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

收到娃中学的短信通知,通知家长去领录取通知书,说“通知书上将明确学生报道时间和各类入学注意事项。欢迎您的孩子来我校就读,预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学校地址……”
我觉得很好
而在小红书上刷到另一所本区中学的短信,不仅要去领录取通知,还要搞新生报道第一课及新生家长会,还要求学生穿小学校服,戴好红领巾,而且!还没有预祝您的孩子学习愉快!!

啊!立刻更觉得我们这个中学不错,希望这位小同学未来学习愉快!

话说,之前看过一篇帖子,分析女频爽文,爽文嘛,就是对应了现实里憋屈的地方,然后要求实现,女的爽点有个非常好笑的地方,就是要讲道理,最好就是通过规则和讲道理赢,赢了就很爽!要人家心服口服!大概是因为我们女的在生活里对通过力量赢就不报任何希望,所以没能通过力量赢,也并不觉得憋屈,但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通过规则和讲道理赢,结果世界根本不讲道理,所以我们就觉得憋屈,在爽文里面攻克这个问题,就很爽
这确实特别容易理解,但是爽文里有个东西,我一点都不理解,就是嫡庶神教,按照kimi的定义“其核心在于将嫡出与庶出的差别想象得无限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种等级森严、充满争斗的叙事模式”。。。

这个东西我就不是很懂了,因为凭我不怎么好的历史知识,古代也没有那么重视这个吧,比如王熙凤和平儿聊起探春,她说“你哪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就,庶出虽然是差一点,但并不是天经地义被嫌弃

就,为什么要搞出嫡庶神教呢?爽点在哪里呢?!看了那篇帖子,我觉得很有道理,完全被说服了!作者说,你看,嫡就是好的,庶就是不好的,你是嫡出,你没本事也是好的,你是庶出,你再出色也比不过嫡出,那不就是“家庭版重男轻女”么?!
有道理啊!
我们女的经常感觉到憋屈的一点就是,男的,他们经常自然而然被偏爱,那种天经地义的偏爱完全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小丁丁。。。
那么,这个憋屈怎么来化解呢,就是嫡庶神教,女主是嫡出那就是体会被偏爱的快乐,女主是庶出,那就是体会终于比人强的扬眉吐气。。。

怎么说呢,我们女的真的很吃被偏爱啊,缺啥想啥啊
我今天在小红书上刷到《pitt》里面朗登和梅尔,有人说,啊,这该死的偏爱,啊,这一碗水端的都快洒出来了,超级好磕
背景是,朗登下面有俩实习生,梅尔和桑托斯,朗登和桑托斯不对付,相对来说对梅尔比较好,就很多人吃他俩
但实际上,朗登这个角色我觉得已经塑造的很直白了,他就是一个急功近利想要成功的确实也有能力的人,我不磕他和梅尔,并不是因为他有老婆,而是他这个人不行,他不在意老婆真正想要的,甚至也不在意自己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能给他成功让路
他并不是真的喜欢梅尔欣赏梅尔,他完全不想真的理解梅尔,之所以看着偏爱梅尔,有好几个原因,一是他更讨厌桑托斯,一是他也知道怎么样可以显得自己人不错,一是梅尔确是人很好很善良,一是梅尔崇拜他,让他有一点“成功”的感觉。。。

即使是这样,即使明明很假很虚的偏爱,但就这样一点点看上去的偏爱,也让很多人很磕,只能说明我们大部分人就没有从来没能获得过理所当然的偏爱和天经地义的力挺

再次想起之前上过一次文学课,老师说,你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可能这份感受本身就是启示,这份感受也许不能让你更理解文学作品,但是好好观察这份感受,这份感受肯定能让你更理解你自己,啊,说的对啊!

