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时光

整理完房间之后觉得怎么呆着怎么舒服,某一个阴阴略冷的下午,靠在床上读小说,外头桂花香飘进来,美好S了。。。而且小说好好看啊!读的是毛姆的《面纱》,他的书真是既有言情小说的阅读快感又有高级小说的精致丰富啊!读一般的言情小说,不自觉的就当起居委会阿姨的角色,品评人家的三观或者手段,因为言情小说说到底就是天涯帖子的复杂版罢了,而且读完之后就好像追了一个长帖子,并没有留下什么,毛姆的书流畅得像傻言情小说一样,但是读完之后竟然会有种精神生活的愉快感,会觉得讨论的是人类的弱点,人类复杂的情感,人类微妙的关系,会再去琢磨这些点点滴滴。。。
《面纱》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幕是,瓦尔特死后凯蒂和韦丁顿的一场对话。。。另外,凯蒂几次感到孤独,那种孤独啊,写得真好。。。以及,工作大概真是能使人获得宁静一种办法啊。。。话说直到最最后,凯蒂也没爱上瓦尔特,我觉得这是小说最好的地方,如果爱上了,她的孤独挣扎,她期盼他原谅时是希望她原谅他自己而不是她本人,他走后她见不得人的解脱感,她再次面对唐生的感觉云云都会变得没有力量,就会都弱掉。。。不过据说电影就是这么改的?囧一个。。。
话说我下了一个txt,居然漏掉了几个重要章节,只好又去找扫描版的pdf补齐来看,恨!搞得我平白无故的少了很多美丽的桂花时光。。。

又以及,《the good wife》第六季开播了,是好看呀呀呀呀,虽然我已经感叹过很多次了
内啥,空腹跳操好像还真有点用啊!!!
秋天真舒服啊,温度极合适,空气干燥又洁净,和春天不一样的是,有一种收敛紧致的萧瑟,而不是生发温暖的,在这种洁净的萧瑟里,真是越发无限迷恋皮肤之间的蹭蹭。。。
话说一边写日志电视上一边在放国庆音乐会,《我们走在大路上》之类的老式红歌还真是有种开阔疏朗,明亮振奋的气质。。。后来那些晚会式红歌真是没一首好听的。。。所以,即使是红歌,内心真信这个和不信这个写出来的歌大概就是不一样的?不过我就这个问题很久以前和273讨论的时候,我说为什么以前有的歌真是还蛮好听的嘛?他很冷静的认为,因为那时候有才华的人都去干这个了呀。。。唔,可能。。。也有点道理?技术好的人干啥技术都好?
嗯,还有什么呢,哦,做了成都小吃甜水面,正宗的是什么样我也没吃过,无从对比,不过我这个倒蛮好吃,红糖浆、复制酱油、复制红油、醋、蒜泥,味道竟然很和谐,一点也不突兀,很奇妙,很有街头小吃感
做了很好吃的乳酪戚风蛋糕,质地干松有弹性,味道香浓,记一笔
蛋白4个,糖50克,蛋黄4个,奶油奶酪65克,黄油30克,朗姆酒15毫升,牛奶40克,低筋粉60克,奶油奶酪黄油牛奶隔水融化拌匀,稍微冷后分次加入蛋黄拌匀,加入朗姆酒和面粉拌匀,分次拌匀加糖打发的蛋白,170度40分钟

教育方式育儿技巧的不同其实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吧

杨小花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呆呆花,完全谈不上教育,之所以写这个是因为我前几天看了一篇长微博,写她家2岁左右的一个娃,在她急忙说了某个她很珍贵的陶瓷盒子不能丢会碎的之后,还是笑嘻嘻狠狠的丢出去,然后碎掉了,她开始一定要娃说对不起,娃不肯,开始大哭,场面失控,后来她意识到“自己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想借机教育她,需要她不光意识到瓷的会碎,还要看到她表现出知道自己错了,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她摔的东西贵重,我心疼了,她影响到我了。但她并不清楚这次摔的东西和以前摔的三块钱的小碟子有什么区别,以前我都不需要她道歉,为什么这次非要道歉不可。而且我掉入了和她较量影响力的陷阱。既然她有意试探不听话会怎样,我何苦非要和她较这个劲呢?难道我需要让她知道这个家谁说的算?难道因为我是妈妈,她就一定得听我的?”然后她就假装老伤心的看着盒子说,盒子碎了,拼不起来了,试着做拼状,娃也跑过来,然后一起拼,发现拼不起来了,娃发现她伤心了就抱抱她,然后她趁机教育娃,说以后小心一点不扔妈妈的东西好不好,然后娃自然点点头,故事的结论是:十几分钟都没能解决的问题,用了共情与游戏的方式,一分钟就解决了

