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威力

可能是我特别迟钝,可能是人人都怀着同样的伤痛但是闭口不言,总之直到近日,才觉得2022年威力显现出来
经历过经历过半夜骑车去医院做核酸然后一天刷8遍结果,莫名其妙刷着牙,警察来家里敲门说封楼了的早晨,经历过所有的店都要扫码的逛街,经历过2个月封在家里看小区里树渐渐变绿的春天,经历过短缺经历过不敢计划未来经历过被剥夺被蹂躏毫无尊严。。。那就不可能和没经历过一样

西西里舞曲还是不好,老师说要柔软,可是我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东西了啊
如果有一些柔软的感情不好意思表达,或许可以寄托于音乐之间,可是没有这种东西了那该怎么办呢?
现在遇到的仿佛是一种新款困难,就好像我自身的某一些功能丧失了

说回到练琴,我以为运弓平稳力求一弓里的音没有音头就不错了,可是一弓里即使能勉强做到平稳,但开头的音还是有音头,因为没有一种轻柔的进入,而是生硬的开始,按照老师的话说就是右手给的太直太白,以及没有起伏没有荡漾的小情绪,用平稳运弓是救不了的
为了说明一个音的开始究竟应该如何展开,老师拉了海顿C大调开头的第二句,超级超级美,真的,这个曲子我听无数已经挺高级的琴童拉过,但绝大部分都不行,笨头笨脑的,而老师就有那种徐徐展开的情绪,是初醒的雀跃的欣喜的生动的,是拉开窗帘一晃眼后的探头探脑,是雪地上的一串小脚印和远处若隐若现的笑声

周日下午坐在房间的木地板上看《爱乐之城》,很套路的片子,但是也还挺好看的,看到最后还是眼睛一湿,就,那些没有选择的路啊,他们到底通向哪里,是不是仍然到达此刻还是生活就会真的不同?
昨天下午去银行办事的时候听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时候真的是被感动了,感动的点并不是小提琴的歌唱,而是小提琴的歌声被乐队温暖的托住
于是,踏实的不焦虑的感觉被安全的托住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总之,到最后,我决定换根弦

扬起一张坚毅的小脸儿

最近看《重任在肩》看得很陶醉,虽然很英国主旋律影片,但胜在拍的好看,每个人都有好有坏,有软弱的地方,有正气的地方,有自己的一摊子破事
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这部戏和《传奇办公室》的共同之处是,每季都会安排一个比男主至少高一个头的反派,这个人走近走近再走进,男主只能仰头看着人家,但是面无惧色目光炯炯
啊!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怎么说,特别有动物世界的感觉,大型食肉动物面对小型食肉动物!但确实那种时刻的面无惧色就真的还蛮动人的,可能还是因为我是弱鸡
dot最后杀人的时候,手抖是抖得来,先是各种利诱人家都不肯,最后只好扣了扳机,然后dot就不行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受到了很大动摇
我觉得啊,罗琳阿姨说的对,直接杀人和搞情报间接杀人是完全不同的,手上沾了血灵魂就会分裂
这就是一个错一步步步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每个人都想在抽身,都以为能抽身
说起来dot作为黑警,最后手上有5个电话被各个线条的黑帮老大指挥,某个重要线索浮出水面,5个电话一起响,我们社畜看了都要替他擦把汗,太可怕了,被老板/客户催死了啦!!

带娃去剧场了看了一场昆曲折子戏,好久好久没看戏了,是非常熟悉的剧目,很亲切。《偷诗》我是喜欢的,“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算是昆曲里最健康快乐的小情侣了
但剩下两折戏就选的很奇怪,一折《絮阁》之后配一折《水斗》,当然是为了突出这位演员她能文能武,可是!这两折的戏都是一套一模一样的曲子啊,听杨玉环唱一遍《喜迁莺》,紧接着听白素贞唱一遍《喜迁莺》,听杨玉环唱一遍《水仙子》,再听白素贞唱一遍《水仙子》。。。太迷茫了
以及这次,好像是天蟾重新装修之后第一次去,居然乐队不在侧幕而在前面凹进去的乐池里,太奇怪了,传统戏里面乐队是要看着演员的啊,是和演员相互配合的啊,因为我是坐在二楼,于是,我就一直看到鼓手仿佛仰着头在打鼓。。。而且我还在想,一般演出谢幕的时候琴师都要一起出来谢幕的,那这个怎么办?琴师他爬上来么?也不知道谁设计的剧场,非常困惑
娃最喜欢水斗,大家打来打去,热闹!

