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染

前天和熊猫去喝下午茶,她看到我说眉毛颜色有点深诶,我说是的呀,等等我们去兜兜眉笔好伐?她说好,然后就跑去试眉笔,试来试去好像颜色都不对,正好试到一支,后面是一个旋转型的刷子,她帮我刷刷,结果立刻好了,很自然起来,原来我缺的是一把刷子!忽然想到这就是美妆教程上说的晕染嘛。然后,就需要去买刷子了,我说,啊,又要花钱了,熊猫立刻说,要不你试试奶瓶刷?我马上想到家里一个细细的用来刷娃吸管杯吸管的旋转型刷子,就很激动的表示,啊,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回家试试,果然合适,和眉毛刷触感以及效果都一模一样,耶!
去逛街的时候,我们兜了好几家那种卖花花绿绿本子,便宜的小饰物和装饰品的店,我不由得感叹,为什么我们快30岁了还在兜这种初中女生兜的店啊?!熊猫很犀利的看了我一眼,说,因为穷啊。。。泪目
这就是一个比较穷的仲裁员和一个很穷的小律师的下午茶,我们只各点了一杯饮料,没有点心

从安徽回来,花了整整两天,大搞卫生,扔掉一部分,不断的收纳,我脚得我们家好像比我结婚前都更整齐了,因为我丢掉了很多包括但不限于2004年(我还在读高中诶)存到现在的过期食品,经过努力,还是可以住得很愉快的嘛,预备,唱: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
把满满登登的架子变得有点空隙的时候,好像忽然呼吸都通畅了也

过年期间读了两本书,《收山》《法兰柴思事件》
《收山》但是我总里面的感情脉络我不是很理解,比如说他和老婆的感情线,似乎他就没喜欢过小邢?比如张晗,为什么他认张晗是他徒弟啊?!还总觉得冯的性格有点点前后不连贯。。。陈其我还以为有什么大包袱呢,结果也没有,就是生来性格别扭的一个人?!话说印象最深的是计安春一段,他可真是个好人啊,读的时候会想到张北海的《侠隐》,都是那种风物描摹的调子很好,可读性很强,但是没什么大意思的,人物并不能很立得住的小说吧
《法兰柴思事件》可读性也很强,舆论真是一种没头没脑的东西啊。。。不过这本小说作者的好恶有点明显,是个缺点,虽然有一种作者很正直的赶脚

今天下午做了披萨,从和面到炒披萨酱铺上罗勒奶酪烤开吃,才花了一个多小时,我觉得还算蛮快,味道不错,好像吃了几次自己做的这种很单纯的薄地披萨,薄底+酱+罗勒/香肠+奶酪,就不大爱吃必胜客那种了
打算明天煲个冬瓜排骨汤,然后盛出来一大碗,放些干贝再煮(shu不吃干贝,所以要分作两份),然后烫一把米线加进去,再浇上一大勺加了酱油的葱油,肯定很好吃
刚从安徽回来,家里什么新鲜蔬菜也没有,让shu剥一些松子,冷冻箱里找出速冻玉米,炒一碟松仁玉米,冷冻箱里掏出一块牛肉,炒一个不带牙签的牙签牛肉,开一包雪菜,略洗,加糖和酱油炝锅,炒一盒子雪菜,配上带回来的麻油炒腌鸡胗,也是很清爽愉快的一餐诶
这两天发现还是自己做饭吃得最舒服,所谓劳碌命啊

过年及其他

明天要带娃跟着shu去老家过年了,这一次可以住在城里姐姐家,大愉快!
这几天没有上班,因为辞了上一份工作,原来的工作打算3月1日开始继续做,所以这段时间算是在家休息。本来以为可以休养生息一下的,但是好像因为我不上班了,杨小花的战斗力也随之大增,还是每天身体都觉得累的不行,和shu俩人心理压力也很大,因为没有钱
但是焦虑也焦虑不出钱来
最近欲望淡薄,完全不爱买买买,也许是因为家里环境太糟也不可能改变,于是没有任何一种美美的东西能散发美美的光彩,也许是因为彻底买不起了。。。