其实我读完这篇博客,并不是完全赞赏,怎么说呢,方法大概是好的,大概也确实是娃从内心里会认同不能扔妈妈的瓷器这件事,她会由于自己对妈妈的伤心而感同身受建立自我约束,这当然很是好的,但是我会觉得这是不够的,因为我非常看重的盒子已经坏了,而且它坏在我和娃说之后,相当于是你故意破坏了我心爱的东西,那么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不能接受的,事后的感同身受当然好,可是事前的尊重也很重要。作者可能觉得这个尊重就是某种权威,就是“她怕你”,而且看她微博之后的讨论好像觉得娃怕家长是个很糟糕的事情,但我并没有觉得有家长的权威或者依靠这种权威来划定一些界限是非常不可接受的事情,甚至不觉得需要让她知道这个家谁说的算是一个非常荒唐的反问句。因为归根结底,我觉得娃是一个家庭成员呀,或者说是一个受欢迎的家庭成员,而不是家庭成员之上的某种中心,如果是家庭成员之间,互相顾及对方,如果一方很严肃的说,老婆/老公,我们今天早晨不吃包子了哦,我吃了胃疼,对方去买早餐还专门只买了包子,显然不是愉快的家庭关系嘛,如果说这只是尊重,那么一方因为自己的无理惹的对方很不开心,这一方因此觉得有点惴惴不安(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怕”),这也是很正常的家庭关系嘛。并不是当危害结果已经发生了,一方可怜兮兮,希望对方下次注意才是好的家庭关系吧?此外呢,如果故意摔3块钱的小碟子我也是不赞同的,因为我觉得故意毁坏物品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这种观念没法真的去讲原因,仔细想了半天,因为我本身也是有弹性的,比如我在做馒头,给娃一点点面团,让她去玩,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也不是太好,但是如果她故意摔个碟子听个响,是不可以接受的,同样是两者都是因为物品本身用途以外的用途而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乐趣,但前者是可以而后者不行,至少我目前找不出可以说服觉得便宜碟子随便摔的人的道理来,那么也就变成了,这个规则是没道理的,但是是我们全部家庭成员都认可的规则,所以,娃作为一个后加入家庭的家庭成员,应该要遵守这个家庭规则,即使娃没办法从内心认同,即使这样的规则需要依靠娃的“怕”来做到,那。。。就不认同好了。。。要不以后你自己组建了家庭再说?
其实我又不是希特勒咯,首先我们家的家庭规则没那么多,而且大多宽松,尊重娃的主观意识,再说等娃变成儿童以后,她要是和我很认真的说,妈妈,是我真的真的很想摔一个小碟子,我知道摔了就没有了,可是我攒了3周的零用钱准备买碟子了,和我说好以后,她隔了一周还是如此向往云云,说不定我也就同意了,甚至等到了大家共同为家庭建设做贡献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商量着制定新规则,但是这不妨碍我觉得幼儿时期家庭应该有一些权威和规则(太多肯定不行),娃能发自内心的认同当然好,实在不认同。。。那也就算了

所以啊,我想了又想,很多东西看起来是教育方式的不同,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娃是家庭的中心还是家庭的成员?娃是进入了已经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还是所有的社会结构(最好)都是围着娃重新建立?父母是把世界带到娃面前还是把娃带入世界?认为娃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应该积极介入?对娃的期望是健康快乐还是有所成就?觉得自己的娃是天下无敌还是中人水平?目前的快乐和重要的规则相比哪个重要?娃具有哪些品质是最重要的?从最内心来说是希望娃独立还是希望娃依赖?甚至,认为娃是小个子人类还是脆弱的小动物?
如果衍伸起来就是无穷无尽的娃的吃穿用度应该高于家庭成员的水平么?娃的需求每次都应该被最先满足么?只有娃的情绪值得尊重而家长都应该先克制自己的情绪么?因为娃小就获得了一切的豁免权么?几乎没有底线永远包容娃就是好的么?娃需不需要遵守他不能完全理解的规则?如此等等。。。如果说这些问题还仅仅是娃是家庭的中心还是家庭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即使认同娃是家庭的成员,那么,原本的家庭成员的互动是怎么进行的?原先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没有爱?有没有表达爱的能力?认为这种能力重要与否?如此等等。。。很多育娃技巧说到底其实都是价!值!观!

