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avorite things

周六天很蓝很蓝,云大朵大朵的,很美,好像热带小岛上的天空,我们三个人去出门散步,路上说到《音乐之声》里面那首“my favorite things”,说“Raindrops on roses and whiskers on kittens……When the dog bites, when the bee stings When I’m feeling sad I simply remember my favorite things”
我说,那我们也来说说自己自己的favorite things吧!每人说三个,杨小恒先来,她立刻说“爸爸做的奥尔良烤翅”,我说你可以说得细致一点呀,有一个场景,比如说烤成什么样的鸡翅,装在一个什么样的盘子里之类的?她就,接着说“烤成什么样,装在哪都行,只要是爸爸做的奥尔良烤翅就行”
这位小同学真是重视实质的人啊!
然后,这位小同学剩下的favorite things是煎牛排、黑胡椒烤鸡。。。真是非常。。。单纯,啊

前两天在拉《两个掷弹兵》,杨小恒跑进来说,真好听,好开心啊我!这位小同学第一次主动的说好听,而不是我问她,好不好听好不好听的时候,她说“好听哆好听哆”这种标准的敷衍答案,所以要记一笔!

昨天看新闻,说上海马戏城的常规演出要恢复了,大家都在做准备,有个节目大概是某个人和某些鸽子跳舞,然后受访的舞者说,她的鸽子们停了3个月,都不太想飞了,啊!!鸽子也不想上班啊。。。

读完了《代号“锯齿”——二战王牌双面间谍查普曼传奇》,还挺好看的,但也不算看得起劲得不得了,纯粹的手不释卷的快乐好像有一阵子没得到了
说起来《泰晤士报》还真是有原则啊!又说起来,挪威姑娘对情人的承诺真的是一诺千金啊!又又说起来,我觉得英国情报机关的故事比较好看,因为他们确实一个成熟的情报机关

看了《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还可以,虽然确实非常工整就是了,看了这样的故事之后,除了觉得“松弛的生活好难啊”,之外就是觉得啊,男女是没办法调换的,在荞麦的投稿里经常会看到有人评论说,性别互相,就是个渣男,不是的,很多时候性别是没办法互换的,是不能够这么互换了之后来看待或者评判一件事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没有,水冷得很
前两天做梦梦到没有业务,非常非常焦虑(这也不是梦啦,这根本就是实际情况),我妈还非常嫌弃我,觉得我赚不到钱,然后在梦里我就和她争论了几句,就大哭起来,眼泪像动画片里一样彪出来,外加喘不过气来,然后我就醒了,躺在枕头上一阵恍惚
一个朋友问我说最近怎么样,我说十分崎岖,他非常开心的说,来来来,说一说!我说好像也不能说崎岖,毕竟几乎没新案子,也谈不上做案子做得崎岖,问他说,你怎么样,他说开了一个全风险代理的庭,眼看着要输,谈了一家顾问单位,没谈下来,所以,虽然没休息,但依然没钱。。。
他和一个之前业务很好的家事团队关系不错,我问他人家怎么样,他说他们也是一塌糊涂,我很惊讶,说我以为唯一好的就是家事团队了呢,毕竟疫情关在家这么久,应该很多人想离婚的吧!他说他之前也这么以为,但是实际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聊下来,大家是觉得一方面没钱付律师费,另一方面觉得市面萧条了,离婚了生活不稳定性更高,还是先凑合着吧
shu说,形势不好的话,首先受影响的大概就是服务业吧,毕竟服务业是使得大家更轻松的,是弹性很大的需求,而不是刚性需求。。。叹口气

不能堂食的城市没什么意思,偷偷的,像搞地下工作一样堂食也丝毫没有意思,体体面面坐下来,窗明几净灯光璀璨的体体面面吃餐饭才是堂食的基本要义,我们要吃的不仅仅是那个食物,而是那个好好生活的氛围
堂食搞小餐馆也倒了一批又一批,但,又怎样?!走掉的人就走掉了,总有源源不断的新人要涌进这个城市,关掉的小餐馆就关掉了,总有新人要带着新钱再开新店,这个城市依然是本国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所以完全无所谓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根本无需尊重每一个人/每一家店
进每一家店都要扫码,走过的小店好像也有点兴趣,本来可以进去晃一圈的,也就不去了,扫码倒也不是觉得非常麻烦,而是一种厌恶和扫兴,如果手都伸得那么长了,如果个人的隐私丝毫没有得到尊重,big brother都这么明晃晃的watching you,那就算了吧,不要搞了吧。。。