入了一本厚厚的《最高院合同案件审判指导》,准备娃睡着以后抓紧读一读,另外法条也要再读几遍,闲时磨磨刀总是不错的吧?
还买了一本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因为知道这么读读必然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反而心情放松,在心里默默的说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然后就觉得读读倒也蛮开心
如果有一天能自由阅读英文该多愉快,因为英语世界有意思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诶

最近读了两本书《斯通纳》和《最好的告别》
《斯通纳》读了四分之一忽然就好看起来了,比较被吸引的地方在于一种不妥协的人生,挣扎,以及在工作带来的体面、体面感和身份感,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心的,这些微妙的东西写得还蛮好看的。工作啊,实在太重要了。。。不过啊,我还是由衷的觉得一个人应该拥有一种不依附某人或某机构生存的本领,以便过上一种更愉快的生活(爱帮书中人找出路简直是一种毛病嘛),话说我认为他和凯瑟琳不能在一起,是因为做不到,而不是在一起反而会不美好。。。这两者,我从来不喜欢混为一谈。。。比如我买不起市中心的舒适公寓(多说一句,如果有大钱,我是一定会买市中心的豪华公寓而决不会买乡间奢华别墅的人类)我决不会认为它并没有那么好
又,我喜欢他不通融沃尔克那段,尤其是忽然谈起戴夫。。。但是书里的女性角色很单薄,妻子的神经兮兮没有来由嘛,女儿的疏远也很迷茫
读的时候会想到淡豹在某篇文章里说的“认为人在“没什么存在感地度过一段时间”时还能舒适愉快,这也是种幻觉。我们经常误以为自己喜欢安逸的生活,以为那种生活是简单的,实际上,能安逸而不孤独和虚无,是很艰难的,不是平常心智的人可以做到。我越来越觉得,能对抗虚无的唯一办法是把自我缩小,并付出最大努力。”(其实我想说的不是这句,类似于这个的意思的另外一种表述,8过找不着了|||)

《最好的告别》看得有点消沉,因为不知道我和我爱的人们能不能拥有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都依照自己的意愿处理事情的幸运和福气。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重新再明白了一次,自成年以后,直到衰老死亡,最好的事情就是自己说了能算,所以尽可能尊重和给予爱的人们自己想要的,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擅自做主。。。又话说,善终护理和姑息治疗可真棒啊

马上要过年了,又可以下决心类,新年里对人对己都要谦虚、耐心、认真

2015年

一年过掉了,站在年底看未来,一片模糊,大概最快也需要三个月后才能看个大概
上周老板找我谈话,问愿不愿意在所里再挂三个月,在所里领执业证,所里替我交着社保,如果觉得那边不行再回来,这当然再好没有了,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立刻很感激的点点头。看起来,张小律师还是很帅很招人喜欢的嘛
工作
这一年工作上有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立案第一次开庭第一次群体事件等等等等,跟了几个案子,从六月份起给顾问单位的咨询修改都做统计,算算也超过200次,修订的文件超过20万字,做了两个裁员的案子,主讲了一次培训,也算得上有点进步
读书
几乎没读任何书,非常空白的一年,年度最喜欢的应该是《图灵传》《密码故事》《包法利夫人》
倒是陪娃读了不少绘本,最喜欢《咕噜汪系列》,单本的话觉得《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很好
电影、电视、演出
最喜欢的电视依旧是《傲骨贤妻》,年中看的《阳关三叠》亦很受感动,在剧场看了很妙的《御碑亭》,在天蟾看了两场京剧,一般般,大概因为工作要变动,有点心不在焉
吃吃吃
吃并做了很平衡精妙的凤梨酥、做了味道很正的糖心卤蛋、做了松软而香的松饼、做了嫩且入味的干煎带子、做了香酥蓬松的炸猪排,入手了能自动做出美味面包的全自动面包机,似乎新品不多。shu手艺颇长,做的猪颈肉实在很无敌。江献珠的书很好
一年的成长
更好的自己主要体现在:1、会画很美的眉毛了(在眉卡的辅助下);2、修复了十几年的门牙破损及黄,变得和边上的牙一模一样;3、有支一笔就立添妩媚的奥黛丽口红;4、走路的时候会注意挺拔。更焦虑的自己主要体现在:1、便便困难,非常困难;2、精神不能非常长久而深入的集中,尤其是看闲书的时候;3、自卑间歇性发作,觉得自己毫无闪光之处;4、有时候会不耐烦,会忽略别人,沉浸在焦虑中。
这一年,见了朋友,走了很多路,有一些能写出来或者不能写出来的感慨,对未来虽然依旧心虚但没那么心虚
而这一年最悲伤的事:爷爷过世了
跑去翻去年底对今年做的计划,果然,一件也没完成。关于明年,我都不好意思列计划了,要尽力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要对爱的人更好,戴了一只据说可以招财的镯子,所以,明年的心愿是:记录每一笔收入,争取让所有到手的钱(包括做案子(如有)和工资等等)超过10w
超过了就如何庆祝一下呢,还没有想好,容我慢慢想想~

