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故事啊

就是这么些!中秋三天只出门上了次课,其他都呆在家里,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1、大师课以及上课的收获
看了一些大提琴大师课,我发现,大佬和学生之间很显著的差别就是,大佬的弱奏(拉)非常非常猛,可以那么弱,细若游丝而游丝不断,所以大佬的幅度是1-100,学生的幅度基本上就是50-80,就窄了很多,没有办法那么对比和起伏
听卡普松上课,有时候他说如是这般之后,学生再做一遍,有时候忽然就好了!连我都听出来不一样了,然后,他会说,once more,然后once more之后,有时候学生还能做到,然后继续往下,有时候学生真是听着第二次就又退回去了,打回原形,就怎么说呢,有时候不是做不到,因为学生明显已经做到过了,但是不能保持,不能固定下来,我觉得once more是很重要,我自己也觉得有时候就是做到了,但是如何一直做到,甚至如何一直能听出自己做没做到,真的是难题啊!

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连贯性,并不是中间不断,其实中间还是有空气,不是屏住一股真气,而是上一个音的淡出和下一个音的渐入,甚至不用淡出和渐入,只要保持原有的力量进入就可以,不要重新起,就能有连贯的效果
docle和espressivo的区别,前者更小(包括揉弦的频率)更轻更柔和,后者更宽
一首曲子,头开在猛吸一口气上和呼出一口气上是不一样的,吸气就是很会猛
看王健的大师课,提到,歌唱性不是说话,歌唱的关键是要有翱翔的感觉,是从天空俯视大地,是即使飞得很低,擦到地面,也不是坐在地上,是随时可以悠起来的,此言甚是,和我的听感很类似,但是,如何能实现这种效果,视频里没有说。我自己觉得可能就是连贯性和强弱的变化吧?
乐句如果是音阶的行进,尤其是下行的小二度的时候,第二个音可以左手轻一些下去,啊!真是立竿见影啊,立刻就没那么死板了
而且坐姿对于声音的影响也是直接的,老师说头不要低,眼睛可以看指板,但是头不要低,脖子不要压下来,腰不要往前挺,就是盆骨不要前倾,我觉得确实,声音就会有变化

2、hemiola
我感觉下来,hemiola有两种,一种是单一的旋律里面,某几个小节三拍子变成一种二拍子的效果,一种是左右手/两个乐器/两个声部,一个演奏两组音节,一个演奏三种音节,就是三对二,据说勃拉姆斯是hemiola的大佬,他很喜欢搞这个。非常惊喜的是,我在练第一奏鸣曲的时候,有个地方觉得有点变化,不太一样,会有一种紧张感的加强,原来就是hemiola啊!也就是先主观上感受到了,然后又通过原理懂得了,就特别开心!

3、死亡与少女
看了一个讲解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的视频,说死亡/死神与少女是一个经典题材,有很多这个主题的作品,我忽然就领悟了!音乐剧《伊丽莎白》不也是该题材的一种进化嘛?!死神虽然是以一个少年的形象出现(啊,mate,超级无敌迷人的mate),但伊丽莎白和死神的推拉,诱惑,呼唤,逃离,终归于死神的怀抱,原来也是经典套路啊!有意思诶

4、双城记
读完了《双城记》,我觉得还挺好看的,而且,我觉得故事的叙述结构也好,里面人物的矛盾性也好,作为一个1812年出生的古代人来说,真的非常高级非常厉害!最后30%非常好看,节奏骤然加快,所有的线头开始收,收得很干净,没有一个线头没有交代,就很古典的爽,以及Sydney Carton和小裁缝在刑场上的场景,非常刻意,但是也非常感人
当然,很多人物也很单薄或者很概念,比如露西。。。就是一个行走的女性美德大全嘛?!里面酒馆夫妇反而是比较生动的一对,但是考虑到狄更斯是个古代人诶,我还是会用比较宽松的标准来看待
我觉得,《悲惨世界》的核心故事和这个有点像,都有一个曾经入狱的成为圣人般形象的父亲,一个沉静的女儿,一个待营救的女婿,一对酒馆夫妇,一个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哦!而且还要搞“爱是比恨更长久更了不起的”,最后一切归为爱,和邓布利多差不多
以及,我觉得狄更斯还蛮喜欢“复活”/“重生”这个概念的,就很宗教,比如说医生“死而复生”,比如说Sydney Carton牺牲然后得到了永生(?),甚至说里面有个坏人假死然后脱逃等等。。。
又以及,我觉得罗琳阿姨从狄更斯里吸取了很多灵感,斯内普教授更是和Sydney Carton有一些共通之处,在网上搜一搜也确实颇见到一些人是这么认为的,怎么说呢,我觉得,可能这世界上的故事碎片就这么些吧?变化细节,变化叙事方式,然后就有了无穷变化