周末在读《the sisters grimm》的第一本,目前读了20%吧,还挺有意思的,就是那种胡扯八道的童话动画片风,不怎么用动脑筋,非常有画面感,感觉不太红?感觉似乎比Percy Jackson更有意思一点
还读了《The Dictionary of Lost Words》的一个开头,amazon上评价蛮好的,但可能我只看了开头?比较模式化?或者说畅销小说化?而且我不太喜欢故事的开头部分就颇有一些,写出来就告诉你,“我是金句”的文,显得傻乎乎的。。。

周末热得要命,空调稍微关一会就就发现练琴练得手臂都是烫的,和shu说,我每次练琴都觉得非常高兴,从来没有任何一次练琴是觉得,虽然我现在不太想练但好像应该练一下才练的,而是每次都还挺想练的,这个玩具除了贵/上课贵以外,真是没有任何缺点啊!

内心的召唤

我昨天看了一些帖子,大致的讨论是“如何发现找到内心喜爱得兴趣爱好或者calling”,是的,这个问题我也困惑很久,之前读《天涯棋客》,非常羡慕芮乃伟九段对棋的热爱,而且我确认我羡慕的是热爱本身,并不是随之而来的巨大的成就。
曾经也非常向往能找到真正热爱的东西,好像被一道光击中,然后从此人生大不同,快乐无边
但这么多年这道光都没有击下来,我严重怀疑未来也不会被击中了,很有可能“内心的召唤/热爱”这么好的东西,岂是人人都能有的
也会在想,有了热爱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内驱力,是不是也一种很懒惰的说法呢,不够爱,所以搞不好,他为什么不扫地,因为不够爱你,他为什么这阵子心猿意马,因为不够爱你,嘿,这么简单粗暴的么?!

找不到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东西怎么办,帖子里有个人说,对她启发很大的一句话是“instead of follow our passion, follow our curiosity”,我也觉得还挺有道理,不要觉得很爱了才开始,不如有点感觉就先试试?能找到最终的热爱被那道光击中当然好,不能的话,follow our curiosity起码也让生活丰富一点,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至于工作,我觉得任何一个工作都有很多非常烦心的时刻和非常多令人不愉快的内容,但是为什么要做呢,这个答案就比内心召唤要简单多了,因为要养家糊口啊,而且这份工作还算有点闪亮的时刻,还有很多工作从头到尾墨墨黑呢

昨天看完了《When Breath Becomes Air》,这本英文好难懂啊,而且很隔膜,可能作者太过精英了,而在生命很有限的时候,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究竟是谁,我如何面对自己又是一个太过个性化的课题

又,目前右手有了一些新重点,弓尖要增加弓压不然容易虚这是传统问题了,现在发现拉弓/上弓的时候非常容易抽回来,弓速过快,弓速不匀声音也就会不匀,而下弓的时候,容易不自觉的做渐强,使一个音的重头落在很奇怪的地方,总之要时刻保持对弓的控制,匀称真的还挺难的

又又,最近买了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半身花裙子,不过分蓬松,也不过分紧,长短也刚刚好,就是一条非常匀称的裙子,配一件宽松的黑色有点小别致的T恤,扎紧裙子里,以及珍珠耳钉,我觉得真是复古又时髦,满意极了!我觉得这真是好几年有没有过的买衣服的快乐了!

又又又,某天听我妈说朋友聚会,某位朋友的主题之一,就是你们肯定都觉得我走到今天是岳父提携,但其实并不是。。。这位朋友不是重点,重点是我和shu感叹,啊,有好多男的非常愿意提携女婿,但从来不提携女儿,他一定会说,打拼太辛苦了,女儿享清福就好,可是如果这样的男的生的是个儿子呢,那就一定会提携儿子,绝对不会提携儿媳妇。。。摊手。。。而且我长这么大,提携女婿的岳父是颇见过一些的,提携儿媳妇的公公,不要说见了,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我们女的,真的,有点惨啊