不过说起来,如果说在某一个感受上做出的决定是受一个人价值观的影响,那分清楚哪些是娃的感受,哪些是家长误会的娃的感受,哪些是家长投射的自己的感受,哪些是家长过度解读的娃的感受其实都是大课题啊。。。

好了,我真的要去研究发家致富之道了!
最后,契尔氏的小黄瓜水补不补水我不知道,但是确实是有效的检测机啊,这几天明显觉得脸干,然后拍上去就疼。。。做好面膜拍上去就不疼。。。没了。。。真的真的要去发家致富之道了!没很多时间了,要抓抓紧了!说不定大牛市就要来了!

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发家致富

要是能把对食物的热情用在股票上,大概早就发家致富了
最近很想吃绿咖喱,上次做过一次手炒黄咖喱,虽然切姜黄切得要吐血了,但是那种温和平衡的香气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既然决定要做咖喱,肯定不打算买现成的咖喱酱,因为新鲜香料的味道实在是无可比拟啊。开始做功课,把盈盈的博客翻了个遍,找出了三种绿咖喱,又在下厨房上找到一种,列成表格进行对比,顺便把盈盈博客里的南洋风格的菜都看了,找出好几个想做想吃的,细细读过,找到他们共同需要的材料,看到自制咖喱粉这种一劳永逸的调料,自然是心动的,就去研究每一个需要的香料,为了搞清楚究竟什么是豆蔻籽(Cardamom Seeds),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草蔻、白蔻、红蔻一堆的东西啊,看了维基百科,找了拉丁名称。。。终于搞明白每种东西的区别。。。PS,在微博上请教盈盈虾酱和鱼露的牌子,她回复我了也,还回加了我,开心一个

某天和shu出去逛街,随便吃了点东西,发现了一个也不知道是应该悲伤还是应该得意的情况,绝大部分吃得起的外食(目前发现的最大例外就是光启城的某家寿司,啊,真是好吃又不贵啊,真是刷新了我对寿司的赶脚,加上神奇喷枪搞出来的香气我在家又弄不出来)都不如自己做的好吃。。。其实还是比较悲伤的啦,生活的乐趣值会降低啊。。。不过也还是会继续出去吃饭的,因为有的东西做起来很麻烦。。。PS,我还算了半天究竟是自己做咖喱吃比较便宜还是外食比较便宜,因为自己做的话,要采购一些香料,但是很可能后续不会用到这些香料,所以颇有一些不能摊薄的投入。。。
以及,打算明天再做一次很麻烦的口水鸡,自己做过之后,觉得店里的真是粗糙啊。。。今天晚上已经吭哧吭哧熬好了复制酱油和红油

前天做了栗子蛋糕,栗子蒸熟碾碎拌上打发的淡奶油作夹馅,蛋糕体是小山进的海绵蛋糕,本来想的时候两者都是很浓郁厚重的,配在一起应该会搭,不过实际吃下来觉得虽然好吃但是达不到心里想象的标准,因为栗子奶油是有颗粒的,而海绵蛋糕又相对粗糙,两者质感有点接近,形不成对比,看来还是中间夹细腻蓬松的淡奶油配软而微酸的水果最合适,日式草莓蛋糕果然是有道理的。。。可是草莓落市了,想来想去,一定要这时候做的话,就只能换成猕猴桃,但愿也会好吃哇!
这几天想做list好多。。。都要列不过来了
于是,这位同学,你快点去研究股票赚钱买香料,锵!
一定要好好学习股票知识!决不再在网上东看西看食谱,锵!

