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和对手情

CP界,我觉得有两大类,战友情和对手情。这两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各自还有细分

比如对手情既可以上来就是对手的,一方老琢磨着要干掉另一方,然后因为因缘际会一方又救了另一方或者或者因为老琢磨对方,反而就生了敬佩之情之类,也可以是曾经是伙伴后来分道扬镳的,而分道扬镳又可以细分为是公开走上了对立的道路,还是一方暗搓搓的投靠了另一方
比如说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是前者
比如这两天沉迷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很多人磕的bill和jim,就是后者。简单说就是这俩人是一对谍报界的双子星,但后来bill转头另一方,老大只知道有叛徒,然后派jim去一个局验证到底是谁,bill明知道jim会去,但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真正的老大,看着jim出外勤,被打伤,又有点不忍心,用自己的叛徒身份保了jim的命。最后,jim知道bill是叛徒,偷偷溜进看守处,杀了他。。。颇为爱恨情仇,而且jim和bill还都是男的!不得不说,勒卡雷在1974年就已经。。。非常AO3。。。真的是前辈啊!顺便,勒卡雷的《女鼓手》就是战友情的CP,令人迷醉。。。所以我觉得豆瓣上有个人说的对:勒卡雷真的是CP界的大触啊

我和小女巫都喜欢战友情这一款的,但是细分又有不同
小女巫喜欢那种是生命中非常缠绕紧密的,比如说球类的双打,必须要共进退,互相承诺,这一款我不太行,我不太喜欢这款CP,彼此彼此责任重大,大到你好像要负担另一个人的人生

我喜欢的CP是,我可以给你安慰,参谋,训练,我深刻的懂你,我尽我所能帮你收拾烂摊子,但是,要面对的东西最终只能自己面对,我不能替你面对,我也无法保护你不受伤害,就好像双重人生里的SS和敏敏,SS只能自己去如履薄冰面对老伏,敏敏只能自己一路和哈利逃亡在外,战后敏敏能做很多准备很多游说,但最终面对审判的还只能是SS自己

早晨在上班路上想,可能这就是一个上了很多年班的人的CP之心,那就是:无论如何,无论周末多么快乐,多么治愈,到了周一,班还是得自己去上。。。
说起来,我觉得这也就是我喜欢间谍题材的又一个点,完全信任,后背完全托付,但再怎么准备,面对大boss的还是只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
所以,这就是高度浓缩的困难中的高度浓缩的慰藉。。。是如果有深切的情谊和彼此的理解,生活就会好过一点点

又话说,看完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电视剧,好看!远远比电影好看!
于是,周末和shu快乐的看掉了《史迈利的人马》,好看的,这种好看,不是看完之后觉得很爽快的好看,而是有一种气氛久久萦绕不散
这两部片子里,我印象很深的地方第一部里面,是史迈利和谁说到皮特,大意是当时皮特技不如人,他的一个特工死在西班牙,他到现在都没完全走出来,当然了,我也不会信任那些可以真正走出来的人。。。就这几句,就皮特和史迈利的性格也都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第二部里面,史迈利去找安恩,安恩问他想不想去散步,史迈利行啊,安恩就很光火,问他,你想不想去散步?!史迈利说,想的。。。这一笔,立刻就体现他就是一个。。。如此不喜形于色的人啊,安恩肯定觉得自己于他就非常可有可无
然后我居然又跑去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书了。。。

《挚友》

又看掉一本勒卡雷,这本我觉得一般般?主要是沙夏这个人物我不太懂啊,但是我确实觉得,勒卡雷笔下的人物都是飘零人儿,没有归属的飘零人儿
以及,还是想要看一点HE,呐

今年夏天怎么这么热啊,每天每天都这么热啊
下周可以去看《剧院魅影》了,可以盼望十一放假了,下下周可以去看《伊丽莎白》了,《流人》也要出新的一季了,啊,蛮好
本来想下一本继读雷马克,但是他的书看起来也不大开心。。。我准备下一本读《双城记》,还没有读过狄更斯类