《御碑亭》等等

周六大雨,去话剧中心看梨园戏《御碑亭》,很好看,看的好开心~~~
似乎上一次在这个剧场看的是《伤逝》,印象很深,时隔这么多年,还是记得里面的台词和戏装,大概是原著好,改的也好,同样是新编昆曲,《班昭》就不行,一塌糊涂,大呼小叫然后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还看过《琵琶行》,更不行,离开剧场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好像从来没看过一样,《司马相如》么,其实也不大好
还是讲回《御碑亭》,大概因为故事很成熟,所以人物的感情变化流畅,没有硬拗出来,这就比很多新编戏强多了。感情非常女性化,京剧里孟月华当然就欢欢喜喜的破镜重圆去了,但是梨园戏的改编非常女性视角,孟月华与书生的避雨在当下几乎只有惊慌,但是回家之后反反复复的镜头回放,就回味出一种欢喜,欢喜里呢,又有一些寂寞。然后丈夫回来,怀疑来怀疑去就休妻,休妻的时候孟月华忽然就意识到恩情比纸薄,非常愤怒失望。。。王友道和柳春生基本就是两个大道具,是啦是啦,柳春生很帅啊,王友道也蛮可爱,但是整出戏都是在孟月华身上,他俩就是孟月华感情的一个。。。小挂钩
开始梳妆的那一幕就好像一副风情画,然后那么多细腻的表演,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每一段唱,连背影也很美,头发慢慢的划过长凳,背影婀娜里的寂寞种种。音乐也很好听,非常婉转
而且设计也有一些灵巧的地方,比如说“杯、碑、悲”一节,如果全都是自思自叹可能就太闷,偶尔有点很有趣的地方整个戏就层次就更分明
再顺便说,《董生与李氏》很好看,《断指吟》我觉得就不怎么好。。。《董生与李氏》有一种欢乐劲儿,这种欢乐劲儿和梨园戏很搭

其实我看好之后想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新编戏的。《御碑亭》几乎是现代女性的心路历程,也不违和,因为第一感情发展很有逻辑,第二舞台和表演都实在太美。但是这种美和传统戏好看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新编戏也有很好看的,但是好看的新编戏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在看一种很美很吸引人的舞台表演,和我在看一场戏,这其中是有一点微妙的差异的。从京剧来说,《大探二》多么多么水的剧情啊!唱词更是非常傻,人物情感我觉得也根本谈不上。但是就是很好看好听啊!至少我还蛮喜欢的。这种好看和李少春版的《野猪林》(我觉得那个野猪林挺新编的,很50年代的气息)显然大不同,《野猪林》我很喜欢,但是就是另一种不同的东西了
不过看新编戏的时候就会对故事的没逻辑或者编得傻很抓狂,但是旧戏就不会,比如《红鬃烈马》,虽然也不能说没逻辑吧,但是这个戏实在太YY了,可是看看也蛮喜庆
或者某种程度来说,在新编戏中唱、做都是一种手段,是表现人物的手段,但是在传统戏中,唱、做本身就是人物或者就是目的。。。以前我觉得后者比前者高明,看完《御碑亭》之后就不这么想了,前者也是有好的,也能是一件挺不错的事,只要排的好看点儿。。。但现在审美粗陋的戏实在是太太太多了也。。。