5、勒卡雷
还看了一个节目,讨论弗莱明和勒卡雷的,有个人说,勒卡雷其实就是在寻找自我,想要讨论的困境就是我是谁,是否有遗失的自我,是否有人比你更了解你,他的一大主题就是father-son,我心想,这我懂,就是找爹啊!这世界上多少主题,归根结底都是找爹。。。你看,哈利波特里面大家都在找爹,哈利在找爹,ss在找爹,甚至伏地魔大人都试图找爹,流人里面river在找爹。。。而且是儿子找爹,因为爹对于女儿来说,非常简单,找爹这种故事所特有的张力和复杂,只对于儿子来说成立,因为。。。这就是父权社会啊!

高浓缩状态

也不知道为什么,周末两天又和shu看了一遍《悲惨世界》10周年演唱会,这个已经是我第4次也不知道第5次看了,还是觉得很好,连shu都感叹,真是太上头了!
又完整看了一遍05版的《伊丽莎白》,看了几段steven barton的吸血鬼之舞和“all I ask of you”
就,很迷醉,整个人处于一种略亢奋的状态,我觉得舞台剧这种东西就是要带给观众一种高浓缩的精神状态,与之相比,任何流行歌曲都显得非常清汤寡水
看到有人一场一场看同一出戏,其实也是能理解的,就是但愿长醉不愿醒嘛。。。毕竟看完这种就是要充分调动你的所有情绪、所有精神,所有过往和想象的戏,体会到一种为你量身定制的浓度很高的感情体验,再重回日常生活,就不免觉得一阵失落

今天在地铁上听了一下Thomas Borchert的贪欲,我觉得是另外一种演绎,就是有一种剥离感,就是告诉你,我伯爵本人就是在演戏,我不过是用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诱惑人类。。。我觉得其实也是一种有说服力的演绎
但是,论起来我肯定更喜欢恨天怨地生大气的steven barton,说起往昔的猎物/受害者,就是明确的俱往矣的感觉,但后半段有一种真正的痛苦在里面,是一种自厌一种对自己的嫌弃。。。而且如果伯爵的痛苦也是虚无的,是假的,整部戏就太虚无了一点

B站上还有一个10周年《悲惨世界》沙威演员的访谈,每一个词的咬字和重音,每一个句子的情感走向都是经过琢磨的,试过不同的方式,也还展示了其他的方式,比如说这样那样,但是后来觉得应该这样,经过反复琢磨和充分安排最后呈现在舞台上,自然是非常非常浓缩的

我看微博上有个昆曲爱好者,说她老师说,“演戏最重要的是让观众有代入感,不要单纯以为你在台上跟台上的演员演对手戏,台上演员之间都是假的,因为人家也在“演”,跟观众之间建立情感交流才是目的,观众才是真正的对手”
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和我感受到的非常摄人心魄的演出很一致。就比如说马吕斯轻轻搂着艾潘妮唱“A Little Fall Of Rain”,俩人的互动真是看着温情+心酸到爆炸,但其实真正的目标,是台下的观众,是为了把你吸进来,把你固定在座位上,为了让你久久不能平静,为了让作为观众的你感觉到温情+心酸到爆炸,让你本人感觉到一颗心满溢了各种情感。。。所以,看完一场精神完全被调动的戏,会让人回到日常生活的时候一阵失落,因为生活中不太可能有如此浓度高的情感体验