反思怪

我觉得我们女的可真是爱反思啊,这是我最近在某个小众的女性论坛上闲逛的心得体会。起先是有个姑娘问,我就是对很男凝很迎合男性的那种视频觉得很arouse,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就很困扰等等,另一个姑娘说,我比你还糟糕,我是对女性被强迫或者sm的东西很arouse,但是觉得太不合适了,女权主义者怎么能这么想呢,一来二去,再也不能快乐看porn不说,也没找到新的快乐
我就跑去留言了,我说我觉得女权主义是让我们更自由的,更为自己的不舒服找到理论依据,是理解这个世界的角度,而不是让自己多一重爹,找点快乐已经很难,好容易找到一点还说服自己这种快乐是不对的,未免对自己太苛刻。。。只要不要伤害到真正的具体的人,看点文字看点漫画,实在不算什么!不过说归这么说,但其实我也困扰过。。。
题外话,大部分时候女的写的黄暴比男的写的好看,还是挺能看出区别,虽然大家都是黄暴,摊手

后来又看到有姑娘说,打扮得好看一点,是不是就是顺应了男权社会,就是“服美役”,怎么区分是为了自己开心而打扮还是为了迎合男的而打扮?我就觉得这都是什么问题啊这都是?不用区分啊,为了迎合男的而打扮也可以是为了自己开心,男的喜欢我我就开心也可以嘛,或者为了生活得便利点打扮自己也没有什么问题啊,姑娘们真是严于律己外加严于律人,要让自己符合某一个好的标准

我觉得,女权主义不是为了让我们区分出谁是更高级的女性,不是一个评判工具,而是相信每个女性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女权主义要告诉我们的是,你这么差是因为社会/家庭给你的支持太少了,是因为你被不公平的对待了,你的感受是有出处的,你想要的东西都是合理的,你得到的好待遇都是应得的
不要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合适,我们这么遵纪守法可合适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有男的那种理直气壮的精神啦?!

在荞麦那里看到投稿说,男朋友不同意过年轮流回双方家怎么办。我觉得这是两个问题,1)不同意双方一起回女方家,2)不同意女方回女方家。关于1),那确实没什么办法,毕竟不能绑架人家,所以只能威逼利诱说服他,拿出搞客户的那一套咯;关于2),你自己回啊,为什么要得到男方许可?

这就是我发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女的,或者说我吧,会莫名其妙的觉得一件事情需要得到“许可”才去做。而男性的思路是先做,被叫停了再说。回到上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得到男方的许可,往往是为了避免可能的冲突,为了避免男方不高兴,下一个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往往很回避冲突,而且觉得要对其他人的负面情绪负责
其实这样没什么,如果清楚的知道,我想回自己家过年这个愿望是5分,但是我害怕冲突怕男方不高兴,这个分数是10分,因此,我选择不回自己家过年。那也行,就是,诚实面对自己,没必要用传统就是这样的啦,我是对他好才这样的啦,这样才体现我的高风亮节啦等等来糊弄自己

我想说的是,在最近的观察和学习中,体会到,碰到一件事情,首先要提醒自己,我并不需要许可才能做,如果我不做,是因为我选了不做,我之所以选择不做,原因可能有很多,要诚实面对
虽然这样也并不解决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识别问题有时候已经是一大进展了

又以及,我突然在想,为什么似乎男的比较容易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那么理直气壮,因为他们生下来的那一刻,就已经是家族之光了,已经是挽救了一个没有儿子的低人一头的家庭了
但了解就可以学习呀,就可以对自己好呀,就可以每天告诉自己八百遍,我最闪耀的我运气最最好,我最最厉害,我的存在就是价值,就算没价值谁也干不掉我,我每天依然吃好喝好,耶!

黄梅天

非常潮湿,家里湿度一直都将近80%,空调居然还坏了,在水汽里呆了一天,睡了一觉睡觉,早晨起来觉得皮肤光洁饱满得不得了,就好像游完泳上来的样子
哎,皮肤喜欢的和脑子喜欢的根本不是同一个天气,也确实,我的脑子还喜欢高油高糖呢不是
好在shu火速预约了人来修,可能过两天就能过上脑子喜欢的生活了!