公共场合哺乳及其他

前阵子北京地铁上有人po出一位妈妈在哺乳的一张照片,然后大家就吵开了。偷拍人家,还把人家照片这么大喇喇的放到微博上又加上很多嘲讽的评论这很不对,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问题是,公共场合不加遮挡的哺乳对不对?其实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的事情。
首先这是不应该禁止的,不应该被公权力或者商场的管理权等等权力禁止,我觉得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哺乳期的小娃和妈妈也都需要有公共生活啊,又没有母婴室,你让人家怎么办啊?遮起来?增加了吃奶和喂奶的技术难度嘛!怎么没有人说吃汉堡也要遮起来呢,是吧?!
但是,不禁止是不是就代表这是一件毫无顾忌可以展示的事情呢?和很多女权主义者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不是。不是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要尊重边上的人,要让他们觉得不尴尬,因为如果不哺乳,娃会很饿,娃会哭影响更广泛的人,相对娃很饿和很吵来说,来说路人目光的不适可以转个头就解决的不应该是最先被考量的。我的原因是如果普通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没有在非哺乳期裸露上半身的权利或者风气(如同那些光着膀子的男人们,虽然一般共识也许是男人们光着膀子也是不那么雅观的,但是并非绝对禁止对吧~),那么我总觉得哺乳期的女性的允许裸露(请不要说咪咪关键部分被娃吃住了也不算裸露这种技术性的问题)是一种女性的工具化。因为我总觉得很多鼓励公共场所不遮挡哺乳的论调是:那是你想多了!是你心中色情严重色情,觉得那是咪咪,这是娃的粮食好伐好伐好伐?正因为如此,我就觉得不大舒服,如果仅仅是粮食,那女性作为一位人类和一位女性的特质就被无视了。。。而女性本身,在哺乳期的羞耻感(当然我也觉得这种羞耻感很多时候是社会的建构,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以及,真心希望什么时候社会觉得不戴bra出门也是得体的)降低也是把自己工具化的结果,觉得哺乳期的女性就是娃的移动大奶瓶,万事都要以娃为准,这样。。。不大好吧?
所以呢,我这种虚伪的人觉得,公共场合不加遮挡的哺乳是不好的,因为这是一种失去自我的表现(但是我这种虚伪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只能律己不能待人的原则),如果需要在公共场合哺乳,要稍微遮挡一下,或者稍微背个身,这样,起码营造出一种姿态。。。

另一则
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我花了时间去想的,同性恋找不知情的异性恋结婚的问题,就简称为骗婚好了。有一些人认为,异性恋的婚姻也未必都是由爱情结合而成也充满了算计,也不尽然是桩桩件件美好,骗婚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觉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是有特殊之处的。
婚姻最原始来说,或者婚姻(作为被社会认可的婚姻,而不仅是相爱的两个人)最重要的元素并不是爱情,而是俩人结合成了利益共同体,婚姻是一份契约,这份契约就好像俩人合开了一家公司。异性恋的婚姻(绝大多数)在开这家公司的时候,都是清清楚楚俩人的资源的,俩人将互换或者互相利用这些资源,在社会上谋取这个共同体的最大利益。但是骗婚就不同了呀,一方看到的资源(不管是情感还是物质)并不是会投入到家庭的资源,合作双方的一方自己在同业经营诶!!根本就没真心想要共同经营公司诶!!俩人合开的这个公司只是为了掩护自己公司,所有的利益都要落到自己的公司里,那当然很恶劣,不仅完全背弃了契约,在订立之初就压根没打算遵守啊!
同业竞争的异性恋婚姻当然也有,比如一方非要用小家庭的钱大规模补贴自己原生家庭,但是这种补贴一方面比较有限度,另一方面在成立公司之前也比较容易看到(比如一方的家境非常差,明显表达出要不断贴补的意愿),那么算是出资瑕疵,和骗婚的这种对于契约的背弃还是有所不同的。而且就算是一妻若干妾的家庭,对于妻的利益也是需要考虑的,但是骗婚么,基本上就是赤果果的老鼠仓嘛~
从细节上来说呢,骗婚还有很多更糟心的地方,比如这种同业经营是隐蔽的,是不容易被查证的,会搞得一方心力交瘁等等,异性恋婚姻当然也会有这种事,但是一种婚姻形态是30%有这种事(我瞎说的比例),但另一种婚姻形态是99%,显然后一种形态是特殊而值得批评的嘛~
这整个推理或者思路里还缺一环,就是如何证明骗婚的同业经营或者老鼠仓问题,虽然我觉得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的要证明的话,我也不知道要怎么着手,大概要用量表吧,比如说从经济、家务劳动时间、情感支持力度等等方面做调查才行吧~