顺便,我和shu都觉得25周年版的《悲惨世界》音乐会就很不行,就怎么说呢,我俩简直就是九斤老太,还觉得79版的电视剧《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比2011年的电影版好太多。。。
又顺便,听多了之后,会有一些小地方,觉得特别可爱,会特别喜欢一些演员在某些句子里的单词发音,比如说,ABC酒馆那一段, Michael Ball唱“she’s not there”,there是一个带花的小腔,颇为荡漾,Michael Maguire唱“don’t count at all”,at all的发音方式,特别干脆立断,有一种斩钉截铁的感觉等等,啊,回味无穷,啊,上头

又,我觉得发音和呈现效果确实是有联系的,比如说著名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第一次剧中唱是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在全剧末尾唱的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Lost in the valley of the night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are climbing to the light 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s”
两者旋律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其实听感不太一样,特别是最后两句“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和“For 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 There is a flame that never dies”相比,前者的两个beating听上去是更硬,更有气势得多。。。同时也可能是前者音节没有后者多,所以后者就有一种更和缓的更碎的效果

背要直!

昨天去看了音乐剧《伊丽莎白》的音乐会版本,文化广场的剧场我不太喜欢,而且我这次的位子也很差,是二楼贵宾包厢,视线被三楼层层叠叠的包厢底遮挡,非常不完整,加上所谓贵宾包厢每个小空间里有洗手间,臭臭的。。。所以就在时不时的臭臭气中看完了音乐会。。。
虽然是载歌载舞的音乐会,但是和音乐剧还是不太一样,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递进和炫目的舞台效果,所以就更挑人了,要演员本人非常有气场才好看

特地挑的这一场是因为这几天的死神是马三伯,虽然。。。我也没特别喜欢他,但毕竟是德语音乐剧的明星嘛,确实是不一样的!
《最后一支舞》唱得真的荡气回肠啊。。。听完之后,忍不住要叫一声好!虽然他这个死神过于实敦敦的,不太虚,还雄性荷尔蒙爆棚,但我觉得这个演绎也算是有内在逻辑和说服力的,现场气氛真的很好,很爆炸,即使不是特别令我荡漾
但问题在于他和茜茜没啥共振,有一种铁打的死神流水的茜茜的感觉,就是换一个茜茜完全不影响,这不是茜茜幻想出来的,为茜茜定制的那一个死神,不是the one
但这里的茜茜也不够强,好像确实没有足够的法力可以定制一个死神

当然没有什么可以比maya和mate更好!!!那么真诚热烈,在诱惑和抗拒之间反复激荡,说起来剧场一出来,我就又听了几遍05年的官摄录音,据说maya明年要来开音乐会,mate也会来,啊,如果他俩真的来,那一定要去!!!哪怕mate的嗓子已经完全不行,也不重要,要看到他本人,用力握拳!!!

这场音乐会让我觉得整个舞台有点不平衡,没有上次看《剧院魅影》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不过,音乐会追求的可能也更是互动的气氛?明显觉得马三伯最好,茜茜公主次之,一定要说一下的是茜茜公主她老公,就是奥地利皇帝,啊,这个皇帝不行!后来出来翻评论,说他是替补,本来的皇帝身体有点问题,而本来的皇帝是05年官摄版的皇帝啊啊啊啊啊,没看到他,实在太可惜了!