昨天在读《白鸟之歌》,卡萨尔斯的传记,书里写到巴黎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德雷福斯案”,卡萨尔斯和案件中的上校很熟悉等等,咦!这就是《间谍与军官》里面的嘛,就,这些人他们互相都认识啊!
书还是挺好看的,于是我就跑去听他的巴赫无伴奏,第一组六支曲子,好听的,还听了那首《鸟之歌》,甚是伤感,影片里窗外树影摇动配这样的伤感的曲调,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看了一半,目前我的感觉是,卡萨尔斯他妈妈可真厉害啊!如果没有他妈妈如此高瞻远瞩目光如炬,肯定不会有今天的卡萨尔斯
以及,我查了一下卡萨尔斯,看到他在81岁的高龄时与21岁的他的学生波多黎各姑娘玛塔结婚,就颇为反胃,怎么说呢,这位可能是艺术天赋非凡,那位可能是反抗法西斯勇士,这位可能是对智商超群,哪位可能是爱好慈善,但不论是哪位,最后,最后啊,他们为数众多都要娶个幼小的老婆,吸取人家元阳

周末还和shu一起看了《最后的决斗》,豆瓣介绍说“在尚·德·卡鲁日的妻子玛格丽特指控贾克·勒·格里强奸后,骑士尚·德·卡鲁日向他的前朋友贾克·勒·格里斯发起决斗。”还挺好看的,我觉得是非常直白啦,就是简洁明快的告诉观众,1)你丈夫发起的决斗实际上和你本人根本没啥关系;2)你的反抗在强奸犯看来只是情趣挑逗;3)所以,观众们你们快点一起来生气,啊。
结果,都这样了,豆瓣上还有观众居然疑惑,诶,到底是强奸还是两情相悦呢。。。妈呀。。。我觉得导演可是几乎都已经把“这是强奸”四个大字写在屏幕上了!

我还看到有人对茅海建性骚扰非常震惊,怎么说呢,我觉得任何一个有点名气的男的,尤其是艺术社科领域,被爆出性骚扰我都一点不吃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我这里享有“天啊,他怎么会这样?!”的感叹,而基本都是“哦,果然啊”

我还看到微博上说,有个人去相亲,和姑娘聊了几句社会问题,没聊下去,回来之后姑娘决定不继续沟通,简单的说,就是相亲没相中,他非常困惑,说,观点不同有什么影响,我还是会包容你会爱你啊,嘿,滑稽伐,姑娘她是个人,她有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她并不是等着你来爱的,如果观点不同,她就可能不喜欢你,不喜欢你,这亲就相不下去,这不就是很大影响了么,怎么会没有影响。。。

精彩的世界是他们的,女权的视角一旦开启就再也回不去了,会觉得,我们女的看到的和他们男的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我们绝大部分时候就是工具和战利品,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生(传记),绝大部分的文艺作品,你代入其中的女性,不说了无生趣吧,至少会觉得。。。不大令人高兴

盲听

在小红书上关注了一个账号,经常发一些片段的两组对比,有一些是写了名字的,有一些是盲听,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位本国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和两位世界范围内都都颇有名气的得小提琴演奏家的对比,一是对比了弗兰克奏鸣曲的几句,一是对比了勃拉姆斯第三奏鸣曲的几句,不得不说,真的是高下立见,我这么不懂的人,都一耳朵听出区别,其实弗兰克那段录音效果是非常接近的,因为是同一个人在同一个音乐厅用手机录的。但是差异是巨大的!我后来看评论有人说,本国青年小提琴手的那几句有的音也不准,这我肯定是听不出来,但是能听出完全没有那种起伏和呼吸,非常学生腔

但是真要说学生呢,他还发过过一段盲听《鳟鱼》五重奏,是上音学生组合和帕尔曼杜普蕾这个如雷贯耳的组合,我当时一耳朵没区分出来,后来又听了一遍,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某一段是帕尔曼的,后来看了答案,判断确实是对的,但是即使听出来帕尔曼这个组合似乎更成熟,上音学生的组合也是好听的,有一种青春朝气

就。。。总觉得我们的舞台是劣币逐良币啊!

