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有不逮以及信任

以前并没有特别觉得信任是一种特别珍贵难得的东西,因为好像随随便便就可以交出自己或者说是一个很开放的状态,没有防备心,也没有企图心,一旦有了这些东西,付出信任和收获信任都变得非常困难。

最近会有一个情况并不明朗的半新不旧的变化,在周围环境开始动荡变换的时候,在和越来越多的人交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开始在计算。这种计算和面对当事人的计算不一样,面对当事人其实是很简单的,1)我要收到他的钱;2)我要帮他解决问题争取他想要争取的最大利益;3)如果最终效果无法达到他的预期,要他起码对过程满意。

但是和同事和老板和潜在的合作伙伴交往就太不同了。单凭做事认真肯干活是远远不够的,哪些话能将哪些话不能讲,哪些话将会塑造何种形象,哪些话应当讲但是很难讲出口,我的原则是不说谎,要么不讲,讲出来的都是实话,其实在这个原则之下,大概已经简单很多,也无非就是内容的剪裁和表述方式了,但即使这样,也动脑筋动的脑子都要炸了。
为自己争取利益或者说为自己打算和获得别人喜欢分别都已经是很难,我还希望能两者能统一。且不说和别人之间利益的对立,就算利益的不那么对立也还涉及到通常的社会观念里的招人喜欢的小姑娘和招人喜欢的律师之间的微妙的对立。另外,还要迅速的进行计算:双方利益期待,利益可得性及风险,获取成本,其他关联方接受度,双方的心理感受(这当然也是获取成本的一部分),太难了,我觉得我已经算不过来了。。。很累,觉得简直脑力不逮,令人头秃。。。不过也不能说一点意思也没有,如果能有个还不错的未来的话
呼。。。未来,你是什么样子的呢? 清明shu带娃回安徽,明天回来,也就是说今天我既不上班又没有娃,理论上是非常自由自在生活美好了,想做的事情很多,弹琴画画看书听戏,但结果是早晨起来已经10点钟,下午2点又困得欲仙欲死,跑去睡了一觉做了很多乱七八糟的梦,诸如某个案子的法官打电话来要写一个情况说明等等,醒来之后愣愣的想了半天,这个事情到底是梦还是真的要写。。。昨天和熊猫同学吃饭说到追星,今天在春天干燥又温热的天气里午睡醒来,不免想到10年前的这时候,和熊猫以及朋友从杭州看完纵贯线的演出,在麦当劳坐了一夜,做头班火车回到上海,一觉睡过去醒来之后觉得既觉得似乎下定决心又觉得未来啊,好迷茫。10年类,居然仍然很要看快进看看未来,273安慰我说,他觉得我成为小律师大概是人生中最好的决定了,但愿可以越做越大~~~嗯!干杯!

关于理解

这是我最近在看“李松蔚”的公众号在想的一个问题,他提出来一个点,确实是我以前一直困惑以及没想好的,那就是说,理解会不会带来一种负面的情绪/行为的放大?也就是说强化了这些负面的东西?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的,准备复述一遍的同时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
对于负面情绪/行为的理解会强化这种东西,背后的逻辑说穿了就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一个行为,给这个行为奖励(理解在这个时候被视为一种奖励),就会增加这个行为,给这个行为惩罚,就会减少。(以下简称为狗狗法)
这个东西在具体的行为上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独立的行动来说,是不对的,人们的行动受到更多来自内部的动机的指挥。比如说,小人不写作业,死命骂她,她就去写了,这个是具体的行为,但是她可能会通过打骂变得发自内心独立自主的热爱写作业嘛?!不可能的呀。从这里来说,狗狗法其实是影响不到独立的行动的。独立的行动有自己的逻辑,内在的动机根本不适用狗狗法的原理。

所以呢,所以就是要真的理解对方,看到对方行为之下的感受,才有可能真的解决问题,看到了理解了也解决不了怎么办呢?无所谓啦,反正刻意不去理解或者刻意淡化也不会解决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问题解决不了的么。。。

插话,从我的实际感受来说,我觉得曾经对自己使用的比较多的倒不是狗狗法,而是先安抚再表示一种你不应该有这么强烈的负面感受的试图淡化法,其实效果很差。因为这里会带来很大的冲突,1)我不舒服;2)心里有个小人说,你不舒服是不对的,根据实际情况人类不应该这么不舒服,在1和2这种条件下,就我个人而言,心里的小人是不可能成功劝慰自己的,相反肯定是我就更不舒服了啊!我除了依旧不舒服之外,我还要和那个小人辩论,为它生气,怎么可能缓解得了啊。所以,就是要看到这种感受,要接受这种感受,不要用这种场景应该有什么感受来说服自己或者说服别人,这是说不服的,反而更拧巴