黄梅天

这两天温度高,返潮起来,到处湿乎乎的,地上已经开始长出青苔,很不舒展的天气。前几天有点低落,自从意识到自己各方面都弱爆了之后这两年总是时常有点低落,不过今天吃得很好,中午炸了极酥松的日式猪排,煎了一小碟豉油皇带子,晚上三下五除二煮了小半碗烤肉酱,煎出一盘子多汁浓郁的五花肉片,吃掉两大碗米饭之后,又愉快了不少。。。吃得好很重要啊!!
再次默念一百遍,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蓝文不能算卦武不能卖拳的人类也是人类的一种,得过且过没有眼光没有规划的人也值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何况有一位弱爆了的老婆和麻麻shu和杨小花已经够惨了,如果再把自己逼得太紧,他们就顺利的拥有了一个不仅全方位的没有能力而且还心情很差很暴躁的老婆和麻麻了!那么也太惨了吧?!

最近没有读到什么令人非常愉快的书,精神生活甚至贫瘠,上一次让脑子(或者说心灵)觉得吃得非常非常愉快大概是9个月前的《图灵传》,这实在太TM久远了!所以啊所以,我觉得我迫切的需要有非常美妙阅读感受的书,然而这种事完全不由我说了算。。。真伤感
今天读完了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书写得很散,很多部分看不懂,涉及到以色列啦,巴勒斯坦啦,犹太人啦的历史什么的,完全不懂,但是就看得懂的部分而言还是挺好看的类,而且翻译得也很流畅。但是因为看不懂的部分太多了,所以并没有非常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我喜欢他描述自己的给自己编故事,用纸筒橡皮筋或者随便什么东西排演一场又一场战争和营救,因为我小时候也常干这事儿,记得幼儿园时期我坐在家里的窗台上,看着楼下车子来来往往,在纸头上画一个个自己营造的世界和战争,一边画一边喃喃自语,然后把整张纸都画满,再继续扶着窗边看楼下的车,手掌里沾满绿色脱落的油漆碎屑。。。岔开来说一句,杨小花有一本非常奇怪的书《欢迎来到神奇船》,她还蛮喜欢,就是一个小朋友看到一艘船,就跑上去看,发现是一搜神奇船,船上有植物园、动物园、研究室、游乐场、工厂,基本就是一个我们现实世界的简化版,然后这个小朋友看到这一切就很满意,然后这本书就没了!完全没有任何情节的,就和我小时候自己安排出的世界差不多。。。大概小孩儿都有一段时间爱这个吧,如果长大了还爱,大概会变成哲人王什么。。。囧
继续说《爱与黑暗的故事》,比较喜欢看他写家庭生活啊,亲戚关系啊什么的,还有联合国投票的那一夜(我老是会想到《四世同堂》里抗战胜利的那天),他那拥有注意倾听这一性感品质的风流爷爷,非常爱消毒的奶奶,老是用讲解词语掩盖尴尬的父亲,抑郁症(这是我总结的)母亲。。。犹太人的深重的不安和恐惧以及渴望归属感也描摹得非常动人。。。更动人的是他和母亲的感情,并不完全理解但是依然深厚的爱,那种心痛和怀念,甚至是怨恨,并无一词具体来写,但是充满了整本书。。。还有啊,书很后面一段他写和奥娜老师上床那一段写得可真好,女性的温柔和孩提般的感激什么的