现在的梭子蟹可真好吃啊,雪白雪白的蟹肉,又鲜美又大口
前两天和娃说,你这俩月真是快乐无边啊,每天在家吃吃喝喝看小说打游戏,偶尔吹吹笛子,她说,可不,我不仅不干活偶尔才学习,而且进步还比你大!
太可气了,啊,说起来我真的好想有进步,于是就每天逼问shu,你说,你快点说,你老婆到底有没有进步?!!
昨天跟着节拍器在练附点节奏,还挺有趣的,说不要练成三连音,不要112,而是1112,嘿,对哦,很容易就1不够长。。。

动脑筋还是很消耗能量的,我发现吃一模一样的早餐,如果在办公室坐一上午,中午就不怎么饿,如果上午开了个很激烈的庭,中午就特别饿。。。

小熊猫

小熊猫比大熊猫好看诶,大熊猫看起来颇为静态啊,和看图片差不多嘛
看到小熊猫活泼泼的在树间跑来跑去,还是很让人快乐的,我觉得动物在自然界(虽然是很人为的自然界)就是比在动物园好看啊!
期待有一天能去非洲,晚上住奢华的酒店,白天出去看草原上的长颈鹿,。。。

熊猫谷还有个板块叫“熊猫教育中心”,让我一惊,难道熊猫也需要受教育么?!他们学什么呢?!学野外生存之道么?!到了教育中心门口,才忽然领悟,是教育我们,教育我们关于熊猫的知识,而不是教育熊猫,让熊猫学知识。。。

三星堆确实很好看,shu觉得三星堆和玛雅文明都是外星人搞的,而且是同一拨外星人,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就是三星堆的魅力啊!
都江堰我不太懂,但是看到江水澎湃,远处的重山叠嶂,还是觉得非常开阔舒服,在桥上站着看了老半天,然后觉得人类啊,还是应该和爱的人抱紧紧的,大自然真的还是很雄浑的,我们搞不过它

那个写blog的姐姐很友好的回我了,开心!算是英格丽徐交流的第一次啊第一次!
又一次读完了勒卡雷的《小鼓女》,确实挺喜欢的,间谍小说我喜欢的部分之一就是格格不入,我之前以为的格格不入是进入对方阵营,赢得信任,如鱼得水,和大家都玩得来,但其实心里有一块地方对方永远无法进入。但这次读,我发现,其实仗打多了,不仅熟悉对方的那一套说辞,也很知道自己这一方的不堪,他在自己的这一边,在自己的阵营里,也同样格格不入,没有办法完完全全相信自己这边的说辞,比如《小鼓女》是写了三代摩萨德战士,而主角贝克作为第二代的摩萨德战士,他是同情巴勒斯坦的,也和新一代的激进的要打出生存空间的那一派颇有分歧,换句话说,男主作为一个军人是坚定的,但他同时也是厌战的是有保留的,他行动里尽量要护查莉周全,他关注查莉的每一次心里变化,他明白查莉对他的心,一开始的故事当然是利用了查莉,但是到后来,他尽可能不利用她的爱,而是明明白白告诉她所有的风险,要她自己选择,查莉和他都不是被推着走的,他们都做了自己的选择,啊!好看!
说起来,勒卡雷的众多书里,我觉得这本是为数不多的BG,以及he,所以我特别喜欢~~~~

传统小说爱好者

周六读完了《spook street》,还挺好看的,感觉比第二本更看的懂一点,总体来说还是对lamb和Catherine的关系很感兴趣啊!后面有一本,据说戴安娜跑去告诉Catherine,她前老板是lamb杀的,Catherine大受震撼,整个人都不好了,重新开始酗酒。。。啊,我特别想知道到后来lamb和Catherine到底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关系啊啊啊!!以及他俩在柏林墙倒掉之前有什么具体的爱恨情仇么?!用bing搜来搜去,意外的发现一个读书博客,是这位作者的粉丝,她读了目前出的所有的slough house系列,我已经跑去留言了,用上了我的破破破破英文(基本就靠AI),还是很期待博主能回我告诉我一下,他俩到底。。。什么关系啊!!
但是我还是想再次感叹墙非常影响我的学习大业。。。要是能随随便便上reddit之类的就好了

说起来,我对这个作者颇为不满的一点就是,他对人物有点随便嘛,随随便便就有人死了,随随便便就有人加入slough house,怎么说呢,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小说式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宇宙,基本上就是这些人,以及所有的主角都有一个结尾,最好还是一个happy ending!

