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非常累。

自从搬了新办公室,遥远而硕大无比,只要上个班每天就轻轻松松能走出一万步。而且吃得很差,目前找到最便宜的炒粉(还可以看到制作全过程呢),电磁炉上放一个小炒锅,一勺油,一勺生蒜(我觉得无法再吃第二次,因为吃完一嘴蒜味儿),略微翻炒,放几块事先炒好的鸡蛋,放一份事先煮熟的米饭,一勺酱油拌一拌,放几根事先炒好的青菜,一把葱花,装盘,端给你,盛不恵32元,还要排队。。。
在看起来十分光鲜但实质毫不不便利,设计毫不人性化的地方做社畜,加之吃得也十分畜,毫无幸福感可言
周三、周五的时间花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我觉得吧,在这个地方无论大小,且不说我这种底层小律师,即使是法院工作人员我看也。。。没什么尊严嘛
晚间新闻一本正经的拍出来,来上海的游客熟知防疫政策,参观东方明珠,但不能在餐厅用餐,只能回酒店叫外卖,还一脸快快乐乐的,但这样旅游有什么尊严可言么?!

在小女巫的博客上看到她写门德尔松三重奏的第一乐章,写得好美好美啊,我最近翻来覆去听的还是Steven Isserlis的拉赫大提琴奏鸣曲的第四乐章,主题再现的时候真的有一种终于春暖花开的感人,一切还是值得期待的,一切都总是会好的的感觉
BTW,巴赫的小《咏叹调》也让我拉得觉得十分peace,虔诚而安宁,虽然中间一句也太难了!!

我觉得我这一两年听古典音乐也好,沉迷学英语也好,读魔戒也好,都是因为这些东西很隔,所获得的感动是一种不要日常生活经验支撑的,也可以说是超脱于生活的,全然是内心的感动,当然也可以说是并不切肤的感动,或者说是与文化无关的感动。而看《望乡》看《四郎探母》的感动,很多时候是或者说起码包含一种文化上的感动。
古典音乐之类的吸引人之处正式如此,这些不是从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土壤里长出来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当然也有很好的东西,无论是戏曲还是诗词,这些文化上的感动,我觉得老外大概也不懂,但我们的土壤里的东西,令人非常厌恶的部分在最近几年急剧被放大了,与之纠缠得太久令我太过疲惫,并且令我觉得恶心
可能我这辈子也逃不开,可能我这辈子也见不到可以用中文随便讲什么都可以的那天,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会有属于我自己的,和他们全然无关的,一丁点都无关的角落。

大提琴和哈利波特

写下这个标题是因为前天和杨小恒聊天,说起小时候喜欢的东西,我说我小时候不是特别喜欢神秘事务,比如说金字塔、鬼故事什么的,而是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喜欢《知识童话三百篇》,然后我想起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妹妹向我热烈的推荐哈利波特,说真的很好看!这个妹妹是我爸朋友的女儿,当时哈利波特大概刚刚出到密室,她非常着迷,还借了一本给我,但是我当时着迷李煜的词(擦汗),觉得妹妹看得书肯定很幼稚,虽然看完了,虽然也觉得还可以,但是完全没有体会到非凡的乐趣
以及,这个妹妹在那时候刚刚开始学大提琴
回头来看,在二十年前的海口,读哈利波特,学大提琴,可真是一个还蛮特别的小姑娘啊
初三离开海口之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所以除了这个妹妹的小名我还记得之外,连她长什么样我都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我对她唯二的记忆居然也就是大提琴和哈利波特了
而,过了二十年,真的,整整二十年,我也开始着迷哈利波特以及开始学大提琴了。。。人生好像还是有点奇妙的

周六非常潮湿闷热,据说后半夜要开始急剧降温,晚上11点多,我站在阳台上,开窗想感受一下到底有没有凉意,开始起风了,室外的土腥气非常重,而且是那种带着夜的湿气的泥土的味道,和风一起迎面而来,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让我觉得特别孤单。。。我觉得如果孤单有气味,大概就是这一种

最近想要读一本能读进去的书,不想获得什么新知就想沉迷其中。据说《西部牛仔情》非常好,读了十分之一不到一点,翻译还是可以的,但没读进去,读了一点《狼厅》,我觉得翻译中的指代有点让我迷糊,到处都是“他”,有点搞不清楚谁是谁,也没读进去
想想要不再去尝试一下《魔戒》吧,几年前读了可能一百页?觉得这些人在干嘛啊?为什么一直在走路啊?!和西游记一样嘛?!
但是现在再读,居然就看进去了,觉得还挺好看,裹在毯子里和佛罗多一起出发,听精灵对他说“愿星光照耀你的前路”,书里的世界在眼前展开,真的,这就是读书最原始的快乐啊!