时间是怎么样滑过了我皮肤

其实刚刚打出来的是划过,我觉得也是划过更合适,换句话说,是时间和杨小花共同划的。。。话说最近皮肤真是一塌糊涂的差,差到刷墙的时候粉底都不太贴合的地步,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大一暑假的时候,啊啊啊,竟然也是6年前了,去参加过一个聚会,在房间里一群姐姐帮我化妆,一边化一边互相感叹年轻就是好呀,皮肤吃粉吃得一塌糊涂,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但是这句话倒是记得了,直到今天我又忽然想起来了。。。因为。。。皮肤不那么吃粉的时候,自己确实是能够感觉到的。。。唉
昨天去一家律所面试,所见的都是应届生或者工作了才一年的小朋友,(也许人家也不是小朋友吧,因为有的是研究生毕业),但是总之啊,大家脸上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新人感,而我写在脸上的就是社会人三个大字,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啦,我一点也不怀念我的新人时期,好像觉得新人感有点戆,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或者说对社会的不熟悉感,所以啊,所有的时间都是有痕迹。。。PS,有一位竟然是在大成做了一年实习律师,大成也。。。但是。。。她还是看起来好不社会人啊!

附记一件蠢事:某日想买bra,网上的华歌尔比较便宜,但是已经喂过杨小花的关系不知道尺寸是不是有变,就决定去店里试一试,港汇的店员很殷勤,我试了款式和尺寸之后,决定不买,然后店员的脸色就变难看了,而且是很难看,然后我就匆匆狠看了一眼我中意的bra的样式就落荒而逃,心里还是很愉悦的,因为成功试到了也!回到家来,晚上打开电脑,开始找心目中的bra,我悲剧的发现。。。我忘记了。。。具体样式。。。翻遍了淘宝,越翻越想不起来,然后第二天又和shu跑到汇金(当然再不好意思去港汇了),看了一看华歌尔,姑且勉强算找到了且记下了我喜欢款式的货号了吧。。。笨!

此外,读完了《死水微澜》和《人的宗教》的开头。《死水微澜》还蛮好看的,确实是一部很成熟的小说,而且没有什么新文化气。有说李劼人(啊,这个人这么没名气嘛?居然搜狗都联想不出来),是中国的左拉,但是。。。我都没读过左拉也,一点也不懂得左拉有什么特征。《人的宗教》,目前看完了写印度教的一章和佛教的半章,有些地方看不太懂,看得懂的部分确实写得很好,虽然知道作者写的是这个宗教的“最佳面貌”,但是还是觉得作者真是太善良,条条缕缕总是能看到这个宗教的好处。。。不知道这本书改编的纪录片有没有中文字幕以及会不会比较好懂啊?

意义

最近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依旧没有工作没有钱,但是好像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讲拖延症的,意思是拖延症实际上是一个不存在的事情,是现代人捏造的一只妖怪,拖延症的核心不过就是“想要通向将来,不愿意待在现在”,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我应该去做这件事但是我一点也不想做,也无非就是想要过更好的日子,对此刻强烈的不满。但是这种不满的压力是巨大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可能脱离现在的生活的任何手段都会变得更令人厌恶,然后就更不想去做,压力就更大,完全就是恶性循环。但是仔细想现在的日子究竟怎么了呢?对于另一种生活的向往好像已经遮蔽掉现在这种生活的幸福处了,慢慢看清楚这一点,好像心态会慢慢的变好一点点
而且在这样的压力下,完全没有办法纯然的享受一件无意义但是快乐的事情,比如读小说比如看片子比如画画(说起画画啊,画画是因为开心和画画是想要画得更好真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啊!),因为会自责,反而会去刷微博,因为觉得那是一件短暂而临时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享受,“一件美好的事情,是自然而然就要去做的,它跟工作、享乐、亲情,友爱一起,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完满的人生状态。而不是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所必须付出的辛苦,那样就会自责”,啊,我又看小说了,离找到工作又遥远了几步云云。。。但是认真想想读英文令人厌恶到这样的地步么?要捏着鼻子才能读下去么?好像也不至于,其实痛苦来自于这件事的意义。。。
所以啊,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意义或者没意义,反正我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工作大概,如果用这一个月,或者取个整数好了,用着一个月零7天尝试一种只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的生活吧(搞娃做饭除外)。。。会怎么样呢?试试呗,反正我估计还要过很长很长的一段人生,那么就浪费一点也不怕吧?

