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像个曲子、音乐性以及其他

我小的时候觉得自己唱歌不够荡漾,想出来的方案是对着电风扇唱,发现电风扇之下,声音会有一些波动
很久以前,熊猫和我说她小时候觉得自己唱歌不够荡漾,发现一边锤胸口一边唱,声音就会有一些波动
我一直觉得无论是唱歌还是演奏,如果有起伏,有水波这种荡起来高高低低的效果,就会特别好听
而shu管这种有音波起伏的效果,统统都称为:有点像个曲子了
周日去上课,老师说右手虽然不能揉弦,但是也可以通过压力的变换营造出一种起伏的效果,类似于揉弦时候的音波,在基准音上下浮动,她说有时候这就是很多时候说的音乐性,就是有起伏,而实际上音乐性就是通过这样的技术去实现的
然后我就忽然明白了,无论是我小时候追求的荡漾还是shu说的像个曲子,又或者专业人士说的音乐性,大家殊途同归,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周日上课解决了一直以来很困扰的两个问题,几乎就是立竿见影。老师还说上次上课提到的点基本都做到了,啊!太开心!
之前看到的一些小红书上的大人/小孩,他们拉琴的进步看起来基本就是简单→难,生涩→熟练,但从来没见过谁是难听→好听的,换句话说,拉得好听的那些人,他们一开始就是好听的,尽管初学只能拉一些很简单的曲目,但明确能知道他们是好听的,最起码是有好听的潜质的,而非常非常少见到难听→好听的人,最近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小朋友,之前拉琴完全不行,毫无灵气,但确实这几次有完全不一样了的感觉,可能就是厚积薄发?也可能是小朋友忽然开窍了?
但,我想说的是,我总觉得,我也快要厚积薄发了,呢!!

周日去武汉出差,下午出发晚上到,周一上午办完事情中午返程,晚上回到家,洗头洗澡吃完饭,立刻踏踏实实练了一个多小时琴,好爽啊
在路上把《dead lions》读完了,读了三分之一《凯旋门》,不知道是书的问题还是高铁的问题还是我被空调吹感冒了,总体就是昏昏沉沉的
在火车上听了一段陈锐讲贝小协,说哈恩的琴就是非常“空”,不是冷的也不是热的,就是仅仅在那里,有宇宙之感,就没什么色彩的变换只有形状的变化,我其实能理解他的意思,也觉得非常精准。但是又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哈恩的琴充满了控制感,而控制感是那么人类的东西,反而被认为适合宇宙?又话说巴赫为什么那么秩序(这种秩序也是非常人类的,毕竟自然界就是乱糟糟的嘛),反而被认为是极大的自然,是一种宇宙一般的自然。
小女巫给了我非常有启发的答案,她认为在现代审美里:人类=情感的流溢=不控制,因此控制=超越人类本性=宇宙,这里的宇宙是超越意义上的宇宙不是自然界的那种宇宙
我觉得真是太有道理了!!要记一笔
又话说,我听了一段谢林的贝小协的第二乐章,尤其是伦敦交响乐团的那版,那就是自然界的感觉啊,是小草的生发,是春天的微风

这两天读书什么的

最近磕磕绊绊的读《dead lions》,在看过片子的情况下依然觉得有点难懂,尤其是里面有很多固定搭配短语,就很搞不清楚。等中文版出了也还挺想再看一次的!

书里的世界是一个此刻的现实情报世界,但是时常勾连起来的是冷战时代的情报世界,我忽然觉得,这不就是常见的战后HP同人文的路数么?!
两个人共享过一个旧时代,共享过一些创伤,在《魔药课》里,遥远的过去是并肩打老伏,虽然一个在明一个暗,在《Slough House》,遥远的过去是一个亲手干掉了自己的boss,一个是一开门看见非常崇敬的该boss本人浑身是血倒在浴缸里,啊,像我这种变态小读者觉得特别好看!
而且兰姆和凯瑟琳之间并没有什么爱情,于是相互之间的这种情谊,反而特别有张力,比爱情更深刻
即使是小说里的爱情,我这种变态小读者,也不喜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终”的激情或者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这款,不喜欢:爱情啊,能拯救一切!而是喜欢没有谁完全护得住谁,也没有谁想要被谁完全护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也有除了恋爱之外的追求和考量,但爱情啊,就是一道光,两人相处之中的爱意和温暖能带来不可比拟的慰藉,这种就特别好看!
话说在ao3上看了一眼,《Slough House》的文不多,只有100多篇,但BG相对来说磕的最多的也就是兰姆和凯瑟琳了,果然大家都一样!这俩人多好磕啊

