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和对手情

CP界,我觉得有两大类,战友情和对手情。这两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且各自还有细分

比如对手情既可以上来就是对手的,一方老琢磨着要干掉另一方,然后因为因缘际会一方又救了另一方或者或者因为老琢磨对方,反而就生了敬佩之情之类,也可以是曾经是伙伴后来分道扬镳的,而分道扬镳又可以细分为是公开走上了对立的道路,还是一方暗搓搓的投靠了另一方
比如说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是前者
比如这两天沉迷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很多人磕的bill和jim,就是后者。简单说就是这俩人是一对谍报界的双子星,但后来bill转头另一方,老大只知道有叛徒,然后派jim去一个局验证到底是谁,bill明知道jim会去,但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真正的老大,看着jim出外勤,被打伤,又有点不忍心,用自己的叛徒身份保了jim的命。最后,jim知道bill是叛徒,偷偷溜进看守处,杀了他。。。颇为爱恨情仇,而且jim和bill还都是男的!不得不说,勒卡雷在1974年就已经。。。非常AO3。。。真的是前辈啊!顺便,勒卡雷的《女鼓手》就是战友情的CP,令人迷醉。。。所以我觉得豆瓣上有个人说的对:勒卡雷真的是CP界的大触啊

我和小女巫都喜欢战友情这一款的,但是细分又有不同
小女巫喜欢那种是生命中非常缠绕紧密的,比如说球类的双打,必须要共进退,互相承诺,这一款我不太行,我不太喜欢这款CP,彼此彼此责任重大,大到你好像要负担另一个人的人生

我喜欢的CP是,我可以给你安慰,参谋,训练,我深刻的懂你,我尽我所能帮你收拾烂摊子,但是,要面对的东西最终只能自己面对,我不能替你面对,我也无法保护你不受伤害,就好像双重人生里的SS和敏敏,SS只能自己去如履薄冰面对老伏,敏敏只能自己一路和哈利逃亡在外,战后敏敏能做很多准备很多游说,但最终面对审判的还只能是SS自己

早晨在上班路上想,可能这就是一个上了很多年班的人的CP之心,那就是:无论如何,无论周末多么快乐,多么治愈,到了周一,班还是得自己去上。。。
说起来,我觉得这也就是我喜欢间谍题材的又一个点,完全信任,后背完全托付,但再怎么准备,面对大boss的还是只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
所以,这就是高度浓缩的困难中的高度浓缩的慰藉。。。是如果有深切的情谊和彼此的理解,生活就会好过一点点

又话说,看完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电视剧,好看!远远比电影好看!
于是,周末和shu快乐的看掉了《史迈利的人马》,好看的,这种好看,不是看完之后觉得很爽快的好看,而是有一种气氛久久萦绕不散
这两部片子里,我印象很深的地方第一部里面,是史迈利和谁说到皮特,大意是当时皮特技不如人,他的一个特工死在西班牙,他到现在都没完全走出来,当然了,我也不会信任那些可以真正走出来的人。。。就这几句,就皮特和史迈利的性格也都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第二部里面,史迈利去找安恩,安恩问他想不想去散步,史迈利行啊,安恩就很光火,问他,你想不想去散步?!史迈利说,想的。。。这一笔,立刻就体现他就是一个。。。如此不喜形于色的人啊,安恩肯定觉得自己于他就非常可有可无
然后我居然又跑去看《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的书了。。。

人工栈道

四姑娘山真的是太太太太美丽了!而且有非常好的人工栈道,坐车到高处,沿着栈道往下走,远处的雪山,栈道一边是野花点缀的草甸另一边是溪水和杉树,真是不仅美还令人走得特别有安全感,完全不担心滑啊踩到水啊要挑路啊有牛粪啊有虫子啊,只要走在木头栈道上看着风景就行,甚至连蜿蜒的木头栈道我都觉得很美。。。我走得开心得不得了,和shu说,我觉得这辈子没见过这么美的风景,连阿尔卑斯山都比不过,因为我去的阿尔卑斯山那部分没人工栈道!!

