系一旦建立之后,就迅速不太行了,而且有的时候我觉得吧,有的文似乎能看得出来作者年纪小,写的是想象中的大人,这种时候就不会特别喜欢了,还是喜欢看成熟的作者,啊!

准备去读何伟的埃及了,希望可以读懂!还准备去读《To Kill a Mocking Bird》,以及试着听听看AR读的《还乡》!
前阵子还读了一点点阿加西的《网》,我这种连网球比赛都几乎没看过的人,都觉得似乎非常好看,然后就赶紧高高兴兴的收起来,准备等国庆买好奶茶,舒舒服服窝在家里过一个幸福的假期!地铁上就刷刷同人,读读《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就好了~~~

危险关系

想要读这本书当然是因为AR,据说他当年的舞台剧十分迷人,演了无数多场,在B站上看了一点片段,虽然还挺有意思,但我不是很爱他留胡子的扮相~~
然后查了一下原著,似乎是一本非常有名的书信体小说,影响力巨大,故事梗概豆瓣说是这样“描述巴黎社交圈红人梅尔特伊侯爵夫人和瓦尔蒙子爵,这两位情场老手都发誓不再受爱情束缚,只愿游戏人间。美丽迷人又工于心计的梅尔特伊夫人,让瓦尔蒙去引诱自己前任情人杰科的未婚妻赛西尔以报复杰科的负心,而瓦尔蒙却正准备对善良忠贞的都尔薇夫人发起进攻。”
下了一本电子书,翻了一翻,似乎蛮好玩的,作为一个日日忙于工作的小青年,看到这俩人不事生产全职专心搞异性,简直有一种微妙的喜感,魔药群的小姑娘说是“感觉他们把这事当作正儿八经的庄重的任务”,实在太对了。梅尔特伊和瓦尔蒙,因为这俩各自身怀绝技,这种绝技又没有观众,只能互相切磋并不断精进,而且这俩互相之间还有一点情愫,说不定会继续看下去~
不过看着这些人费这么大心思就搞个异性,好像多少也会觉得有这点心力干点啥不好啊!

最近还在读《Born a Crime》,读了10%不到,不知道是不是有原版哈利波特和十几万字的英文同人打底,居然觉得挺好懂的还。
前几天说起彼得潘,我一直觉得彼得潘有一种残忍,想去搜搜看彼得潘的评论,中文网站翻来翻去没什么东西,就去看英文wiki,觉得,真的是不一样啊,真的是好看啊,然后想起15年前273小朋友和我说的话,想要学英文不如看wiki啊,超好看的,点点点一天就过去了。。。现在在搞一个伟大的工程,拜托shu把整个英文wiki下载下来,变成脱机离线版!

前两天翻了一遍《顿悟的时刻》,原本对于新概念作家本来是一点点都没兴趣的,不过这本写的还蛮好看的,第一辑尤其好看!值得记一笔的是关于“命名”,从银角大王说到“可以得出一种解释,那就是魔鬼最恐惧的是他们的名字被叫出来。因为他们作为超越现实的某种存在,最大的威力来自他们诞生于人类混沌的意识和对未知的恐惧。”当然会想到you know who,那个从名字到肉体都模模糊糊的但令人恐惧的人啊!
不过我也是搞不懂,他当初嫌弃自己的名字汤姆里德尔太普通,才取了这么炫酷的名字伏地魔,然而还不许人叫,那炫酷的名字意义在哪里嘛?!
另一个地方是关于“冲突”,“只有对手强大,才能凸现主人公的强大。爱波这个人物的强大,也使弗兰克的反抗更有力量。”“(《斯通纳》)整部小说,我们都在斯通纳的内部,它激烈而动人,但同时它也是狭隘的。它的狭隘来自单一的价值判断,也来自作者对于主人公的过度保护。”这里我很同意,当初读《斯通纳》时候就觉得有点他老婆这个角色立不住,感觉非常单薄,其实这种单薄也会削弱斯通纳本身的丰富性,还是蛮有意思的