零拷的咖啡

某天晚上我和shu要出门散步,她问我散多久,我说散一会,她说一会是多久,我说大概三四十分钟吧,她说,这么久啊?!那我以后说玩一会再学习或者我们来抱一会,是不是也可以这么久。。。
如此伶牙俐齿,不如你去上班啊!!!
“啊,就要睡觉了,可是我想看书,好想看书,超级想看书,就是想看书”X100遍,shu终于忍不住了,说好吧好吧,看十五分钟,杨小恒高兴的应了一声,然后自言自语的说,“在我坚定不移的决心下,爸爸终于同意了”,不不不,不是这样的,纯粹是因为你太吵了啦。。。
“人之初性本善,不做作业是坏蛋”,来家里的玩的小弟弟说。“不对,不做作业是好汉!”杨小恒语重心长的教导小弟弟

生理周期真的是不太能抗拒,月经刚结束神采奕奕到体力精力不断下降直至下一次月经来,仿佛海浪起伏,好像也没什么办法

今天因为已经明显从海浪的波峰下来,在往波谷去,有点疲惫,但是活儿又多,所以决定要去买咖啡
办公室大堂开了一家manner,写着自带杯子减五元,我就从办公室拿了马克杯下楼,小哥问我说,要加浓么?我说不用,他说免费加浓哦,我说好的!加吧!谢谢哦~果然小哥懂得我们带杯子的人是很在意价钱的!

然后我喝上了10块钱还加浓的快乐咖啡之后,我在想,自己还是不够有经验,在小哥说要不要加浓的时候我应该要主动问,要钱么?!他说不要钱的时候,我就果然加浓~~~不然万一小哥不提示我免费加浓,我不就喝不到了么~~~握拳!

周日早晨在刷牙的时候听到新闻里说“欧盟追随美国的脚步对俄罗斯……”我就想到之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个人说,在很多国际政治爱好者眼里,世界上只有俩国家,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其他通通都是小国,小国唯一的选择就是当大国的狗,不是中国的狗必然就是美国的狗,如果不想当狗,那就是自不量力。。。简言之就是一种。。。看谁都是狗的世界观
啊!这句话真是过目难忘啊,我觉得太对了,真的,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大到世界观小到对个人的看法,你和宣传的想法不一样就是你被带了节奏,你不想在本国做狗你就是想去外国做外国人的狗,你不想自己做狗你就是想让人家做你的狗
真是。。。狗眼看人低啊只能说

周末读了一本勒卡雷的《战场特工》,还挺喜欢的,周末下午配着茶和小葡萄,真开心啊!
勒卡雷确实是我的菜,日常生活里的间谍工作,是很有实感的谍报世界,比如去见一个人和工作有点关系但又有点私人原因的人,他最开始琢磨的是,要不要约在局里可报销名单上的餐厅?
我小时候有一个固定的幻想,就是城市里的某一个建筑/门/树丛/后面是一片森林或者是一个神秘王国,很多作者也有这样的幻想,比如绘本里的《森林里的躲猫猫大王》和《隧道》,我以前看过比目鱼的微型小说《渡口书店》也是这样的路数,甚至纳尼亚传奇里的衣柜,哈利波特里的国王十字车站,我不喜欢完全架空的平行世界,还是喜欢这种和日常生活交错的神秘王国