柔软的手腕

在小红书上翻,能看到很多和大提琴有关的练琴视频,从小朋友到大朋友,有的小朋友学习了30次课,应该进度和我差不多,但是看起来动作规范很多,声音非常扎实,而且有柔软的手腕!柔软的手腕啊!
有的大朋友,也差不多这个进度,或者学的次数还更多一些,已经能拉比较厉害的曲子了,音准节奏都没问题,但是真的,就是僵硬的手腕,手腕和手指像根支棱着的小树枝,一动不动,所以声音也没有弹性,并且会觉得很干
怎么说呢,看到这样的视频,就觉得如果没有柔软的手腕和好的音色,就算拉出厉害的曲子,节奏音准都对,换把又准又快,也没什么意思啊

看了好几个大朋友都是这个样子,就跑去和shu说,你看你看,原来我们大人都是这样,比小朋友差远了,shu说,所以那就先这样,不要为难自己了?我说,不!所以我要向小朋友学习,看到差距缩小差距,哼哼

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时候被小神龙俱乐部的尼尔叔叔吸引,基本就是一种白胶版雕塑,反正我是觉得大部分看过尼尔叔叔的小朋友都会觉得乳胶真是一种散发着神圣的光芒,给杨小恒看尼尔叔叔,她也被迷住了!!然后shu就给我们买了乳胶,这个周末试了一下,真的可以作出尼尔叔叔的效果诶,啊!很高兴,乳胶+薄纸巾在晾着的时候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完成了一种童年时候的梦想呢~
真喜欢尼尔叔叔啊,“试试看吧,你可以的”!

又话说,最近似乎80年代风又开始时髦起来,很喜欢这种风格,朴素阳光,有一种万事万物都在欣欣向荣的感觉,然后我就买了T恤和小裙子,有一点小期待呢!买小裙子就是快乐啊,而买上班的衣服就毫无开心感觉,就好像是买了卫生纸一样,生活必需品而已,就算这种纸特别柔软,擦PP格外舒服,也只是卫生纸。。。

喷火小恐龙

最近买了一个心心念念很久的喷枪,啊!!好用!!今天shu用来喷了一下煎的猪颈肉,它就好像一个喷火的小恐龙诶,火力威猛,说起来煎肉啊、牛排啊,三文鱼啊被明火猛喷过之后,立刻变得十分十分十分十分美味,啊!
还可以做烧椒皮蛋啊,喷有糖壳的焦糖布丁啊,烤虾虾啊林林总总,咩哈哈哈,开心!

话说铃木上的曲子都还挺好听的,巴赫的《缪塞特风笛舞曲》也好听的,但是要拉得美也还挺难的。我算是知道了,需要干脆利落的《猎人的合唱》我做不出音头,太肉,而需要连贯柔软《风笛舞曲》我又拉得太硬,四舍五入就是拉得曲子我只有一种音符衔接方式和一种弓子控制诶,就是一个很粗糙的中间值,我要继续找感觉

看小女巫的blog,跑去听了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还挺好听诶,有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或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感觉?

和前同事聊天,我说疫情期间我天天不事生产不焦虑快乐无边,连白头发都少了,她说她也是,身体状态好了很多,生理期都准时了,外加脖子从来不疼了,哎

今天晚上和shu散步,有一个当事人正好发微信来,回了两句之后和shu感叹,这位姑娘做了一个最差的选项,然后一步错步步错,她并非经济不能独立,而是精神不能独立,就是需要有一个依靠或者自己以为的依靠,没有这样一个人就会觉得不踏实。以前总觉得经济独立必然能带来精神独立,或者说至少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是现在觉得并不是,这俩其实也没有很大关系
其实我还挺理解这姑娘的,我觉得我也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我运气好
精神上的不能独立自主是一种非常说不清楚的心理状态,甚至都不知道到底在害怕什么,可能主要就是不自信,以及对做决定的恐惧,总觉得自己做的决定要出问题,然后做事做判断总是忍不住要去得到别人的“许可”。。。我觉得自己这几年在shu的鼓励下,是进步了不少的,但真的,勇敢对我来说还是实在太难了,所以我才挂了一根格兰芬多的带子在包上,啊!

