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奥变小了

风衣的扣子扣不上,shu说是奥利奥变小了,我很实诚的说,不,是我长大啦,唉,毕竟裤子、衬衫、毛衣、风衣应该不可能同时变小吧,对不对。。。叹口气

前两天看了一个讲恐怖片的帖子,然后我在想一个问题,拍一个有力量的、善于决断的,简单说就是刻板印象上通常会认为是男性具有优秀品质的女性角色(以下简称为“好品质”),应该是怎么样?她应该是相对中性化,比如说平胸、短发、穿裤子(以下简称为“平胸”),还是应该是女性特征明显的大胸、有曲线、长头发(以下简称为“大胸”)?如果说是平胸,那么是不是强化了男性才有好品质,女性只有在抛弃女性特征的时候才更接近好品质?如果说是大胸,那么是不是变为,有好品质又怎样,依然得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恰当的?
想来想去之后,我觉得可能之所以产生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问题提的不对,好品质的女性角色应该是什么样,不取决于女性形象本身是大胸还是平胸,而是取决于具体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包括人物的互动关系。最近沉迷的《传奇办公室》,玛丽和席琳角色够重要,也没有那种男性打量或者凝视式的拍摄手法,所以也就长成什么样并不重要,玛丽是平胸那一路的,但是如果她变成大胸那一路的,虽然是有点奇怪,但也没有违和到没法看的地步,可能外在形象本身和突出去表现外在形象,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然后,最近在读《The Gender Knot》,才刚刚开了个小头,但是确实还蛮有意思的,就是因为一个标准的人,通常是男的,所以女的怎么搞好像都有点不顺,这个不顺就是因为源头有问题。
因为很多时候事情是搅在一起的,没办法区分。比如说我们认为果断的人容易成功,男的果断的人多,所以男的容易成功。这里的果断是一个一般认为成功必备的品质的统称和泛指,并不是仅仅指果断本身。这样的判断肯定是简单粗暴不准确的,但是这里面可能有好几个问题。
首先假设上述果断的人容易成功,这是目前的客观现象,也就是是实然,那么:
男性是否比女性果断?可以有如下推演:
1、否,男性不比女性果断,这时候需要达到的目标是改变社会认知,宣传女性也同样果断,正确测量果断,推广果断的正确衡量的尺子。
2、是,那么社会以世俗意义的成功来奖赏果断主要原因是否是因为社会由男性掌控?男性奖赏自身所容易具有特质?
2.1 是。那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果断不被继续奖赏,或与果断相对立的迟疑由于也同样被奖赏。
2.2 否。果断就是容易成功,而男性就是果断的人比较多。那么问题就变成了,男性比女性果断是天生的还是后天教化的?
2.2.1 天生的。那么其实某种程度就和2.1相一致了。
2.2.2 后天教化的。那么我们的路径其实是加强女性教育,然后可能就和1相一致了。

我梳理自己的思路,其实我经常在想的是2.2.2,然后会进化到1,我觉得一旦承认2.1就会好像天然比男性差了,就不容易成功了,虽然即使是现在我依然觉得,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天生的即使存在的差异也被后天的规训给放大了很多很多,社会评价和天性之间是交织在一起,并不能截然分开。以前总是觉得,这个社会就是为一个有老婆的男性设置的世界,无论从社会的软件和硬件都是这样。但是并没有很认真的想过,社会奖赏/认可的品质是否也是为男性设置的问题。但是书里提到了2.1,但又从根基上来动摇了天生一说,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
以及换句话说,我在吭哧坑次费劲的增强女性/我自己的果断值的同时,也不妨去设想一个评价标准更多元的社会,可能。。。对大家都好吧?!多元化当然是一个好词,人人都知道好,我为什么要想这么老半天才能理顺自己的思路呢?想来想去,可能只有自己比较傻这一个答案了,继续叹气~~~

自信与美貌等等

昨天和杨小恒下五子棋,本来说好下两盘,结果她都输了,就拉着我不让走,一定要再下一盘,说一定要赢回来,我说如果你还是输了怎么办啦?她想了想,在她想的功夫里,我设想了好多答案,比如说,那就再下下到赢,比如那就哭,比如那就吃根棒棒糖,结果她说,那就算了呗~~~