住的民宿也非常贵而美,看出去就是长坪沟的景色。吃得也很好,尤其是下午茶,正对着幺妹峰的积雪,喝很香的正山小种,配水果、坚果和山姆的桂花酒酿马斯卡彭奶酪大福,实在是太舒服了
怎么说呢,就是我特别喜欢的人工处理过的自然,就只想,纯粹的享受/欣赏自然,并不怎么想和自然互动
以及我也根本不喜欢和动物互动,我觉得,自然界的一切,和我们人类就。。。各自呆着就好。。。

当年穷又爱玩,也徒步过雨崩,睡过大通铺,其实也并没有很多很深的快乐记忆,反而当年那一路我印象最深的可能还是香格里拉的人工栈道(当然也可能就是因为那段特别美,所以才设置了人工栈道)。。。现在想想,可能我就觉得。。。我对于出去玩只是叶公好龙,我并不是真爱出去玩,只是自己以为自己爱出去玩,而之所以能艰苦的出去玩可能只是为了和喜欢的男生出去玩。。。

正是因为没有那么爱玩,所以如果钱不够以至于不能舒舒服服,外加吃得好住的好,我也可以不出去的呀。。。也没有一定要出门嘛。。。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我是腐化堕落了,是进入了人生新阶段,后来认真想想,可能只是放飞自我了。。。所以,居然为着这种腐化堕落还挺自豪呢,因为我又诚实的面对了自己

总体来说我喜欢开阔的景色,我特别喜欢的景色就是远处有高山,近处是非常开阔的大片草地,草地边上还有溪流和浅滩,偶尔有点几棵树,如果真的走进山里去或者是窄窄的峡谷或者峭壁或者树木重重叠叠的那种景色我就不太喜欢。。。所以,四姑娘山的景色实在太太太太合适我了!!
我觉得啊,舒适会大大增加景色的美丽程度,艰苦会大大减少景色的美丽程度,比如说之前雨崩徒步太累了了,完全就没觉得有啥好看的。

啊!幸福!真是非常快乐的旅行。。。虽然有点高反,虽然我一路上在干活,虽然我到四姑娘山的第一天晚上不仅加班还开了个电话会议,但,还是好幸福啊!对着雪山干活和在办公室里干活还是不一样啊不一样

音乐的威力

昨天在B站上看到有人发了一段大提琴悲惨世界组曲,点开来听了一下,还挺好听的,然后又跑去看了一下10周年版的结尾,就是17国各语言的冉阿让上场,用这些不同的语言,一人一句到后来一起所有人合唱“people song”的那段,依然非常非常震撼,是那种瞬间一身鸡皮疙瘩的震撼,令人热血沸腾,在B站上点来点去,后来又听了一遍《amazing grace》,则是一下子很轻易的把我带到一种高于自己的地方,充满了一种被赦免的感激(?)
我就觉得吧,音乐真的是有威力的,自带一种煽动力,一种感召,一种教化,我们古代人说礼乐,西方古代人的唱诗班,确实也都有道理,音乐能使人,起码能短暂的使人觉得自己变好了一点点
另一方面,也能理解音乐确实是宣传阵地,靡靡之音就是会让人靡靡。。。

在小红书上看到悲惨世界似乎会来演出,啊!太期待了,要去!悲惨世界和剧院魅影我觉得属于谁来演我都想去看一下的,但是吸血鬼之舞或者伊丽莎白来演出的话,如果卡司喜欢我会去看,而如果maya来演出的话,演什么我都会去看(也确实去看了,啊,麦克白夫人,多么难看的剧啊)。。。这就是。。。有一些剧是为了看剧,有一些剧是为了看角儿

周日去上课,我觉得还是那点问题,A弦的上半弓还是抖到不行,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已经拉了两年琴了,A弦还是这么抖啊?!!生气。。。但还有颇一些新收获,上课真的很开心啊,以及每次上完课我都觉得拉得更好一点了,然后回家练着练着就又回去了。。。这真是进一步退大半步啊!!

反反复复练习但是反反复复不行,其实还蛮烦躁的,也不能说不痛苦,然后我就在想,对于痛苦似乎有的能忍,有的格外不能忍,想起来想去,我觉得对痛苦耐受程度和是否能选择停止/离开,密切相关,就是如果觉得自己有选择,如果觉得随时能离开,只要喊出安全词(?)痛苦会停止,那么能耐受的痛苦远远大于你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后者很快就不行了。。。因为前者的痛苦只是痛苦的事情本身,后者的痛苦还叠加了无力/失控/没有尽头/没有解脱/被控制等等负面情绪,就更重以及更难以背负