英雄得胜归来

这是亨德尔的清唱剧里的一段,铃木上这段曲子不难,但是依然很壮阔,非常好听,喜欢!
说起来,贝多芬大概也觉得这段旋律挺好听,所以用这段旋律给钢琴和大提琴写了12段变奏呢
这两天晚上开着窗户练琴,凉凉的风吹进来,非常非常舒服,而且我还挺喜欢练习曲或者音阶之类的东西,有一种规则的稳定的无穷无尽的安定感
女贞树的花又开起来了,真是我超级喜欢的味道

终于前天剪了头发,然后从理发店出来,就是一个全新的我了,回家洗头,效果非常直接,洗发水之前要按三下的,直接改为浅浅按一下,而且二十分钟头发就完全干

前天枕头在群里发了数学高考题目的图片,说,难以想象我们居然会过这个,可不嘛,现在我连题目都看不懂。。。但现在回想起来,读书考试真的是非常轻松的事情,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标准明确而且付出和回报大致成比例的事情,“兄弟会背叛你,女人会抛弃你,数学不会,数学不会就是不会”。。。不用说服谁。。。多好啊!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常态化核酸和疫情管控对人们的影响,简单说就是即使深圳这样一般认为是做得最好的地方,也比之前的烟火气(娱乐餐饮指数)下降了18%,恢复不到从前了,可能真的从此就一切都不一样了呢,我们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开端,被一把抓起来丢进时代的洪流

前天下午做了核酸续命,昨天路过一家队伍很长的核酸亭,心里涌上一阵骄傲,我可是刚刚续过命,还有2天保质期的新鲜人类呢,一阵骄傲之后我觉得自己大概坏掉了

按下葫芦浮起瓢

以前我一直很纠结右手大拇指的问题,因为所有的教学上都说它应该是自然的状态,不应该过分向外弯曲,也不应该瘪/凹/弯进去,但是长久以来我都是凹进去的,一直做不到传说中的自然状态,摆出这个姿势虽然可以,但是真的用这个姿势拉的话,一会会就手疼,而且声音也没有拇指凹进去的来得好,于是我就不纠结这个了,觉得声音相对好听又不累就行了
结果这两天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个学琴一年半的小朋友的视频,她右手看起来姿势非常稳当又松弛,音准音色都还挺好,当然不是用天才儿童的标准,她也还贴着胶条,也有的音拉得不怎么样,就是那种班上好学生的感觉,但是因为是这样,反而好像特别清晰能参考!因为。。。天才或者天赋异禀的人类是对于我这种普普通通的人是没有什么参考性的
总之,我看她的右手,连着看了好几遍,又反反复复思考了半天,晚上的时候忽然间我就会了,完全能做到拇指是自然的状态,向上托着弓子,剩余四根手指是抓着弓子而不是捏着弓子,而且剩余手指的指根关节会自然降低,手腕也会降低,不会再有力量吊起来的感觉,力量可以放到琴弦上,而且真的可以体会的到弓子咬住琴弦的触觉,然后声音就进化了!

之前声音质量的其实也提高了不少,但是那是建立在右手努力给弓子施压上的,想起来施一施就好一点,想不起来音就虚,但现在右手就是自然有压力的状态,压力源源不断啊源源不断涌出来,状态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咦,我好像突然会握弓了,幸福来得好突然啊
然后,我觉得啊。。。如果一直想问弓子握得对不对,一直想说服自己这样没问题,那基本就是不对,因为一旦对了自己是完全能够知道的的,啊!(怎么好像是一种人生感悟?!)

然后就是弓子走直,我觉得走直的标志就是触弦点基本是稳定的,不会上下滑动,我一直以为自己弓子走直是基本没有问题的了,但最近对着镜子练琴才发现,离我自己的想象还很有距离,弓子还是会上下滑动,就说明对弓子的控制还是不足的,不过练习了一阵子之后我觉得还是有一点提高

然后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以为右手完全没问题了,顺便以为新学的揉弦也还练得还可以,《摇篮曲》的揉弦颇具规模,结果问题一大堆啊,音转换的时候揉弦不要停,要在揉着揉着的动势里顺势敲准下一个音,这个超级难啊,这倒还就算了。关键是老师说了才发现我音和音的连接又有问题了,前一个音如果已经渐弱了,在不是另起一句的情况下,后一个接着的音要在弱的基础上接下去,不要有音头,要软一点,按此仿佛之后,就真的好听了一点,而且中间有一句第三把位的四个十六分音符,最好左手要敲下去,这样音会比较清晰分明

真的,就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握弓对了,弓子走直又忘了,它俩都对了,灵活柔软的手腕又忘了,这些都记得了,加上换把/揉弦,右手又统统虚掉僵住回到原点,又重新顾上右手,左手的音准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反正就是顾此失彼无法周全

总之,我觉得,一首曲子,如果练习的时间是10成,音准节奏大致搞对,应该是完成了80%,但是只需要5成的时间,剩下的20%看起来琐碎又非常麻烦,但是也至少需要练习5成的时间,前者看到框架搭起来非常有成就感,后者努力了似乎觉得变化很小,或者本身磨的也只是很小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些20%的部分决定了一首曲子的质感吧,是不是像首曲子。。。但,继续练习啦,效率低一点也无所谓啦,因为练练也蛮开心的,只要能缓缓的有一点进步就很满足了呢!