另一本开始读的是《凯旋门》,这是读的第二本雷马克,就这两本而言,雷马克的书似乎特别容易看进去,也未必见得是他的故事本身就比人家的精彩,比如他的《西线无战事》,说到底也没什么特别故事,但他就是能写得把读者吸进去,真的就是作者天赋

之前喜欢的播客,最近一期是读李娟,我觉得完全没有之前的生动有趣了,可能因为李娟是一个真人吧。。。读李碧华读亦舒读萧红的时候这些作者我觉得约等于不是真人,于是评论起来才有那种神采飞扬
叹口气,这么有意思的播客迅速的就一般般了
又想说,我不会看任何一个对其的批评会被删除的文艺作品,也不会看任何一个有“精品工程”之类背景的文艺作品。。。献礼片也是同样,毕竟。。。人家献礼的对象肯定不是我。。。我也不是收礼的人呐

这两天拉琴拉得很快乐,可能是姿势调整过+床垫变好了,反正没有任何肩膀不适,沉浸在我的D大调音阶里,很舒服的感觉
小女巫说,成人坚持练琴也能练得非常好,我说不过坚持这个词我不大喜欢诶,毕竟。。。我也不能说我每天坚持刷豆瓣,坚持了18年嘛。。。她大为吃惊,说每天刷啊?我说对,不仅每天刷,而且每天都要把所有我关注的人的动态都刷完呢。。。不过这么想来是蛮可怕的,18年啊!十八年如一日啊!
可能只是因为我太闲吧。。。虽然对于生意本身,依然还是焦虑的,但,又能怎么办呢。。。还是继续每天刷豆瓣咯

我又要出差了,周日下午出发周一回来,基本24小时内要做9个钟头高铁。。。应该可以看掉很多书吧?

Before Sunrise

周日晚上看完了这部非常有名的片子,就,我能懂,能懂小青年才有的可爱之处,能懂两个陌生人刚刚开始认识时候的尴尬甚至有一点装,能懂片刻动心和“你居然是这样的人”的疑虑。。。但。。。我觉得并不向往也并没有什么共鸣,更没有很深的感动,可能因为我已经是一个疲惫的中年人了,看到小青年精神头这么好,这么能走能说还不睡觉,只剩下感叹,实在太厉害了!
顺便,这种松弛,我觉得实在有点隔膜。。。并不是我等东亚人民可以感受到的

虽然我也当过小青年,当小青年的时候也有过去杭州看演唱会,在麦当劳里过通宵,坐第一班火车回上海,回到上海之后。。。就直接跑去报名CPA考试,希望可以考证找工作。。。我记得通宵之后的清晨的街头,万物仿佛有一点模糊,有一点飘,有一点说不清楚的茫然
我也记得和我妈参加旅行团去欧洲,到了巴黎我跑去看在那边读书的朋友,在地铁的站台上,简直是天时地利的文艺场景,内心一直在斗争,如果牵住他的手他会不会甩开呢?
那些特别小青年的时刻,我都记得,但是这些事情,已经变成为客观上我知道,而不是主观上我能感受到
可能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不是小青年了,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

说起来,重看小青年时候看过的东西,并没有感叹这些东西滋养了我,使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完全没有那种“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的感叹,而是觉得,小时候都看了个啥啊,完全没看懂啊。。。

周六还重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十多年前看过,但是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再看就约等于是一部新片子吧,然后,看完毫无疑问被吓坏了,我觉得如果能有氰化物小胶囊傍身就好了。。。
然后去翻了一下豆瓣,近10年看的书里面,我觉得起码80%都毫无印象。。。完全不记得到底讲了什么。。。太可怕了
可能也不错,因为很多书可以又看一遍了,又获得一次愉快感受?