之前看了篇文章,说的是body shame,然后结论是很老套的自信使人美丽/自信的女人最美丽一类的,真是。。。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我是觉得,美不美这种事情,或者说是不是大部分人是不是觉得你美这种事情,是有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通常和自信没什么大关联,一个姑娘,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十个八个男生排着队,没有在图书馆收到一摞小纸条,就不要觉得自己长得美了,再自信也没有用。一个好看的人,不太会自己不知道的,带着杨小恒去买咖啡,卖咖啡的小哥会专门倒一杯牛奶给她,爸爸带着她出门,邻居奶奶送了她一大盒彩笔,我问她为什么?她就普普通通的和我说,因为我好看吧。。。

而不要陷入这种评价体系才是最重要的。客观上我知道自己长什么样也知道社会一般认为怎么样的人好看,但主观上我并不觉得长得好看就很重要,可能这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自信就是美什么的,一方面自欺欺人,一方面依然还是想在这套话语里得到认可。但一旦服从这样的规则,就怎么样都没有出路。长得美当然是能带来很多好处和便利,这是显然的,但是能带来好处的事情多了去了,有钱也能带来好处啊,聪明也能带来好处啊,问题是人生在世哪能处处都得好处呢。
自信是好的,是因为我们存在本身就有价值,而相信自己有价值生活会稍许愉快一点,并不是自信就会美,自信可能会更美一点,也可能不会,如果更美了一点,当然好,如果并没有因此变美或者增加吸引力,那就算了呗~要想变美,与其通过自信还不如多研究一下化妆和衣服搭配呢
知道社会规则,理解社会规则,并不代表就要发自内心的认可社会规则

前几天聊天,先是说起火锅,shu说天冷了,又可以在家吃火锅了,我说是,然后兴冲冲的讨论要下次要煮椰子鸡还是羊肉锅,或者是潮汕牛肉锅,杨小恒在边上听着,幽幽的说,大人就是很开心,我问为什么,她说,大人想吃什么就吃了,我想去吃披萨还有条件,要考出一级才能去,我说想做的事情有大有小,你想吃糖不是就直接去吃了嘛?她还是扭来扭去觉得做大人比较好,个么怎么办啦?我只好说,本周六我们去吃披萨咯!
不过确实是这样啊,做大人就是很开心,自由自在就是很开心,这就是为什么大人从来不挑食,因为大人只买自己爱吃的啊!大人想买珍珠奶茶就买珍珠奶茶,就是比小人只能让爸爸妈妈帮忙买珍珠奶茶快乐~~~
然后我又想,自信的快乐,某种程度就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掌控吧

客官,买个矛还是买个盾?

昨天看到一篇微博,讲蛋壳公寓的,我就想了一下这个问题,上午没事,就随手查了一些判决书,觉得蛮有意思的,记一笔
先搭一个简单的模型,房东把房子给长租公寓公司(简称“公寓”),公寓把房子租给客户(简称“房客”),假设房客已经向公寓支付了一年的租金,公寓按月向房东付钱,付了几个月之后,公寓跑路,不知所踪。同时,按照房东与公寓之间的约定,公寓3个月不付钱,房东可以解除与公寓之间的合同。3个月到了,房东现在正式通知公寓解除合同。在这样的情形下,那么问题就来了,房东有没有权利收回房子,换句话说也就是房客有没有权利继续占有房子?
顺便插个话,据我说知,有的公寓向房东一个月付6K,向房客一个月收3K,虽然是向房客一次收一年,可是这个差价大到如此离谱的地步,什么买卖一年能赚50%以上啊?!公寓不跑路就见鬼了。。。