啊,以及,我很爱“人物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过去,写的是当下,但一两笔勾连到过去的,而且过去还颇有点苦涩”的这种手法啊!

第二次在读《小鼓女》,这次看懂了很多东西,巴以搞来搞去就还是那样。。。豆瓣上那篇影评下面的有篇书评(或者说书和影的对比)写得真的太太太好了,说起来我觉得勒卡雷的很多小说还是可以重读一下,咩嘿嘿
间谍小说就是好看啊。。。完全奇幻的世界有时候会无法进入,疲惫的现代生活也实在太过疲惫,不想看人一模一样再疲惫一遍,而间谍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看的小宇宙

说到虚实相间的小宇宙,说起来罗阿姨真的太擅长把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写得很具象了,比如说夜骐,只有见过死亡的人才能看到夜骐,就是。。。怎么说呢,有些东西你虽然看不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就是存在着(看不见夜骐也不影响夜骐可以拉马车)但,只有两个人有共同的经历才能看到共同的东西
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摄魂怪→抑郁症,就是摄魂怪的出现周围的一切都冷掉了,人仿佛再也快乐不起来,而抵御摄魂怪所需要的是“呼神护卫”,用所有快乐的记忆集中在一起召唤出守护神。。。
比如施出不可饶恕咒,需要内心有恶意,有恨,有想要伤害对面这个人的强烈的愿望,这样的设置之下,想在天文台楼上,SS能对邓布利多喊出阿瓦达索命,其实SS是对邓布利多有恨的,但这种恨不仅无损SS的光彩,反而有非常感人的地方。。。而同样场景的马尔福,他下不了手,一方面是他就是这样色厉内荏的小青年,一方面也是他没有这种恨
比如说博格特,这不就是噩梦,或者说做噩梦的具象体么?
比如说大脑封闭术,某种程度就是密封/回避/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对方感知到情绪的变化啊

罗阿姨的侦探小说其实还挺好看的,但是就是这些案子太吓人了。。。搞得我有点看不下去。。。就不能干脆利落的杀个人,主要就开始破案么?那些案件又复杂又瘆得慌。。。叹口气

黄梅天

黄梅天潮湿得不行,路边开始长蘑菇了都
新公司法生效了,自然要学习,结果学得困死了
又开始看《广告狂人》了,看《广告狂人》+《广告狂人》原声+打印了本《广告狂人》剧本,学英语。第一季查了几个单词,至少10个欧路词典告诉我“本词已查3次”,也没关系。。。那就继续查到30次好了!
说不定AI翻译已经被充分攻克了,我的英语还没学好,但也不一定,毕竟。。。可能中文AI永远都好不了。。。但,不管怎么样,起码目前学英文不太困,那就慢慢学着