还有啊,人文社的译者把Spinner’s End,翻译成蜘蛛巷尾,也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超级忙碌的一周之后的同人读后感

以周三为例,上午跑了三个地方,下午见了两拨人,不过就这么忙的情况下还在路上刷了一下微博,正好看到有人说小天狼星的同人文,然后我就在想,我好像对小天狼星啦,莉莉啦,詹姆啦,都没啥兴趣,想了一下,我觉得吧,大概我就对这种人人都喜欢的,备受欢迎的角色没兴趣吧,也不能说他们的痛苦就不是痛苦,但是这些痛苦对于读者我来说总体上是非常隔膜啊!

有时候会和魔药群的小朋友一起聊同人,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有的地方是聊着聊着就觉得更清晰了。前阵子重读《双重人生》,依然是很喜欢。为了让SS不像原文里那样挂掉,作者设定是SS在老邓的要求下,花了很多年配制了重生剂,让HG随身带着以备必要的时候给哈利喝掉,以免哈利在拯救世界之前自己挂掉。说起来要花这么长时间配重生剂,和薛宝钗的冷香丸差不多了都~总之,在尖叫屋棚那一幕,看着SS血流不止生命慢慢流逝,甚至还对她说了“I love you”,一听这话,HG就觉得他肯定是觉得自己要挂了,不然断不会说。HG就把珍贵的重生剂给了SS,然后SS就活过来了。
活过来的SS第一反应是懵,随即是愤怒,非常非常愤怒,觉得这都是为什么啊这,本来以为我都还清了,现在我居然活了?!那这么活了如果哈利因为没有重生剂挂了,岂不是这么多年功亏一篑,于是很生气!何况未来怎么面对凤凰社啊,未来岂不是黑白两道都要搞我,这么崩溃的生活啥时候是个头啊等等,依然很生气!我觉得愤怒在这里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表现。而HG的第一个反应是,惨了,他不会再信任(trust)我了。这里的信任不是指相信她不会背叛不会伤害他,而是指他觉得她靠不住,不值得托付。

这个地方我认为非常值得说,对于HG来说,SS的信任某种程度比爱更重要。然后就要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信任和爱的问题,爱是不是包含信任,我觉得是不包含,推到极限,就是父母对幼儿的爱,包含保护甚至包含献身,但是不怎么包含靠得住,值得托付这样的信任。 如果是HG和罗恩组CP, 可能罗恩的保护感,对HG来说很美好。但在这种年龄和阅历明显不匹配的CP里面,SS作为老师已经天然带有了一部分保护感和教导感,所以对于HG(尤其是HG这种性格禀赋),能让SS觉得她关键时候靠得住,这种认可对HG来说就尤其重要,也特别害怕失去。(关于HG担心不被trust除了这一幕,前文也是有其他地方体现的)
所以在那个点上,她看到愤怒的SS,第一反应不是惨了,他要不喜欢我了,而是惨了,他不再信任我了,我觉得啊,这篇文对于这种两个人关系的点都抓的特别特别准而且非常令人信服。