继续回到房东和房客的问题。我上半年做过一个案子,是代理房东,但是因为房客因为总总原因已经实际搬离了,所以不涉及这个问题。但因为房东和公寓的合同很明确是《租赁合同》,所以我当时的想法是房东有权利收回房子的。三方是出租人——承租人——次承租人的关系,房东把房子租给公寓,公寓把房子租给房客,公寓之所以有权把房子租给房客,是因为公寓因为与房东的租赁关系取得了房子的使用权,而一旦房东与公寓之间的租赁关系解除,公寓就没有出租的权利基础了,房客也就无权继续占有该房屋,至于房客的损失至少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去找公寓要。

但是想了一下之后,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刚刚的描述里,我用的词是“给”,房东把房子给长租公寓公司,因为房东和公寓是什么关系,就已经有两种不同的可能性了。
1、租赁关系
公寓把房屋从房东处租下来实际上是自己使用(经营),只不过公寓的使用方式是装修之后再出租给房客获取利润。
2、委托代理关系
公寓是受托人,受房东之托,把房屋装修之后租给房客,并且代房东收取租金。

两种关系指向的路径是不一样的。
1、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合同法,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该合同直接约束委托人和第三人,但有确切证据证明该合同只约束受托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也就是说,公寓是受托人,房东是委托人,房客是第三人,那么房客与公寓订立的合同,直接约束房东和房客,房客没有违约,因此房客和公寓订立的合同继续有效,房客继续住在里面。比如说(2020)浙0103民初110号就这样的观点。
在委托代理关系里面,房客是比较有利的,房东的损失应该向受托人也就是公寓去要。
甚至受托人不退押金,房客都还可以找房东退,比如“卢某某以自己的名义与原告马昀就系争房屋签订的《租赁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有效,该合同直接对高未名具有约束力……本案中,并无证据表明原告存在应当不退押金的违约情形,出租人基于租赁合同所收取的押金应予退还。”((2017)沪0112民初27637号)

2、租赁关系
如果次承租人也就是房客愿意直接付房租给房东,房客可以继续住,房客多付的那部分租金向公寓要回来,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只讨论房客因为已经向公寓付过钱,是不是可以继续住的问题。
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房屋租赁合同无效、履行期限届满或者解除,出租人请求负有腾房义务的次承租人支付逾期腾房占有使用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只从字面来理解,“负有腾房义务”是次承租人的定语,是对次承租人的限制性描述,但能不能就得出结论次承租人就一定负有腾退义务?
于是就跑去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的《<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里面认为“租赁合同因承租人未依约给付租金而导致合同被解除的,则转租合同将因此而处于履行不能状态……除非出租人与次承租人就继续履行合同达成一致意见。否则次承租人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主张人民法院不能支持。”又提到“……出租人作为所有权人,可以直接基于物权法的规定向次承租人主张返还租赁物”
然后我又去查了一下判决书,(2020)浙0110民初1286号支持了占用使用费。上海一中院的判决书基本和最高院书里的意见是一致的,“转租合同得以履行的基础,在于承租人保持其有效之租赁权,若承租人的租赁权因租赁合同的终止、解除、无效等事由而丧失,转租合同将即因权力瑕疵致履行不能。出租人并非转租合同的当事人,在出租人与次承租人不能就履约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亦不能强迫出租人继续履行转租合同。”((2018)沪01民终2868号)
此外,有一些地方有更明确的规定,比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里规定,租赁房屋被转租的,出租人有权要求次承租人返还租赁房屋并赔偿损失,承租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但是,即使是租赁关系里,也不是所有的法院都这么认为的,(2020)浙01民终5728号“本案中,张红英将其房屋出租给乐伽杭州分公司,并同意乐伽杭州分公司进行转租,乐伽公司在租赁期限内与王绍智签订了转租合同,王绍智与乐伽公司的转租合同合法有效。现转租合同尚在履行期限内,王绍智已向乐伽公司付清了全部租金,故王绍智占有案涉房屋属于有权占有。张红英以其与乐伽公司解约为由要求收回案涉房屋,于法无据。”

3、其他
在租赁关系里,房东还有一种策略是诉公寓,也就只诉承租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要求承租人返还房屋,这种案子里之前“寓见”在上海有一批案子,在这些案子里,房东的诉请都得到了支持,但是之后怎么处理房客,是不是直接通过执行让房客搬离?但是因此房客诉房东要求赔偿损失的案子也是有的。