不过读过那么多书,在想读一个好故事,一个能被打动的故事,一个能感受到一点点甜,一点点慰藉的故事得时候,居然想来想去,好像还是只有lariope大人的文了,叹口气

邓布利刚刚好

装修好之后搬回家,处处都非常非常舒服,过上了一种。。。杂志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shu洗完衣服烘干之后抱到床上我一边叠一边感叹,衣服热乎乎的,又极其蓬松,手感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毛巾,完完全全不硬,而是非常柔软
每次去洗手间,坐下去,马桶圈也是热的
直接去厨房倒水,过滤器常温、45度,95度打开就是,45度的水令我觉得很熨帖
木地板每天让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坐在木地板上和杨小恒玩桌面足球,输掉了就顺势躺下来打滚,木地板粗糙而有木头的纹理,也是暖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每次碰到这些温暖的物体,就特别有一种自己被很好很温柔的对待的感觉,温暖有时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热的
高科技的,不环保的生活,真的,令人快乐!!!快乐无边啊啊啊!!!

每天和shu感叹若干次,啊,我们家怎么这么舒服的啦?!就仿佛每天都变快乐了,我觉得吧,对于抑郁厌世的心情来说,有时候并不是人坏掉了,而是环境坏掉了,在一个坏掉的环境里,有压抑或者抑郁情绪的才是正常人,环境当然包括大环境,小环境和物理环境,固然大环境和小环境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但是物理环境的好转也还是很有用的呢!!

上周日上了第一堂线下大提琴课,颇有一些收获,因为只是第一堂课,不好说以后会不会蒸蒸日上,会不会成为很希望拥有的师生关系,但她确实是我很久以前就想要跟着学的老师,希望能突破瓶颈,有一个飞跃
从老师家下课回来,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带着大提琴在地铁上,想到刚刚上完线下课,想到很快就会回到舒舒服服的家,还是令我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ID,邓布利多邓布利少邓布利刚刚好
真的,有一种一切刚刚好的感觉呢

最近读完的书是第一部《驽马》,加里·奥德曼和其他几个演员都很传神了!电视剧觉得好看,书读下来也觉得很不错,确实有一种和勒卡雷一脉相承的气质。非常喜欢兰姆和凯瑟琳的几笔,兰姆去接凯瑟琳,凯瑟琳还在睡觉,她去换衣服,兰姆站在客厅把手包递给她,说赶紧走。她觉得包比平时沉,但她没说话。不多久,俩人被逼着上了局里的车,兰姆在后座上打了几个大喷嚏,对前排的凯瑟琳说,你包里有餐巾纸么,凯瑟琳打开手包掏出兰姆放进去的枪还顺便解开了保险,拿枪指着驾驶员,那一幕确实非常帅!就,其实他俩之间本身没有什么私人关系的爱恨情仇,但是他俩是一种一起经历过旧世界和巨大的创伤的情谊。就,很吃这种关系啊!说起来,当年看完《the good wife》,最向往(?)的关系其实是戴安和威尔的关系。其实就是,默契。

落苏

昨天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现场音乐剧,啊!想说的太多了。起这个标题,是因为散场之后,我听到后面的姑娘在聊天,一个说,整场戏全靠maya撑着,那个XX(没听清楚)港伐?!一身紫,蹦蹦跳跳的跑上来,跟只落苏一样。我简直笑出声,落苏就是茄子,一根蹦蹦跳跳的茄子

昨天看的是《麦克白夫人》,徐俊导的某个流产的西区的音乐剧本,英文音乐剧,我主要是冲着maya去看的,主要就是想看角儿
总体来说,角儿是好的,剧很不行

虽然叫做《麦克白夫人》,但完全就是麦克白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改动,看完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麦克白夫人她到底图个啥啊她?