这个皇帝不行的主要原因是,他背不够直,不够挺拔。。。我觉得这个皇帝被皇太后如此耳提面命的教育要有皇帝的样子,是万民的表率,起码。。。应该样子好吧?可能为人软弱是个妈宝,但起码得是一个挺括的妈宝吧?!一旦有点头前倾或者背不够直,就没有贵族气概了
更可怕的是,在“夜船”那一段,年老的皇帝再次见到茜茜,穿着类似军装的长款黑色大衣,半敞开,杵着拐杖,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体现年老,演员更弯了。。。我又是二楼俯视的角度,看着。。。非常像个老小区门口穿着军大衣的保安
看完出来,搞得我不自觉挺了挺背。。。觉得千万不能像那样

战友情和对手情

CP界,我觉得有两大类,战友情和对手情。这两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各自还有细分

比如对手情既可以上来就是对手的,一方老琢磨着要干掉另一方,然后因为因缘际会一方又救了另一方或者或者因为老琢磨对方,反而就生了敬佩之情之类,也可以是曾经是伙伴后来分道扬镳的,而分道扬镳又可以细分为是公开走上了对立的道路,还是一方暗搓搓的投靠了另一方
比如说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是前者
比如这两天沉迷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很多人磕的bill和jim,就是后者。简单说就是这俩人是一对谍报界的双子星,但后来bill转头另一方,老大只知道有叛徒,然后派jim去一个局验证到底是谁,bill明知道jim会去,但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真正的老大,看着jim出外勤,被打伤,又有点不忍心,用自己的叛徒身份保了jim的命。最后,jim知道bill是叛徒,偷偷溜进看守处,杀了他。。。颇为爱恨情仇,而且jim和bill还都是男的!不得不说,勒卡雷在1974年就已经。。。非常AO3。。。真的是前辈啊!顺便,勒卡雷的《女鼓手》就是战友情的CP,令人迷醉。。。所以我觉得豆瓣上有个人说的对:勒卡雷真的是CP界的大触啊

我和小女巫都喜欢战友情这一款的,但是细分又有不同
小女巫喜欢那种是生命中非常缠绕紧密的,比如说球类的双打,必须要共进退,互相承诺,这一款我不太行,我不太喜欢这款CP,彼此彼此责任重大,大到你好像要负担另一个人的人生

我喜欢的CP是,我可以给你安慰,参谋,训练,我深刻的懂你,我尽我所能帮你收拾烂摊子,但是,要面对的东西最终只能自己面对,我不能替你面对,我也无法保护你不受伤害,就好像双重人生里的SS和敏敏,SS只能自己去如履薄冰面对老伏,敏敏只能自己一路和哈利逃亡在外,战后敏敏能做很多准备很多游说,但最终面对审判的还只能是SS自己

早晨在上班路上想,可能这就是一个上了很多年班的人的CP之心,那就是:无论如何,无论周末多么快乐,多么治愈,到了周一,班还是得自己去上。。。
说起来,我觉得这也就是我喜欢间谍题材的又一个点,完全信任,后背完全托付,但再怎么准备,面对大boss的还是只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
所以,这就是高度浓缩的困难中的高度浓缩的慰藉。。。是如果有深切的情谊和彼此的理解,生活就会好过一点点

又话说,看完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电视剧,好看!远远比电影好看!
于是,周末和shu快乐的看掉了《史迈利的人马》,好看的,这种好看,不是看完之后觉得很爽快的好看,而是有一种气氛久久萦绕不散
这两部片子里,我印象很深的地方第一部里面,是史迈利和谁说到皮特,大意是当时皮特技不如人,他的一个特工死在西班牙,他到现在都没完全走出来,当然了,我也不会信任那些可以真正走出来的人。。。就这几句,就皮特和史迈利的性格也都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第二部里面,史迈利去找安恩,安恩问他想不想去散步,史迈利行啊,安恩就很光火,问他,你想不想去散步?!史迈利说,想的。。。这一笔,立刻就体现他就是一个。。。如此不喜形于色的人啊,安恩肯定觉得自己于他就非常可有可无
然后我居然又跑去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书了。。。

my power over you go stronger yet

昨天去看了《剧院魅影》上海场的首演,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快乐了!
舞台之炫酷,体验之美好,是一种对我来说非常新的东西
就是,能明确感觉到,这是一种整体的文化产品,编排、舞美、道具、服装、调度、机关设置、灯光、音乐、演员表演、演唱、说台词的综合,是一种美轮美奂的产品,这件产品里包括了产品本身、产品营造出来的氛围和非常令人迷醉的剧场体验