话说我前两天居然下楼去跑步了,不是下周要考800米也,是完全自主无目的的下楼跑步也。。。没有什么宏伟的目标或者计划,就是觉得跑跑总是好的吧,就算坚持不下去,有跑过两天总比一次都没跑过强吧。。。这样想着,好像就还蛮轻松的。。。再话说啊,我最近才明白了神马叫做吸气收腹,我以前收腹只能把胃这里往里吸,忽然有一天我就知道了可以整个腹部往上往里收的,人都会挺拔,为什么我以前不会啊?是以前腹完全没有肌没有上提的支撑力?还是纯粹是因为以前呆啊?
读完了《纯真年代》,一般般吧,总觉得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话说纽兰真是弱啊,直到最最后居然他也没上去找埃伦,为什么啊?!再以及,读的时候会想到日瓦戈医生,怎么说呢,都是那种娶了一个乖乖女,喜欢一个出格女的故事么,大概这种故事还蛮多的,反过来的故事好像没太见到,为什么类?大概人们都很懂合算的,娶/嫁一个符合社会规则的人最省力。。。人类还真是贪心又算计啊。。。不过日瓦戈医生可好看多了!读完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有点印象类,虽然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情敌见面一场,囧。。。昨晚上躺在床上开着kindle的小灯读《纯真年代》的最后一点,好开心啊,那种安静的一个人的时光
结婚3周年的礼物是一条心心念念很久的项链,很美很美,啦啦啦!

回来了!

域名解析的服务器被墙掉了,shu换了一个,要审核,搞了半天,终于,博客回来了。。。不过还是想叹口气。。。唉
虽然一直没什么人看,虽然我这两天也没啥特别想写的,但是博客坏掉还是很烦心,继续叹口气。。。唉

嗯,最近在用百词斩背单词,背“四级高频”,话说自从背了这些单词,看《Country Driving》的时候就一直能看到这些单词,还真是高频常用词啊!
看完了《只有医生知道2》,依旧很好看,似乎女生都应该要看一看,当然男生看看也很好,琳琳这个角色能看得出太刻意,是很多人的集合体,所以甚至都不能算是一个角色,很多妇科知识都是借这个角色之身写出来罢了,除去知识不谈,情节里印象最深的是钱老姐在庙里说的一番话,以及开头的时候车娜面对一个疤痕妊娠病人的一段。。。再有就是张羽的文笔好活泼啊!
看完了《房间里的大象》,普通吧,好像没什么新知,这些东西总觉得是大家都知道的嘛:罪恶不仅是凶手犯下的,沉默的人们也是共谋。越多人的保持沉默打破沉默需要的勇气越大,沉默也会自我强化,保持沉默的时间越久,谈论越困难。但是与此同时,也更有打破的可能性,因为人群中总会存在说出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儿。一桩事情,若要大家保持沉默,常用的方法是不直接称呼它,降低威胁度,不给它名字,使之无法讨论,这本书中引的《1984》里说“人们实际上是不可能追随一个异端思想的,因为人们最多只能感知到这是一个异端的想法,再想做进一步的描述和感知时,则会发现无词可用。”书中用的是引号,应该是直接引用,不过我在《1984》里并没有找到这个句子,比较接近的是一段关于新话的描述“最后我们要使得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可以表达。凡是有必要使用的概念,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意义受到严格限制,一切附带含意都被消除忘掉。在十一版中,我们距离这一目标已经不远了。但这一过程在你我死后还需要长期继续下去。词汇逐年减少,意识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小。”此外,大家都不谈的话题,有时候会让人恍惚,它真的发生过?而亲身经历的事情得不到他人的确认,会使人们对自己的记忆和认知产生怀疑和困惑。

试做了荸荠蒸肉饼,不太喜欢,一方面是看错刻度,水放的略多,另一方面新会陈皮真是果香四溢,结合猪肉来说好像太过小清新了
试做了某种德国烤猪肘,也没成功,啤酒放多了,烤到后面还是半盘水我都没什么耐心了,而且据说要放一种德国产的红莓也不知道是莓干,总之我想既然是取酸甜解腻的意思,那我就放一把蓝莓好了,结果。。。。颜色十分诡异,蓝不蓝紫不紫的。。。好像技术不太好的巫婆出品。。。

天热了,某天我在桌子前面读英格丽徐,shu问我说要不要开空调,我说不用,反正我在学习。。。在做这么不开心的事就随便啦。。。如果是在看很有劲的书,我就会把空调开开,洗好澡,摆好一杯茶和一些零食,抱一个舒舒服服的靠枕,蜷在沙发上。。。这种心态大概是某种破罐子破摔的变体吧。。。囧