昨天和shu聊,如果财务自由了,我会过怎么样的生活,想来想去,还是上课练琴学英文,好像也和现在也差不多
最多再加上学跳舞,学羽毛球,学画画

我又开始读《小鼓女》了,之前我觉得没有完全读懂,想当AO3的CP文再读一遍,获得一点点荡漾的感觉。以及,我在想一个问题,比如说极端穆斯林国家吧,如果作为一个极端穆斯林国家的女的,为什么要反抗侵略者或者殖民者?到底有什么合理性?哪怕是理论上的应然?
毕竟在这种国家的女的,我觉得任何一个号称文明的侵略者都能让她们的日子稍许好过点?
所以这就演化出一个问题,如果侵略者/殖民者能让本地二分之一的人口都过得更好点,为什么要反抗侵略者?确实有时候,当然我们可以说,女的也有父亲兄弟,他们不开心,女的因为爱他们,所以幸福指数也有下降,那么幸福指数应该是可以量化的?比说父亲兄弟福祉-10,于是自己心里不开心指数-5,但是自己可以抛头露面,开心指数+100,那也还是赚了啊,而且父亲兄弟福祉-10,说不定也可以认为是为了我们女的的福祉作出的牺牲嘛。。。
然后我就跑去问shu了,你说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其实也根本想不出来逻辑上能说得通的理由,最后我俩一起觉得,这个问题只有女的能问出来,因为只有女的会面临这种情况,而历史和所谓大义都是男的的声音,之所以有不假思索的大义凛然是因为二分之一人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两天读完了《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开头三分之一读的是中文,后来跑去读了英文,有刻板印象的地方但也是很合格的通俗小说,有好笑的地方,有忧伤的地方,有隐喻的地方,与众多通俗小说相比,又有一些非常沉重的地方,我觉得使得它就变高级了一点。某种程度来说“我”的这个角色,和《free: A Child and a Country at the End of History》里面的叙述者有一点点像诶。而且这本书的视角特别特别女性,不是那种口号式的女性,而是作为一个女的读这本书,一定会有会心的地方(比如说父亲对迈克的态度),是真真正正一双女性的眼睛在看世界。以及里面的姐妹情谊,从互相决裂到互相略微有一些理解,特别动人,寥寥几笔,最后看到妹妹不再争那个项链挂坠的时候,我真是眼睛一湿啊

以及还开始读《双城记》了,第一次读狄更斯,仿佛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一些很带劲的东西在里面诶

凯旋门

端午假期在家里读完了《凯旋门》,就书而言其实还挺好看的,虽然没有很多情节,但是里面的气氛就是能把人吸进去,那种瞬间进入另一个空间和时间带来的很原始的阅读的乐趣,男主角很完美,以及里面很多次要人物,不分男女都令人印象深刻,可惜女主角我觉得不是特别行,就好像是一个挂钩,用来挂住一些男主角的情感,或者一个舞台,让男主角施展。。。但读完之后觉得整个人被闷住,就虽然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是那个世界还远不如现在这个,只想让人叹口气

读完一本书,很希望获得如同吃了一餐很满意的饭式的满足感,荤素合宜米饭晶莹有弹性,每道菜都好吃,既不油腻又不寡淡,味道干净而饱满,让人由衷的感叹生活真好啊,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呢!想来想去,能让人有这样的感觉的东西,居然还就是一些非常喜欢的同人了。。。我总不能再去读读过的同人吧?!真是。。。只想继续叹口气

现在这两天在读《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实在太好笑了,虽然不见得有什么营养,但作为畅销书来说,到目前来说我觉得还可以
大提琴大龄琴童练习的群里居然已经从琴、弓子、琴弦、松香进一步讨论到擦琴布了。。。也真的很好笑啊!
果然技术不行最后的方向都是搞装备
说起来上周末去试了两把弓子,我觉得超级的贵的弓子当然是顺手一点,但是一千到大几千之间都和我自己这支似乎没啥手感差别。。。所以最近升级装备的心真的是很淡,一心只想提升技术

周六陪杨小恒去上笛子课,我在车上说,要不要叫个奶茶下午喝呢?还是回去冲杯咖啡算了,杨小恒说,当然是叫奶茶,因为你说冲杯咖啡算了,而“算了”,就说明咖啡在你心里是次一等的选项。
哦哟,阅读理解还可以啊!她说,我觉得有的阅读理解题目是有意义的,比如一句话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就是不会把所有的意思都放在表面,有一些句子就是有隐含的意思,但有些题目是完全没意义的,我说比如呢?
她说,比如有一篇写黄果树瀑布的,就是写了瀑布怎么美啊什么的,问我们表达了什么,我说表达了对黄果树瀑布的赞美之情,结果答案不对,答案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我觉得。。。受教育者是具有分辨该教育到底怎么样到底是不是好的能力的

这两天读书什么的

最近磕磕绊绊的读《dead lions》,在看过片子的情况下依然觉得有点难懂,尤其是里面有很多固定搭配短语,就很搞不清楚。等中文版出了也还挺想再看一次的!

