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以及国际主义精神

senlinyu要出书了,名字是《alchemised》,是根据她以自己在AO3上《Manacled》为基础重新写的,企鹅出版社官网说“将翻译成20种语言”(但,我看了一下,这20种语言居然都没有中文嘛)
《Manacled》因为是德赫,所以我没看过,但是她有个斯赫的短篇《Do Not Go Gentle》(这篇也有中文,我甚至看到过不止一个翻译版本!),我非常非常喜欢!
企鹅出版社还说,她在AO3上的作品超过2000万次个人下载,大家自发翻译成了23种语言,怎么说呢,23种啊,叫我一下子说出世界上常见的23种语言种类,我都不见得说得出来
AO3真的是有一种国际主义的精神

我看wiki以及企鹅出版社说,senlinyu,90年或者91年出生于保守的基督教家庭,家里包括她在内有7个娃,母亲是芭蕾舞演员,父亲是福音派牧师,她一开始是在家接受教育,差点没上成大学,后来上了基督教大学,学习古典艺术和文化,童年时不可以读哈利波特这种书,教育非常严格保守,结婚之后是全职主妇,在带娃间隙用手机在AO3上写文
而且据说这本《alchemised》,版权卖了300万美金,怎么说呢,这样一个人,可以发出被2000多万人看到的光芒,就好像童话一样,就更觉得AO3有一种国际主义的精神了,或者说是一种原始的民主的精神

其实我们女的,真的有很多人很有才华,而这种才华很容易被无视被磨灭被浪费,按理说“怀才不遇”是一个中性的词,但是其实特别男,我几乎没见过女的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而实际上,这个世界对男的实在太好了,男的根本不会怀才不遇呢,不怀才但是待遇超级好才是大多数

不过如果说有女的,明明不行,还自我感觉好死了,可能就是匡灵秀吧!
匡灵秀的《巴别塔》实在太难看了!!
我在这本书火起来之前读的原版,读了20%弃掉了,非常不喜欢这本书。因为能明显感觉到她不爱她的人物,只爱大道理,人物行事完全没逻辑,根本不能自圆其说,而且甚至那些大道理我都不觉得是她自己真的相信的大道理,毫无真情实感,她可能只是爱自己吧

之前我只觉得,匡灵秀大概没上过班,所以没有面对过“实”的生活,但是senlinyu应该是真的没上过班,但是人家写的东西就非常“实”,然后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实”的生活,那看来并不是这人上没上过班决定的
想来想去,可能就是要真的独立面对过生活,并且得是一个能够站在别人角度看周围的人,因为你只有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周围,这种多角度才能让你真正了解周围,而学生腔往往就是,只从自己出发,并不真的了解周围世界,和周围不熟

昨天在《故事》里读到,“然而,可信性并不是指现实性。赋予故事一个当代的环境并不能保证它的可信性;可信性是指一个内部连贯的世界,其规模、深度和细节都能自圆其说。可信性与所谓的现实毫无关系。以一个绝不可能存在的世界为背景的故事完全可能是绝对可信的。真实可信取决于“讲述细节”。当我们使用少量精选的细节之后,观众的想象会自然脑补其余,完成一个可信的整体。只要我们不给观众怀疑的理由,观众就会相信。”
这句话字字珠玑,“使用少量精选的细节”,就意味着作者本人对脑海中的世界非常了解,在海量的细节里,选择了一小部分做出呈现,而匡灵秀的问题就是,她对她笔下的世界并不熟悉,所以毫无可信度

昨天临睡前,我又找出《Do Not Go Gentle》,看了一章,再次一下子被吸进去了,有很多地方非常动人
所以啊,其实不真诚其实是很难在长篇故事里矫饰的,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假装也是没用的,“要写一个你真正了解的东西,并且以真情实感去写”,这不仅是写作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啊!
咩哈哈哈哈,我下到了《alchemised》、《Manacled》(这本现在她已经在AO3删掉了,以及这本有自发的中文翻译!)
快乐!

4 thoughts on “真情实感以及国际主义精神

  1. 啊,是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而且发出光芒的人和接受到光芒的人都是基本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不需要花钱买书,不需要打榜排名,就是一个愿意发光另一个愿意就可以被照到,并且作者应该也能感受到因为给读者带来光芒从而也间接地照亮一些些自己的生活吧。

    300万美金就应该给这样的人赚啊!

    以及,我觉得,“只从自己出发”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一个人如果了解自己了解得足够深入,把属于自己的那种“执念”写出来,其实也可以很打动人,很多作者很多作品都是在写同一个想法。但一个是了解自己很多时候也需要了解别人,再一个需要真的足够地了解自己。如果既不是很了解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别人,那就脱离了“人”,就会飘着……这种时候就需要一个绝妙无比的点子,比如《三体》那样就还行,人物都是架空的,一旦人物落实就被骂了哈哈哈

    • 是啊!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我觉得。。。300万美元确实也很照亮生活了!很亮了!
      当然我知道的你说的不是这个~~

      嗯,可能不应该说“只从自己出发”,而是“只看自己”,一方面是“只”,一方面根本没“出发”,就是停在原地,顾影自怜,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可能不太好看的比例比较大吧?
      《三体》我看过第一部诶,看的时候还挺起劲的,也是手不释卷来着,但是随即,真的,一丢丢丢丢都没有留在脑子里,完完全全不记得了,怎么可以忘得这么干净,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又以及,我觉得你博客里说的对,“重看”是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指标,“可重复欣赏”绝对是鉴别艺术的非常有效的高级标准!

      • 300万感觉就是,不需要蜡烛和灯照亮了,直接进入极昼明晃晃哈哈哈哈哈哈

        我同意你说的根本没出发,而且这么想很好笑的对比是,匡灵秀的作品有着一种巴别塔探讨多语言全球化之类的野心,但真正的多语言全球共鸣是在ao3实现的,这才是最朴素的巴别塔~

        《三体》我觉得最精彩的是第二部~其实每一部都有每一部的精彩,虽然大刘文笔那么男写女性那么男凝但我还是能忍一共读了三遍,我觉得就是一个故事性和悬疑性很强,科幻想象和世界观搭建又很宏大吸引人的书

        是的,重复真的是最诚实的指标,其他都是虚的啦。比如我也不怎么相信夸巴别塔的人会真的为了自己喜欢而不是写啥文章去读个好几遍。。。

        • 匡灵秀。。。啊!!真的特别不行!我觉得也并没有“巴别塔探讨多语言全球化之类的野心”,而是我最聪明可以多快好省名利双收吧
          就是我甚至都不觉得她自己相信自己的大道理,也并不真的对自己的大道理有兴趣
          但!ao3才是巴别塔!!

回复 匿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