之前看B站有一段上海中文版《剧院魅影》谢幕的时候,四个魅影出来唱夜之华章,每人唱几句这样,然后有人评论说,虽然我是A的粉丝,但我还是觉得这里面B的音色最好
结果!!底下就吵起来了,吵了好几页纸,大致就是“你才不是A的粉丝,你这么说就是为了打压A,你为什么不干脆说自己是B的粉丝,你们B的粉丝就只会暗搓搓的拉踩”妈呀,我真是看呆了!其实,喜欢一个艺人喜欢一位乐手和客观上觉得她/他不是最好,完全不矛盾啊!我们人类的喜欢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啊。。。个人喜好和艺术标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啊!

说起来,盲听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因为真的会让人着力于音乐本身,不会被其他东西迷惑。又以及,我之前听过一个十几个魅影对比的“sing for me”,我开着B站最小化干活,听到耳朵为之一亮的就暂停,打开看到底是哪位魅影,然后吧。。。我发现盲听喜欢的魅影们确实就是我最开始喜欢的魅影们。。。所以喜欢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有没有影像有没有名气,都还是这些东西

还听了一些马友友和其他大提琴手的对比,用的基本上是马友友年轻时候的舞台录音,对比之下,非常惊讶的发现马友友的琴真的好软啊!!非常非常软妹子。。。我之前没有很认真听过马友友拉琴,看过一些片段,因为他舞台风格比较夸张,以为是很猛的那种,结果盲听下来觉得真的超级软啊!细腻而柔软,很好脾气的感觉,怎么说呢,有一些片段甚至有一点小心翼翼的捧出来给你看的感觉,是动人的!
怎么说呢,马友友的音乐肯定是好的,这个人本人我也挺喜欢的,觉得非常可爱啊!如果他来上海开演奏会,我一定会去!但是,我日常自己听耳机,不太会听很多他的音乐。。。就他的音乐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那一款,啊,我们人类的喜欢啊,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文学课

参加了一个为期四次的读书会,主题是美国文学中的女性,读了四篇文章《a white heron》、《the storm》、《My Life had stood-a Loaded Gun》、《still I rise》,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这样细读过一篇文章,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和同学们的讨论中,还是挺有意思的!最大的体会是,我觉得啊,我深深的觉得啊,女作者和男作者就是不一样的,女作者就是很懂女生,男作者他们当然也有碰巧懂的时候,但是那种深刻和切肤的理解,女生的那种主体性,我不觉得我在哪本男作者的书里读到过

《a white heron》我对小女孩最终爬上树的一幕,印象非常深,那一刻世界在眼前展开,那一刻她仿佛分享了白苍鹭的自由,会想到儿童绘本里《菲菲生气了》,菲菲爬到树上“她感到风吹着她的头发,她看着流水和浪花,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会想到《flipped》里面的女孩子在梧桐树上的感觉,确实《a white heron》并非讲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百度常见的这种解释太傻了),保护自然什么的这种故事,而是讲的是女孩子的成长,以及无论是小说里叙事时间点的转换,还是爬树过程受的伤,都是很常见的文学中的象征/隐喻,但是如果没有人点拨的话,还是会完全没看出来诶

《the storm》是一个我蛮喜欢的故事,每一个设定都非常好,尤其喜欢结尾,每个人都很快乐,咩哈哈哈哈哈,不带任何一点讽刺的平静的结尾,出轨的人没有任何意义上惩罚,哪怕连心灵的负疚都没有,积蓄的具有破坏能量如 storm一般过境,涤荡一切,但过了就好了,so the storm passed and every one was happy,可不呗!而这居然是一篇写在1898年的短篇小说,实在太惊人了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让我觉得,我们女的,和大部分男的以为的女的,根本就是两种生物,他们想象的我们的感觉和我们实际的感觉基本就是两回事
如果展开一点说,我之前读小黄文,描写再好,再第一人称,只要出现34D的胸这种句子,我就是知道是男的写的,我们女的有胸,这种尺寸描述只会出现在和内衣店员的交流中,我们根本不会用这种符号性的表述,而且这种符号性的表述在我们这里不具有任何想象价值也没有任何性感的诱惑,只有男的会对这种性感的标志/符号就有感觉