同人啦,言情小说啦,也是有那种世事洞明的成熟文和那种甜甜宠宠的幼稚文的区别的!有的成熟文写的啊,真的是蛮好,很能耐得住琢磨~~~

最近在做beta的魔药课,也是《双重人生》作者的文,我觉得也非常好,当初只看懂了六七成最多了,在做beta跟着逐字逐句读译文对照原文的过程中,有很多新的想法,也很有意思。这篇的故事和廊桥遗梦很像,基本上就是HG中年危机为了散个心,就报名参加了一个魔药课,没想到碰到SS也来参加这个课,俩人就一起聊魔药,然后稍微交换了一下近况,就春风一度的上了床,然后SS觉得这样不行,写了一封信之后就离开了HG,这篇文也非常成熟。
疲惫中年妇女重新体会到青春的悸动其实对于女作者来说应该不是难事,SS多年之后遇到故人,不用解释前因后果的轻松和熟悉,一点就通的默契和愉快,甚至包括年轻的肉体,快快乐乐的上个床也不难理解,但是为什么SS会决定离开,我觉得非常妙的一点就是,作者埋了很多伏笔并且最终给出来的答案是,SS认为属于自己的生活且不再有秘密不再需隐藏的生活来之不易,他不愿意再背负秘密,做HG的地下情人什么的,也不愿意再被控制(“I cannot take your marriage as my newest master.”),爱和快乐固然珍贵难得,但是真正自由的生活/心灵更重要。一个清醒的,挣扎的,最终决定不让自己再次陷入泥沼的SS。不仅非常合理,而且动人。

还在读《Beyond 84 Charing Cross Road》,这篇文非常是我的菜,本身我对于书信往来调情这种文就很有偏好,加上这篇文的设定我也喜欢。一开始是SS化名写信给书店经理的HG,搜罗各种魔药书,为了解决自己实在是睡不好的问题,后来实在没办法,坦白给HG,让HG一起帮着想办法,结果HG发现,SS之所以常年做噩梦,是因为当初老邓为了更好的控制SS,给他下了咒,让百合同学在他心中永不褪色,还时不时根据老邓的需要在他梦中出现以强化控制。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要不要研制解药,毕竟百合已经如是这般的在他心里二三十年了,如果有了解药,是不是百合就不会再出现在梦里,自己是不是就一无所有?同时,他也很怕自己对百合那么真挚的感情居然是药效!总之SS非常挣扎。在这个挣扎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是伤到过HG的,HG也非常挣扎,要不要握住SS的手,即使可能只有友情?是能搞就搞一会,有的搞总比没的强,还是趁自己没有遍体鳞伤赶快跑路?这两个人的挣扎都非常好看,以及前面还没发现噩梦原因的时候还没开始挣扎的时候俩人有几幕是一种令人心醉的绮丽
不过我觉得这篇文的英文很难,如果不是有译文,肯定一点读不懂,是打算要再读一次的文~~~
真的好高兴能读到这样的文,读同人真的使人快乐啊!

翻译

我上的那个同人论坛里,有很多人会翻译一些英文同人。在我如火如荼读英文的时候,有一个姑娘说向作者要了授权,准备翻译一篇叫做《现代高级魔药制作》的文,问有没有人愿意做beta。虽然这篇文我当时读的时候也就看懂个七成吧,而且是一个完全廊桥遗梦式的故事,但还算是挺好看的,尤其是结尾,同人文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弱掉了,但这一篇的高潮反而在后面。之前和这位姑娘聊过几句,所以就自告奋勇去做beta,然后还有一位小妹妹(后来知道真的是小妹妹啊!估计比我小一轮吧)也报了名,于是我们一人做单数章节的中文beta和双数章节的英文beta,一人反一反,建了一个微信小组,名字就叫做“现代高级魔药制作”,每次这个群有消息在闪,就很开心,最喜欢这种在工作和日常以外有一种秘密生活的感觉了!

我想说的点是,最近我终于有一点点搞懂为什么有人会喜欢翻译了,以前我是完全不能理解这件事的。有一些事情是理论上我知道它很有意思,但是我不觉得,比如说打游戏什么的,但是翻译,是一种理论上它有意思在哪里我都不知道的事情。居然现在可以懂那么一点了。不仅仅是说看到喜欢的东西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而是在遣词造句的时候会有一种有框架的创造感和目标感,是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小组翻译的这篇文,最后有一封信,我这种英文渣都觉得简直是过目难忘,所以还挺期待翻到这一章的呢

论坛上有一篇我蛮喜欢的同人的翻译,因为喜欢,还特地去读了英文,英文也很好,还没有读完,但是我先把论坛上的文字复制下来txt了,网络数据啊,很容易灰飞烟灭啊,真是充满了不安全感