又,最近我看到有个人读了一本讲抑郁症的书,里面提到,说抑郁症的一大症状就是不能做远期打算,无法想象未来,就。。。忽然觉得其实社会上的相当多人都有抑郁症的症状。。。又话说,在严酷的环境里,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好过一点的情况下,能不能撑得下去,很多时候就取决于认为这事儿能不能过去,究竟有没有未来,感觉没有未来且当下里痛苦又过于巨大,那确实不如S了算了,我记得王小波在文章里说“老舍先生自杀的年代,我已经懂事了,认识不少知识分子。虽然我当时是个孩子,但嘴很严,所以也是他们谈话的对象。就我所知,他们最关心的正是赶得上赶不上的问题。在那年头死掉的知识分子,只要不是被杀,准是觉得赶不上好年头了。而活下来的准觉得自己还能赶上。”

《blue light》

继《重任在肩》之后,这两天在和shu看《blue light》,又是警察的英剧,虽然才看了几集,但还挺好看的,里面那个热爱做饭每餐都自己吃得很好的警察好甜啊!!虽然他和那个单亲妈妈还没好上,但我觉得快了!他已经开始星星眼了呢!说起来一起干活,互相cover很难不生出战斗情谊,颇有点荡漾呐。。。就,还是喜欢这种cp。。。那种互相谈谈谈永远在讲话的cp我觉得则不太行。。。可能就cp而言,我还是更喜欢肩并肩式的而不是面对面式的。。。吧?

里面有个地方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个小青年,因为跑到老大地盘以外的地方贩毒,被老大手下的人打伤了腿,警察说是“punishment attacks”,女主说,不,不能说是punishment attacks,而是paramilitary attacks,punishment隐含了仿佛受害者有什么过错似的
我觉得,她说得对啊!!其实这种命名就是有力量的啊
以及,我觉得面对经济,也不能说是产能过剩,因为,怎么就过剩了呢,明明是匮乏啊,难道生产出来的东西大家都有了么?没有啊,明明大家还很匮乏啊,难道不是物资/消费能力匮乏么?
产能过剩解决的思路是降低产能,而匮乏的解决思路就是完全不同了。。。

最近每天在搞141这条练习曲,我觉得由于这条练习曲经常用到C弦,所以一直要使大劲儿,似乎手劲变大了,运弓似乎变轻松了一点?
上周老师有事,没有上成课,希望本周能顺利上课!
好想学新东西啊!

再听《苏格兰幻想曲》还是觉得好听,听了诹访内晶子的一张bruch的一张专辑,是《苏格兰幻想曲》和小提琴协奏曲,觉得还挺好听的,还觉得,诶,这个乐团还蛮好的,之前听Joshua Bell的bruch小提琴协奏曲我觉得乐团部分也蛮好的,居然发现,这两张我觉得乐团部分还蛮好的bruch小提琴协奏曲是同一个乐团。。。难道再次证明,喜欢来喜欢去的东西都差不多?

黄梅天

黄梅天潮湿得不行,路边开始长蘑菇了都
新公司法生效了,自然要学习,结果学得困死了
又开始看《广告狂人》了,看《广告狂人》+《广告狂人》原声+打印了本《广告狂人》剧本,学英语。第一季查了几个单词,至少10个欧路词典告诉我“本词已查3次”,也没关系。。。那就继续查到30次好了!
说不定AI翻译已经被充分攻克了,我的英语还没学好,但也不一定,毕竟。。。可能中文AI永远都好不了。。。但,不管怎么样,起码目前学英文不太困,那就慢慢学着

