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春光

昨天一早去嘉定见客户,远是远啊,我觉得简直要到太仓了都,中午回飞快的交代实习生几件事情,和老板去松江顾问单位,整个期间就只早晨在去嘉定的地铁上吃了两片面包,回到所里稍稍加了会班,然后饥寒交迫的回到家。。。吃上shu做的泰式猪颈肉,幸福得飞起,吃好饭杨小恒说爸爸做了抹茶蛋糕卷哦,碧绿绿的蛋糕卷呀,真是秋天里的春光诶!
蛋糕卷的填馅里加了奶油奶酪,味道很妙

碰到一个思路非常神奇的当事人,仲裁的时候调解,对方肯出30万,他要60万,差距过大没调成,然后仲裁几乎完全输掉了,然后一审,开庭前我问他说如果调解的话有没有一个预期,他告诉我。。。70万。。。我一口血啊!他还说,如果一审调解不了,就二审咯,二审我的报价就是90万。。。what?!大叔啊,你所有的诉请加起来也才68万好伐?!法官统统判给你也才68万好伐。。。

最近事情不少,大概实习生都看出我工作勤奋,今天早上所里只有我和他,他问我说可以问你个私人问题伐?我说你说呀,他说你这么勤奋(也不知道是辛苦/努力/拼命,具体哪个词我忘了),一个月有8千块伐?我愣了一愣,说,平均算下来是有的。。。然后我们就一起陷入了沉默。。。
昨天一个律师要付立刻付9千块,这个钱在她支付宝,不能立刻到银行卡,所以她要周转,首先,她和她老公卡里都没有9千块,她就跑来问我,我说我银行卡只有2千了,实习生说他只有3百,另一个实习律师说他还欠他女朋友2千。。。我们大家一起感叹,怎么混成这样啊我们啊?!

团队里其实也还有另一个执业律师,实习生和实习律师他俩接到可能成为客户的电话都很愿意让我后续跟进,让我去和客户谈,也不知道是因为我比较可爱还是他俩体恤我比较穷?!
总之,都好啊都好。。。说真的啦,虽然很穷但也没有很焦虑。。。反正啊。。。都是命

周日和同学聚会,整个336,8个人,毫无意外的,最最穷就是我了,我室友的娃一个月的幼儿园花销是5K,我很热烈的表示,我们一家三口一个月也才5K哦,还不一定要类。。。
聚会的时候吃了好多好多肉,好像读大学的时候,上一盘吃完一盘,隔壁桌是刚刚跑完马拉松的人,我们这一群动也不动的女人好像比人家吃得还多。。。太不好意思了简直。。。还谈了很多很污的话题,更不好意思了简直。。。不过大家聚聚还是好开心啊好开心
然后和熊猫去喝咖啡,我说我买了一只变色润唇膏诶!她说阿是那种膏体是白色的,涂好之后慢慢变红?我说是的呀,她笑说这不是小学生喜欢的嘛。。。确实啊,这完全就是小学那些很要好看的高年级女生避开老师的独门法宝,居然我一把年纪还搞这个,略惭愧

周五去看史敏的《玉堂春》,崇公道说“她倒是个打官司的行家”,噗嗤,周末下了班还来看人家开庭打官司。。。不过位子真的是好,淘宝订了50的票,说没有给我预留也不知道是预留错了,总之给我了380的,那么前而居中,看得清楚表情,史敏垂下眼睛的时候还蛮有味道的呐,非常赚
话说这戏其实人物可以演得很深,青楼出来的姑娘,随便一娇一嗔,就把崇公道哄得一愣一愣的,然后自己路上日子也好过些,她也有真情,还有一点命如飘萍的无奈和不敢期待的期待,她说“王公子一家多和顺,他与我露水的夫妻有什么情”,真是内心复杂啊她。。。老戏里千锤百炼的人情世故真不是傻得要死的新编戏可以比的
看完戏出来,走在雨后初晴降了温的秋天,干燥但不过分,虽然冷飕飕但是非常愉快,而且呀,在路上晃了一圈之后,恰恰好赶上末班地铁~