以及,前两天扫了一眼《Fifty Shades of Grey》,翻了三分之一吧,确实实在是太太太傻了,男女主角都一副智商堪忧脑子不太好使的样子。。。

又以及,上周六大学室友们聚会,事先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大家居然齐刷刷都背着帆布袋子,按理我们这个年纪或者说工作家庭状况,应该是一色LV吧。。。所以看到大家齐刷刷的帆布袋子,真是觉得蛮开心的类
然后我穿了牛仔裤+大领口背心,其实我也是很难得这么穿,结果前后脚到的两个同学分别拍拍我说,哎呀,我好久没穿这种衣服了,肩膀要保暖的。。。简直要笑S了,果然是中年人的我们

天涯棋客

前阵子《人物》出了两篇报道,围棋界唯一对九段夫妇,在微博里颇有一些我关注的人在转,我这么不懂棋的人都觉得确实写得很迷人,惊人的技术和职业追求、爱情、师生情谊、友谊、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无棋可下的辗转反侧,通通都有一种传奇感,还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时代的绝唱之类的感觉。
对于一个智商普普通通,专注力普普通通,一百样都普普通通的我来说,这俩人完全都属于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就觉得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们就很好啊!就。。。不按照一般意义的成功去处事就是有吸引力啊!

《人物》的文章里采访韩国女棋手说“她给了我们可以和男棋手一决高下的自信,她给了我和崔精在内的后辈棋手巨大的勇气和希望”,特别有感触,这种事情吧,男小孩是不会懂的,十分厉害的女科学家,十分厉害的女运动员,十分厉害的女律师,十分厉害的女企业家,能够带给女小孩的鼓励,榜样这种东西说起来好像很虚,但有和没有是截然不同的。

说起来,九段的女棋手年近六旬依然在赛场努力,九段的男棋手在教小朋友下围棋,性别如果反一反,就完全没有这种传奇性了。这个世界上,单纯衷心的欣赏老婆业务能力的男的真是还挺珍贵的。

然后我就孜孜不倦的去找了他们的《天涯棋客》来读,颇好看,非常真挚。很多地方有那种80年代特有的欣欣向荣感。
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很多,首先当然是女棋手被歧视,其实还蛮少见在出版物这么直接说的,比如说:“刚开始赢男棋手的时候,有些棋手不习惯也不自在”,“想离队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和我水平相当的男棋手,他们参加世界比赛的机会比我多,这可能因为我是女性,一些完全由队里安排的比赛自然不用说,就连富士通这样的比赛,对女棋手来说,机会也差了很多。”“我的机会还远远不如那些水平和我差不多的男棋手。”后来,到了上海队“其实这些杯赛,棋手只要具有六段的资格就可以参赛,所以我报了名,但国家围棋队就是不批”
一方面是女的被歧视,一方面是体制内那种想搞人的那种熟悉的搞法,真是。。。令人窒息。。。有一句说到“那就是我想回到职业棋手的行列,我想和铸久在一起”很简单的愿望,直白的落在纸上,但是就觉得有一种力量
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她被邀请去日本电视台做节目,担任围棋讲师,讲吴清源的围棋思想,是一个还蛮不容易的机会,尤其是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结果她听说,每次讲棋都要换一身衣服,就立刻想打退堂鼓了,觉得麻烦S了。他和她说,能够去做这样的节目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他也能理解她,所以又说“如果你实在觉得为难,那就算了”我是觉得配偶支持但是不push真是一桩幸福的事情啊!后来问题还是解决了,因为电视台的人说,没必要啦,衣服换个一两回就行了,哈哈哈哈
他写的部分也好看,很多很多细节,都很有意思。说起来,他在美国的时候比在日本的她可是难太多了。