昨天和shu聊,如果财务自由了,我会过怎么样的生活,想来想去,还是上课练琴学英文,好像也和现在也差不多
最多再加上学跳舞,学羽毛球,学画画

我又开始读《小鼓女》了,之前我觉得没有完全读懂,想当AO3的CP文再读一遍,获得一点点荡漾的感觉。以及,我在想一个问题,比如说极端穆斯林国家吧,如果作为一个极端穆斯林国家的女的,为什么要反抗侵略者或者殖民者?到底有什么合理性?哪怕是理论上的应然?
毕竟在这种国家的女的,我觉得任何一个号称文明的侵略者都能让她们的日子稍许好过点?
所以这就演化出一个问题,如果侵略者/殖民者能让本地二分之一的人口都过得更好点,为什么要反抗侵略者?确实有时候,当然我们可以说,女的也有父亲兄弟,他们不开心,女的因为爱他们,所以幸福指数也有下降,那么幸福指数应该是可以量化的?比说父亲兄弟福祉-10,于是自己心里不开心指数-5,但是自己可以抛头露面,开心指数+100,那也还是赚了啊,而且父亲兄弟福祉-10,说不定也可以认为是为了我们女的的福祉作出的牺牲嘛。。。
然后我就跑去问shu了,你说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他其实也根本想不出来逻辑上能说得通的理由,最后我俩一起觉得,这个问题只有女的能问出来,因为只有女的会面临这种情况,而历史和所谓大义都是男的的声音,之所以有不假思索的大义凛然是因为二分之一人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这两天读完了《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开头三分之一读的是中文,后来跑去读了英文,有刻板印象的地方但也是很合格的通俗小说,有好笑的地方,有忧伤的地方,有隐喻的地方,与众多通俗小说相比,又有一些非常沉重的地方,我觉得使得它就变高级了一点。某种程度来说“我”的这个角色,和《free: A Child and a Country at the End of History》里面的叙述者有一点点像诶。而且这本书的视角特别特别女性,不是那种口号式的女性,而是作为一个女的读这本书,一定会有会心的地方(比如说父亲对迈克的态度),是真真正正一双女性的眼睛在看世界。以及里面的姐妹情谊,从互相决裂到互相略微有一些理解,特别动人,寥寥几笔,最后看到妹妹不再争那个项链挂坠的时候,我真是眼睛一湿啊

以及还开始读《双城记》了,第一次读狄更斯,仿佛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一些很带劲的东西在里面诶

一种同人文和一种不同的人

前两天听了一个Janine Jansen和麦凯莱的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啊!!好听!!一连听了好几遍,有一种非常戏剧性的舞台感,就是那种认认真真做一台大戏给你看的感觉,每一个细节都想好了,听完最大的感觉就是非常爽
西小协这一首很多人都说要有冰山覆盖之下的火山的感觉,这话说得非常高级,而换句话说就是,内心憋着一股邪火。。。有一种乖张
以及,我忽然觉得,这首西小协和拉赫的很多曲子都有一种写得那别好的。。。同人文的感觉

同人文,也不是不深刻,而是相较于“严肃文学”/“正统文学”更容易理解,更挑动情绪,更有一种切肤的感觉,所以会有一种很深的感动,会戳到人心
古典作品就不行,海顿的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尤其是海C,那真是大凡有点追求的琴童都要搞的,曲子当然是好听的,有一段真是春水一样的和煦,但是我并没有从中获得很深的感动,会觉得很隔,当然。。。我觉得可能这些艺术所追求的东西也远远不是戳人
而我现在,就想被戳一下

shu要准备7月初带杨小恒去黄山,其实就是就近去个地方,杨小恒很兴奋,然后非常好笑的说,虽然我很想去,很激动,但是我知道等我回来一定会感叹,还是家里舒服啊!
这位小同学还真是蛮有预见性的
我和shu说,我突然发现自己完全不想去国内旅游的人文景点了,都不考虑人多人少,根本就一点都不想去,完全没兴趣,尤其不想去北京啊南京啊西安啊这些有悠久传统历史的地方,但如果单纯看看大好河山就还不错,尤其是相对比较开阔的湖面什么的,看着平静广大的湖水发发呆,我还是有点兴趣的。。。可是,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我小时候几乎不太要看自然风光,觉得自然风光很没劲,而很喜欢各种人文景点,也特别爱去看个传统民居什么的
shu说,那大概你唯一有的兴趣的人文景点就是三星堆了,我大笑,说他果然真的懂我!没错,就是只有三星堆了,可能因为三星堆比较像外星文明吧。。。
反正,我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没有什么好也没有什么不好,就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Before Sunrise

周日晚上看完了这部非常有名的片子,就,我能懂,能懂小青年才有的可爱之处,能懂两个陌生人刚刚开始认识时候的尴尬甚至有一点装,能懂片刻动心和“你居然是这样的人”的疑虑。。。但。。。我觉得并不向往也并没有什么共鸣,更没有很深的感动,可能因为我已经是一个疲惫的中年人了,看到小青年精神头这么好,这么能走能说还不睡觉,只剩下感叹,实在太厉害了!
顺便,这种松弛,我觉得实在有点隔膜。。。并不是我等东亚人民可以感受到的