没有天赋的爱好

我以前一直觉得完全没有任何一点点天赋的东西不会成为爱好,比如一个小朋友喜欢数学,多半是她数学一开始就比较好,或者学的比较容易,学得好了之后还会获得各种表扬各种机会各种仰慕,然后稍微花一点功夫就学得更好了,如此这般正向反馈,就变成了一个喜欢数学的小朋友,但这种喜欢简单的说就是有点天赋+正向反馈
就算没有外在的表扬之类的反馈,但学得好本身也会带来成就感,也是一种正向反馈
所以,我一直觉得一个人不会喜欢一种自己毫无天赋毫不擅长的东西

直到我昨天骑车在路上想到,可是我喜欢大提琴诶,虽然可以说是一种逃避,因为拉琴的时候有一种虚伪的peace,但确实也是喜欢的,因为我自从学琴以来,没有一天不练琴,平均下来每天练琴时间应该有1.5H,而且我也不会觉得自己在坚持练琴,谈不上坚持,就好像我肯定不会说我自己坚持每天刷手机/刷豆瓣一样
但是,与此同时,我非常客观的知道,在音乐上我的禀赋绝对低于平均值,肯定是中等偏下的那一组,说不定偏下很多还。。。深深的叹口气
昨天散步的时候问shu,你说我们人类会不会喜欢一种自己完全不擅长的东西?shu说会啊,比如有些人下棋一直下的很臭,但是拦不住人家爱下啊
好像也是哦,有道理!
这么说来,喜欢一件事,是因为喜欢自己学得又快又好,反而显得不太纯粹了诶!

但,如果真心喜欢一件事,又很擅长一件事,大概就是传说中的calling了,而我们这些喜欢一件事,又非常不擅长这件事的人,就只能是臭棋篓子啦!

还和shu讨论,说可是有些calling真的是要有不断尝试的条件的,比如说某个南方山村小女孩,其实也非常喜欢以及非常有滑雪天赋,但是她甚至没有见过雪,就根本不可能发展出滑雪的本领,那么是不是每一个人其实都有calling,只要他有足够的尝试和接触?似乎也不是?或者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社会,感受到calling的人会远远更多,但,一定仍有很多人没有calling的吧?那就当个快乐的臭棋篓子吧~

《俗女养成记》读了个开头,出乎意料的好看诶,好像看人家古早的博客。《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也读了个开头,也好看诶,开心!

喷火小恐龙

最近买了一个心心念念很久的喷枪,啊!!好用!!今天shu用来喷了一下煎的猪颈肉,它就好像一个喷火的小恐龙诶,火力威猛,说起来煎肉啊、牛排啊,三文鱼啊被明火猛喷过之后,立刻变得十分十分十分十分美味,啊!
还可以做烧椒皮蛋啊,喷有糖壳的焦糖布丁啊,烤虾虾啊林林总总,咩哈哈哈,开心!

话说铃木上的曲子都还挺好听的,巴赫的《缪塞特风笛舞曲》也好听的,但是要拉得美也还挺难的。我算是知道了,需要干脆利落的《猎人的合唱》我做不出音头,太肉,而需要连贯柔软《风笛舞曲》我又拉得太硬,四舍五入就是拉得曲子我只有一种音符衔接方式和一种弓子控制诶,就是一个很粗糙的中间值,我要继续找感觉

看小女巫的blog,跑去听了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还挺好听诶,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或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感觉?

和前同事聊天,我说疫情期间我天天不事生产不焦虑快乐无边,连白头发都少了,她说她也是,身体状态好了很多,生理期都准时了,外加脖子从来不疼了,哎

今天晚上和shu散步,有一个当事人正好发微信来,回了两句之后和shu感叹,这位姑娘做了一个最差的选项,然后一步错步步错,她并非经济不能独立,而是精神不能独立,就是需要有一个依靠或者自己以为的依靠,没有这样一个人就会觉得不踏实。以前总觉得经济独立必然能带来精神独立,或者说至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现在觉得并不是,这俩其实也没有很大关系
其实我还挺理解这姑娘的,我觉得我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我运气好
精神上的不能独立自主是一种非常说不清楚的心理状态,甚至都不知道到底在害怕什么,可能主要就是不自信,以及对做决定的恐惧,总觉得自己做的决定要出问题,然后做事做判断总是忍不住要去得到别人的“许可”。。。我觉得自己这几年在shu的鼓励下,是进步了不少的,但真的,勇敢对我来说还是实在太难了,所以我才挂了一根格兰芬多的带子在包上,啊!