有一章是他俩一人一段,写两个人的故事,也很好看。
印象最深的是一段三峡事件以后,她已经交了离队报告,人要走了,很暗淡。在小组赛第二轮他俩相遇。她之前是一个对棋非常非常坚定的人,从来不让棋,每一盘都认真对待,就是这样,那时候也想着说随便下下算了。一来是觉得下棋没希望,身心俱疲,二来是和他走得比较近了
比赛前一天他来找她,和他说,明天这盘棋,我们俩都要好好下。你就要走了,以后我们在一起下棋的机会不多了。
看起来也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她就觉得他懂他的意思了,(而且我觉得显然也是他看出来她的状态不怎么样),想一定要全力以赴,要对得起围棋也要对得起自己。
结果第二天,他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整个人精神抖擞,她特地穿了一件漂亮的新毛衣,面对面坐下来,她觉得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她说“这件事之后,我对他更加敬佩了,他对待围棋和朋友的态度,和我的理想和信念是一致的。”
这一段看起来很平淡,但还蛮打动我的,其实还蛮言情小说的诶,而且是我喜欢的那种两个人互相很懂又没说破桥段诶。

另外,看他们写日本围棋界偶尔带到的那种论资排辈的气氛让我这种很不懂的人都觉得他们肯定越下越不行,论资排辈对于任何行业都没前途啊没前途。

看完文章,我就行动力超群的给杨小恒报了江老师的围棋课,昨天开始就已经去上江老师的暑假围棋集训了,啊,九段诶!啊,传奇人物诶!我由衷的觉得吧,住在魔都就是好啊!
又话说啊,我要不是觉得自己智商不够,也很想学一学呢!
我是一个连输杨小恒四盘五子棋的人,哎

技术啊,日新月异啊

前天办公室同事说,她要去店里卸指甲,我看看她指甲,就是一层指甲油而已,就觉得很奇怪,这只是指甲油啊用卸甲水涂涂擦擦掉不就行了嘛,为什么要去店里卸?然后就被科普类,现在的指甲已经不是以前涂涂指甲油,之所以那么光滑,并不是涂的人技术好,而是类似于烤漆烤上去的,完全不会磨损,也就怎么都不会掉,所以卸也是要去店里专门卸的。。。不由得让人感叹啊,技术真是日新月异啊!日新月异!!

今天打某区法官的电话,连着两天都没人接,怀疑是分机号码有误,就拨井字键转总机,结果总机居然也没人接,第一念头就是大概整个法院都被外星人劫走了吧,然后想象了一下,这个巨大的法院上方飞过来一艘飞船,然后一阵闪电就被夷为平地的场面。。。好无聊啊我
又话说有个案子,6月底立案,开庭日期排到11月中旬,我月初收到传票立刻就想,那时候啊,那时候地球说不定都爆炸了,还开什么庭啊?!

前阵子在豆瓣上看了一个帖子,有个人说总是忍不住想要自娱自乐的来一发,十分羡慕人家清心寡欲,该怎么破?第一高赞说自己也是这样,所以找了很多英文小黄文,因为好找且比中文更加黄色,原话是“后来我想到,为什么不把欲望转化为生产力呢?想起来我看小黄文时都磕磕绊绊,就觉得把喜欢的小黄文里的所有英语单词都背下来。。。我下了个背单词软件,可以自己添加词语,注释。。先添加生词,在记之前再把原文句子加到注释里,在语境里背得特别快”然后吧,这位答主说去年的词汇量是6000,今年词汇量就到10400了,他还说“而且背单词是种学习,开始这种学习之后,状态会积极很多,今年又看了好些文学名著”
啊!!真是极大的启发了我!于是找了个小本子,一边读《second life》,一边把有不认识的单词的句子抄下来。第二天再看这些句子,前一天抄下来的句子里不认识的单词有38个,但是第二天能想起来居然有28个之多,非常惊喜!因为之前看看小说的时候抄下来单词,第二天再看一遍,能回忆出意思的也就零星几个,可见,确实抄下来的是句子记忆起来就真的不一样了。
而且我在想,可能懂得越多越容易记,比如说让我凭空记一个数学公式,我就算理解了也一时半会儿记不住,但是读一篇司法解释,读完总能在脑子里留个印象,所以说不定记得单词越多越容易记?