这个季节的栗子可真好吃啊。。。继续冷飕飕。。。以及,穿着笔挺的风衣走在路上,(尤其在风衣扣子解开的时候)有一种自己是所向披靡的女战士的感觉,好像会变得更有力量

一件值得纪念的事

机缘巧合,目前我居然办着一件刑事案件,从和家属面谈到看守所会见嫌疑人到见承办警官,各种不懂,幸好有人带着,不敢说初窥门径,但起码也是稍微懂一点流程了,非常欣喜,啊!真是值得纪念!人生中的第一个刑事案件诶!
前两周忙到爆炸,每天晚上加班到12点钟,错过若干午饭晚饭,周末都连着两天干活到晚上,一边猛补刑事诉讼的课,一边手头有个案子要补充证据马上开庭,一边有个刚刚接到委托的案子要做证据目录要和单位谈,一边还在完完整整的参与一个大型的裁员,这个裁员项目要真正走经济性裁员备案的流程,同时设计协商解除的流程,两条线并行,也是头绪繁多。。。上周四上午黄浦仲裁开庭直接开到1点多,马上去徐汇仲裁赶下午2点钟的调解笔录
当然是很累啦,可是竟然一点都不怨,每件事都觉得在学新东西,我是有多热爱工作啊我?!莫非有工作狂的潜质?!真不可思议~~

《大魔法师》停了好一阵子没继续读,昨天晚上又翻了几页,蓟毛绅士又出来了,就记得说他的头发好像蓟花花冠上的丝,可是蓟到底长什么样?!跑去百度了一下图片,看到了蓟花,立刻觉得蓟毛绅士这个名字也太好笑了吧!
周六晚上看了一段俞振飞和张娴的《琴挑》,以前也不是没看过,但是没特别想过陈妙常这个角色,读过周传瑛的《我演琴挑》之后,确实再看又不一样,那种聊天和试探有一种大大方方的美感,而且是有层次的循序渐进,并不是一上来就牟足了劲准备挑逗的。。。“长清短清,哪管人离恨。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一度春来,一番花褪……”,这两天老是哼这个,真好听~~

劳动局值班及其他

去劳动局值班,十个劳动者八个没签劳动合同。一上午来四拨三四十号人拖欠工资老板跑路,收银员阿姨被扣了160块钱也跑来要监察大队帮她讨回来,看看工资条,一个月到手2900,160块当然很重要
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跑过来的劳动者吧,都长得比较磕碜,钱少的劳动者长得比钱多的就是要差,不单是劳动局值班值出来的看法,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往西走的人(有几栋不怎么样的办公楼)就是比港汇上班的人长得差。说明了什么呢,当然一方面是有钱的人更肯在打扮自己上花钱,捯饬捯饬总归会好看点,但是另一方面啊,我觉得原因是:1、长得好的人相对来说容易获得好待遇;2、家庭条件好更能受到好教育,获得好工作。如何从长相得到家庭条件呢,因为家里条件好的小青年普遍长得更好(家里条件好,就能娶到更好看的老婆,生下更好看的小孩儿)。
反正。。。我就是这么老往阴暗里想

今天看到一篇微信文章,(BTW我很讨厌微信,相较于论坛、博客等等开放的,能被搜索到的,信息的出现大部分时候是为了停留的,微信这种封闭的形式,简直就是互联网的倒退)说关于解决穷的焦虑问题,有三种办法,我觉得概括得很简洁准确。一、认同把钱作为评价标准,也认同比较本身。这就是各种成功学咯,告诉大家如何尽快发家致富。二、不认同把钱作为评价标准,但认同比较本身。这就是各种鸡汤咯,告诉大家,虽然你穷啊,但是你幸福啊,你家庭美满啊,所以你更厉害啊。三、既不认同钱作为标准,也不认同比较本身,拒绝加入这个常见的社会体系。用了高级的化妆品就好像是对自己很爱惜了,这真的就是商品社会资本家的阴谋啊,是他们构筑了这个评价体系,以促进卖东西嘛!作为一个很长时间没买(也买不起)新衣服,并且很长时间没有机会放放空看看书聊聊天的人,我明显更向往后者更惆怅后者。。。是不是我已经最后这个高境界中的一名成员了?!