书里的世界是一个此刻的现实情报世界,但是时常勾连起来的是冷战时代的情报世界,我忽然觉得,这不就是常见的战后HP同人文的路数么?!
两个人共享过一个旧时代,共享过一些创伤,在《魔药课》里,遥远的过去是并肩打老伏,虽然一个在明一个暗,在《Slough House》,遥远的过去是一个亲手干掉了自己的boss,一个是一开门看见非常崇敬的该boss本人浑身是血倒在浴缸里,啊,像我这种变态小读者觉得特别好看!
而且兰姆和凯瑟琳之间并没有什么爱情,于是相互之间的这种情谊,反而特别有张力,比爱情更深刻
即使是小说里的爱情,我这种变态小读者,也不喜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终”的激情或者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这款,不喜欢:爱情啊,能拯救一切!而是喜欢没有谁完全护得住谁,也没有谁想要被谁完全护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也有除了恋爱之外的追求和考量,但爱情啊,就是一道光,两人相处之中的爱意和温暖能带来不可比拟的慰藉,这种就特别好看!
话说在ao3上看了一眼,《Slough House》的文不多,只有100多篇,但BG相对来说磕的最多的也就是兰姆和凯瑟琳了,果然大家都一样!这俩人多好磕啊

另一本开始读的是《凯旋门》,这是读的第二本雷马克,就这两本而言,雷马克的书似乎特别容易看进去,也未必见得是他的故事本身就比人家的精彩,比如他的《西线无战事》,说到底也没什么特别故事,但他就是能写得把读者吸进去,真的就是作者天赋

之前喜欢的播客,最近一期是读李娟,我觉得完全没有之前的生动有趣了,可能因为李娟是一个真人吧。。。读李碧华读亦舒读萧红的时候这些作者我觉得约等于不是真人,于是评论起来才有那种神采飞扬
叹口气,这么有意思的播客迅速的就一般般了
又想说,我不会看任何一个对其的批评会被删除的文艺作品,也不会看任何一个有“精品工程”之类背景的文艺作品。。。献礼片也是同样,毕竟。。。人家献礼的对象肯定不是我。。。我也不是收礼的人呐

这两天拉琴拉得很快乐,可能是姿势调整过+床垫变好了,反正没有任何肩膀不适,沉浸在我的D大调音阶里,很舒服的感觉
小女巫说,成人坚持练琴也能练得非常好,我说不过坚持这个词我不大喜欢诶,毕竟。。。我也不能说我每天坚持刷豆瓣,坚持了18年嘛。。。她大为吃惊,说每天刷啊?我说对,不仅每天刷,而且每天都要把所有我关注的人的动态都刷完呢。。。不过这么想来是蛮可怕的,18年啊!十八年如一日啊!
可能只是因为我太闲吧。。。虽然对于生意本身,依然还是焦虑的,但,又能怎么办呢。。。还是继续每天刷豆瓣咯

我又要出差了,周日下午出发周一回来,基本24小时内要做9个钟头高铁。。。应该可以看掉很多书吧?

邓布利刚刚好

装修好之后搬回家,处处都非常非常舒服,过上了一种。。。杂志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shu洗完衣服烘干之后抱到床上我一边叠一边感叹,衣服热乎乎的,又极其蓬松,手感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毛巾,完完全全不硬,而是非常柔软
每次去洗手间,坐下去,马桶圈也是热的
直接去厨房倒水,过滤器常温、45度,95度打开就是,45度的水令我觉得很熨帖
木地板每天让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坐在木地板上和杨小恒玩桌面足球,输掉了就顺势躺下来打滚,木地板粗糙而有木头的纹理,也是暖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每次碰到这些温暖的物体,就特别有一种自己被很好很温柔的对待的感觉,温暖有时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热的
高科技的,不环保的生活,真的,令人快乐!!!快乐无边啊啊啊!!!

每天和shu感叹若干次,啊,我们家怎么这么舒服的啦?!就仿佛每天都变快乐了,我觉得吧,对于抑郁厌世的心情来说,有时候并不是人坏掉了,而是环境坏掉了,在一个坏掉的环境里,有压抑或者抑郁情绪的才是正常人,环境当然包括大环境,小环境和物理环境,固然大环境和小环境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但是物理环境的好转也还是很有用的呢!!