最近事情多到爆炸,每天尽力在办公室做完,唱着歌儿骑车回家,然后晚上安安静静的读言情小说抄句子背单词,真的好开心。世界上啊,真的有好多可爱的读物呢!

1990年

之前加了一个男同事的微信,大概一年前看到他在朋友圈贴婚纱照,前两天因为工作需要,拿了他的律师证复印件,一看这位同事是1990年出生,我第一反应,噢哟,90年的小男生就结婚了也,再一想,90年已经是30岁的人了!结婚简直是理所当然的事。怎么说呢,大概虽然自己娃都要上小学了,但是觉得自己是个小青年,于是比小青年更小的小男青年结婚了不免觉得,啊,好早
时间感真是一桩神奇的事情

昨天开庭,法官长得很好看,而且庭开得非常非常顺,完全听得懂他想要听什么,然后就沿着他暗示的往下说,整个庭开得是行云流水,非常开心!不过我想可能主要的点还是他长得好吧~~~

最近工作还挺忙的,接了奇奇怪怪的小案子,多劳多得薄利多销我也是很满足的,毕竟有得赚总是好的!不过还是尽量在上班的时候做完,下了班依然还是抓紧时间学英语读小说。《second life》之前读过一遍,因为情节太紧凑,没有看得很细致,所以目前在重读,一字一句都想读懂,这真是最近看到的最赏心悦目的言情小说了。看的时候有时候会去对照网络流传的译本,还意外的发现译本有译错的地方。所以说啊,所以说啊还是要去读原文啊!
还在读一篇也蛮有意思的同人,读过中文翻译反过来再读原文,然后也想字字句句都弄明白,我觉得这样下去,英文水平总会提高的吧?!
真心觉得,读英语为读而读是没有前途的,根本搞不下去,还是要读自己喜欢的,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居然一把年纪才真正领悟。有营养、英文、很想读,这三者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么回忆起来,其实以前没搞对方向,从来没有找到真正喜欢的英语阅读材料,毕竟作为一个成年人去读过于浅显的书会觉得有点无聊,但是如果是翻译成中文是我会想要读的东西当它是英文我肯定读不懂,而哈利波特实在是太好的入门,而公认比较好的同人则更是非常合适的阅读材料。

以及,最近颇看了一些英文H文,虽然只能看懂六七成吧,但依然觉得新世界的大门在缓缓打开。说起来女的写的H文,或者说女性向的H文和男性向的那种不一样的感觉是很明确的,并不在于是谁的口吻,比如少女之心显然就是假托女性口吻写的,女性向的点在于即使是重口味的文也会体现一种安全感,是得到允许的,受控的,是可以停止的,至少在我看的几篇以第三人称写的H文里很明显。女性向的文会有一种参与感和决定感。说起来,男性凝视是一种很神奇而讨厌的东西,没有办法用文字描述出来,但不论是在文章里还是在生活中,自然就会懂,我是觉得女的都会懂。又以及,说到得到允许,我看到有限的几篇同人里面,正面形象的男主人公可是非常有明确的询问的,比如说直接问“may I?”或者“yes?”,比如通过故意的停顿的或者迟缓,“give her time to reconsider”,一看吧,就是女的写的!