又,家里蹲一时爽,一直蹲一直爽啊!请至少六月下旬再解封吧,一个完全不想重新社会化的我由衷的说

巴赫第二号小步舞曲

前几天自己录了一下这一段,回听录音的时候,真的,我第一次觉得拉出来的声音有一点点乐曲的感觉了,以前录的音频听起来就是一字一顿好像电脑自动读音的机器人,也不能说音读得不对,但反正就不像人类
现在虽然也并没有多好听,但真的有乐曲的感觉了,还是颇为惊喜的

现在练习的东西简单,只是把曲子音拉准节奏拉对,其实不难的。但是一首曲子的好坏在细节的地方,音色是不是扎实,音和音之间的衔接是不是丝滑,轻重强弱的对比有没有做出来,有没有强调应该要强调的音,应该是要有音头还是没有音头,这些地方才能把曲子稍微变好听一点
而且,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换弓换弦不够丝滑是因为角度找得不够快或者不够准确,上次听了老师说才知道,在换弓或者换弦的时候尤其是推弓的时候我会无意间把力气提起来,可能是因为信心不足,不觉得立刻能换的好,就会提起来重新角度或者其他原因。总之就是力量不能持续保持在弓子上,也就会觉得不连贯,自己注意把力量放下去,持续的放下去,给弓子持续的施加压力,听起来是会好很多诶,保持稳定的压力+努力灵活一点手腕+一些细节处理,我觉得应该是上了一个小小的台阶

话说,这首曲子有一个地方是大调转小调,从C大调转成a小调,老师讲了一下,确实这一句一下子有一种婉转的感觉,还挺明显的
然后讲到第二册的《long long ago》,说这首曲子是C大调,如果是小调会什么样呢,就示范了一下,小调版,以前虽然道理是知道的,大调明亮小调阴郁嘛,但我其实以前听不太出两者的区别,但是老师这么一示范倒是很明显诶,然后又看了一下“好和弦”的视频,觉得自己收获了新知识!欧耶!

另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D弦的A我一直找不太准,就靠调音器,然后老师和我说,这四根弦上,比如说G弦,G弦上的C、D两个音,如果找得准,拉的时候能肉眼可见C弦或者D弦振动得很厉害,无论是旁边的弦音高相等还是高一个八度,都一样,按得准,旁边的弦会振动
然后,铃木有有一条练习是“ringing sound tonalization”,下面一行小字“listen for ringing sound”,中文版的翻译是“钟声发音”,“倾听钟声”,我先看的中文版,觉得很迷茫,钟声发音是什么鬼啊?然后在一个台湾教学视频里看到,这一句的意思是回响或者共振,头两个音是A弦第一把位四指的D,拉完之后一个休止符,在这个休止符里你就要听的琴,会发出回响,回响是D弦的震动带来的,如果音拉得不准,就没有回响或者回响很弱,所以认真听自己的琴,真的是很重要的部分啊!

当然只是认真也不行,耳朵还要好,回课《快乐的人》的时候老师说,开头四个音不平均,第一第三比第二第四长一点点重一点点,就会有一些坡脚的感觉,啊。。。我完全没听出来啊。。。更不要说听音准这种超能力了,听力,真的好难啊,我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居然会去学弦乐器。。。心虚

磨刀

继续呆在离家,很快就足不出户满30天了,怎么说呢,我坐月子都没这么足不出户过,我们的奥密克戎宝宝很快就过双满月了吧。。。
我妈问我如果解封了,你第一件事想干嘛?我说我从来不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从未出现在我脑子里过,连一瞬间都没有