这件产品,在方方面面是为观众着想的,是尊重观众的,是有诚意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产品,并不是我们一般所谓的“艺术品”,但这完全无损这部戏的光彩
我个人觉得很受感动,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剧场看到这种东西了,绝大部分新编戏,会令我觉得,要么它的主要目的是骗经费,要么是骗经费之余用来献礼/评职称,要么就是骗经费、献礼/评职称之余最好能教育一下观众以便让编剧/导演自己爽,反正我完全没有觉得作为观众有任何一点被尊重,大部分其中的演员我看估计也没怎么被尊重。。。

看下来,我觉得在音乐剧里面,演员是其中的一环,这一环如果做得好,能光芒四射,极大加分,如果做得没那么好,剧也颇为能看,就是80分和120分的区别,可见,这不是某个演员或者某个明星的个人秀。。。毕竟《剧院魅影》已经演了快40年,卡司至少也有十几拨吧,当然有人喜欢这个那个演员的,但总体来说大家认的还是这部剧
以及,我觉得这部剧是很值得一看的,就算对音乐剧没有特别的感觉,看这部剧也能了解一个自己非常不熟悉的领域/产业/东西,就好像。。。对迪士尼没什么感觉,但也值得去一次这样?(以及,我非常。。。厌恶迪士尼乐园)会知道为什么这个东西会成为。。。销金窟?

然后来说昨天的演出本身,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呢!
毕竟是一次舞台演出,舞台那种由演员带来的特有的亘古不变的吸引力是在的!尤其是Christine,很饱满,声音又甜又清亮,舞台感觉也很好。墓地那场,唱得我一身鸡皮疙瘩(褒义),phatom开始较为一般般,但是后半场比前半场好,有一些细腻动人的地方,主要是开头有些地方令人担心他唱着唱着会崩掉,虽然并没有崩掉,子爵表演还不错,是温柔款的,但是主要是我一直听的是Steven Barton的版本,所以“all I ask of you”就觉得有点弱,但我觉得这是我的习惯问题
结尾的彩蛋是20年前上海演出的Christine和本次Christine合唱think of me,颇为感人

值得特别说一下的实际上是乐队,演出7点半开始,我7点5分坐到剧场里面开始刷手机,然后听到乐池里乐手在热身,不同乐器搞出一些不同动静,各搞各的,然后!我听到了大提琴手在拉勃拉姆斯的e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片段热身,那个音准啊,连我听着都十分不行。。。可见是真的真的不行了。。。今天看repo,也有人提到,乐队不太准,尤其是纯四度纯五度的时候很明显,真的演起来,以我的水平,乐队我是听不出来准不准了,但是真的,那个热身时候的片段实在是震撼到我了。。。和shu说起来,shu还说,说不定这样的人还会去教学生呢,说不定还收很多钱呢。。。啊啊啊

我觉得音乐剧是一个特别不纯的东西,总体来说,我比较喜欢的也是不纯的东西
它是协调是商业运作是环环相扣是稳定是可控可预期,是你跑到一家品质有保障的高级餐厅吃的一餐饭,而不是你和朋友兴之所至在家煮的一碗灵光乍现的面,后者当然有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美感,但是前者反而能带来另一种慰藉
所以,还是想感叹一下,啊,很爽啊!!再去看一次也可以啊,这样
又,标题是本剧里面我觉得非常。。。色情的一句

《挚友》

又看掉一本勒卡雷,这本我觉得一般般?主要是沙夏这个人物我不太懂啊,但是我确实觉得,勒卡雷笔下的人物都是飘零人儿,没有归属的飘零人儿
以及,还是想要看一点HE,呐

今年夏天怎么这么热啊,每天每天都这么热啊
下周可以去看《剧院魅影》了,可以盼望十一放假了,下下周可以去看《伊丽莎白》了,《流人》也要出新的一季了,啊,蛮好
本来想下一本继读雷马克,但是他的书看起来也不大开心。。。我准备下一本读《双城记》,还没有读过狄更斯类