说到真的看见或者理解之后,李松蔚在别的文章里讲到一点也很有意思,要注意理解和解释的区别。是真的试图理解这个情况这个感受还是试图去解释?比如说,刚生完孩子,我觉得我很不开心,“理解”是不开心是因为有什么具体的想象么?是有什么担心或者恐惧么?等等。而“解释”是产后荷尔蒙发生变化,很多人都会不开心,这就是产后抑郁。给出一个理由给这个情况起一个名字的是解释,而碰触到更深层的东西的, 理解其实是有力量的东西,是能带给人成长,而且能够真的被看见的时候那种喜悦也是巨大的,如果不能没办法遇见这样的人,能够理解别人能够理解自己,应该也会使得生活更愉快吧。。。理解别人并不是支持别人,更不是压缩自己的需求满足别人,而是看见真正的人,至于看见之后是不是满足,是不是以对方想要的方式满足,那就看自己开心咯~~~

挑剔鬼和其他

现在我和shu都变成了很挑剔鬼,对食物很挑剔,尤其是外食,上次去扬州,最大的感觉就是吃不好,过年去广州,居然吃了几家店都很一般。。。好吃的只有2家,一家是肠粉,啊,怎么会有人发明肠粉啦?!太厉害了!在广州7天,我吃了至少4次猪肝瘦肉肠!

回到家的那天,煮了粥,冷冻箱里拿出春节前shu卤好的牛肚蒸热,翻出一小块梅肉和冷藏箱里皱巴巴的尖椒一起炒了小炒肉,又切碎了一些油鸡枞炒了一个蛋,配一小块豆腐乳,吃得舒舒服服

最近吃的比较开心的东西是冬笋肉片荠菜炒黄年糕,shu做的,自从用了不粘锅来炒,用油不多,有一种干干香香的美好!
非常非常喜欢某一家点心店的可丽露(或者叫做可露丽?),总之每次吃到都要感叹,天啊,为什么世界上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经过很久很久很久很久的犹豫,我终于斥资99元,买了一个小小小电火锅,下次可以和shu在餐桌上吃了火锅了,而不用再站在灶台边上吃,我说服自己的点在于,买俩高脚凳大概也要99元吧?
说起来,有一个我费解了很多年的问题,为什么吃火锅或者烧烤肯定比吃炒菜吃得多?烤羊肉串的羊肉、涮火锅的羊肉如果炒一盘子肯定一餐吃不掉,但是或烤或火锅就能轻松吃掉呢?

终于入手了水彩装备,是好看啊,怎么怎么好看的啦?!虽然画的真是一坨S,但是感觉比彩铅更有意思,因为变换无穷啊!

前两天shu说你要过生日类,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我完全不想要什么,然后我就在上班的路上自问自答,如果有个神仙说准备送我三万块钱我会想买什么,存起来,神仙又说,必须买东西,不然不给你,买金条,不可以买金条,只能买其他的东西,那就。。。要么把我通勤的衣服们更新一下?这么自问自答了一圈之后,我就觉得吧,真是没追求啊没追求~~~

天实在太太太太太冷了,指甲变得很脆,琴弦变得很硬,所以最近也不大弹了,叹口气,春天啊,太阳啊,快点来啊! 最近读完的书是《圣殿春秋》,没有什么大意思我觉得,某一种外国武侠小说吧,我觉得这位作者的书好像都没什么大意思,可能不太会再读了
《传奇办公室》看完了,简直伤感S我了,结尾略不清不楚,不知道最后的美好画面是这人临终前的想象还是确实是happy ending,shu以一些小细节认为是后者,极大的抚慰了我,啊,太好看了,这部片子真的太好看了!每一个人物都有闪光处,除了恐怖分子比较单一的坏,没有一个人是坏人,就是以坏和使绊子为己任的,一个都没有,好喜欢这部片子啊。shu居然同意陪我从第一季再看一遍!哦也!
话说要不要开始看《我的天才女友》呢?我觉得似乎也是可以考虑的诶~~~