麦克白是有逻辑的,他被预言诱惑,在夫人的怂恿下,杀了国王,然后错一步步步错,成也预言败也预言,人越杀越多,最后几乎就被吓死啦。如果着眼于麦克白,没有问题,夫人就当工具人好了。但如果想要从夫人的角度的出发,“在夫人的怂恿下”,那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夫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如果夫人爱好权势荣华,剧里没有体现,如果夫人是爱麦克白看出他的欲望想要满足他,剧里也没有体现,如果说夫人是被裹挟的,是半推半就之后的已无退路,剧里依然没体现。动机不足之后,后续整个夫人这条线都非常没意思,因为这个人物没有成长没有变化,情感也很单一,刚上场就哐哐哐杀人,没有动摇没有迟疑,当了王后也没有让人觉得她很爱当王后,沉醉于当王后,就连做了噩梦之后都没有觉得悔不当初。。。

我看了repo才知道,剧里有三段闪回,闪回到她和麦克白刚刚有个新家,刚刚生育了儿子,儿子不知所踪。但由于女巫反反复复唱麦克白无子,我还一度以为生育儿子是她疯掉了幻想出来的类,而且很多人也是这么以为的,可见闪回做得很差。我能理解到夫人因为儿子的问题,想要放过麦克德夫有孕的妻子,我觉得演员尽力了,但剧里完全没处理好,就很莫名其妙的一笔。
最后的高潮也很莫名其妙,麦克白和麦克德夫准备决斗,中间升起一个长条形台子,俩人隔空比剑,台子周围一群人,完全就是《哈利波特与密室》里斯内普和洛哈特的场景,看得我差点笑出来。。。
决斗很迷惑,决斗好之后更迷惑,麦克德夫杀了麦克白,夫人说也杀了我吧,麦克德夫没杀,不知道为啥,然后夫人最后高唱“set me free”,依旧不知道为啥,她怎么就不free了?按理说,她应该精神恍惚,老是想从手上洗去看不见的血迹,于是觉得死是free,但由于那个精神恍惚没铺垫好,并没有觉得她被困住,所以free就变困惑了

然后说演员,maya确实是好的,非常有气势,而且有细节。是那种会有碰头彩的好角儿!于是,这部戏唯一的意义就是,我看到了真的maya吧。顺便,很后悔当初没有买到她音乐会的票,叹气。。。麦克白的演员是karl,唱做都还行,但问题是俩人毫无CP感,反而很母子,非常尴尬
麦克德夫是Richard,我觉得很一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男,麦克德夫夫人是王梓庭,小红书上一片好评,但我觉得也不行,非常学生剧团,完全没有成熟的舞台气派,于是麦克德夫这一对一上场,觉得舞台都坍缩了一块
而轮到麦克白夫妇上场的时候,会觉得整个剧场peng了起来
班柯的演员是赵伟纲,还可以,虽然没有很出彩,但至少没有觉得他一上场他的那部分就塌了一块
邓肯国王的演员是胡芳洲,虽然这个角色很小,但这是全剧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中国演员,颇有一点气势,而且唱得也很实,不会觉得他英文很虚的样子

接着就要说到音乐了,因为算是小剧场,基本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演员表情,所以氛围很好,一开场的时候,军队行进,大家齐唱《mother Scotland》,非常好听,让我觉得,哇哇哇,这部戏真的好像很灵的样子!舞台真的很有魅力啊!!结果。。。这就是全场最好听的一首歌了
音乐有的还不错,有的,就很不怎么样,还有的就是那种,你们听好了,我要唱大歌了的感觉,和剧情不融合

题外话,看音乐剧的观众。。。真的。。。都是女的。。。我觉得全场所有的男观众加起来也不到20个吧。。。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这部戏会做成这样就是试图讨好女观众,但是我们女的,也不是不能接受好看的男性叙事的,但不能接受假装的女性叙事,让人觉得不真诚

说回麦克白,看演出之前我去搜了一下这个故事,女巫的预言包括: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我当时心想,莫非他最后是被谁家的狗咬死了?或者被幽灵吓死了?结果,他被麦克德夫杀了,因为麦克德夫是剖腹产的。。。妈呀。。。莎士比亚你对“生下”的理解这么狭隘么?!或者说,果然。。。和预言啊魔法啊相关的事情,要特别着重抠字眼才行。。。