我们小区根本不搞团购,可能大家觉得就吃点街道发的西葫芦胡萝卜洋葱就够了吧,每天早晨五点钟,shu在手机刷各大APP,某一种电子打猎,因为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打到以及根本不知道能打到什么。。。而且我们因为足不出户,志愿者和物业什么时候送根本不知道,所以只能买冷冻肉类,冷鲜的分分钟会坏掉,冷冻的好歹还有个缓冲。。。总之昨天shu成功猎到一公斤牛腱子,晚上志愿者拿给我们的时候果然已经化冻了,然后shu帮我磨刀,我就在半夜里处理猎物,三分之一留下来放冷藏箱明天生炒,剩下的先炸再焖做成麻辣牛肉,真好吃啊,居然今天就吃完了。。。

开始学大提琴的第一节课,老师就说可以练习长弓,尤其是没有很多时间练习的话,就多练练长弓,这件事我倒是一直记得,但也就是记得而已
封闭期间认识的新的老师一上来第一节课就是音阶,我想音阶我会啊,蹭蹭蹭,两个八度就出来了,老师说太快了,慢一点,按照55的速度,一弓一个音,一弓四拍,霍,一慢下来我就发现问题了,音非常不稳定,不要说弓尖了,简直是上半弓的时候弓子就开始抖,弓根的压力也根本控制不好,所以最近我就就重新开始慢练音阶,练长弓,练习控制弓压,让弓尖和弓根发出的声音尽量一致,让声音尽量平稳,说起来弓子走直按照我们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倒不很难,但是弓压真的是个玄妙的东西
每次起码练半个小时长弓和音阶,然后再练别的,整个声音的控制我自己都觉得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算是某一种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她细细讲了一首巴赫的《C大调小步舞曲》,整首曲子是庄重而欢快的感觉,拉起来不难,但是似乎可以拉得很讲究,而且我觉得我忽然有一点点get到了古典音乐里面也是有气口这种东西的,句子整体的渐弱渐强容易理解,但是句子里面某一个音的时值要特别留足某一个音要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就是一笔带过,和我们听戏一样,远远不是唱得对就会好听的
有一些曲子旋律非常优美,只要拉得优美连贯,似乎都不难听,但是像这种曲子我觉得似乎就更深一点,似乎也更有意思

这两天开始读一本《The Lightning Thief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系列的第一本,非常非常非常流畅容易懂,会有一种自己英文突然变好了的错觉,说起来,都是简单句居然也能写出一本畅销书诶!

循环往复

昨天练了3个小时琴,今天练了4个小时,啊,好爽!
目前在拉一首练习曲,非常规则的节奏,单个音不难,也不换把,所以可以充分体会弓子角度的变化、弓压的变化、手腕的变化,以及这首曲子拉起来有一种循环往复永不停息的感觉,拉起来还挺开心的
目前只在第一把位贴了四个小白点,后面几个把位都没贴,可能老师对我有信心吧?(虽然我自己都没有),总之昨天还对着调音器好好搞了一搞音准,搞完之后我觉得今天音准好了很多,因为音不准之前《摇篮曲》拉起来总感觉摇摇晃晃的,今天觉得似乎稳定了一点,还是要练耳朵啊!什么时候有个灵敏的耳朵就好了!
不过邻居说不定会觉得楼里有个人夜以继日的拉琴,可见封闭管控已经控得居民不太正常了。。。

今天听了大名鼎鼎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之前大概没有听到喜欢的版本,并没有听下去,今天听的是Belcea Quartet演出版本,好听诶,目不转睛的听完了
确实很带感,非常有戏剧性,我以为会听到很多少女的纤细,但更多感觉到的是时不我待的内心焦灼

最近在读《best of enenmise》,又是间谍的故事,其实现在觉得有一个明确的对手反而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仍然在看《广告狂人》,因为背景是60年代,所以有非常多不尊重女性的部分,看起来是剧中人是很自然的演出不尊重的部分,就是这么拍出来,没有任何评论或者借人物之口评论,但是就能微妙的感觉到这是“觉得这些统统都不对这些令人不舒服”的现代人拍的片子,非常微妙。可能细想一下,也就是拍出了我们女的,也是有感觉的,也是人类!因此,观众和创作者达成了一种对这种不舒服你知我知的状态。以前有很多讨论总是说,旧时代就是那样,不是我拍得男权而是那时候就是男权社会,我只是把如实的把旧时代拍/写/演出来而已
我以前对于这种说法多多少少有点困惑,我现在则很有信心的说,不不不,不是旧时代男权,而是你本人男权,你就是男权的视角,就是男性的凝视,就是对女性的物化,你本人就是沉浸其中把玩其中获得了暗搓搓猥琐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