现在的梭子蟹可真好吃啊,雪白雪白的蟹肉,又鲜美又大口
前两天和娃说,你这俩月真是快乐无边啊,每天在家吃吃喝喝看小说打游戏,偶尔吹吹笛子,她说,可不,我不仅不干活偶尔才学习,而且进步还比你大!
太可气了,啊,说起来我真的好想有进步,于是就每天逼问shu,你说,你快点说,你老婆到底有没有进步?!!
昨天跟着节拍器在练附点节奏,还挺有趣的,说不要练成三连音,不要112,而是1112,嘿,对哦,很容易就1不够长。。。

动脑筋还是很消耗能量的,我发现吃一模一样的早餐,如果在办公室坐一上午,中午就不怎么饿,如果上午开了个很激烈的庭,中午就特别饿。。。

人工栈道

四姑娘山真的是太太太太美丽了!而且有非常好的人工栈道,坐车到高处,沿着栈道往下走,远处的雪山,栈道一边是野花点缀的草甸另一边是溪水和杉树,真是不仅美还令人走得特别有安全感,完全不担心滑啊踩到水啊要挑路啊有牛粪啊有虫子啊,只要走在木头栈道上看着风景就行,甚至连蜿蜒的木头栈道我都觉得很美。。。我走得开心得不得了,和shu说,我觉得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美的风景,连阿尔卑斯山都比不过,因为我去的阿尔卑斯山那部分没人工栈道!!

住的民宿也非常贵而美,看出去就是长坪沟的景色。吃得也很好,尤其是下午茶,正对着幺妹峰的积雪,喝很香的正山小种,配水果、坚果和山姆的桂花酒酿马斯卡彭奶酪大福,实在是太舒服了
怎么说呢,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人工处理过的自然,就只想,纯粹的享受/欣赏自然,并不怎么想和自然互动
以及我也根本不喜欢和动物互动,我觉得,自然界的一切,和我们人类就。。。各自呆着就好。。。

当年穷又爱玩,也徒步过雨崩,睡过大通铺,其实也并没有很多很深的快乐记忆,反而当年那一路我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香格里拉的人工栈道(当然也可能就是因为那段特别美,所以才设置了人工栈道)。。。现在想想,可能我就觉得。。。我对于出去玩只是叶公好龙,我并不是真爱出去玩,只是自己以为自己爱出去玩,而之所以能艰苦的出去玩可能只是为了和喜欢的男生出去玩。。。

正是因为没有那么爱玩,所以如果钱不够以至于不能舒舒服服,外加吃得好住的好,我也可以不出去的呀。。。也没有一定要出门嘛。。。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我是腐化堕落了,是进入了人生新阶段,后来认真想想,可能只是放飞自我了。。。所以,居然为着这种腐化堕落还挺自豪呢,因为我又诚实的面对了自己

总体来说我喜欢开阔的景色,我特别喜欢的景色就是远处有高山,近处是非常开阔的大片草地,草地边上还有溪流和浅滩,偶尔有点几棵树,如果真的走进山里去或者是窄窄的峡谷或者峭壁或者树木重重叠叠的那种景色我就不太喜欢。。。所以,四姑娘山的景色实在太太太太合适我了!!
我觉得啊,舒适会大大增加景色的美丽程度,艰苦会大大减少景色的美丽程度,比如说之前雨崩徒步太累了了,完全就没觉得有啥好看的。

啊!幸福!真是非常快乐的旅行。。。虽然有点高反,虽然我一路上在干活,虽然我到四姑娘山的第一天晚上不仅加班还开了个电话会议,但,还是好幸福啊!对着雪山干活和在办公室里干活还是不一样啊不一样

小熊猫

小熊猫比大熊猫好看诶,大熊猫看起来颇为静态啊,和看图片差不多嘛
看到小熊猫活泼泼的在树间跑来跑去,还是很让人快乐的,我觉得动物在自然界(虽然是很人为的自然界)就是比在动物园好看啊!
期待有一天能去非洲,晚上住奢华的酒店,白天出去看草原上的长颈鹿,。。。