虽然我也当过小青年,当小青年的时候也有过去杭州看演唱会,在麦当劳里过通宵,坐第一班火车回上海,回到上海之后。。。就直接跑去报名CPA考试,希望可以考证找工作。。。我记得通宵之后的清晨的街头,万物仿佛有一点模糊,有一点飘,有一点说不清楚的茫然
我也记得和我妈参加旅行团去欧洲,到了巴黎我跑去看在那边读书的朋友,在地铁的站台上,简直是天时地利的文艺场景,内心一直在斗争,如果牵住他的手他会不会甩开呢?
那些特别小青年的时刻,我都记得,但是这些事情,已经变成为客观上我知道,而不是主观上我能感受到
可能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就不是小青年了,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

说起来,重看小青年时候看过的东西,并没有感叹这些东西滋养了我,使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完全没有那种“要不是有一个你我看 也不会有如是的我”的感叹,而是觉得,小时候都看了个啥啊,完全没看懂啊。。。

周六还重看了《辛德勒的名单》,可能十多年前看过,但是一点点印象都没有,再看就约等于是一部新片子吧,然后,看完毫无疑问被吓坏了,我觉得如果能有氰化物小胶囊傍身就好了。。。
然后去翻了一下豆瓣,近10年看的书里面,我觉得起码80%都毫无印象。。。完全不记得到底讲了什么。。。太可怕了
可能也不错,因为很多书可以又看一遍了,又获得一次愉快感受?

不过读过那么多书,在想读一个好故事,一个能被打动的故事,一个能感受到一点点甜,一点点慰藉的故事得时候,居然想来想去,好像还是只有lariope大人的文了,叹口气

邓布利刚刚好

装修好之后搬回家,处处都非常非常舒服,过上了一种。。。杂志上中产阶级的生活
shu洗完衣服烘干之后抱到床上我一边叠一边感叹,衣服热乎乎的,又极其蓬松,手感好得不得了,尤其是毛巾,完完全全不硬,而是非常柔软
每次去洗手间,坐下去,马桶圈也是热的
直接去厨房倒水,过滤器常温、45度,95度打开就是,45度的水令我觉得很熨帖
木地板每天让扫地机器人打扫干净,坐在木地板上和杨小恒玩桌面足球,输掉了就顺势躺下来打滚,木地板粗糙而有木头的纹理,也是暖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每次碰到这些温暖的物体,就特别有一种自己被很好很温柔的对待的感觉,温暖有时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热的
高科技的,不环保的生活,真的,令人快乐!!!快乐无边啊啊啊!!!

每天和shu感叹若干次,啊,我们家怎么这么舒服的啦?!就仿佛每天都变快乐了,我觉得吧,对于抑郁厌世的心情来说,有时候并不是人坏掉了,而是环境坏掉了,在一个坏掉的环境里,有压抑或者抑郁情绪的才是正常人,环境当然包括大环境,小环境和物理环境,固然大环境和小环境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但是物理环境的好转也还是很有用的呢!!

上周日上了第一堂线下大提琴课,颇有一些收获,因为只是第一堂课,不好说以后会不会蒸蒸日上,会不会成为很希望拥有的师生关系,但她确实是我很久以前就想要跟着学的老师,希望能突破瓶颈,有一个飞跃
从老师家下课回来,虽然路途遥远,但是带着大提琴在地铁上,想到刚刚上完线下课,想到很快就会回到舒舒服服的家,还是令我想到很久以前看到的一个ID,邓布利多邓布利少邓布利刚刚好
真的,有一种一切刚刚好的感觉呢

最近读完的书是第一部《驽马》,加里·奥德曼和其他几个演员都很传神了!电视剧觉得好看,书读下来也觉得很不错,确实有一种和勒卡雷一脉相承的气质。非常喜欢兰姆和凯瑟琳的几笔,兰姆去接凯瑟琳,凯瑟琳还在睡觉,她去换衣服,兰姆站在客厅把手包递给她,说赶紧走。她觉得包比平时沉,但她没说话。不多久,俩人被逼着上了局里的车,兰姆在后座上打了几个大喷嚏,对前排的凯瑟琳说,你包里有餐巾纸么,凯瑟琳打开手包掏出兰姆放进去的枪还顺便解开了保险,拿枪指着驾驶员,那一幕确实非常帅!就,其实他俩之间本身没有什么私人关系的爱恨情仇,但是他俩是一种一起经历过旧世界和巨大的创伤的情谊。就,很吃这种关系啊!说起来,当年看完《the good wife》,最向往(?)的关系其实是戴安和威尔的关系。其实就是,默契。