总之,今天翻了一下判决书的结论是,在长租公寓这类型的案子里,支持房东和支持房客的判决书都有不少。不过总体来说,作为房东,认定和公寓的租赁关系胜算比较大,作为房客,显然是反一反。而至于到底房东和公寓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个人觉得是要看履行的过程和合同的细节吧。
顺便,杭州的几个案子居然涉及到的公寓都是同一家公司,但是判决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这个问题还蛮有意思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无论站哪边,无论哪边的当事人来委托,似乎都可以搞一搞?

夜深忽梦少年事

没有,我没有什么少年事在夜深的时候梦。通常,夜一般深的时候在加班,夜十分深的时候则是看两页罗琳然后睡觉一夜无梦。想起来很久以前读大学的时候,枕头同学写日记,说“夜深了,还在做小抄”,贫瘠的少年时光啊

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在荞麦的微博上看到一则投稿,写的很美
然后翻出琵琶行读了一遍,啊,总觉得喜欢来喜欢去还是青春期喜欢的这些东西,比如说浅显的古诗,比如说京剧和昆曲,比如说老罗,然后下午从奉贤劳动仲裁回来,听了一折侯永奎的《夜奔》,就真的是好听,随随便便在公交车上听听都会被打动,想起来人生里第一次觉得,妈呀,这也太迷人了吧的男人大概就是李少春《野猪林》里的林冲了,这么想来,似乎比较惨的英雄就是有魅力

昨天和小女巫聊天,说到手机响,我真是觉得手机响起来先忍不住一惊,因为一般不是法院就是当事人,都不会是什么快乐的事情,然后补了一句,简直就和黑魔法标记灼烧起来一样,总归是被老伏召唤。。。这么想想,还真的是很对啊,手机已经都快长在手上了,无法抹去的黑魔法标记
不过这么想了之后,平白的给自己加了很多戏,然后居然觉得手机变成了一个演出道具什么的,稍微变可爱了一点
而对于她来说,手机就是塞壬,需要抗拒的充满诱惑的塞壬,啊哈哈哈哈哈~~
下午去法院开会,对面坐的法官之前我开过好几次他的庭,是一个很好看的法官,因为是开会,所以穿着西装,我盯着看了一会,虽然他也还是帅的,但是觉得,哎呀,好像比在法庭上稍微逊色一点了,所以啊,法官的袍子还是很加分的。可能穿了袍子,就自带一种威严以及和神秘感。。。又想到SS,他穿起霍格沃茨的教师袍就是迷人啊,真是夺人心志!同人里面HG对他crush实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所以类,这种特殊职业的演出服与日常生活的进行通过看起来没啥必要服装什么的进行区隔确实是有道理也是有意义的,穿上法袍/白大褂的瞬间,可能也会激发一点匡扶正义/救死扶伤的冲动吧。

早晨起来在刷牙的时候想,昨晚临睡前看的几页罗琳好像特别懂嘛,虽然不至于产生英文水平提高了的幻觉,但还是在想是不是那几页罗琳写的特别简单,然后我就顿悟了,昨晚后来把罗琳放下了,看了一点同人小黄文。。。啊。。。难怪看的特别懂啊!夜深果然记性容易出问题。。。

间谍小说以及间谍

因为沉迷SS,然后想读间谍小说,从一个节点编织开去,最后形成一张奇奇怪怪的爱好之网。
周末读完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好看的。有英国人那种嘲叽叽的幽默,说苏联的文化参事,“也许是因为他的工作:’已经有三个文化参事了,两个是特务,另外一个的工作只是到海格特公墓替卡尔?马克思送鲜花。”
也有一些情感,我喜欢史迈利对老婆的情感的寥寥几笔,有一种疏离的在意感,他不是不知道老婆真真假假的出轨,当看到她落寞,他还是觉得“但是他心里明白,比尔狠狠地伤了她的心,千不该万不该,这最不该。”
然后听了一个播客节目,谈间谍小说,也很有意思,这位嘉宾特别喜欢冷战时期的间谍小说,因为二战题材更多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爽快,但是冷战时期则有一种含糊和犹疑,间谍们长期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人们搞在一起,不免会对自身的价值和信仰产生困惑,然而这种困惑会使间谍工作的基石发生动摇,对面的人他也是一个和自己一样普普通通的人么?做着普普通通的工作,拿着普普通通的工资,想着能普普通通的退休养老?是不是大家只是各侍其主?社会主义的想法有没有可取之处?正邪没有那么分明的时候,作为小说,当然格外好看!
然后我又重新下了一本《柏林谍影》,咩哈哈哈