说起来,这个故事还蛮有意思的,女巫的预言,并不是那种天气预报式的,自己呆着就会发生的事情,比如明天会下雨,而是那种需要自己做点什么才能实现的,比如说杀了国王,会成为国王,所以是一个预言/命运与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相互交错的故事。就是你得相信它,它才会有所作用。罗琳阿姨的哈利波特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借鉴,毕竟伏地魔大人听到的,未来说不定能搞掉他本人的那位的预言是:1)他将出生在一个曾三次对抗黑魔王的家庭;2)生于第七个月月末;3)黑魔王标记他为劲敌。
说明这个预言的成立也是需要有主观能动性的,需要黑魔王“标记”为劲敌呢!

看完这部戏,我又跑去听《伊丽莎白》了~啊!还是这个好!好太多太多了太多了!
以及,我再次知道了,一部戏,戏是很重要的,戏写得不好就没药救

妈妈感

某一天在听Walter Gieseking / Gerhard Taschner / Ludwig Hoelscher 的舒伯特第一钢琴三重奏,其中第二乐章,啊,也太美了吧,大提琴有一种恳切的感觉。以及这里面的小提琴刚刚出来的时候,有一种特别小女孩的感觉,而且是那种很小的年纪,学龄前儿童的小女孩,但是这个小提琴手他未免太爱滑音了吧?
然后我就去找了各种版本,其中听到Arthur Rubinstein / Henryk Szeryng / Pierre Fournier的版本,不知道为什么,Pierre Fournier的大提琴一出来,突然有一种。。。妈妈感。。。仿佛特别慈祥的样子,很诡异。我一直以为大提琴只能拉出一种中年性别不明人士的感觉,居然还可以这么妈妈感。。。不过这个版本总体我觉得还蛮好听的,非常优美而且抓人,可能是因为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整个乐章只有9分31秒,而像Trio Fontenay的整个乐章有15分13秒,我觉得就很拖沓
而第一次心动的版本Walter Gieseking / Gerhard Taschner / Ludwig Hoelscher差不多是11分钟,我觉得整体速度真的影响很大啊

说起来,还听了一些brahms op.118的第五首,最快和最慢的速度随随便便差出一半,一半啊!有人弹2分多钟,有人弹五分多钟啊,以至于听不同的人弹就好像两首曲子一样。。。

又,最近找到了一个特别喜欢的Brahms第一钢琴三重奏的版本,是Josef Suk / János Starker / Julius Katchen的版本,真是有一种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感觉
又又,听了Zoltán Kocsis的悲怆,第三乐章有一种少年气诶,总体来说Zoltán Kocsis的琴就有一种少年气,可能是因为他。。。普遍弹得快吧?
又又又,同一首音乐剧里的歌,音乐剧演员和歌手唱起来就完全不一样,音乐剧演员要更有剧情有表现力得多,而歌手一唱起来就确实不大行,还真的蛮神奇的

汉密尔顿

听说过这部音乐剧很久很久了,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看完了,是一部很好的剧,无论是编排调度还是表演,都非常好,但是我不怎么喜欢。是那种我能看出好来,也能理解为什么会很多人特别喜欢,但情感上我自己不怎么喜欢的戏
看到一半,我忽然在想,可能我不太喜欢主旋律吧,哪国的主旋律都不行
相对我们的主旋律来说,这个故事更不光伟正得多,讲了婚外情,讲了负面的部分,能看得出来希望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我感觉还是没什么很大意思

说起来一部戏要好看感人,我也不知道要点是什么。如果说是要故事新意,那《音乐之声》的故事可真的是太俗套了,但每次看都会被打动,如果说是要有爱情,那《悲惨世界》我觉得也就不算怎么很爱情,但也是每次都会觉得很喜欢
我想来想去,可能对我来说,要点是作品里有对人本身的兴趣吧,而不是对事物的兴趣,着眼于想要建一个理想之国想要写出千古作品对我来说就不太行