酸菜鱼米线

外头飘着雨,冷但是不潮湿,是我很喜欢的天气,窝在家里最最舒服,坐上一锅水煮米粉,同时把龙俐鱼斜斜的切成片加一点盐一点白胡椒一点淀粉,shu之前炒的肉末雪菜加一勺香料油再随便炒炒,加水煮开煮一会之后下鱼片,米粉过凉之后捞进去,一大碗热腾腾的酸菜鱼米线顷刻可得,吃得非常愉快~~
京东打折,又买了一些书,觉得吧,真应该去办一张图书馆卡也,改日要去办~~

昨天电视上在放邓丽君,听了几首之后想起来周璇也唱过嘛,就去找周璇的来听,觉得周璇的歌啊,有一种神奇的不谙世事感诶,话说邓丽君可真好看啊
看到篇蔡康永写张爱玲,说张爱玲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土,“拿所有三十年代作家来,放在张爱玲的身边,立刻分晓;白话文有白话文的土、文艺腔有文艺腔的土、左派左派土、右派右派土,一个一个不是青筋暴露就是灰头土脸。 ”,我觉得说的还蛮对啊,倒不是说确实人人都土,而是确实张爱玲的文章一点不土气,土并没有不好,三十年代好看的书也挺多,只是觉得这个特点确实形容得蛮精确
《傲骨贤妻》终于开播了,依然很好看,话说啊,我比较讨厌看Diane和Alicia不和,因为她俩的不和总是因为误会,我最讨厌看因为误会不和的桥段了!!又话说,Cary克还蛮可爱的,越来越帅了!而且。。。有真心。。。不论对Alicia还是Kalinda,都是有真心。。。有真心的人,都是很可爱的,比如will,比如Cary,比如Kalinda(但是这个人物的设定有点怪),Diane虽然并没有很体现真心的桥段,但是她有自己的原则和理想,所以也很可爱,那些随时可以变来变去见风使舵使得非常伶俐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当武器的人们啊,就没那么可爱了。。。比如Peter。。。所以呢,我觉得吧,有一些自己坚守的东西或者人的人才可能是可爱的(好像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事情?)

在忽然变冷的时候,偶尔会有一种要发生点什么不确定但是美好的事情的感觉诶~

奥黛丽

这是大前天入手的一只口红的色号,非常喜欢,哑光但是质地顺滑不干,颜色无法命名,贴在朋友圈里fashion大牛们纷纷表示是豆沙色,但是我觉得似乎膏体看着比较豆沙,但是上嘴会偏玫红一点,总之是阳光又妩媚,默默的把这支口红视作新年礼物,也许意味着这一年的一个妖娆的句号(虽然离年底还颇有些日子)以及下一年一个美艳的开始
昨天忽然降温,走在路上冷飕飕的,但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力量
今天做了一个工作上的决定,可能会影响接下来的整个职业生涯,充满了不安和忐忑,这些不安和忐忑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愿最后会顺利会是个正确的决定

培训居然就过半,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发现好像集中精神听讲的能力变低了很多,很容易分心,深深的叹口气
前段时间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可能因为知道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不论做什么都有一种赶紧打发掉的感觉,重要的事重要的决定都已经过去,接下来要好好把实习日记补一补,小论文写一写,考试资料看一看啦,然后恢复成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有一天我在想一个问题,关于愉快感受的来源,我有个女同学,最恐惧的事情就是别人背后议论她,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感受多半都来源于他人的目光。我自认为并不是很在意目光,自认为愉快或者不愉快主要源于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主动追男同学啦,表白啦,这类事情虽然需要巨大的勇气但并不是不能做到,因为从我的价值观来说,觉得这件事很美啊,有勇敢之美啊,但是我这个女同学就不行,她觉得要是被人家知道人家背后嘲笑她那简直太可怖了啦!(不过也因此我很难想象全然无条件的爱自己该是种什么感觉,因为我通常觉得自己比较厉害的时候就比较爱一点,不太厉害的时候就差一点。。。)anyway,我想说的是,看起来我的愉快不来源于他人的目光,但是前两天我忽然想到,我整个小学附加半个初中人生的幻想就是我可以知道我那些同学们究竟是怎么看待我的对我有什么评价。。。太诡异了。。。也不知道这两者有什么神秘的联系呢还是单纯的好奇心重还是忽然有一天就不在意一般人只在意我在意的人的目光了。。。囧