昨晚上在邮箱里找东西,看到以前10年前写的那些邮件,真是看起来一汪清水一样,那些心思实在是明明白白,透明得什么都藏不住,其实也并没有怀念那时候,只是很客观的觉得,过去了的就是过去了,成长也好生活也好,就是越来越灰色的吧?
早晨和shu说那时候的MSN,多少人的心事在不断变化的签名档里,多少人的故事在签名档里被发现,改签名档的时候多少人想的就是那个特定的读者,还真的蛮有意思的呢。我记得刚认识237的时候,他的签名是“至少我还拥有你化解冰雪的容颜”,我也记得我自己用过的“轻轻说声,漫长路快要走过”,我还记得很久以前偷窥的博客里有一个类别叫做“水晶珠链”,记得很久以前偷窥的另一个博主穿了一双尖头皮鞋,男同事问她,真的能把脚指都伸到尖尖头里去么?记得很久以前偷窥的另另一个博主她妈烧的茄子异常难吃。。。啊,真是莫名其妙会记得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啊!
打开一个文档,是googlereader订阅关掉的时候导出来的订阅的博客们,简直把自己吓一跳,当初订过那么那么多博客,有一个类别叫做热闹的地方,订阅了一些那时候我颇为喜欢也颇为热门的博客,比如最好金龟换酒和东东枪等等,但是还有专门有一个归类就叫偷窥,极为庞杂,从默默喜欢的博主到前男友的前女友,各种各样的博客少说也有四五十个。。。
好怀念这些博主,这些博客里90%都已经再也打不开,我觉得吧,我真的觉得吧,当初真应该看到有意思的就贴在txt上留存的,博主可不可惜我不知道,反正小读者我还是觉得挺可惜的。。。
说起来热爱偷窥人家的博客和喜欢间谍是一脉相承的吧?

想得开

前两天在B站搜索“念故乡”,看到有个洞箫版,想想这个东西原本是英国管,大概洞箫也蛮合适,点开来听了之后觉得吹得不太行,又看到侧面有这位弹的古琴《洞庭秋思》,点开来听&看,觉得右手太没力,弹的太软了,音这么软的出来,左手吟猱再怎么好都没用,完全就是无根之木。然后吧,我又在想,《洞庭秋思》我还会不会弹啊?想想好久没弹过琴,又想想去年沉迷水彩画,好容易有一丢丢进步,现在估计全退回去了,因为今年以来沉迷学英语读同人,弹琴和水彩都丢在一边,说起来弹琴根本就是西西弗推石头,永远没长进。
为了有长进,是不是应该坚持去练习呢?可是时间就这么多,要上班要干活,根本不可能把这些事情兼顾起来。我就很想得开的想,弹琴也好,水彩也好,本身就是为了快乐,弹的时候画的时候开心到了就好了,根本谈不上坚持,就好像看美剧,不看了就不看了,总不见得还有人会遗憾自己没有坚持看下去咯?
虽然我也知道,之所以会这么想要有一些长进,是内心里觉得,如果弹到某一个程度,应该会有不一样的开心,就好像山顶的风景就是和半山腰不一样,但是想的开一点,不要执着,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实在没有进,那就。。。算了吧!不要搞业余爱好还要搞出KPI~~~~
啊!我现在可真是擅于接纳自己啊我,欣慰的摸摸自己的小脑袋