熊猫谷还有个板块叫“熊猫教育中心”,让我一惊,难道熊猫也需要受教育么?!他们学什么呢?!学野外生存之道么?!到了教育中心门口,才忽然领悟,是教育我们,教育我们关于熊猫的知识,而不是教育熊猫,让熊猫学知识。。。

三星堆确实很好看,shu觉得三星堆和玛雅文明都是外星人搞的,而且是同一拨外星人,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就是三星堆的魅力啊!
都江堰我不太懂,但是看到江水澎湃,远处的重山叠嶂,还是觉得非常开阔舒服,在桥上站着看了老半天,然后觉得人类啊,还是应该和爱的人抱紧紧的,大自然真的还是很雄浑的,我们搞不过它

那个写blog的姐姐很友好的回我了,开心!算是英格丽徐交流的第一次啊第一次!
又一次读完了勒卡雷的《小鼓女》,确实挺喜欢的,间谍小说我喜欢的部分之一就是格格不入,我之前以为的格格不入是进入对方阵营,赢得信任,如鱼得水,和大家都玩得来,但其实心里有一块地方对方永远无法进入。但这次读,我发现,其实仗打多了,不仅熟悉对方的那一套说辞,也很知道自己这一方的不堪,他在自己的这一边,在自己的阵营里,也同样格格不入,没有办法完完全全相信自己这边的说辞,比如《小鼓女》是写了三代摩萨德战士,而主角贝克作为第二代的摩萨德战士,他是同情巴勒斯坦的,也和新一代的激进的要打出生存空间的那一派颇有分歧,换句话说,男主作为一个军人是坚定的,但他同时也是厌战的是有保留的,他行动里尽量要护查莉周全,他关注查莉的每一次心里变化,他明白查莉对他的心,一开始的故事当然是利用了查莉,但是到后来,他尽可能不利用她的爱,而是明明白白告诉她所有的风险,要她自己选择,查莉和他都不是被推着走的,他们都做了自己的选择,啊!好看!
说起来,勒卡雷的众多书里,我觉得这本是为数不多的BG,以及he,所以我特别喜欢~~~~

传统小说爱好者

周六读完了《spook street》,还挺好看的,感觉比第二本更看的懂一点,总体来说还是对lamb和Catherine的关系很感兴趣啊!后面有一本,据说戴安娜跑去告诉Catherine,她前老板是lamb杀的,Catherine大受震撼,整个人都不好了,重新开始酗酒。。。啊,我特别想知道到后来lamb和Catherine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关系啊啊啊!!以及他俩在柏林墙倒掉之前有什么具体的爱恨情仇么?!用bing搜来搜去,意外的发现一个读书博客,是这位作者的粉丝,她读了目前出的所有的slough house系列,我已经跑去留言了,用上了我的破破破破英文(基本就靠AI),还是很期待博主能回我告诉我一下,他俩到底。。。什么关系啊!!
但是我还是想再次感叹墙非常影响我的学习大业。。。要是能随随便便上reddit之类的就好了

说起来,我对这个作者颇为不满的一点就是,他对人物有点随便嘛,随随便便就有人死了,随随便便就有人加入slough house,怎么说呢,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小说式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宇宙,基本上就是这些人,以及所有的主角都有一个结尾,最好还是一个happy ending!

啊,以及,我很爱“人物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过去,写的是当下,但一两笔勾连到过去的,而且过去还颇有点苦涩”的这种手法啊!

第二次在读《小鼓女》,这次看懂了很多东西,巴以搞来搞去就还是那样。。。豆瓣上那篇影评下面的有篇书评(或者说书和影的对比)写得真的太太太好了,说起来我觉得勒卡雷的很多小说还是可以重读一下,咩嘿嘿
间谍小说就是好看啊。。。完全奇幻的世界有时候会无法进入,疲惫的现代生活也实在太过疲惫,不想看人一模一样再疲惫一遍,而间谍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看的小宇宙