上周日上了第一堂线下大提琴课,颇有一些收获,因为只是第一堂课,不好说以后会不会蒸蒸日上,会不会成为很希望拥有的师生关系,但她确实是我很久以前就想要跟着学的老师,希望能突破瓶颈,有一个飞跃
从老师家下课回来,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带着大提琴在地铁上,想到刚刚上完线下课,想到很快就会回到舒舒服服的家,还是令我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ID,邓布利多邓布利少邓布利刚刚好
真的,有一种一切刚刚好的感觉呢

最近读完的书是第一部《驽马》,加里·奥德曼和其他几个演员都很传神了!电视剧觉得好看,书读下来也觉得很不错,确实有一种和勒卡雷一脉相承的气质。非常喜欢兰姆和凯瑟琳的几笔,兰姆去接凯瑟琳,凯瑟琳还在睡觉,她去换衣服,兰姆站在客厅把手包递给她,说赶紧走。她觉得包比平时沉,但她没说话。不多久,俩人被逼着上了局里的车,兰姆在后座上打了几个大喷嚏,对前排的凯瑟琳说,你包里有餐巾纸么,凯瑟琳打开手包掏出兰姆放进去的枪还顺便解开了保险,拿枪指着驾驶员,那一幕确实非常帅!就,其实他俩之间本身没有什么私人关系的爱恨情仇,但是他俩是一种一起经历过旧世界和巨大的创伤的情谊。就,很吃这种关系啊!说起来,当年看完《the good wife》,最向往(?)的关系其实是戴安和威尔的关系。其实就是,默契。

汉密尔顿

听说过这部音乐剧很久很久了,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看完了,是一部很好的剧,无论是编排调度还是表演,都非常好,但是我不怎么喜欢。是那种我能看出好来,也能理解为什么会很多人特别喜欢,但情感上我自己不怎么喜欢的戏
看到一半,我忽然在想,可能我不太喜欢主旋律吧,哪国的主旋律都不行
相对我们的主旋律来说,这个故事更不光伟正得多,讲了婚外情,讲了负面的部分,能看得出来希望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我感觉还是没什么很大意思

说起来一部戏要好看感人,我也不知道要点是什么。如果说是要故事新意,那《音乐之声》的故事可真的是太俗套了,但每次看都会被打动,如果说是要有爱情,那《悲惨世界》我觉得也就不算怎么很爱情,但也是每次都会觉得很喜欢
我想来想去,可能对我来说,要点是作品里有对人本身的兴趣吧,而不是对事物的兴趣,着眼于想要建一个理想之国想要写出千古作品对我来说就不太行

五一节的最后一天开始读中文的《“流人”系列01:驽马 》,还挺好看的,我喜欢这种调调,以及我发现片子情节我几乎都没啥印象了。。。记性很不行啊

最近读得最震撼的一本书是《西线无战事》,真的很好很好,有一个友邻说“写得很直白、很心平气和,但读起来感觉很高贵”,我觉得此言甚是!我总觉得战争爱好者应该一人发一本,不读完不许走
有点想再找几本雷马克来读读

装修终于差不多了,实在太美了,非常非常喜欢,我只想日日待在家里不出门

一种价值体系以及吃包子

我最喜欢的播客更新了,第一时间听完,还好戴着口罩,因为数次在地铁里笑得不行
总结一下这几期里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比如说李碧华的那期,说李碧华和陈凯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碧华大体上还是认为同性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而陈凯歌基本认为一个男的,不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怎么可能会喜欢一个男的?!我觉得太有启发了,因为当时看《霸王别姬》的时候就觉得非常不自然,有一种刻意在其中,现在想来,就是因为底色是恐同的,是要设定非常多压迫阉割的明喻或者隐喻的
李碧华总是喜欢写各种边缘人物,就是我有的,只是我的爱了,这样。对于段小楼,希希很好笑的说,这个人,就是“一个男的”。
我读书的时候对程蝶衣和段小楼劫后重逢的一段印象非常深,这一段,两个嘉宾作出了完全不同的解读。希希说,她觉得段小楼有人味了,因为在已经年迈的时候,他和程蝶衣说他是知道他一直以来的心意的,只是他没办法回馈这份爱,同时又说能不能帮我把老婆的骨灰带回来,就是一个深情流露的时刻。老袁说,这个细节她觉得完全写出了段小楼是一个多么自私而鸡贼的人,就是在知道双方的情分已经生疏了的情况下,用旧情去挑动程蝶衣,用最后的筹码,让程蝶衣帮他做事,甚至骨灰只是开始,后面潜台词还有很多,说到底就是算计
就好喜欢听到这些不同的解读,不同的理解啊!
另外,李碧华是一个有政治感觉的作家,她对世纪末的香港的那种感觉,其实是很准的
老袁有一个观点,人气爆棚的流行小说实际上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一种生活方式,比如说琼瑶,爱情就是至高无上的,爱本身就是生活模式,而亦舒,大概姿态好看就是至高无上的