无条件的爱

问题一:是否具有无条件的爱?包含两个子问题:1)什么是爱;2)什么是条件;问题二:无条件的爱存不存在非亲子关系中?问题三:无条件的爱的重要性?以上是最近思考的问题
育儿界很流行一个说法,要给娃无条件的爱,不可以用爱做交换谈条件,比如你乖乖吃饭才爱你,吃得乱七八糟就不爱你了,宽泛的来说我当然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爱是一个多么光彩熠熠的东西啊,居然拿去买娃吃不吃饭睡不睡觉这种小事,实在太大材小用了。但是,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呀,无条件的爱是真存在的嘛?!

首先,什么是爱?如果爱是对一个人不离开不停止的关心和在意,愿意为了对方高兴而付出,那无条件的爱确实是存在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她是我娃(虽然严格来说身份也是一种条件,但是这种不可能更改的事情就算作是非条件性的人物属性好了),我肯定会关心她,但是这种爱很基础啊,爱包不包括愿意和她在一起愿意和她相处呢?如果不包括,那么爱这件事好像比较温饱线,不够上层建筑,如果包括,如果爱的含义里包括喜欢,那么我很负责任的说,并非无条件的。
喜欢这件事实在太有条件性了,如果一个人脾气暴躁完全不能体谅他人的感受,那我毫无疑问不喜欢她,这个人是就算是我娃也没有用,我不会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的。且不说这么宽泛,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只顾自己玩手机,我都会大喊一声,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
所以呢,喜欢这件事,一定是身上有一些被对方欣赏的闪光点,才会喜欢。我总觉得,除了对娃的爱,大部分的爱最初都是建立在喜欢上,因为喜欢那些闪光点,所以愿意接受那些不足(是的,是接受,我爱你,连同爱你的五毛这种话我可讲不出来,虽然这个闪光点和不足都是相当主观的东西),喜欢了之后长久的相处,积累了很多共同相处的记忆,两个人交融在一起,成为彼此的一部分,然后,变成一种看似无条件的爱,也才愿意忍受喜欢的部分的某些变化,而长久的全方位的变化,我觉得。。。大概也很难忍受吧。。。无条件的爱中的喜欢这个部分就会慢慢损耗掉,变成一种温饱线的爱。。。我觉得爱与喜欢是交际的关系,而非一方是另一方的子集,可以喜欢某人但不爱,可以爱某人但不喜欢,自然也可以喜欢并爱着某人

然后,什么是条件,总看到有人说,因为你是你而爱你就是无条件的,因为你具有XXXX而爱你就是有条件的。可是具有XXXX正是你是你的一部分啊!!或者因为你温柔可亲而爱你就是无条件的,因为你月入5w而爱你就是有条件的。但是,我觉得吧,不论是温柔可亲还是月入5w都是条件,只不过后者是不稳定且易变的条件。于是,我赞同因前者而爱的人并非是前者是一种更高级的更无条件的爱,而是前者比较有眼光,后者看重的那些外在的易变与相处关系不大的东西让我觉得后者比较没脑子目光比较短浅而已。。。
所以,结论大概是,无条件的爱存在在亲子和非亲子关系中,只是这种爱比较基础,涵盖内容有限

当然,那种,只因为你处处为我赚钱你处处替我打算处处委屈自己所以我爱你所以我喜欢你,这种就不要谈这是什么爱这是什么喜欢了,这不过就是想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罢了。。。或者只是一种自私的控制罢了
无条件的爱的重大意义在哪里呢?据育儿界的说法就是,知道会有人不管你怎么样都关心在意你会带来无以伦比的安全感,会有面对世界的勇气,这或许是吧?我还觉得爱有一层重要的意义就是,它带给人们价值感,就是我值得(或者必须)活下去,因为我对于另外的人很重要。。。不过话虽如此,但是被人喜欢也不可缺少,因为我的某些特质被人喜欢,被人觉得骄傲。。。这或许不是人生存在的意义,但多多少少是人生存在的乐趣啊以及多少是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吧。。。获得爱?哦,那太并非自己努力就够的~~~
以上,写得乱糟糟