最近读了一本《昆剧生涯六十年》,真是质朴感人,尤其是前面回忆生平的部分。“凡是在老先生手里学过的戏,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也不大会走样。……我们“传”字辈师兄弟,直到现在虽然分开几十年,相隔天南地北,一旦会在一起,马上可以相互配戏上台。曲文、曲腔、板眼、工尺、白口的热接和冷接,身段动作的相互照应,都不会错到哪里去。”
最近在看一些传字辈的东西,虽然音质画面都不太行了,但真的好,是可以很深的打动人的那种好,而不是看/听起来好像饱含感情,要是当初影像资料再能留下多一点就好了。唉。后面讲演戏体会的部分都很好。要是老先生看看现在的《琴挑》会不会很生气呢?又以及,当初传字辈的老先生们会400多出折子戏啊!!现在的昆团改名叫牡丹团算了。。。

于老板

上周六去看了于老板的演出,其实他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主角儿是杨赤和李胜素,剧目是《霸王别姬》
自从买了票以来,工作就非常忙,每次辛苦工作后,想到很快就能欢欢乐乐的去看演出,不由得就充满期待和盼头。然后呢,去看完演出,确实很棒啊,居然兴奋到现在诶,真是久违的感觉了。
现在我已经不能算是于老板的粉丝了,但当年确实结结实实的粉过他。粉过他,去看演出感觉自然也就不同。现在都还记得,初三那年,冬天的时候给他写了一封信,问他在台上演出究竟是什么感觉呢?总觉得舞台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不过寄出去之后并没有期待太多。那时候刚刚到上海读书,非常不适应,成绩差,与同学的关系也差,孤单又自卑。
某一天,体育课要考800米的一天,是早晨上学的时候,开信箱,看到一封白色的信,下角是大红的中国京剧院几个字,脑子一片空白。空白以后忽然涌上来巨大的喜悦和兴奋。匆匆打开来,看一遍,中国京剧院的信笺,大半页纸的亲笔回信,于老板很实诚的表示演出的时候并不是很安静的,侧幕两边都是人,演出的时候要控制自己不受干扰。对于演出者来说,台下的叫好和掌声就是最好的回报。把信放在书包里骑车上学,一路上都觉得怀揣着了一种隐秘的力量和一种说不清楚的豪情万丈,仿佛忽然敢于面对不友好的初中的一切。类似于虽然我是一个弱爆了的外地转校生,可是我有一个你们不知道的除你们以外世界的感觉。那时候想,有机会一定要看一次于老板的现场,兜兜转转过去了这么多年
十四年过去了,看演出之前,回想起收到信那一刻的感受,依然很清晰。甚至躺在信箱里信的样子都还历历在目。

周六演出气氛极佳,仿佛很多年都没有看过这样气氛火热的演出了,热热闹闹的,叫好鼓掌欢呼返场,于老板最后和李胜素对唱一遍坐宫,大家涌到台前,一浪推一浪的兴奋。大概这就是看现场演出的意义,剧场的气氛确实不是听唱片看视频不可以比拟的啊。

回到演出本身,《霸王别姬》是一出情感饱满冲突非常强烈的戏,而且很别致,似乎除此以外想不起来还有什么花脸和青衣的对儿戏了。杨赤拉着李胜素的念到“妃子,今日就是你我分别之日了”,听得我简直鼻子一酸。想到电影《霸王别姬》里的经典镜头,李碧华用这个戏带出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故事,实在是妙而讨巧。杨赤的霸王我觉得很好,感觉是比前面奚中路的好,那几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剧场效果也好到爆炸
李胜素的虞姬当然也是好的,反正她只要负责美就够了嘛

听她唱“看大王在帐中合衣睡稳”,忽然间就想到当年的京剧社。2005年11月11日,第一次从沪西校区去TJ本部的京剧社,先跑到肯德基吃了一对鸡翅,然后在937路公交车上一遍一遍听这段。到了本部找不到地方,在医学院前面迷了路,打电话给社长,他来接我,去到一栋极破旧的楼,京剧社的老师说你唱一段吧,我就唱了这一段南梆子。唱得其实很不成样子,但是申老师还是表扬我
然后呢,社长就跑去复习考研了,不怎么来京剧社了。我每周五社会学原理下课之后,坐937到本部,在学苑食堂吃完饭(好像一直会吃椒盐排条),打一壶水拎着去京剧社,每次给文场的老师们续水,他们都会笑眯眯的看看我,活动结束了,就和老师们一起出来,锁掉门,把热水瓶拎到社长宿舍楼下还给他
京剧社后来的很多事当然更难以忘记,不过现在想想,居然连最开始的京剧社都还能这么清晰,我为什么记性好到这个程度啊?!