最近想读的东西很多,《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读了一个开头,很好看的样子,间谍们不仅要搞外勤,还要搞办公室政治,毕竟也是公务员啊他们!看到一个苏联商务代表团有个家伙夜夜流连酒吧,英国间谍想着要不要去招募一下,然后暗中一观察,发现这家伙在酒吧坐的位置看似不经意,但都是英国间谍如果自己选座位一定会选的位置,额。。。同行咯?!
因为中文版估计是没戏了,下了一本罗琳的《Lethal White》,可是英文版巨长无比,很可能我严重高估了自己
一篇叫做《Life, Interrupted》的同人开了个头,文笔成熟而稳,似乎不错~~
说起来,今天还读了一个短篇《The Pawn》,写在混血王子刚刚出版的时候,上下两篇,一篇讲的是SS发现老伏认为预言里的孩子是Lily的儿子,非常无助+恐惧+不知所措+别扭的去求AD保护Lily(而且还已经求过老伏),一篇讲的是Lily死后,AD去找SS,让他一起保护波特。比《死亡圣器》里的情节更温和一些,说起来原著里在山顶上大风里,SS跪倒在AD脚下这种情节倒还蛮同人的类!这篇文看的非常令人吃惊,作者居然能在那么早就写出《死亡圣器》里的经典情节,而且竟然有一种感动,往小里说,是觉得SS这个人物有自己的逻辑,虽然罗琳创造出来了,但是这个逻辑是可以往下走可以预测的,而不是全靠作者拍脑袋,往大里说,会觉得仿佛真的有一个魔法世界呢!

乡土气息

最近很忙,去了两次浙江某地,充分的再一次的很肯定的见识了该地官员的。。。不讲道理和赤果果的威胁恐吓,要记一笔!

上周五开了一天庭,开得非常顺,迅速的抓到对方陈述的漏洞,迅速补上一刀,默默的对自己的反应速度很满意。怎么说呢,在这种状态下开庭,整个人就会生理性的很兴奋,也许这种状态就和运动员比赛的时候肾上腺素飙升差不多?
后来和老板聊天,老板说我最近气势比以前强硬不少,咩哈哈哈,暗自开心一下下,但愿真的有变强硬呢!

因为周日老清老早去浙江某地,所以五点多起床六点出门,在高架上看到粉红色的天空,看着太阳渐渐在高楼间升起来,有一种,啊,我还真是很忙啊的充实感~~~

杨小恒考级又没考出来,据说出来的时候哭了一下下,我问shu说,是积极主动哭的还是被你批评了才哭的?他说算是积极主动哭的,我说然后呢?然后痛下决心好好下棋?他说并没有,然后回来下楼玩,玩到不想回家。。。好的吧
说起来,我觉得女孩子去围棋蛮好的,或者说不一定是围棋,而是家长应该带着去学一些竞技类的项目,就是要争抢,赢的难看也是赢,而观赏性的活动就。。。以后自己真的有兴趣再去自己学吧~~~

路上在听彭广林的古典音乐奇幻之旅,讲到舒伯特,那叫一个困啊,排山倒海袭来。后来想想,为什么一定要按顺序一课一课听呢,不要这么为难自己嘛,就跑去听东欧的部分了,啊,讲到斯美塔那,《我的一生》一出来,就觉得咦,好像醒了。然后听到彭广林讲,这个乐章是多么充满了乡土的味道,我就。。。恍然大悟,搞了半天我果然是土人啊!
然后讲到伏尔塔瓦河,吸收了民间音乐什么的,讲完斯美塔那,讲德沃夏克,《自新世界》的第二乐章出来,我又被镇住了,真是好听啊,那么愁,彭广林说,带有原住民音乐和黑人灵歌之类的元素。
想起之前听老柴《如歌的行板》简直过耳难忘,查下来也说是采用了俄罗斯民歌的曲调。
综上所述,我还是真喜欢各地的乡土气息啊我
早晨起来和shu说,满脑子都回荡着《如歌的行板》,shu说,民族风是这样的呀,来来来快点回想一下《最炫民族风》,马上换个魔音,还绕耳三日不绝,这人真是大坏蛋。