《still I rise》,相对来说是最直白的一篇,有力,仿佛战斗檄文,但和战斗檄文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rise,不是为了为什么,而是,我们rise,就如同自然界的太阳一样,就是会升起,就是会其道大光,以及《a white heron》里向上爬树(rise)的小女孩一样诶,rise!
《My Life had stood-a Loaded Gun》我没怎么很读懂,确实老师也说是一首有很多种解读的诗,但是有个姑娘在课上说,她觉得诗里面的我,想要自己做决定,老师问,哪句让你这么理解的呢?她说“Though I than He – may longer live He longer must – than I –For I have but the power to kill,Without – the power to die -”
我似乎还蛮理解这位女生的意思的,因为我觉得Without – the power to die 隐含的是want the power to die,倒不是die有多好,而是我要做自己的主,要有power,当然可能人家Emily Dickinson完全没有这一层含义,但是我觉得老师有个地方说的特别对,你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可能这份感受本身就是启示,也许这份感受不能让你更理解这部文学作品,但是好好观察这份感受,这份感受肯定能让你更理解你自己
而我,从这四篇作品中最大的感受是,我总会想到《剧院魅影》的一句歌词“All I want is freedom”!

不高兴的乐器

前几天看到有人对比了王健和卡普松,两位四月都来过上海的大提琴手的《月亮颂》,我突然get到了!除了之前觉得王健的演奏更硬之外,他的演奏更有一种。。。苦大仇深的感觉。。。所以当初觉得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他拉得比马友友更好听,就是因为更苦一点?虽然这首曲子的要义到底是不是要苦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说的是,可能是我现在已经不大喜欢苦大仇深的风格了,也许是这这种风格过于容易和主旋律审美风格结合起来,显得非常主旋律,那种“人民艺术家”的风格,而我对主旋律的审美风格充满厌恶,说不定不仅是审美上的厌恶,还是一种非理性的PTSD,以及我小时候还挺喜欢这种风格的类,果然人还是会成长的。。。

然后我就在想乐器好像也是有一点性格特点?总体来说,二胡就不是一个快乐的乐器,就算拉赛马也没觉得特别快乐,就很苦啊,有时候还会有点凄惨
箫也不开心的乐器,但不是那种凄惨的那种,是颇为情绪低落的那种
大提琴总体来说我觉得也不是什么高兴的乐器,但并不悲苦,只是不太高兴而已,虽然也能很温柔,很美,很歌唱,但是不会甜,但小提琴就能很甜,甜死人的那种甜

最近事情很多,手里有一个离婚案子,一个姑娘为了逃离原生家庭,草草和看着各方面条件还合适的男生结了婚,然后这男的,真是非常差劲,怎么说呢,类似这种故事我听过无数个了,某种程度上,我觉得我小时候那么想结婚,也是因为想要独立出来,但是,我们女的,能从家庭和社会获得的支持实在是太少太少太少了
前阵子,我看一篇文章说,本国独生子女相较于多子女家庭出来的比较容易离婚,作者的因果解释是,可能是因为多子女家庭的小孩更容易学会和人近距离相处。我只想说,可是,这位作者,你难道没有发现,本国独生子女相较于多子女家庭出来的比较容易离婚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独生子女和多子女么?其实就非常简单啊。。。因为。。。本国多子女家庭更不可能给女性任何意义上的支持啊,怎么敢离婚怎么能离婚。。。
有时候想想这个社会如此不公平,而且还正在不不公平的道路上一骑绝尘,真是没啥意思

看到荞麦的微博有人投稿,有个中年妇女说她被打动的片段“……整个晚上我都能感觉他是非常温柔体贴的照顾我,关注我的情绪,认真听我讲话,和我交流……”又说“……也遇到过男性朋友或者同事会表达欣赏甚至喜欢,但他们的方式往往是热情地讲授人生经验……”真的我在地铁上笑出来啊!!热情的讲授人生经验,太有画面感了!我都能想出好些人好些名字,荞麦说,很多人说女性要摆脱“浪漫爱”的束缚,可是,相当多人根本都没有体验过浪漫爱,没有体验过平等、尊重、体贴、愉快的浪漫爱,只有以此为名的控制、贬低、剥夺、打压,我觉得说的真是太精确了。。。
想想也真是没啥意思。。。

春日的芬芳

昨天去听雷诺·卡普松的小提琴音乐会,三首奏鸣曲,德彪西、拉威尔和弗兰克,前两天首在音乐会前一段时间找了我也想不太起来是谁的版本听过一遍,没啥感觉,弗兰克这首有大提琴和小提琴两个版本,虽然都分别听过几次,但也没啥感觉
但是!现场非常非常迷人!