英雄得胜归来

这是亨德尔的清唱剧里的一段,铃木上这段曲子不难,但是依然很壮阔,非常好听,喜欢!
说起来,贝多芬大概也觉得这段旋律挺好听,所以用这段旋律给钢琴和大提琴写了12段变奏呢
这两天晚上开着窗户练琴,凉凉的风吹进来,非常非常舒服,而且我还挺喜欢练习曲或者音阶之类的东西,有一种规则的稳定的无穷无尽的安定感
女贞树的花又开起来了,真是我超级喜欢的味道

终于前天剪了头发,然后从理发店出来,就是一个全新的我了,回家洗头,效果非常直接,洗发水之前要按三下的,直接改为浅浅按一下,而且二十分钟头发就完全干

前天枕头在群里发了数学高考题目的图片,说,难以想象我们居然会过这个,可不嘛,现在我连题目都看不懂。。。但现在回想起来,读书考试真的是非常轻松的事情,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标准明确而且付出和回报大致成比例的事情,“兄弟会背叛你,女人会抛弃你,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不用说服谁。。。多好啊!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常态化核酸和疫情管控对人们的影响,简单说就是即使深圳这样一般认为是做得最好的地方,也比之前的烟火气(娱乐餐饮指数)下降了18%,恢复不到从前了,可能真的从此就一切都不一样了呢,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开端,被一把抓起来丢进时代的洪流

前天下午做了核酸续命,昨天路过一家队伍很长的核酸亭,心里涌上一阵骄傲,我可是刚刚续过命,还有2天保质期的新鲜人类呢,一阵骄傲之后我觉得自己大概坏掉了

小鸟啾啾啾

4月1日凌晨开始浦西封闭,在阳台看下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辆车都没有,有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好像外星人把所有的人都吸走了,只留下一座阳光明媚的空城
家里边上的轻轨也停了,地铁/轻轨可是自从开始运营就二十多年没有停过一天的存在啊,非常非常安静,每天就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以及小鸟各种变着花样的啾啾啾

依然没办法上课,上周和老师商量了在线上课,结果本周他们宿舍楼出现确诊,以至于只能在宿舍不能去琴房,在线上课也不存在了,叹口气
马上就一个月没有上课了,但那又能怎么办呢是吧

读完了《毒枪手》,还算好看,但也没有特别惊艳,看到英格对俄罗斯最大的印象就是厕所脏的一塌糊涂,简直太可怕了,果然是我们妇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妇女同志最怕的就是洗手间脏兮兮了,我一直和shu说,如果能在家隔离我就不怕新冠了,我主要是怕隔离啊,万一去方舱,洗手间脏兮兮,我估计最后就憋S在方舱了。。。
另外一个心得体会就是,CIA手艺不行,以及叛逃的间谍都没什么好待遇,或者说获得好待遇太难了,《间谍与叛徒》里面,奥列格之所以待遇好,可能是因为这是英国人自己发展的间谍吧,两情相悦,这么说起来老邓对ss算是不错了,从始至终都这么信任他,性命相托且不去说,托付霍格沃兹真的已经是信任的巅峰了大概

又跑去看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温宇航的《望乡》还是怎么听都觉得好,说起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他的现场
这两天看了一点周传瑛的视频,还是要感叹,怎么这么美啊?!那个弓架节奏,身上那个干净,而且随随便便一抖水袖就人物啊,潘必正的水袖、吕布的水袖、蔡伯喈的水袖、吕蒙正的水袖统统不一样
看到这样的表演的时候就觉得我们的艺术真的和世界最顶尖的艺术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但。。。看到那些国风咯戏腔咯新编戏咯,就觉得。。。十分丢人!