论人际关系

一个同事和他的助理要转所,(律师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独立的,和传统意义上的同事还不大一样,更像是一个菜场里摆不同摊的菜贩子),送了我一个还蛮认真的小礼物,真是非常非常开心。下午和某个同事聊天,说别的事情的时候她说起开年会的时候她和我老板住一个房间,说我老板对我评价很高,一直觉得这位老板是觉得我还不错,但也就是还不错,这么看来其实是高于还不错的,还蛮意外的。。。每次听到大家都还挺喜欢我的,除了开心之余,会有一种,啊,真的啊?!咩哈哈哈,不容易啊,我也有今天啊的感觉

一直以来对于人际关系非常自卑,小学最初是有好朋友的,但其实内心是知道大家是两类人,后来就开始搞漫长的斗争,巅峰时间是小团体A和小团体B互相往对方的水壶里倒沙子和颜料,人际关系差得我爸居然还给我写过一封信,是在电脑打字刚刚出来的时候,一封打印的信,告诉我不应该如何应该如何
当然现在想想,我小学的时候应该也是个很不招同学喜欢的小孩儿吧,热爱当班干部,爱表现,发自内心的相信学校的一套,不懂得官方和民间两套话语,所幸成绩好,日子不太难过

然后上了初中,开始的时候人际关系就更差了,完全没办法融入同学们。直到交到一个好朋友,是班花,非常受欢迎,大家都以和她要好为荣。她和我一样,也是大陆人,我们非常要好,是公认的互相最好朋友。她后来和我说,一开始觉得我是很严肃的,不苟言笑的,换言之就是很书面的人,妈呀,如果大家都是这种印象的话,我基本上就杜绝了在同学之间受欢迎的可能性。不过因为和这位女同学关系好,所以总算是被带着和班上比较高级同学在一起玩(说起来每个班都是分成若干层的吧),虽然还是多多少少暗搓搓被嫌弃。
反正内心也是知道自己的,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一点也不灵巧的人

初三到上海,就更差了,那年一直一直会哭,回想起来,刻意孤立我的同学固然有,但也不是没有同学示出善意,这些女同学的名字和样子依然就在眼前,唉,想想确实是我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打开局面

到了高中一下子就好多了,有很要好的同学,到了大学就更不用说,有无敌的336
所以呢,平台或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的平台就是不行,虽然分清楚是自己不行还是平台不合适也花了好多年
不过刚工作的时候又不好了,那种老式的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简直上班如上吊,天天后悔自己没有一技之长,不然就可以做个只专心业务的工程师了,总之是压抑得不行,后来团建统统请假破罐子破摔到boss找我谈话觉得我不够融入集体,不够和大家搞好关系

说起来,从小学到初中人际关系也不是说差到被孤立排挤地步,虽然并不多受欢迎,却还往往是大家匿名投票评出来的班干部和三好学生。但问题出在“不一样”三个字上。我对于大家喜欢的东西,看电视剧听歌运动打扮,我完全没兴趣还一点也不懂,非常不会玩,而我喜欢的东西小心翼翼不敢被其他人知道,完全没办法获得儿童或者少年最在意的认同或者接纳。说没自信也好,说放不开也好,总之就是一个对人不热情,非常紧张兮兮的局促笨拙的小孩儿

我妈永远是备受欢迎的社交中心,她一百个想不通我怎么就不像她,我一开始还哭诉,后来就改成自己偷偷哭,这样一路走过来,怎么会不自卑 后来和shu在一起,真的真的太不一样了,这是一种完完全全被看见被接纳的感觉,他从来不会有“你怎么会这样,真是难以理解匪夷所思啊”这种评价,而这种被接纳所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不是一种带领性的力量,而是一种生长性力量,是真正的自我慢慢的生长起来,虽然现在在人际关系里,仍旧没有办法达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地步,仍然会觉得和很多人社交非常累神经高度紧张,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际关系很自卑的家伙,前老板说我是她所有带过的实习律师里最优秀的,前律所同事关系一片融洽,(顺便,也就是那时候才知道上班和上班是不一样的,真的有开心不开心之分的)。现在呢,有朋友不必说,律所两个老板都喜欢我,同事评价也都很好,当事人会介绍新的当事人,会在结案之后送我新年礼物,想到这些,抱抱shu之余,对自己真是产生了一种欣慰之情啊!