沉默的大多数

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微信里转了一篇文章,写的是对他影响最深的4本书,不免也在琢磨对我影响最深的究竟是哪四本书,按照时间排序的话:
1、十万个为什么
老版的一套红黑封面上面画了一些爱知识的少年,小时候翻来翻去翻不厌,还拿了一个小本子做摘抄,试图抄下所有这个世界的答案。。。怎么说呢,这套书大概奠定了我某一种简单粗暴的世界观,就是凡事总有个道理啊!
2、沉默的大多数
这本书太太太重要了,如果选影响最深的唯一一本书的话,我就会选这本。大概初中的时候读到,现在再看,确实很多内容是很浅显,但在当时,从未听过有人从这样的角度解释过社会,也从未读过如此有趣的文风,深深的着迷,一度读得很熟很熟,很多篇目几乎能背出来。。。按照这本书建立了一种朴素的社会观和对社会事项的判断直至现在,也仍未有很大改变。而且呢,这本书仿佛是一张地图,书里提到的赞赏的书一一去找来读,从罗素到卡尔维诺,在找来读中又有提到新的书,再继续找来读,就好像是一张阅读网编织的原点
3、谈美
高二的时候不知道是从语文老师那还是图书馆找到的这本书,非常喜欢。觉得好像展开了另一个世界,开始懂得一点美,懂得一点对于文字或者艺术品本身的欣赏,哪里好为什么好,就突然间有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时隔这么多年还是很喜欢这本书,文风非常质朴亲切而且讲得很明白。更不用说对于文学作品的眼光也是非常中正平和。。。然后啊,当时就去找了朱光潜其他的作品,《诗论》当时并不能完全明白,但也还是喜欢,可是《谈美书简》呢,就觉得。。。额。。。似乎。。。不太对头。。。后来得知是他晚年学习了马列主义之后写的,不免对自己的眼光小小得意了一下
4、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这是一本很近的书,2010年的时候读的。。。和之前的几本书比似乎是没什么分量,不过对我是很重要的。本来烘焙也就是网上看看食谱,刷刷论坛,但是从这本书之后就忽然开拓了一个新的更高级很多的厨房领域的眼光,反正看完之后呢,觉得整个厨艺界真是门道极多山外有山,然后吧,对于厨艺的追求和自我要求都忽然就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有第五本,也许我会选《年华是无效信》,现在看来真是一本我绝对不会重看的书,完全就是高中生读物,但是我读它的时候正好是高中生,以及以前还没读过任何类似的书,以前总是读一些宏大叙述或者说更传统的书,看完之后就深深的被其中对于女生小心思的描写给震撼和共鸣了!第一次发现书可以这么写,那种很小的情绪很微妙的感觉也是能够并值得写出来的。。。第六本呢,大概是《思痛路》或者是《露沙的路》,从那时候起奠定了一种对历次政治运动以及政治运动里的人的很大兴趣,初一初二那段时间居然读了很多,杨绛的所有集子、遇罗克、1957年的夏天、陈寅格最后的20年等等(真是80年代感)。。第七本大概是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或者《面纱》,第八本可能是《如谜的解谜者—图灵传》,第九本可能是《不存在的骑士》,第十本可能是《有一天啊宝宝》也有可能是亦舒。。。
并不是说这些书最好看,(有非常多我很喜欢的书和作家没有列进去,但是影响这种事和此刻的喜不喜欢关系没有那么大),这里面也有一些是我现在一点也不喜欢的书,这些书更很难说带来了实际的知识,但是确实三观的建立与以上这些密不可分,话说除了亦舒竟然没有爱情小说,但是我想来想去,看过的书里居然实在没想到一个令我特别喜欢的爱情故事。。。囧。。。以及,大学四年正该是(也确实是)三观建立的时期,但是居然没有一本对我很有影响的书是那时候读的,大概。。。那段时间的三观建立靠的不是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