清风免费快乐柠檬八元

言情小说家说,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可是我觉得,清风固然免费,可是若是这样美好的清风里不捧一杯快乐柠檬,美好还是略略差那么一点
生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最近财运很坏,偶尔想投机一回的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不过我认真做过功课的股票们曾经都还是不错的,小甩一下头),显然也没啥别的收入来源,就觉得吧,应该节流,节掉一切不必要的花销直接的结果是好像没啥开心事了,所以。。。如我这样的浅薄的人。。。开心事都和钱有关啊!颇为内心复杂。。。不过我确实发现,不花钱钱就花得少了呀。。。听起来是废话,但其实不是的,是因为我发现如果连买奶茶这样的小钱都积极省下来的话每个月的支出真的真的会少,以为每一笔小钱都是小钱的话月末的账单就甚是狰狞。。。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什么的

嗯,如果不额外花钱的话好像就只能尝试一些新品种找点乐儿了,今天实验了一下据菜谱描述万分惊艳的韩式烤肉,我觉得很一般也,伐开心
我妈去南京了,前天打电话问我说那个大蒜红烧肉怎么烧,我就详详细细的告诉她了,昨天打电话问她说味道如何,她说还是蛮好吃的,不过和你的比还是差一些,大概放料没你那么下得去手,啊哈哈哈,我就是这样下狠手的女人哇!和shu说了之后,他表示只有真心热爱肉的人才做得出绝世美味的肉,外婆这种青菜爱好者肯定会差一点的。。。被他一说,大蒜红烧肉这件事一下子有了哲学的赶脚嘛

好像真的身材有变好,而且某天早上,体重终于回到4字开头的时候了!欣慰。。。话说“Jillian Michaels Body revolution”,我终于跳到第二阶段的了,体力和力量都有所提高,锵!

备忘:15号的休息日要记得列表对比各种曲奇和牛轧糖的食谱,选一个或者再组合一下

新计划

很久很久很久没有休闲娱乐之后,我觉得整个人有点闷,然后就在干活呢还是休闲娱乐呢还是干活呢还是休闲娱乐呢之中犹豫掉了整个晚上,就更加闷了,第二天准备要好好娱乐一下,于是看了一篇《老妇还乡》、一集《生活大爆炸》一集《傲骨贤妻》一部《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和《奇石》的开头
一直有个错误的印象,在豆瓣看个小组里贴的朱光潜的一篇《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朱光潜认为侦探小说是文学低级趣味的一种,然后底下就炸锅了,然后有人说谋杀案也有牛的啊,于是有人提到《老妇还乡》说世界上关于写谋杀案没有能超越的,就这么我就顺理成章的认为《老妇还乡》是一本侦探小说,讲谋杀的。。。显然完全理解错误,这根本不是侦探小说啊啊啊,总之我还是看完了,还蛮好看的,我觉得男主人公杯弓蛇影的那一段尤其好看,特别是在站台,他觉得他们终究会拦着他上车的,印象很深,那种恐惧无助疑神疑鬼缓慢的折磨,心神的一点点崩塌。。。BTW,我喜欢看侦探小说,但一点也不反对朱光潜说的侦探小说是低级趣味,写的好看是一回事,是一种值得细致审美的艺术品又是另一回事嘛,再BTW,我觉得他那篇文章其他部分也说得很对啊

两部美剧都一如既往的好看,尤其是《傲骨贤妻》,超喜欢的一部剧,很成人,但是也有快意温暖的时刻,内啥,Diane好帅的~~~
《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一般般啦,这个导演果然擅长导这些神经兮兮的东西,但是这一部神经兮兮的元素好像少了点,所以就好看度一般,想象力比《天使爱美丽》差多了
《奇石》,刚看了开头,反正。。。何伟的书就算大家都说不值得买我也还是会买的。。。

嗯,然后类,我就拟定了新计划,每个月15号和月底休闲娱乐,不读英格丽徐不锻炼,哇卡卡卡

有的时候读英格丽徐会不耐烦,觉得是不是方法不够正确,为什么精力就不能够更集中,为什么提高的速度就不够快,锻炼的时候也会想,跳来跳去肚子还是会甩来甩去啊。。。云云。。。某天和shu说,为什么啊为什么XX生了娃大吃二喝什么都没做就自动恢复到孕前身材了啊啊啊啊,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个胖子啊啊啊啊,他很淡定的说,她的娃才3个月不到就睡整觉了哦,人家月子里就随便5个钟头睡睡了哦。。。。然后我竟然就。。。顿悟了,和人家有什么好比的呢?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人比你聪明有人比你好看有人比你有钱有人的娃比你的省心呀,事情就是这样的呀。。。悟到这一点之后我就瞬间平静了一刚,就觉得吧,事已至此,就自己努力尽量努力好了,而且也只能在这种资质下做也许方法不那么对头的努力,因为太正确而有效的方法我也想不出吧。。。不然还能干吗呢
不过说起来快30的人才刚刚明白并接受这一点,在此之前居然多少有点模糊的觉得人类是大体差不多的,真是十分。。。迟钝&幼稚
话说啊,总是不能接受自己的软弱、无能、不够美丽,大概是人类烦恼的一大原因吧。。。