我做社长的时候,认识了山同学,非常厉害,会全部的剑舞。在建筑学院的演出上,她表演了这一段,有人拍了照,我要来一张剧照,非让她写几个字。她在照片后面写了一句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看完戏出来,风清如水,抬头看真的也是月色清明呢。这次演出非常火爆,我也看得非常兴奋,于是就地铁提早一站下来,一路晃晃悠悠晃回家,唱一唱不成调的段子,真是很快乐诶!话说于老板要是再来上海还要去看啊!

《御碑亭》等等

周六大雨,去话剧中心看梨园戏《御碑亭》,很好看,看的好开心~~~
似乎上一次在这个剧场看的是《伤逝》,印象很深,时隔这么多年,还是记得里面的台词和戏装,大概是原著好,改的也好,同样是新编昆曲,《班昭》就不行,一塌糊涂,大呼小叫然后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还看过《琵琶行》,更不行,离开剧场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好像从来没看过一样,《司马相如》么,其实也不大好
还是讲回《御碑亭》,大概因为故事很成熟,所以人物的感情变化流畅,没有硬拗出来,这就比很多新编戏强多了。感情非常女性化,京剧里孟月华当然就欢欢喜喜的破镜重圆去了,但是梨园戏的改编非常女性视角,孟月华与书生的避雨在当下几乎只有惊慌,但是回家之后反反复复的镜头回放,就回味出一种欢喜,欢喜里呢,又有一些寂寞。然后丈夫回来,怀疑来怀疑去就休妻,休妻的时候孟月华忽然就意识到恩情比纸薄,非常愤怒失望。。。王友道和柳春生基本就是两个大道具,是啦是啦,柳春生很帅啊,王友道也蛮可爱,但是整出戏都是在孟月华身上,他俩就是孟月华感情的一个。。。小挂钩
开始梳妆的那一幕就好像一副风情画,然后那么多细腻的表演,每一个表情,每一个手势,每一段唱,连背影也很美,头发慢慢的划过长凳,背影婀娜里的寂寞种种。音乐也很好听,非常婉转
而且设计也有一些灵巧的地方,比如说“杯、碑、悲”一节,如果全都是自思自叹可能就太闷,偶尔有点很有趣的地方整个戏就层次就更分明
再顺便说,《董生与李氏》很好看,《断指吟》我觉得就不怎么好。。。《董生与李氏》有一种欢乐劲儿,这种欢乐劲儿和梨园戏很搭

其实我看好之后想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新编戏的。《御碑亭》几乎是现代女性的心路历程,也不违和,因为第一感情发展很有逻辑,第二舞台和表演都实在太美。但是这种美和传统戏好看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新编戏也有很好看的,但是好看的新编戏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在看一种很美很吸引人的舞台表演,和我在看一场戏,这其中是有一点微妙的差异的。从京剧来说,《大探二》多么多么水的剧情啊!唱词更是非常傻,人物情感我觉得也根本谈不上。但是就是很好看好听啊!至少我还蛮喜欢的。这种好看和李少春版的《野猪林》(我觉得那个野猪林挺新编的,很50年代的气息)显然大不同,《野猪林》我很喜欢,但是就是另一种不同的东西了
不过看新编戏的时候就会对故事的没逻辑或者编得傻很抓狂,但是旧戏就不会,比如《红鬃烈马》,虽然也不能说没逻辑吧,但是这个戏实在太YY了,可是看看也蛮喜庆
或者某种程度来说,在新编戏中唱、做都是一种手段,是表现人物的手段,但是在传统戏中,唱、做本身就是人物或者就是目的。。。以前我觉得后者比前者高明,看完《御碑亭》之后就不这么想了,前者也是有好的,也能是一件挺不错的事,只要排的好看点儿。。。但现在审美粗陋的戏实在是太太太多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