思南书局

上周某天上午去黄浦法院调解,下去要去南汇谈一个案子,但是南汇约的是下午3点,调解10点半就结束了,想来想去,决定去思南书局晃掉中午的时间,思南书局在冯玉祥的小别墅里,很久没有去过这么文艺的店了,店和书都非常文艺且做作,进门之后那种做作的文艺的气息扑面而来,在日日沉浸在仕途(并没有)经济和家长里短之后猛然进到这种店,竟然觉得有一点。。。可笑

引申来说的话,就是,对啊,我就是多多少少有点看不起没有经历过“实”的生活的人。。。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何不食肉糜

去南汇的路上在读《奥丽芙·基特里奇 》,读完了第一篇《药店》,妈呀,也太好看了吧!这一篇短篇印象真的很深,故事很简单,感情不纠结,不用力,但是复杂,是成年人的感情

因为白天在外面奔波,文书的工作只好晚上回来做,晚上十二点多写好代理意见,在写完的瞬间电脑死机了,然后没保存,清晰的觉得心跳加速了一会会,然后我就喝了口水,吸了口气,重新写了一遍,一点多写完了,刷牙上床睡觉。默默的觉得啊,自己对工作(内容以及当事人)真是非常宽容,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怨气的。。。默默的竖起大拇指!

周末两天过得很开心,起先觉得生活好单调,在沙发上哼哼唧唧,然后shu说你要不要去看看戏,居然意外发现了温宇航要来上海演《玉簪记》,啊!!!!实在太太太太太兴奋了!立刻当即毫不犹豫的下手,真是期待啊~~~

周六去吃了惠食佳,点的食物恰到好处,每一样都好吃,葱油啫啫鱿鱼,鱿鱼吃完不说,里面的汤汁都拿来拌饭了;卤水鹅翼杨小恒统统吃完;鸡汤丝瓜清淡鲜美,葱油淋笋壳鱼,底下垫鱼的开始以为是葱丝,细看才发现是甜豆丝,轻轻脆脆和软嫩的鱼片一起吃,口感非常有趣。总之,除了很撑以外,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

周日在家接着读《奥丽芙·基特里奇 》,虽然没有第一篇那么惊艳,但也还是蛮好看的,而且整本书的结构我也喜欢,算是最近读过比较喜欢的书的,除了第一篇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绝食》和《河流》

看豆瓣上有人推荐桂花香水,兴致勃勃的买了试用装,shu觉得还行,我觉得十分不桂花,还没有最近经常吃的桂花糕桂花类!自然界的香气啊,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又接着喷我历史悠久人家送的香奈儿五号去了,明明白白的日化用品香。。。

周六去惠食佳以及周日叫了一个鲍汁捞饭的外卖之后,我的心得体会就是, 其实吧,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是把本可以出去旅游的钱钱花在家里,同样的钱钱在家明显舒服得多~~~

又,虽然我是很没有自信心的一个人,但是吧,我发现对于很多事情,我还是蛮有定力的,比如说推娃,那么多容易焦虑的推娃信息,我似乎毫无波澜,比如说买衣服,我就靠着3条裤子,4件衬衫过了大半年,继续毫无波澜。。。咩哈哈哈,好厉害啊!

势利以及结构性不平等

最近有个姑娘很红,诗词大会出了名,又考上了好学校。各种公众号简直是铺天盖地宣传起来了。我想说的是,在这些报道里,我看到了深深的势利。这姑娘,或者很有才华,但是相貌真的真的真的离美女颇有差距,公众号各种说可以靠颜值偏偏靠才华,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又营造了一个好像普通家庭,或者说普通偏好一点的家庭就因为家庭教育得好就很厉害的样子,我想说,P!按公众号的说法,“父亲在知名律所工作”,按这种说法,马云是不是也能被介绍说“”这位同志在国内知名企业工作”?。这小姑娘她爹,可是国内最顶尖律所的合伙人,是国际上榜的大陆前15的诉讼律师哦,这种家庭的财力和人脉离着普通偏好一点的家庭十万八千里。。。媒体是很势利的,捧高踩低这种报道看着真是令我觉得十分不适,啊!
又,我想说,现代大陆社会,一个小孩,但凡有一些成绩,绝对是父母的时间精力和钱堆出来的。。。