说到虚实相间的小宇宙,说起来罗阿姨真的太擅长把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写得很具象了,比如说夜骐,只有见过死亡的人才能看到夜骐,就是。。。怎么说呢,有些东西你虽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就是存在着(看不见夜骐也不影响夜骐可以拉马车)但,只有两个人有共同的经历才能看到共同的东西
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摄魂怪→抑郁症,就是摄魂怪的出现周围的一切都冷掉了,人仿佛再也快乐不起来,而抵御摄魂怪所需要的是“呼神护卫”,用所有快乐的记忆集中在一起召唤出守护神。。。
比如施出不可饶恕咒,需要内心有恶意,有恨,有想要伤害对面这个人的强烈的愿望,这样的设置之下,想在天文台楼上,SS能对邓布利多喊出阿瓦达索命,其实SS是对邓布利多有恨的,但这种恨不仅无损SS的光彩,反而有非常感人的地方。。。而同样场景的马尔福,他下不了手,一方面是他就是这样色厉内荏的小青年,一方面也是他没有这种恨
比如说博格特,这不就是噩梦,或者说做噩梦的具象体么?
比如说大脑封闭术,某种程度就是密封/回避/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对方感知到情绪的变化啊

罗阿姨的侦探小说其实还挺好看的,但是就是这些案子太吓人了。。。搞得我有点看不下去。。。就不能干脆利落的杀个人,主要就开始破案么?那些案件又复杂又瘆得慌。。。叹口气

很多日才拱一卒

周末在家里认认真真做了几个菜,啫啫牛肉煲、麻椒鸡、糟卤虾,一碟炒鸡毛菜,配一杯冰凉凉的起泡酒,啊,好吃!吃得很舒服。。。吃得好就是开心啊!

继续搞我的双音,经历了一周多究竟在拉什么鬼之后,有一句终于拉准且声音拉出来的时候竟然觉得一阵感动,双音的和谐饱满确实和单音不太一样诶
昨天拉了一下《木兰辞》,很简单的曲子,shu说,咦,有点好听诶!我觉得我好像终于拉得有点起伏了,虽然这好像已经是我第一百零八次觉得有点起伏了。。。可能依然只是错觉

这两天在读《spook street》,还可以。外祖父于river,lamb于river,某种程度就是爹,river希望得到爹的认可。我和shu说,为什么男孩子的成长都是在找爹呢?不管是哈利波特还是river。。。那我们女孩子的成长都在干啥啊?shu一边刷牙一边说,大概在寻找自我吧。。。
哦哟,我觉得有点道理诶。。。一边已经在高阶的发展自我,一边还处于挣脱束缚的阶段,有点惨就是了

发现悲惨世界要来演出的是我看错了年份,不是今年11月,批文写的明年11月。。。啊。。。几乎没办法想象如此久远的事情
不过8月还是能去看《剧院魅影》的!说起来,这部戏在深圳也不知道广州貌似已经上演了,小红书上大家吵来吵去的一大重点是,魅影的演员到底有没有台独言论。。。一派认为既然让他来演出了,肯定没大问题,一派认为就算国家让他来演出了,我们也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要不放过任何一点可疑的言论。。。怎么说呢。。。我就觉得吧,活该大家没有丰富多彩的文艺生活。。。

最近再一次学英语学的很起劲,一直想要用英语学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学英语,但是考虑到我既上不去google reader,也上不去ins和reddit,更看不了youtobe,就很生气!!耽误我学习进步!
上下班路上开始听一点听力的东西,我才发现,啊,大量大量的单词完全不知道怎么读,比如period,完全不知道它读起来是这个样子的。。。比如说我才知道总统套房的套房和西装不是同一个单词,而且套房的读音听起来好奇怪啊。。。我在看书的时候,一般是看语境判断它是套房还是西装,根本没想到它俩是俩完全不同的单词啊!
说起来,我觉得我要么就是记性不行,要么就是学习效率非常低,或者学习方法有点问题,但凡有点效率我也不会学来学去这么多年还是这点水平,不仅很多日才拱一卒,说不定卒它还要走一步退大半步。。。话说,我从来没搞过听力诶,这一次,希望在练习听力的帮助下,有新的进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