最近在读一篇不认识的单词有点多的同人,但还挺好看的,希望可以读完之后词汇量会不会又再涨一涨

2020 too

上周四开庭,同事签笔录的时候居然一没留神写了的是2020.3.10,结果周末各种严峻,中小学居然停课了,果然是2020 too
而且停课不停工,大家都很心烦暴躁,有些地方莫名其妙就被封了,莫名其妙被关在哪里,也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动荡的感觉
我甚至想干脆小区出问题,大家隔离在家14天算了,好歹心定一点

在家里看书,《Big Little Lies》看了五分之一不到一点,很容易懂,但是不太喜欢,怎么说呢,就是上班看人家长里短的吵,下班继续看人家长里短的吵就没什么意思,而且女性之间微妙的小情绪也不是我现在想读的,看的我很疲惫,就弃掉了
又跑去翻《second life》,从中间开始慢慢往下读,读到“For all your wisdom, Dumbledore, there is one thing you have never understood. Humans are not chess pieces, no matter how well you think you understand them. They will never do exactly what you think they should.”的时候,想到两年前第一次读这一段,也差不多是这个天气,从二中院开好庭出来,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抓紧时间读几页,读的如痴如醉,这就两年过去了,还是这样的文能让人沉浸其中逃避现实啊!

开始读《do no harm》,仿佛还挺好看的,目前看到的一段是,一位年轻的女士被发现脑子里有动脉瘤,如果是切除呢,有5%的可能性死亡或者瘫痪,如果不去切呢,随时可能会破裂,然后就挂了,但是也存在可能性一直不破裂,女士决定手术,我还没往下看到手术结果,我就在想啊,如果是我会怎么办呢?我觉得可能我就这么呆着了,随便吧。。。这位医生说每个外科医生心中都有一座墓园。。。我觉得真的,可能大部分人活到现在就只是因为运气好吧

大提琴课又暂停了,我又变成失学儿童了,虽然每天在家里还是练琴的,上周某一天落枕了之后做了一次天鹅臂以期能好点,然后做完之后去拉琴,手臂酸痛根本使不上劲儿,然后我觉得觉得似乎我突然学会放松了。。。但是也没法去上课,不知道右手到底有没有点进步
在B站上看到一个中提琴和小提琴合奏的巴赫大无+奇异恩典,这俩居然能合一块还挺神奇的,而且真是好听好看啊,不仅曲调真挚感人,而且两个女生都好好看,循环了很多很多遍
说起来在B站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拉琴视频,即使大家都是拉一些小曲子,对于小曲子来说,可能大家的技术没有那么大差别,但有人就是有感染力有人就是没有感染力,就还挺神奇的

礼物及其他

很快就要生日了,想要一个生日礼物,入手了心心念念的碳纤维大提琴盒,在入手之前已经足足花了几个月考虑颜色,但是又觉得这么巨大又非常实用的东西,虽然贵,但并不像礼物的样子,我心目中的礼物就应该是小而贵,在同类产品中是很高端的,虽然有用但又不是生活必须,所以!我决定买一块昂贵的松香
跑去和shu说,让他去做功课然后帮我挑一个,因为是他买的礼物呢!然后我就在淘宝待发货里看到了某款日本松香,居然正是心动过的牌子,非常非常美貌小巧,很像个礼物的样子

松香有人说是一种最便宜的提升音色的东西了,因为就算世界最贵松香的牌子也还是买得起的,也有人说基本这就是玄学其实各个品牌的松香之间没大差别,也有人说就好像口红/橡皮/笔,用么也是有一点,看到好看或者据说很厉害的也是忍不住买的,但是关键还是要长/字写得得好,总之,待我收到以后试一试!但是这个期待收货一天刷20遍淘宝的心情也是久违了呢

之前和shu聊天,说我觉得我很向往那种看起来灰头土脸穿着普普通通的卫衣,但是拉起琴特别好听,而不是向往那种打扮得就很精致穿着也很讲究,拉起琴还特别好听,所以灰头土脸和普普通通的卫衣我都已经有了,就剩下拉起琴特别好听了!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侵略者说的话都一模一样,从日本到俄罗斯,听听现在他们说的这些话,我觉得松冈洋右多半觉得这发言好耳熟啊!
虽然并没有在常用的社交平台上说过什么,但最近的新闻还是让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世界上有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根本就没有说理的地方,可怕的是所有人都是帮凶,可怕的是无路可逃而且逃的路上的每一个人想把你踢回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