五一节的最后一天开始读中文的《“流人”系列01:驽马 》,还挺好看的,我喜欢这种调调,以及我发现片子情节我几乎都没啥印象了。。。记性很不行啊

最近读得最震撼的一本书是《西线无战事》,真的很好很好,有一个友邻说“写得很直白、很心平气和,但读起来感觉很高贵”,我觉得此言甚是!我总觉得战争爱好者应该一人发一本,不读完不许走
有点想再找几本雷马克来读读

装修终于差不多了,实在太美了,非常非常喜欢,我只想日日待在家里不出门

正确和错误

最近王健在杭州演出了拉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三重奏,于是前几天有一天我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个人放了两段录音,一组是:Emanuel Ax / Leonidas Kavakos / 马友友;一组是Maria Joao Pires/ Augustin Dumay / 王健,都是正式出版的CD,所以音质什么的都没问题,分别拉勃拉姆斯的第一钢琴三重奏的开头,让大家盲听

凭我对王健和马友友的了解,以及对钢琴的感觉,很容易区别出第一组是马友友,第二组是王健。因为马友友的琴清秀柔和和其他乐器更融合,王健的琴浓郁厚实更独立强势,加上Pires钢琴不猛,虽然我没很注意过Ax,但直觉上应该他比Pires猛,所以这么一来,我就得出了答案。最后up主揭晓答案,确实第一组是马友友,第二组是王健,答对啦!

但是,up主没出答案的时候,先有个人非常肯定的留言说:刚在杭州听了王健老师太太太好听了,我最喜欢第一段,很明显第二段才是马友友。还有个人说:没听过马友友的版本,但对第一段很熟,那就应该是王健的版本了。。。
我真的很服气啊,这些人哪里来的自信啊?!为什么可以这么肯定的说出一个完全错误的答案呢?
回想起来,我还在B站弹幕里在梅葆玖的贵妃里说“这反串真是不错”,梅葆玖虽然是男的,杨贵妃虽然是女的,可是梅葆玖他就是工青衣啊!这就是本行好嘛。。。他要是唱老生才是反串呢

怎么说呢,有时候我在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不免会觉得其他人都是大佬,其他人都是听得懂,才说得出来,但是现在要经常提醒自己,完全不是这样,很多人虽然言语十分肯定,可完完全全就是错的
而且有明确对错的东西尚且如此,在鉴赏和感受领域那就是更多纯胡扯了和纯脑补了。。。

说起来这首三重奏确实还挺好听的呢!

啊!无心上班,一心只想搞家庭建设,想要搬家,想要劳动,终于要五一放假了~~~~明天再随随便便上一天班就要放假了!!等我读完手里的这本讲罗马尼亚的小说,说不定准备开始读《迷雾之子》了,希望可以沉迷在一个奇幻世界里!

阅读不理解

杨小恒上次阅读理解考了个合格,平时做作业也经常拿阅读理解的题目来问我,就,这位小同学书虽然读得多,但,真的不知道她读了个啥,仿佛根本就是阅读不理解,不理解居然也不影响接着读这么多书,我真的颇为困惑。。。
哈利波特她不说倒背如流吧,但确实读得非常熟,有一天我问她,你有没有觉得第一部魔法石里面,哈利刚刚发现厄里斯魔镜存在的时候,每天什么都没心思干,一心只想快点去魔镜那里,坐在魔镜前面,看到镜子里的父母在他身边,哈利真的还蛮可怜宝宝的,结果,这人一脸困惑的看着我说,没有
啊!!

怎么样教理解,我真的是不太会,但是做题目我会教,然后给她买了本阅读书,结合我以及她自己的总结,终于得出结论,如果写景色那就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如果是写小时候,那就是童年的美好和怀念,如果是正面写动物,就是具有某种品质,作者的赞赏之情。。。而且每种类型的题目还有答题公式。。。怎么说呢,我直接和她说,对理解是没啥帮助,但是对分数有帮助。。。

对于这种细腻的情感,我小时候也不是很懂,但是不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只能希望她长大点会更理解吧?