第一首德彪西依然很无感,觉得非常碎
第二首开始high起来了,很炫酷!既古典又爵士,而且他的弱奏(拉?)非常非惊人,很弱,但是不虚,换弓毫无痕迹,延绵不绝,仿佛是很长很长的一口气,是那种源于歌唱高于歌唱的感觉
第三首我之前一直觉得这首曲子仿佛有点小,但这次听比我印象中好听很多很多,尤其是第四乐章,迷人得不得了,开头有一种风和日丽春日的温煦,仿佛可以闻到到草木芬芳甜美的气息,并不谄媚也不是炫耀,是自得其乐的松弛和明亮,然而美到了一种感人的地步
以至于回来路上我又听了一遍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也好的,但是没有现场那么令人激动,到家之后还又找了雷诺·卡普松的现场听了一遍,以及找了大提琴卡普松和王羽佳的版本也听了一下,确实这首还是小提琴好听啊,大提琴没有那种春光明媚的感觉,如果说小提琴在这一乐章开头是小青年的爱恋,大提琴就只能算是黄昏恋了。。。

不过我觉得这场钢琴一般般,没有特别喜欢,不够猛,当然雷诺·卡普松也不是走很猛的路线,可能和更猛的钢琴也不是很搭?
昨天气氛热烈极了,返场四次,四首小曲子,第一首和《沉思》,《沉思》可能因为常见,有人会拉得很俗气,但是昨天完全没有俗气的感觉,真好听啊

第四首的时候,他背转身为后面的观众拉,快结束的时候又转回来,转过身的时候声音一下子不一样了,闷了很多很多,而且后来我刷微博,很多人也发现了这点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剧场里,不同的位置听到的声音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提琴的票一定要买尽量正面。。。或者偏右(?),因为我觉得右手持弓,演奏者正面面对观众的时候,琴身正对的方向很自然会往右偏,那也就是买票的时候,要买面对舞台的观众席靠右手边
而且现场还有一个重大的美妙之处是在于现场强弱会非常明显,声音的范围会比录音里大得多,因为可能录音室的录音如果强弱这么明显可能会要频繁调音量,要么就听不怎么见,要么就震耳欲聋吧
就,昨天的现场啊,真的是很美妙啊!非常快乐!

最近读的书及其他

《隐面人》是东德对外情报局局长的回忆录,算是最近读到的觉得很好看的书了,有意思的地方很多,当然有为自己推脱的部分,也有很不可思议的想法,比如作者说“……对我来说,这意味着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就此完结。我仍然认为,如果有一个既奉行社会主义政策,又允许人民享有广泛的言论和集会自由及财产权利的政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可以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下去,至少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但总体来说,是一部实际干活的人写出来的书,就很好看,什么样的人会做间谍,怎么样招募,怎么管理,机构内部怎么运作,两边的体制有什么不同,和苏联关系的变化、在第三世界开拓势力范围,等等,翻译也极其流畅
有一个收获就是,间谍们的存在有时候反而能够维持一种微妙的状态,比如说一边总嚷嚷要动手,但并没有真的想动手,但听者很当真,准备要先发制人,那间谍把这个信号传给嚷嚷的人,嚷嚷的那方就要稍微消停点。。。诸如此类

地铁上用微信读书读完的是《乐之本事》,还可以,特别有意思的地方是,他说录音和现场是截然不同的,且不说能不能录出声音的色彩这种玄妙的东西,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各个乐器的比例,比如说勃拉姆斯某一首钢琴协奏曲,有一段乐队的部分非常厚重,钢琴无论如何是声音都是出不来的,作者甚至还问过钢琴家,你说,勃拉姆斯他这都是为啥啊?为啥要这么写啊?钢琴家说,个么我们在台上总要动一动咯?不然这一段的时候,我们看报纸么?
但是在录音里,因为比例可以调,就完全不一样了,各种协奏曲都有这个情况,在现场,主奏乐器并不是像录音里那么突出的,有的地方甚至能感受到主奏乐器的挣扎,挣扎了半天还挣扎不出来,最终湮灭在乐队里,非常。。。另一番感受
这个问题我完全没想过诶,真的很有趣
以及,还知道了,为什么有人说某个场地声音不好,很“干”,场地声音好不好,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残响,如果残响太少,就是一般说的“干”,如果残响太多,则会前面的音还没一点消散后面的音就又叠上去,会显得声音很模糊,很长知识诶