汉密尔顿

听说过这部音乐剧很久很久了,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看完了,是一部很好的剧,无论是编排调度还是表演,都非常好,但是我不怎么喜欢。是那种我能看出好来,也能理解为什么会很多人特别喜欢,但情感上我自己不怎么喜欢的戏
看到一半,我忽然在想,可能我不太喜欢主旋律吧,哪国的主旋律都不行
相对我们的主旋律来说,这个故事更不光伟正得多,讲了婚外情,讲了负面的部分,能看得出来希望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但我感觉还是没什么很大意思

说起来一部戏要好看感人,我也不知道要点是什么。如果说是要故事新意,那《音乐之声》的故事可真的是太俗套了,但每次看都会被打动,如果说是要有爱情,那《悲惨世界》我觉得也就不算怎么很爱情,但也是每次都会觉得很喜欢
我想来想去,可能对我来说,要点是作品里有对人本身的兴趣吧,而不是对事物的兴趣,着眼于想要建一个理想之国想要写出千古作品对我来说就不太行

五一节的最后一天开始读中文的《“流人”系列01:驽马 》,还挺好看的,我喜欢这种调调,以及我发现片子情节我几乎都没啥印象了。。。记性很不行啊

最近读得最震撼的一本书是《西线无战事》,真的很好很好,有一个友邻说“写得很直白、很心平气和,但读起来感觉很高贵”,我觉得此言甚是!我总觉得战争爱好者应该一人发一本,不读完不许走
有点想再找几本雷马克来读读

装修终于差不多了,实在太美了,非常非常喜欢,我只想日日待在家里不出门

阅读不理解

杨小恒上次阅读理解考了个合格,平时做作业也经常拿阅读理解的题目来问我,就,这位小同学书虽然读得多,但,真的不知道她读了个啥,仿佛根本就是阅读不理解,不理解居然也不影响接着读这么多书,我真的颇为困惑。。。
哈利波特她不说倒背如流吧,但确实读得非常熟,有一天我问她,你有没有觉得第一部魔法石里面,哈利刚刚发现厄里斯魔镜存在的时候,每天什么都没心思干,一心只想快点去魔镜那里,坐在魔镜前面,看到镜子里的父母在他身边,哈利真的还蛮可怜宝宝的,结果,这人一脸困惑的看着我说,没有
啊!!

怎么样教理解,我真的是不太会,但是做题目我会教,然后给她买了本阅读书,结合我以及她自己的总结,终于得出结论,如果写景色那就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如果是写小时候,那就是童年的美好和怀念,如果是正面写动物,就是具有某种品质,作者的赞赏之情。。。而且每种类型的题目还有答题公式。。。怎么说呢,我直接和她说,对理解是没啥帮助,但是对分数有帮助。。。

对于这种细腻的情感,我小时候也不是很懂,但是不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只能希望她长大点会更理解吧?

不过感受这种东西,有了自然就有了,有了很难假装没有,没有的时候也不能硬去感受出来。
前两天听播客,结尾的背景音乐是齐豫和潘越云的《梦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这首歌了,忽然听到,就觉得还是好好听啊
然后小红书上看到罗大佑又要来开演唱会了,他的演唱会我去看过2场,最后一次是2018年,那一次的主题大概是“家”,少年出走之后终于开始想家等等。。。觉得就有一点点不喜欢,并没有觉得真诚。。。而是怎么说呢,一个男的,年过半百,功成名就开始怀念起家来,这个家我觉得并不是我要为它做贡献的家,而是一直对我有殷切期待的家,是我终于成为家长的那种家,是要开始光宗耀祖的那种家,是很男的且属于男的才有的那种家。。。自然他今年的演唱会我没去,但在地铁上想,不如听一听以前他的歌吧
找了一张自选集来听,几乎每一首我都听了上句就能接下去,但是我觉得我已经远远没有小时候那种喜欢了,听了大半张就没再听下去。怎么说呢,总体来说的感觉就是一个骨子里还是传统的看起来又半新不旧的男的知识分子。既不是古人式的君子,也不是现代式的男性。感受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不能继续喜欢下去,当然有一些歌还不错,但,和小时候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也不能说现在的理解就是对的,只能说自己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成长,所以可能我以前也是某一种。。。阅读不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