再话说啊,我今天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老罗的歌里唱到“我们的有温暖的过去,迷惑的现在和未知的将来”,简直说的就是我啊!虽然。。。似乎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就这么觉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是“未知的将来”,不过如果在站现在回看大学毕业到现在的这几年,确实,他说的对,“该来的会来,该去的会去”,于是呢,于是我现在也没什么好操心的了吧,至少今天洗澡的时候我是这么宽慰自己的。。。更何况,现在不仅迷惑和还是温暖的

再再话说啊,今天的风好舒服,舒服到令人觉得总有什么好事情要发生似得,喵呜~~~

小南瓜

几天前娃开始吃辅食了,吃各种糊糊,今天吃了南瓜糊,在吃饭前她我们都在厨房,她自己一个人呆着有点不耐烦,我就赶紧跑出来,给她跳了一个南瓜糊舞,然后。。。这个娃娃立刻就眉开眼笑,然后她就被随便叫做小南瓜了,圆宝宝,你的名字又多了一个!

嗯,也就是说她现在已经不是完全倚赖我来供给,母乳之路开始有了一个小转折,在论坛上看到很多妈妈会各种舍不得,觉得那种唯一的私密的独特的母子间的依恋在变弱,这些妈妈十分享受母乳时光,而最后的断奶简直是妈妈断不了,对于这些妈妈我只是客观上知道她们的心理,十分不能感同身受,因为。。。我完全没有啊!尽管我的母乳过程完全没有碰到任何常见的困难,可对于母乳困住我不能随时任意外出,身材变形云云许多时候是很不爽的,选择母乳是因为我觉得对娃好,安全省钱,哺乳过程虽然不享受,但肯定也谈不上厌恶。。。我预备喂娃到10个月,但是网上许多人的愿望是到2岁多,传说中的自然离乳而非暴力断奶,可是我在想,首先,1岁以后娃的营养就不主要来源于奶了,而1岁以后小朋友们对于吃奶会有一种心理依赖,吃奶已经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食物了,有些小朋友会吃的十分频繁,所以有“奶瘾”这种词,于是,先培养或者说纵容出这种依赖,然后断掉,即使手段是温柔的劝说,这样真的好么?根本不建立这种依赖不是省时省力咩?我真的还蛮困惑的。。。对于母乳过程,我一向是把它当做单纯的食物对待,过了月子里随时给她吃之后,从娃更小一点的3小时吃一次,到现在的4小时吃一次,很好的建立了规律,(亏得有规律,我才能有计划的出个门啊!),对于把吃奶除了当作食物,更当作是对娃的安抚这种妈妈,我。。。森森的不理解。。。我一点也不乐意她把这个当做安慰,尤其是她半夜里分明知道她不饿,但是就是要靠吃奶来睡着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开心啊!
不知道从这件事上是不是可以说,我并没有具有那种闪着金光传说中的母爱,我当然非常爱我亲耐的小南瓜,看到她笑,觉得天上都在下金币,心柔软的不得了,我希望她开心,我会给她跳傻傻的南瓜糊糊舞,会给她讲很呆的故事,等她长大了,我很愿意听她讲幼儿园每一个微小的瞬间,我很喜欢抱着香香软软的小南瓜,抱着她觉得满心欢喜,她哭的时候会着急,她有一点点感冒迹象的时候会担心会想替她感冒就好了。。。但是,我完全不想和她一个大床睡觉啊!我根本不想全职带她啊!我十分想上班啊!我无比热爱和shu出门不带她啊!