依然还是同人

最近还是在看英文同人,似乎已经有半年没有读过中文小说了,但依然并不知道英文有没有进步。有看过可爱的,有看过正剧感的,有看过独立小故事的,总体来说我觉得同人是有两大类,一类是本质上就是原著的解读,一类就是用这个名字、背景重新讲一个很独立的故事。
总体来说我喜欢第一类,但是第一类其实好的文并没有那么多,而且看多了会蛮累的
目前看下来,双重人生果然是最好的!
《Post Tenebras,Lux》也很让我印象深刻。这篇文是战后题材,设定是战争结束之后10年,SS和HG意外相遇,HG把他带回魔法世界。特别讲到的一个点,SS的心理负担和自厌。如果说顺着原著讲下去就是,SS在马尔福庄园,看着自己同事被纳吉尼搞S的时候,他有什么感觉,这篇文的前半部分把SS在做间谍时候的良心的负累,写得非常令人震撼,读完之后简直就是久久不能平静啊!另外,SS对于控制的反感,特别是情感操控的反感,警惕但是熟练,就还蛮SS的。里面SS的严肃克制,很迷人。这篇我我是在论坛里读的翻译版,但是读完之后会想就一些章节读原文。不过缺点就是这篇文实在太啰嗦了,有一些角色黑化得有点太过,就让人觉得作者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主角了。

还读了一篇出轨文,这篇文读的是英文,也没有翻译版可以对照,所以总觉得没有完全读懂,不过就读懂的部分来说,实在就是一个。。。廊桥遗梦嘛!
目前在读一篇战后疗伤文,比出轨文好懂很多,胜在细节丰富,还蛮好看的。大概5W词左右,我觉得这种体量读起来还是比较愉快的!
话说,读了这么多同人之后,读到了非常非常多的高H部分,我就觉得吧,确实能看得出来女的写H和男的写H是不一样的,就很想感叹一下,什么时候我们的大陆女的才能自由的大方的写用我们的母语写H呢?!看看那个判了10年的姑娘,真让人觉得非常非常惨。到底什么什么时候才能用母语写出并分享出心中所想,不用顾忌不用害怕呢?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么一天啊?!
又话说,看一个姐姐买了离线版的WIKI,真是又一阵悲从中来啊

在论坛上,有个姐姐,翻译了很多带H的同人,从其他帖子看来,是一个法官,就觉得。。。啊,好萌啊!白天一本正经开庭,晚上一本正经翻译同人
说起来对于这种工作之外,有一个反差颇大的业余爱好的人都还挺有好感的,觉得颇为迷人啊!

读英文同人,因为人物情节都喜欢,确实很读得下去,每天的开言英语和背单词也都还在继续,我要变身英文小能手!虽然隐隐的觉得老是读同人也不太好吧,还是应该读点更有营养的读物吧,但是更有营养又很读的下去的英文还是。。。等我英文水平提高一点再说?
啊!我要接新案子!新案子快点来!

女贞树的香气

这几天路上充满女贞树的香气,非常喜欢。这就是初夏的气息啊!
读完《混血王子》之后接着读了《死亡圣器》,不知道是我读得心浮气躁了还是罗琳确实写得弱了,反正觉得《死亡圣器》写得并不好,仓促急着收尾,一个接着一个解题目。而且魂器和圣器的交织总觉得设置得有点问题。
总之,读完了之后,就跑去读《双重人生(second life)》,一篇著名的斯赫同人,贴着原著最后两部写的,之前看了个开头,由于一上来就比较H,所以没读下去,现在重新再读,真的是。。。令人沉醉啊!
从来不知道读英文小说也可以这么起劲,起劲到早晨醒早了,赶紧躺在床上看两页的地步。花了整整一周读完了这本小说,又因为不是很放心自己对英文的理解,去扫了一遍翻译版,惊喜的发现自己应该是读懂了85-90%吧,然后有一种英文水平飞升的错觉

这篇文里面有很多作者对原著的理解,这些理解确实是有合理性,是映照和延伸了原著里的某些点的,所以好的同人其实就是对原著的又一次解读。
很久很久没有读过言情小说了,很久很久没有在书里看到人家谈朋友了,所以看的心神荡漾,H描写也写得很好看,直接详细干净贴合剧情。这篇文情节设置合理,情感线也非常细腻流畅,因为发展得循序渐进,读起来既感人又可信。那些棋逢对手的互动,简直是赏心悦目。甚至很多句子简洁优美令人印象深刻,总之啊,很喜欢!
话说除了主角的互动之外,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小细节,穿插、扭曲了很多原著的对话,有很多其他人物也都还蛮贴合原著的,说起来,罗恩他爹可真是温柔啊!
以及,我居然还写了篇巨长的评论贴在同人论坛。。。