然后顺着这个话题,我要讲一个最近的案子了,这个案子颇让人唏嘘。案情不讲的很细,大致就是姐弟3人分动迁款,动迁的是过世父亲的老房子。姐姐呢,因为各种原因签了协议认可了非常少的,远低于法院判决的补偿,弟弟呢,不仅多拿了,还觉得姐姐要价比最早先承诺的多了,非常不满以及气愤。这个案子我是做得很不舒服的,我们是代理弟弟,当然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果占了大便宜自己心里暗搓搓的喜悦,我也完全能理解,但是,还要由衷觉得气愤和不满我就内心觉得颇为。。。讨厌了。
接着就要说姐姐这个签字的原因了,姐姐的一直在社会比较底层,生活境遇很不好,所以其实是不懂得如何运用社会资源的,有的时候社会资源并不完全是钱,当然有钱你可以去找个律师,就断不至于此,但是没有钱,如果能够利用社会资源,去做做法律咨询,去不同的事务所问问,去法院的值班律师处问问,免费的咨询虽然势必不会讲得很详细,但是东拼西凑总能心里有个大数。但是她没有,第一是不懂得去哪里如何获得这些信息,第二是即使获得了也没有能力拼凑出一个结论。所以呢,就很容易被连蒙带骗被谈判的气场吓住。
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姐姐作为家里的长女,下面两个弟弟,从小只有讲奉献,就没有人教过她为自己争取利益,在谈到自己利益的时候躲躲闪闪,带着不好意思和羞赧,仿佛在做不应该的事情,这样的状况也极大的限制了她去吵去争,以至于完全错过了她后半辈子也未必赚得回来的钱。

所以呢,这个案子里,我又一次看到了女性的困难,也看到了底层的困难,站在她们的角度上,真的,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勇气,而这两样很大程度上都是后天境遇造成的。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我觉得真的很不公平。
不能说中产阶级以及往上的人都100%是有原罪的,但是起码应该知道,这个社会充满了结构性不平等,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碰巧以及非自己所理所当然得到的,有时候就是掠夺而来的,至于谁掠夺的最最多,那就。。。一言难尽了

盛夏的游泳池

今天加班,到7点多离开办公室,很近的后门已经关了,绕到前面走,路过办公室里不认识的女同事,三个很年轻律师或者助理模样的女孩子在聊天,我走过去的时候正好听到一句“那就说明他心里没有你”,哎呀,真是年轻女孩子的话题呀,久违又。。。有一点点羡慕

晚风里去西点店买了一只酥皮苹果派和一小袋可丽露,前者给shu后者给娃,拎在手上有一种果然是妈妈下班了的感觉。下了车,晚风吹过,很暖,但也不热,忽然觉得仿佛是泡在盛夏黄昏的露天泳池里,一池子晒了一天的水,温度刚刚好,舒舒服服

每天还是很焦虑,在焦虑里沉沉浮浮,昨天在豆瓣上看有人说曾国藩说日课,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素,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读完之后很向往,立刻觉得是不是应该每天读半个小时英文,也不要多,就久不间断的日日读半个小时,一两年能不能精进而不觉?摩拳擦掌之后,觉得自己可真功利啊,一会觉得应该要日拱一卒的追求进步,一会觉得生活已经如此辛苦不如做一点快乐的事情,但是想来想去又不知道什么是快乐的事情,连画画弹琴都很难获得单纯沉浸在其中的快乐,而是想做的更好,有更好的成果。。。大概还是焦虑作祟吧
1)喜欢画画,想要画得好;2)喜欢(向往)画得好,两者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微妙的差异,1)为主的人也许会一有时间就画画吧,2)为主的人比如我是一有时间就看攻略和教材。。。 说起来做起来就很开心,完全不做追求做得好的,大概也只剩下写我的小博客了吧,心情复杂的叹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