现在的小南瓜真是非常非常可爱,每天在垫子上滚来滚去,我坐在垫子上看书,她就努力蹭过来,蹭蹭我的腿,抬头冲我笑,哎呀呀呀,真是可爱小动物的感觉,奇妙又美好,但是我还是由衷的盼望她快点长大,我们可以吃一样的食物(内个,南瓜糊糊有啥好吃的嘛?),可以讲道理,可以一起玩,一起聊天。。。话说我还看到一些妈妈在娃还是婴儿时期甚至是新生儿时期,总盼着时间过的慢一点,娃可以长得慢一点,对于这种妈妈。。。我又是森森的不理解。。。
我总觉得我和传说中的母爱有一种说不清楚的差距,但是有时候也很困惑,究竟哪一种是更好的母爱呢?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娃娃可以选择的话,TA更愿意选择谁作妈妈呢?BTW,我问我妈,你当年享受哺乳嘛?她说,不享受啊。。。我一点也没有内心受伤的赶脚。。。反而有一点。。。呼,舒了一口气。。。

好奇心、审美与权力

前几天shu在看一个讲书法的视频,我顺带着听了几段,觉得好像有点意思,偏向于技术的苦练模式(顺便,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东西我都比较不喜欢玄虚模式,弹个琴就要扯上道啊气啊什么的而不去说这东西归根结底是个乐器,总要先弹得好听点吧),总之,稍微有点小兴趣之后,我立刻把这位的师承、现状、出生背景和现在的家庭情况搜了个清楚,shu很惊,觉得我十分8卦,可是我衷心的觉得他也太缺乏好奇心了吧?!!我觉得看到一个人写了有趣的书,难道立刻搞清楚他的学术情况、师承关系、生平履历、兴趣爱好不是理所当然的本能嘛?!以及,如果觉得这个人有意思,就会找他提到的他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来读,然后读的东西就越来越多,会变成一张网,很多很好看的书我就是这么发现的,多好玩啊!就。。。十分感叹,好奇心这件事人们的差异都如此之大啊!

某天看了一个讲白先勇的玉簪记的帖子,然后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存不存在好的审美?审美这件事是有一个大致的标准呢还是这是一个权力的体现?首先,就白牡丹或者白玉簪而言,我肯定是觉得白牡丹是不好的,单纯因为比较难看啊,当然和无数多更水的新编戏相比,那些新编戏就更难看了。而俞振飞(泛指那些在老戏迷中广为赞誉的老艺人们)是好的,虽然他和梅兰芳究竟谁更好各人见解各有不同,但是肯定都完全是好于现在奇奇怪怪的新编戏。那么,这是因为俞振飞是真的好呢?还是因为他被一些掌握戏曲界学术界话语权的人认为是好的呢?因为确实是有人真心喜欢新编戏的而觉得老戏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个问题的另一次呈现是,很多很多年前和273的对话,他和我讲过一个藏语翻译过来的故事,具体内容我已经忘掉了,仅仅记得这是一个从情节到语言我都觉得没啥精彩的故事,当时我正迷卡尔维诺,就和他说像那样的故事才厉害呢!他说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是卡尔维诺的作品真的好,还是这种欧洲的,翻译的文学作品天然更容易有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呢?因为他们是世界的强者,全方位的具有权力,尤其对于中国来说,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喜好都是作为追求的目标,比如“洋气”的衣服要好看于“很土”的衣服之类。

我其实是觉得审美是有大致的标准的,因为从自己看戏的过程来看,眼光是有提高。那么问题就演变成了,审美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标准肯定不能以是否打动人来作为标准,因为看哭言情小说的人肯定不在少数,但是真要说这个东西是艺术品嘛大概没有几个人会认同吧。如果是有标准的,而这个标准的相当部分也是可以习得的,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就是一种类似于跑步一样,就是有人快有人慢,以及虽然努力练练总会提高但是没天赋的人肯定跑不成博尔特这样的客观存在的品质么?可是,问题又来了,这个标准究竟是什么呢?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呢?谁定的呢?总不能归根结底就是老早有权力的人定的吧?审美是一种能力以及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我的证据是,当我对戏曲的程式、唱腔、身段、发展过程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能体会到的美就更多了,获得了更细致的感受,乐趣也就更大了。就好像,识字了,就能看小说,娱乐就更多之类之类吧。
随后,我又想到了下一个问题,如果说艺术的标准不是打动人,艺术品也不必然打动人(比如说托尔斯泰的小说吧,也许很难打动相当一部分小青年,这是随便举得例子哦),那么艺术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艺术存在的意义仅仅在于愉悦那些学习过艺术审美的人少部分和没学过但是天然具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更少部分人么?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太对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