给X君的信(从冷飕飕的地方出差回来)

X君,
你好呀,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最近又想要和你讲讲话,毕竟每次压力大的时候都要来找你嘛!
最近继续焦虑,因为生意不好,一边安慰自己说毕竟年初的目标也算是达到了,年底不如就放轻松明年再焦虑好了,一边还是忍不住压力大。然后呢,就忍不住看各种神神鬼鬼的东西,占星骰子、八字或者紫薇,生意人的生意不可捉摸,难免要求助于这些。某天和同事说我们这一行仿佛就是守株待兔,她说是啊,如果手机微信里有2千个人,大概就不怎么愁了,总有兔子。她说自己才刚刚过1千,我一看自己,500个人都不到,顿觉路漫漫啊漫漫。X君,马上就要明年了,你说到底生意什么时候才有真正的起色呢?
273说看到我的blog和我说羡慕我,说这么多年过下来,看到你经历的危机的真实程度和出来以后游刃有余的程度实在好太多了之类之类,虽然其实我完全没有到游刃有余的程度,也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勇敢,但是听到他这么说还是由衷的觉得,啊,真好啊!要继续努力,不要心浮气躁,你说呢?不然又能怎么办呢?

前两天就想给你写信,因为和朋友聊天,说起捕获了小姑娘的心等等。我觉得啊,这种五迷三道啊走火入魔啊鬼迷心窍啊大概每个人都要出一次的,或早或晚,但是一旦烧掉就没有了,再也没有了。而且,作为一个中年人,觉得烧掉也真得蛮好的,利人利已,并没有什么遗憾或者怀念。我也不知道想和你说什么,就是有了这样的感悟总想要告诉谁,那不如就告诉你吧。

还有啊,最近天冷了,琴的声音变得特别好听,比以前更紧而结实很多。而且因为又冷有干燥,摩擦也变得更光滑流畅。弹琴的时候还挺开心的。隔了两天没弹,然后又跟着査阜西的录音弹洞庭秋思,真的有一种和亲切敦厚的老先生对话的感觉,有一句也稍微找到了一点洒脱的手感,还挺美妙的。确实,跟着录音一遍遍一遍遍的弹是有提高的,会一点点注意到一些细节一些处理手法,获得的信息会越来越多,是很有意思的。难怪每一个学琴的帖子或者文章都说要跟着录音弹,争取弹得一模一样,直到不知不觉里加入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理解。

周四周五去天津出差,这算是我第一次冬天到北方吧,天气很好,天很蓝没有风,枯枝好像是画出来的一样清晰有力,到了四点多太阳就开始往下落,又大又圆,在高铁上看着,很难不想起长河落日圆来,车上在翻《吴小如讲杜诗》,唐诗我懂得很少,无非就是语文课本+课外拓展阅读上的几首,所以大量的部分都是随意翻翻,看得进去的没有很多,但是看得进去的部分写的真好,很有启发。那杨宝森和王金璐来比的那一段,实在让人豁然开朗。
X君,最近没有什么好看的戏,又开始很想看戏了诶! 其他好像一时也没什么可说的了,那就先说到这里吧,和你写信可真舒服啊,但愿下次给你写信的时候我已经有了稳稳的现金流。
祝年底快乐。

迪士尼啊迪士尼

昨天,在一个雾霾的工作日和shu一起带娃去了迪士尼,事实证明这个时间点非常明智,人很少,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不用排队,喜欢的项目可以从出口出来立刻又进去,如果一次算一个项目的话,我们足足玩了20个项目,还看了花车巡游,体验应该是不能更好了。
光影变化和设计一流,很多项目玩下来觉得非常赞叹,所有的工作人员也都是笑容可掬,亲切友好。但是我和shu其实都不太喜欢。

然后我就和shu认认真真的讨论了一下这个问题,不喜欢的原因有很多,总体来说就是充满了一种不要动脑筋的情绪被安排的感觉,人在这个环境里就是一个部件,欢乐是被设置好了的,等着你哇的一声惊喜。
那么我又想了,上次去巴厘岛度蜜月,是我人生中非常非常闪光的记忆。蜜月大餐是在别墅泳池边的晚餐,小蜡烛沿着小路两边从入口铺到餐桌前,游泳池洒满玫瑰花瓣,温柔的小哥单独服务我们,彬彬有礼耐心友善,其实也同样很做作很刻意,同样布置出来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你,快点惊叫,快点说浪漫S了!
我仔细的想了一下,里面到底有哪些不一样?我觉得是巴厘岛的核心还是人,是在竭力的让顾客觉得舒服,顾客是被取悦的,营造了一种很好很高级的氛围,但在这个氛围里人还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但是迪士尼就有一种微妙的傲慢,就是顾客是被安排的,就应该要随着设备的进展惊叫或欢笑。。。有一种非常美式的消费主义的感觉