还有一期是说李翊云,有谈到一个点,就是作为一个少数族裔或者说背景不主流的作家,创作的时候往往有两个方向,展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血泪,还是刻意回避这些部分,写自己不熟悉的人物(比如李翊云写白男,写两个法国小姑娘的友谊),有没有第三条路?其实广义来说,我觉得我们女的也有这个困惑,我们要追求不像个女的写的/导的/编的么?
我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说“这些年我渐渐懂了,传统文本中英雄本来就是由男性定义的,我原来认为的女英雄不过是性别为女的男英雄。那什么是女英雄呢?我原来以为恬娜的选择是一种倒退,但养育、修复、平衡、协作、共生这些价值在英雄叙事中,本身就很不戏剧性、很不伟大、很边缘。所以因果很有可能是反的,不是女性不伟大,而是因为女性所做的一切生长性的、修复性的、互惠性的行为都不会被定义为伟大。”
但我觉得完全没有道理,不是这样的!女英雄就是女英雄。她只要性别为女就是女英雄,并不因为社会犒赏“进攻性”(或者类似的品质),且社会犒赏男性,所以进攻性就变成了男性的专属品质。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两个事情:1)养育、修复、平衡、协作、共生这些价值当然是伟大的,同时这些价值的伟大并不经常被宣扬,所以要多宣扬,但这些价值并不是也不应该仅仅由女性提供;2)传统文本里的英雄模式,也可以是女的,女的并不是因为适用了这个模式就变成男英雄,传统文本里的英雄模式确实有一些美好的品质,这些品质没有性别属性,只是女的里面有这些品质的人没有更多的被鼓励和被看见。

昨天读完了《free: A Child and a Country at the End of History》,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完全读懂,总体来说觉得作者对于socialism的感情非常复杂。可能是因为童年和青年的分割点基本就是巨变的时间点,而童年,总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作者本人就我浅薄的理解,也远远不能说是普通阿尔巴尼亚人。当然并不因此她的视角就没有意义,诚实的叙述和感受总是很吸引人的。印象最深的几个部分是,她和奶奶去希腊到家族墓前的一段、霍查的葬礼之后和邻居家一段。有很多很熟悉的部分,我们一看就懂,比如家庭出身、比如流动红旗,比如红领巾,比如说你穿得好像个外国游客时候的复杂内涵,比如入队宣誓的时候 “Pioneers of Enver! In the name of the cause of the Party, are you ready to fight?”“Always ready!”哈哈哈哈哈哈,“准备好了么?”“时刻准备着”

还看到有个人说,美不是一种感受而是一种经历,不是一个片段而是一根线,是有纵深的,比如说看到一树樱花当然会瞬间觉得好看,但是一起经历过寒冬,看着它的枯枝长出花苞,看着它零星初开,到一眼之间整树灿烂,那个灿烂的时刻所体会到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我觉得很有道理,在很多时候读小说也是,一路读下来,在某个点,因为一句话因为一个段落能获得莫大的感动,但是如果单拎出来这句话,这个片段,就觉得是好看的,仅此而已。
所以呢,我觉得不能只吃第七个包子,不能只去看片段,前面6个包子必不可少
在B站上随便刷刷,只会空虚,看完整部作品才会获得巨大的满足。。。要继续读小说看戏!

最近因为比较空而非常焦虑。所以看了很多起奇奇怪怪的东西,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