不过感受这种东西,有了自然就有了,有了很难假装没有,没有的时候也不能硬去感受出来。
前两天听播客,结尾的背景音乐是齐豫和潘越云的《梦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这首歌了,忽然听到,就觉得还是好好听啊
然后小红书上看到罗大佑又要来开演唱会了,他的演唱会我去看过2场,最后一次是2018年,那一次的主题大概是“家”,少年出走之后终于开始想家等等。。。觉得就有一点点不喜欢,并没有觉得真诚。。。而是怎么说呢,一个男的,年过半百,功成名就开始怀念起家来,这个家我觉得并不是我要为它做贡献的家,而是一直对我有殷切期待的家,是我终于成为家长的那种家,是要开始光宗耀祖的那种家,是很男的且属于男的才有的那种家。。。自然他今年的演唱会我没去,但在地铁上想,不如听一听以前他的歌吧
找了一张自选集来听,几乎每一首我都听了上句就能接下去,但是我觉得我已经远远没有小时候那种喜欢了,听了大半张就没再听下去。怎么说呢,总体来说的感觉就是一个骨子里还是传统的看起来又半新不旧的男的知识分子。既不是古人式的君子,也不是现代式的男性。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不能继续喜欢下去,当然有一些歌还不错,但,和小时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也不能说现在的理解就是对的,只能说自己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成长,所以可能我以前也是某一种。。。阅读不理解吧

德艺双馨

某天偶然听到一个德国大提琴手的介绍,意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提琴手,因为参加了纳粹,是希特勒的天才名单上的一员,也一直有劳军演出,所以战后受到审查,虽然是通过审查了吧,被认为是可以公开演出的人员,但之后演出录音都不多。我就去认真听了一下录音,真的不错,很多部分非常感人。然后又查了一些资料,了解到,他本人从来没有对自己在二战时候的表现作过任何表示。
然后,如下问题就冒出来,1)人品和作品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完全没关系么?是作品只能体现艺术家本人的某些性格,仅此而已?2)艺术家或者说演奏家可以在认同一些人应该被种族灭绝的情况下,表演出人类的艺术么?3)如果说表演出了一些很感人的地方,那这些地方是虚伪的么?4)如果人品有问题,会影响我对这个艺术家作品的喜爱程度么?

和魔药群的小伙伴以及shu聊下来,一方面受到大家的启发,一方面自己的想法也更清晰,我觉得,可能客观上,人品和作品的关系没有那么大,但也是有关系的,但只是对本人的关系。比如说这个人人品3分,他的作品能达到的高度是8分,如果他人品再好一点,可能作品就能达到10分的高度,但即使是8分也比其他很多人的作品强太多了。。。与此同时,某种程度上,人品不行,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有虚伪之处的,比如说为什么不是10分的作品而是8分,就是因为其中有虚伪之处。

关于人品和喜爱程度的问题,这里的人品更可以理解为雷点,就是每个人觉得人品有问题的点完全不同。比如说A觉得嫖娼不行,不爱国可以,B觉得嫖娼只是风流,不爱国是大节有亏。到底什么是人品问题,我觉得除了杀人放火之外,基本没法达成共识,因为这是个人价值观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演化为:如果这个艺术家是你所定义里的人品不行,是否会影响对这个艺术家的喜爱程度?我觉得是会的。我很难全心全意非常感情投入的去喜爱一个我觉得不太行的人做出来的作品,我会觉得客观上不错,颇有可取之处,但是不太会对这种作品有切肤的深刻的情意

说起来,虽然这位德国大提琴手颇有一些动人之处,但是我觉得听回我很喜欢的大提琴手的作品,觉得,还是好的,非常温暖

又,我最近读了篇同人,印象最深的一处是SS拒绝了敏敏,想要吓退她,但是她表现出来的样子是:虽然你可以/有能力伤害我,但是你吓不倒我。。。一方面非常感人,一方面非常令我佩服。。。而我。。。就是一个时不时会在面对其实伤害不了我的人/事情的时候会产生恐惧心理的怂人,自从看了这一篇之后,我经常默念“你吓不倒我”,好像还是有点用类,啊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