迪士尼是充满美式文化的所在,或者就是美式的“没文化”,反正就我娃来说,对文化性的东西,不论是公主合影还是花车巡游她也没有特别兴奋啦,对于过山车、飞越地平线之类的很兴奋,但这就是生理兴奋的一种啦。确实是主题乐园的翘楚了,我也能想象大概会有很多人真心喜欢,总之,我觉得是人少的话,还是蛮值得带娃去一次的,但是也就是去一次就好~~~ 又,顺便,我总觉得迪士尼的工作人员会得职业性听力损伤,实在太吵了,在这样的环境里欢乐热情简直反人类

融会贯通

我并没有。但是昨天听了一课,忽然明白了十余年前的一句话。在豆瓣时间上看到有《古典音乐的奇幻之旅》,试听了两节课,第二节是讲到音程,从铁锤的重量说起,说重量1的铁锤+重量0.5的铁锤一起打下去,形成的就是一个8度和音,接着示范了一个小提琴的泛音,说泛音是一次动作有两个音,两个音的音高是不一样的,是一个和音。
我最近又在弹古琴,然后我就顿悟了古琴的泛音,1)右手拨弦,左手一触琴弦就离开,其实就是两个音,一个音是琴弦本身震动的声音,是某种程度的空弦音,一个音是空气震动的声音。2)为什么只有按在徽位上才有泛音,也就是才有这种共振呢?!因为徽位就是琴弦按比例的划分啊!就是1/2、1/4等等的划分啊!
然后我想到十多年前,273来家里玩儿,我弹琴给他听,弹到泛音的时候,他说,咦,真的就是物理意义上的泛音诶,好直观啊。这句话我记得了十余年,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居然直到昨天才突然理解!
啊!

还有啊,我一直觉得平沙落雁这么绕,大概一辈子也背不出谱子了,但是跟着录音定定心心弹了15遍之后我就完全记住了,小本子的to do list又划掉一项,弹出平沙落雁也是多年的心愿啊我
然后我就又顿悟类,不急不躁,慢慢弹,时间花进去,总能弹出来的。现在在《洞庭秋思》,就还蛮享受的
另外,跟着录音弹了15遍平沙之后,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跟也跟不上,到后面觉得节奏好像也并没有很快,也还是能够做一些变化以及增加一些更细腻的内容的,曲子一点点有一些操控感,感觉非常好
而且啊,觉得技艺全面提高,良宵引也一下子好了很多。目前准备平沙落雁跟录音弹个50遍,不知道50遍之后会发生点什么神奇的变化不~~~ 自信心是什么呢,自信心其实就是一种掌控感,不来源自己比别人好也不来源于别人是否喜欢(人际关系上的自信除外)自己,而是来自于不断的循环的克服困难取得成绩,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也是居然最近才有点体会到

累及焦虑

焦虑的主题就是生意不好,以及娃生病了,看到一个病弱弱的娃,真是十分十分十分焦躁啊
案子也不顺,各有各的不顺,累

以下的句子是不同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get到不同之处。
1、你这样说让我很不爽让我觉得你是在指责我而我明明没有做错VS你这样说是很不合适的会让任何一个听的人很不爽会让人家觉得你在指责他
2、我希望你能听我的感受VS我希望你能给我意见
3、这有什么好害怕的VS我理解不到你的害怕
以及,虽然一直厌恶某个网红的奇奇怪怪的说法,但是她说的“情绪价值”是对的,让人爽是很累的,以及有的时候是会让自己不爽的,所以提供情绪价值要么是很爱对方,要么是可以换别的东西,颜值、钱或者其他。。。

最近读了三本罗琳的侦探小说,做了两个噩梦,还是喜欢看人物感情的部分,罗阿姨干脆写言情小说吧!