昨天开了本新书《Swimming in the Dark》,一本BL,题材我比较有兴趣,虽然是BL并不是我喜欢的,但是还是想看一点更充满情绪情感的文,就开了这本,书的开头写的很美,但是有一种讲不清楚的同人气质,或者说AO3气质,结果查了一下作者,居然是个男的,以及真的是个gay,啊!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觉得同人文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了

昨天上课维瓦尔第奏鸣曲的第二乐章被老师表扬了,说能听出一点巴洛克的风格来了,哦嚯嚯嚯,开心
娃的笛子日渐进步,那天拿了我八百年前买的箫,说要试试,一边试一边问我,喜欢笛子还是喜欢箫,我说总体来说还是喜欢箫,曲笛也还可以,她说,哦,你喜欢低音乐器,对哦!我居然都没发现箫和大提琴的共同之处。。。

和我妈视频说起最近的昆曲演出,又说到黎安他们这一批演员,我之后一查,黎安也是快50的人了,天啊!!我对他的印象一直还是昆曲《伤逝》里,他拎着箱子走进来的那个小青年,是某天在上昆小剧场里,演完自己的折子卸了妆从进来看戏,坐在我边上靠门的位置,令我一直忍不住偷偷看他的侧脸,觉得实在是俊美极了的那个小青年,居然已经快50了!想想也是,再过两年,我娃都要上初中了,但我还是和shu脱口而出,我觉得50都可以算老头了。。。可怕可怕

人菜瘾大

在微博上关注了一个姑娘,有一次她说她之前一直羡慕做什么都寻求最优解的,都要赢的人,觉得他们既清醒又聪明,现在觉得如果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赢,那TA就只会选择做自己能赢的事情,这样的人,要么根本没有自己的喜好要么压抑了自己喜好,前者无趣后者不自由,有什么值得羡慕的。
后来这姑娘又说,如果太沉迷自己的工具性,那就会不开心也会没有安全感,因为你把自己放在了答题人的位置,可是出题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随便变题目啊,而且总有更好的工具啊,总有人觉得,我喜欢的事我必须得干好,或者说我得干好,我才能喜欢。哪怕把自己的喜欢变成了谋生工具,靠它都吃上饭了(已经算是某种程度了干好了),也还不够,还要力争上游,出类拔萃才行。。。
这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颇为困惑我的,然后我就跑去评论了,我说,我一直在想,人类会不会真的喜欢上自己毫无天赋的领域,学来学去学不好真的会快乐么?或者说,莫非学来学去学不好才是纯粹的快乐和喜欢,因为完全不包含,也包含不了任何虚荣和炫耀在其中
然后,颇有一些姑娘来评论,有的说,有啊,就是人菜瘾大嘛,有的说,有啊,我就是干一行菜一行啊,还有的说,有啊,我学了好久跳舞但还是跳不好啊,但跳不好也跳得开心啊等等。。。
哈,人菜瘾大,说的就是我啊!

怎么说呢,这个问题是真的困惑我蛮久的,如果完全做不好,喜欢这件事意义何在?要喜欢成什么样才是喜欢?有一点喜欢是不是喜欢?如果做起来还算顺手,但没那么喜欢,就满足于大致过得去,能混口饭吃,但也不想精益求精,究竟行不行?
当然可以宽泛的说,喜欢的事做不好,开心就行,但其实心里也还是觉得心虚的,这样真的开心么?甚至这样真的应该开心么?而谋生的事,不精益求精,也一样心虚,担心随时就落入社会底层万劫不复,真的很没安全感
心虚就是一种很真实的感受,虽然除了对自己说,放轻松以外,也就只能一边心虚一边瘾大,一边心虚一边摸鱼了

以及,最近真的觉得诚实的面对自己,其实也蛮难的,也需要勇气,罗琳阿姨最厉害!

我觉得自从去年以来,就日益充满了一种被剥夺感,往大里说,不仅得到的少,所谓没啥获得感,好不容易有点吧,还觉得随时会被夺走,往小里说,在不能看黄色小说的时候,在不能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在不能向chatGPT请教看不懂的英文短句的时候,在匿名投诉回访电话被要求实名的时候,在没地方讲道理的时候,这时候,屡屡会想到《Advanced Contemporary Potion Making》里SS不能接受和HG持续偷情,说“However little I have, it must be mine. In time, I would grow to hate you, and I could not bear that either.”
可不呗,我的,我的,我的!那个拉得很菜的琴发出的很菜的声音,它毕竟是且仅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