读懂这篇同人毕竟有很多原著的积累,我还下了一部写战后的同人,如果也能读懂的话,那真的英文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了。。。吧?!
不过应该要先缓缓,毕竟这篇文真是废寝忘食读了整整一周,太伤神了,也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堕落了,不过能快乐时且快乐吧。又话说,有什么比在家喝珍珠奶茶读小说更快乐的周末呢?
下周开始好好干活!

英文学习、同人以及其他

依然在学英文,每天背单词,练听力,以及读英文哈利波特,觉得吧,日子也真是太舒服了!简直舒服得不好意思了都~~
每次在开言英语复述的时候都觉得完全复述不出来啊,要不就干脆看着读啊,但是每天一边这么想着一边仍然就坚持着复述下去了,表扬一下自己!

重读哈利波特之后因为最喜欢的人物是斯内普和赫敏,就忍不住跑去看各种斯赫同人(是的,我知道这个同人乍一听非常奇怪,关于同人稍后再讲),然后看到评论区有人说,向往有一个强大的、有担当的男人什么的,然后我就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喜欢一个纸片人,是因为希望拥有她/他,还是希望成为TA?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就我自己来说,是希望成为TA,倒未必是成为一模一样的人,但一定是这个人物身上有自己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品质,从来没有过想要拥有TA,所以并不喜欢白瑞德,也完全不喜欢少爷型的人物,比如说小天狼星

说到赫敏总是要说到她是学霸,其实电影里完全被删掉的赫敏创办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这一段其实是很体现赫敏性格或者说品质的一段,就是非常在意公平
PS,赫敏对于女性权益这件事也很在意,比如说在面对魂器的时候,“‘我偷走了真正的魂器,并打算尽快销毁它。’”哈利大声念道。“是啊,如果他已经把它毁了呢?”罗恩说。“说不定这人还是个女的呢。”赫敏插嘴说。比如在流浪在外的时候,“哈利抓的鱼,我尽了最大努力!我发现最后总是我去弄吃的,大概因为我是女孩吧!”看,和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一脉相承,某些东西就是她会意识到的就是会去计较,更不用说她可是DA的召集人,算是某一种热血社会活动家类,这比单纯是一个智多星要吸引人多了。
教授么就不用说了,自控坚定而忠于自己的内心,业务能力好,都是我非常希望自己拥有的点,而在非凡勇气背后的脆弱,在冷静狡猾背后的幼稚都非常让人。。。迷醉。。。当然更有可能让人迷醉的是AR
PS,把教授全部的正面因素都认为是爱百合花同学,我觉得太看低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确实是一开始转变的主要动力,但是他的一步步的往前走直到最后和邓布利多说“最近,只有那些我无力相救的人”等等,就已经完全不同了,就。。。升华了

然后就要来说同人了,想要去读同人,朴素的想法不过就是想要给喜欢的人物一点温暖,但是呢,就如同购物一样,我还没看几篇同人文,反而是看了很多很多很多同人文的读后感,相当于某一种商品测评。。。为此注册了一个论坛,一个需要发邮件要邀请码的很多规矩的小众论坛,经过波折终于注册上看帖子的时候,古早的论坛感扑面而言,想到以前那些飘散在风中的京昆论坛,真是,啊,百感交易!确实还是喜欢论坛这种东西啊!
接着说斯内普的同人,因为这人在原著里笔墨并没有很多,所以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快乐片段的人,就。。。十分惨。。。同人文把他作为主角,当然是需要提供一些快乐片段的,哪怕是Bad ending如果没有快乐片段,也就不能体现“虐”来,所以啊,大概。。。原著比最虐的同人文还要虐吧

说起来,我要去买本《民法典》,精进业务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