某天,有个小学同学发微信给我,问说你还记不记得班主任是谁?他说正好碰到一个小学校友,谈起来。发微信给我的这位同学是五年级也不知道六年级转来的,然后我说那时候的班主任应该是某某,又随便附加了一句,这位老师实在是。。。我十分糟糕的记忆啊!然后我们就一起吐槽了她带给我们的各种悲惨遭遇,以及她的势利和假惺惺。。。已经过去20年了,居然我们俩都还一一记得。。。真是。。。啊!幼小的心灵的伤啊!

最近好像很久没有过轻松快乐的生活了,快乐这个词都很少用了似乎,某件事情心中一喜是有的,但是轻盈啊,欢快啊,好像很久没有出现了,叹口气。
又,某天我随口问shu你在干啥呢?他说刚刚和外婆打了半小时电话,我就心中一凛,很紧张的问,告我状了?他说没啊,外婆电脑有点问题。。。
又又,某天老板问我说,你明天在办公室么?我说在,她说好的,我明天上午过来,有事情和你说。我放下电话就变得紧张兮兮,觉得大概我要失业了。。。或者犯了什么错误了。。。结果第二天她说,这里有个卷宗,是个新案子,你到时候去立一下哦,是这样这样的。。。
虽然,就在这两件事发生的前几天,某天所里活动,有个和行政主管以及大大大boss同车的女生和我说大大大boss和行政都在夸我说,有能力得体像律师。。。非常开心! 但是碰到任何一点小事情,第一反应还是没自信,紧张紧张紧张。。。唉

大怪物和计较鬼

杨小恒上了床磨磨蹭蹭不肯睡,说妈妈房间里有大怪物,妈妈在客厅垫子上刷手机,懒得进去,就说,已经很晚了,你和怪物们商量一下,让它们快点走。然后就听见这娃摆出语重心长的口气说“已经很晚了,你们快点回去休息吧,再不睡觉,明天怎么有精神吃小朋友呢?”又说“就剩你一个小怪物了,你还小,走得慢,你的朋友都快走远了,赶紧追上去呀”

某天晚上睡觉前,爸爸给她倒了牛奶,又微波炉转了一下,大概倒多了,就顺势喝了一口,她就“爸爸喝我牛奶啦”搞了半天,我说喝了一小口又没关系的咯,她不依不饶,我说好啦好啦,我再给你倒,她说,只是倒不行,还要热的,我说好的好的。。。你怎么这么难搞的啦?!然后杨小恒小朋友笑嘻嘻的说,真开心,不睡觉真开心!

杨小恒小朋友已经很有一套了,有次看到一个牌子,说要5-12岁玩,一起去的阿姨就问她,你几岁了?到五岁了么?她居然说5岁左右,我已经上中班了。阿姨说,我就问你到没到五岁?她说我都已经上中班了,中班就是很大了。然后反反复复的不肯正面回答自己还没到五岁。。。要知道我们小律师,法律有利的时候我们讲法律,事实有利的时候我们讲事实,都没有利,我们就。。。哭!就打感情牌。。。啊。。。还蛮佩服她的

前两天带娃去某个有很高的滑梯的地方玩儿,走在前面的是个爸爸和小弟弟,我就听爸爸和他儿子说,你是男子汉呀,男子汉都要勇敢。像我这么斤斤计较的家长立刻就想,那我应该对娃说什么呢?回来把这个困惑说给shu听,杨小恒在边上听到了,随口说“我是小姑娘呀,小姑娘都要勇敢”,初听有点怪,但是后来一想,对对对,我们小姑娘,就是要勇敢!顺便说一句,从滑梯上滑下来真的好开心啊。

这种对不同性别的规训实在是很早很早就开始了,哪个女孩子没听过“女孩子还这么皮”,哪个男孩子没听过“男孩子么都是皮的”,所以啊,公园里没教养的攻击性强的小男孩多得要命。
既然说到斤斤计较,不如往下继续说,除了小姑娘和勇敢的搭配略不常见之外,想来想去还有个问题,并没有一个词和男子汉对应,就是那种描述成年女子的褒义向词。然后呢,关于生理不同,说小JJ简直顺口极了,可是并没有这种类似的词,类似这样没有那么正式但是简洁通用读出来也不太奇怪的词形容女孩子的部位。而且这句话通常会说成什么呢?“男孩子有小JJ,女孩子没有”,其实这句话不应该是这样的,而应该是“男孩子有小JJ,女孩子有啥啥”。有没有看到微妙的差异?在前一个句子里“有这样的东西是正常的,是标准的,没有是带有一种微妙的缺陷感的,而在后一个句子里才是表达差异的。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并没有后一个句子存在,因为连“啥啥”这个词都不存在。
没有名字无法称呼会有什么问题么?当然会啦,毕竟伏地魔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不敢直呼其名啊!在连名字都没有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让人大大方方的面对讨论它了解它?

