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世界

从来都对那些丰富的人很有好感,比如说科学家同时爱吹笛子,比如说农民伯伯爱解数学题,比如说音乐家爱做饭,比如说在职场叱咤风云的专业人士在家是个超级温柔的爸爸/妈妈,一个人有个周围的人(同事/同学)的不知道的世界,那种感觉很迷人,非要说的文艺一点就是这些人我觉得符合王小波书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都是有诗意的世界的人们呐!
记得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去上海昆曲社,冷嗖嗖的天,坐在很旧的排练厅里,被磨得光溜溜的木桌子上放着热水瓶和曲谱以及笛子,听大家唱曲,看水汽慢慢把窗户染白,忽然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就觉得有一个俯视的视角在看着自己,咦,天天做题目背英文呆高中生也有另一个世界什么的。。。我觉得大部分精神生活的时候都会有两种美好的感觉混合在一起,精神生活本身带来的美妙和我对于有精神生活的自己很满意,虽然后者有点变态有点自恋,但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啊!顺便,人类生活里大部分怨气都其实是对自己不满意吧?

自从杨小花最近睡眠稍好,终于又可以临睡前在床上看几页书了,以前完全不敢开灯的说。。。冬天靠在床上看书简直是人生一大幸福。。。这几天看完的书是《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很好看的一本书,语言条理清晰,还蛮可爱的,又不过分,书的前半段比较哲学,后半段比较随意,觉得后面比较容易看
关于进化论
一直隐隐觉得进化论哪里不太对头,除了我根本不相信有一些鱼变成了鸟,有一些鱼变成了人,还有一些鱼他就永远是鱼(这个问题还无解),还总觉得进化论会导致一种说不清楚的纳粹感,这本书倒是颇答疑解惑了一下
书里说:“人类只不过是为了生存,在进化论规律下随机突变出的一种生物而已。在我们的课本上,常常在进化论的图示中把人类画在进化的顶端,就好像人类比一切动物都高级,进化论就是朝着进化出高等智慧的方向前进一样。但我们前面说过,进化论没有所谓“从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趋势。从进化的时间表上来说,人类并不是最后进化出的物种,瞧不出比其他动物优越在哪来。实际上,“进化论”这个词不太准确。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演化论”。进化论的意思仅仅是,基因中那些适合环境的部分被保留下来了,不适合的部分被淘汰了。这中间并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有些人会觉得从单细胞生物进化为人类,是从“低级”生物“进化”到“高级”生物的过程,人类比单细胞生物更“高级”。然而虽然人类的机体构造比单细胞生物更复杂,人类的智慧比单细胞生物更高,但这并不一定就是进化的方向。比如说,假如“高级生物”指的是更复杂的生物体的话,假如进化论是“从低级进化到高级”的话,那么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为什么今天还会有细菌,有昆虫呢?事实上,为了生存,有很多生物的构造从复杂演化为简单。正因为有些人误以为生物在演化的过程中有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势,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误解进化论的结论。生物的进化是有“意志”的吗?前面说,从个体上看,基因进化完全是无序的、随机的,生物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进化到什么方向。但是从宏观上,从数十代生命这个高度来看,基因又好像是有意识的,似乎是基因在努力延续自己,不断把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更有适应能力。后者完全是一种错觉,但是我们在宏观上讨论进化的时候,是可以这么理解的,并不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当然我们时刻不要忘了,这意志其实并不存在。无论是天性自私论,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全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我们为何成为这样”和“我们应该怎样”等同在一起。这些观点的逻辑是,既然人类的基因是经过生存斗争而来的,那么人类就应该把这种斗争精神延续下去,继续通过竞争来筛选基因。但是,为什么呢?进化论仅仅阐述了一套基因变化的规律,这中间并没有任何道德含义。而且正是进化论把神创说从生物界赶走,这才把生物学中的道德元素降到最低的程度。在整个进化论学说中,有任何的观点能说明,进化论是道德的吗?是高尚的吗?是人类不可更改的吗?
看到这些觉得脑子叮的一响,进化是随机而无方向的,立刻想到人类社会,之前总是看到一些人要为自己的境遇负责一类的鸡汤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的,因为自身的努力对于个人肯定是提升的,具体某个人的努力和这个人的境遇大概是成正比的,但是我觉得放在群体里就不成立,出身是随机的,运气是随机的,甚至努力的方向(学了历史和学了IT同样的努力程度大概收入也是不同的吧)也是随机的,所以一个只有3分境遇的人未必比那些有8分境遇的人努力程度差
小朋友和古人哲学家总是愿意相信因果律,因为实在太省事太让人安心了,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渐渐相信随机这件事比想象中厉害,话说啊,好像科学发展到了量子这一步就发现了科学界也并不是都有因果可预测类。。。