是不是很锱铢必较?对啊,我从小就被我妈说做是个计较鬼~~~咩哈哈哈哈

归因、感受和行为

之前朋友圈有人转了一篇演讲,是姚晨关于中年女演员的困境,觉得自己连着生了俩娃然后就不红了,也没什么戏演等等。我扫了一眼,没啥特别的想法。然后又读了一篇公众号的文章,认为姚晨的归因有问题,原文是“过度归因了妈妈的困境。生孩子耽误职业发展,这种归因太轻巧了,你如果信了,就会被误导。既然选择了就好好享受,既然决定了生孩子比创业重要,那姿态上就不要显得度么被逼无奈,会误导很多普通观众。”
这种说法看的我很火大,亏我以前还觉得这个公众号有点意思,想认真说一说。

这件事其实有两个层面,第一个问题生孩子会不会耽误职业发展;第二问题是如果会,生孩子毕竟是自己的选择,是否就应该有充分的预计并享受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客观题,第二个问题是主观题。

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有客观答案的,因为这是一个完完全全可以进行调查的问题,答案是会,而且蛮多。从群体来说,“母职惩罚”也就是说生孩子之后的薪水降低晋升受影响这是有统计学证明的。从个体来说,一个女性在一切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变量只有是否生娃,是不是不生娃的职业发展会更好,从个体经验来说,我认为是的。也就是说,一位女性,生孩子很大概率将影响她的职业发展,只是影响的大和小的问题。既然是这样,那么姚晨的归因就不能说是错的。

生孩子会影响职业发展,这是客观事实。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都看重职业发展?这可不一定,这是价值判断。而且这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有权重的。比如说有的人觉得家庭的重要性是30%,事业是70%,有的人反一反。当觉得事业重要性是70%的女性生了孩子之后,她们在面对工作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有时候可能会觉得遗憾,有时候可能会幻想另一种可能。这是很常见的感受,自己做了选择也不代表每一分钟都享受这种选择,更何况还有人觉得自己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呢,觉得后悔呢。我就后悔过无数次选错专业。。。

所以,公众号的逻辑就是错的,不是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会好好享受的。享不享受这种事不是本人说算了的嘛?!一个人不开心,你非得告诉她,你不开心是不对的,这是你自己选的你应该开心?!这也管太多了吧?!应付生活已经够难了,还要要求人家做出享受的姿态,成天这么端着也不怕端出毛病来啊?!

何况这个自由选择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真的每一个生孩子的女性此前都完全了解生孩子将意味着什么么?每一个人都有资源去平衡职业和家庭?
当然,孩子是会带来乐趣的,他们的笑脸和香气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啊!好香好软!但是一定会有人认为这种乐趣是不能填平那种职业发展的遗憾的,这是两个维度的事情。

所以,把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归因于生了孩子有什么问题呢?有时候对自己生孩子的决定产生困扰又有什么问题呢?想想还不许啊?!真正有问题的其实是行为,有没有把“都是因为你”挂在嘴上落在行动里?有没有把自己的感受迁怒于孩子?如果有,这才是有问题也才是绝对不应该的。
我一直觉得吧,论迹不论心,没必要凡事都狠斗私心一闪念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社会里被要求要平衡家庭和事业的都是女性,被要求要姿态好看的也都是女性,社会的保障是缺乏的,生育成本和负担完全推给家庭,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女性站出来说,生娃严重影响职业,娃娃们的笑脸不能弥补职业上的失落。我认为是有正面意义的,它的意义远远大过于“平衡不了是因为你没有真心想平衡,人家谁谁谁就能亲子关系一流、职业蒸蒸日上,分明是你在推卸责任”。 告诉女性如何才能在目前结构性不平等的情况里获得更好的生活,这件事情其实是很微妙的。有点类似于“外面不安全,晚上早点回家”之类的意思,有的人说你就知道他/她是真心关心,有的人说你就想说一句呸,因为你分明知道他/她只是为了告诉女人就是不应该外出的,你社会是无限安全的,死了都是因为活该。
这里面有讲不清楚的上下文和语境语气,尽管难以描述,但是,真的,真的是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