关于科学
书里说“科学也只是一个用来描述世界的工具。科学家们并没有一本“科学真理审批手册”,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序来决定哪个理论更正确。我觉得,科学家更像是一起去市场采购的大妈,望着小贩摊位上各类假说叽叽喳喳,挑挑这个够不够精确,看看那个够不够简洁,最后七嘴八舌商量出一个大伙最接受的理论来。当然也有谈不拢的时候,这时候科学家们就各说各话了,都说自己相信的那个理论最好。直到科学界出现了新的证据,大伙就接着挑,接着吵。虽然我们不能把科学当做衡量一切理论的标准,但是我们仍旧有其他标准可以用。第一是经验主义,第二是实用主义。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巫师认为自己的巫术比科学更好,那么就要举出一些可以被检验的例子来。比如巫师手一比划就能点出火苗,这是用科学解释不了的。你要能当众反复点出火苗,科学就必须低下头,承认你比科学更厉害,科学理论必须修改。但要注意,这种巫术还得有一定的实用性。你不能说你做了一百次实验,只有两次成功了。然后你每次都能给自己找到理由:天气不好啊,自己状态不好啊,周围有邪恶的气场在干扰啊。你可以辩解说,我给自己找的这些理由都符合我自己的理论,科学你根据什么说我找的这些理由没根据?根据就在于实用主义。就算你这些理由都成立,我们也不会认真对待你这个成果。因为你点火不是召之即来的,完全不实用嘛!我要说的就是,当主观哲学(比如中国古典哲学)涉及到可以经验的领域,也就是科学管辖的领域里的时候,我们要格外的小心。首先,这里不存在什么主观真理,五行八卦和万有引力不过是不同理论各自描述世界的工具而已,怎么描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经得起经验的检验。在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撞中,几乎在所有客观经验可以检验的领域里,中国古代文化都处于劣势。”
觉得很对啊!是的,也许你可以说现代这套生活这套制度都是西方科学制造的结果,所以呢,那个神马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也是他们的标准,我们可以从根儿上就不认同这套标准,没必要用这套标准来评价我们古典文化不高级,但是我确实觉得这套标准很好用也,也很能说服我,真觉得我们五千年好像产生的好东西也太太太少了吧?

关于信仰
书里说“假如我是一个无神论者,那么在生前必然要因为死后将迎来无尽的空虚而感到恐惧,在遇到痛苦折磨的时候,也没有神灵作为我的精神支柱。当然,我们还是可以从宗教之外的地方找到解决这些痛苦的方法。但是在死后呢,假如我的无神论是对的,死后没有不灭的灵魂,那么我迎来的是无尽的空虚,什么都感觉不到。假如我是错的,真的有神灵存在呢?那么很大的可能,我们会作为无神论者受到惩罚。换一种可能,假如我信仰了某个宗教,那么我这一生就可以过得特别平静安乐,不惧怕任何伤痛,临死的时候还相信死后会有更美好的世界。等到真的死亡以后呢,最好的情况是我信奉的那个宗教真的存在,那么我就得到了极大的报偿。假如世界是唯物的,没有神灵呢,那么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我生前过得幸福,死后也不会对信仰的破灭感到失望。而最坏的结局,那就是死后发现确实有神灵,但却和我信仰的神灵不同,那么也可能遭到惩罚,但总比无神论者遭到惩罚的概率要小。这样看来,从功利的角度讲,信仰宗教真是一件很棒的事。但我们一直没说到关键的地方。关键是,你得真诚地信仰呀。”
噗嗤。。。前面完全就是我的心路历程啊,看到最后一句笑出来呀么笑出来

其他
后半段书里有说具体如何思考部分,“我们可以找一些自己平时特别喜好,但是从理性上又认为没什么益处的物质享乐,尝试克制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不许吃肉。在克制期间,我们要做的,是不断观察自己的心理反应,观察禁欲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比如,是不是随着时间的延长,禁欲这件事变得麻木了?比如,是不是当我们对粗茶淡饭难以下咽的时候,只要凭着理性命令自己吞咽,这一关就很容易克服了?比如,当我们遇到肉体痛苦的时候,是不是需要什么精神力量的支持?比如,禁欲的痛苦是不是比想象的少?如果你因此觉得禁欲不难,那么你就摆脱掉了部分物质的束缚,未来会更加轻松;如果你觉得禁欲难以做到,那么物质不重要就是一句空话,不能当做思考的前提。”
看得我简直都想试试一个月不吃巧克力了。。。但是吧,又觉得,即使不去试我都会得出最后一句话的结论。。。唉。。。哦,对了,还有一个困惑,经过试验,发觉今天不吃巧克力好像比就现在吃一块巧克力更容易做到一点,究竟是为什么啦?!

话说今天看微博,有个人提到恩德的小说,想到毛毛里那朵时间之花(描绘得真有一种令人屏息静气的美啊!),想到巴斯蒂安沉浸在书里,想到潘趣酒里晶莹的音符,忽然好想读小说!!又,我看的那本《永远讲不完的故事》里那个女王名字是“童贞女王”,也不知道是“童女王”另一个版本是“天真女王”,喂喂喂,那个女王到底叫什么?以及,不管是童女王还是童贞女王这个名字都太怪异了的吧?又以及,这本书我读得没有《毛毛》印象深,因为太瑰丽复杂了。。。要不要改天找来重新读一读呢?让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