异曲同工

shu在B站上翻到一个19年的《悲惨世界》音乐会版,看了两眼,啊,不行!我不喜欢球的沙威,也不喜欢阿飞的冉阿让,前者太松软了,实在太松软了,如果说PQ的沙威是很紧的,唱起来的声音致密到好像金属一般的光泽,那球的声音质感就是。。。羊毛团子。。。说是木质都已经是往硬里说了。。。而后者呢,阿飞,他实在没啥表情啊!呆得很。。。这个版本的芳汀很丰满,珠圆玉润,一副营养很好的样子,开始看的时候忍不住吐槽,但看到芳汀之死和木木的冉阿让对戏的时候,反而觉得芳汀演得还不错呢!唱得好演得好,胖一点也没关系。。。马吕斯和艾潘妮也很不行,马吕斯手上的小动作多到我恨不得按住他的手!!你不要再动了啊啊啊!
总之,为了抚慰一下,只好又回去看95年的版本,啊,95版真是任何一个片段都能顺着往下看的艺术品啊。。。每个人都好。。。而且大家都卯上了,上次看苏州大末《剧院魅影》也是大家都卯上了,卯上的这种舞台状态,就是很动人呐

抚慰好之后,我在B站翻来翻去,翻到一个14年的舞台剧完整版盗摄,那个版本的卡司虽然大家都很年轻,倒是都还不错,有些很感人的地方,挑着看了一些片段,其中看到沙威自杀前披头散发在桥上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跳河自杀,我忽然领悟了95版音乐会的一个点!
因为95版是带妆音乐会,沙威自杀前的造型和沙威之前的造型差别不大,但是放了一绺头发下来,这我一直不是太明白的。但看了14年舞台剧盗摄版才忽然明白,原来这一绺头发就是披头散发的简化版本啊!而之所以披头散发就是很直白的想体现沙威开始动摇了开始不坚定了,他已经没办法保持笔挺整齐了,他的精神状态也很堪忧了,简而言之,就是,他,快死啦!

我立刻想到京剧里面的甩发,男性角色快死了的时候,通常就是摘掉/甩掉盔头(帽子),里面是一把束起来的头发,类似于非常非常长的,扎在头顶的马尾,这一把头发还可以搞出各种花头,主要是各种呼啦啦的甩,还可以衔在嘴里,以及最后倒下来的时候盖在脸上,总之,大部分角色这个发型出来就是这个角色快死了,偶有例外也是忽然被人救下什么的

所以!古今中外,异曲同工啊!
以及,我觉得现在大家都并不太要好看了,大家都只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优衣库了,可能也说明了点什么。。。

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

昨天看了一篇中文言情黄色小说,故事本身其实没有任何特别之处,而且是DS文,言情和黄色比例各半吧,我当然冲着黄色的部分去的,结果看到12点半看完整个人神采奕奕,居然看得我很感动
感动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有一些片段还蛮戳我的,就是我能理解女主角感情的由来,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是,这是很好的中文,文中描绘的很健康的感情,非常尊重女主角的男主角。
我不看BL,据说BL有很多很不错的文,但是BG里面,我觉得绝大多数都还很不行(真希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开始写BG啊)
怎么说呢,我颇看过一些中文DS文,还有一些其他黄色文,有一些文能很明显看出是女生写的。但是,里面并没有很健康的感情和很尊重女主的男主。有宠爱型的,有谆谆教导型的,有拧巴只对你好型(啊!我讨厌这一型),有默默关心型的,总之,很多时候有一些点,让我觉得,快跑啊,这种男的不行啊!而我们看文,实际就是要看一些幻想出来的,各方面都很行的男生啊!
这时候就会觉得有点悲哀,就是我们连想象都想不出一种完美男友。此外,不单男主不行,女主对于自己也不行,没办法客观面对自己且平视对方,不是过低就是过高。。。而里面的黄色部分,就更不行了,其实还是男性视角,虽然写得更干净一些更顾及女性感受一点,就是很明显的让我觉得我们写中文的女的,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自己角度的黄色

昨天那篇文让我很感动的地方在于,男主,无懈可击,有爱,但更有充分尊重和自持,DS的男主最重要就是自持啊!一个情绪不稳定的男主,是没有任何魅力的。。。而黄色部分是一种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自己的语言有两个层面,一个是这是女性的视角,一个是这是很好的中文,文从字顺,直白,精确,健康,没有任何奇奇怪怪的代词,故意写的错别字谐音字,没有网络语言,没有幼稚可爱化的部分,而是那种很端正的中文
看到我们自己的母语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写出这样的黄色,真是还蛮感动的

后来我搜了一下,作者似乎是在澳洲某个大学教书,刚刚开始带博士生的那种,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那也能理解为什么写出这么成熟的文了

今天在地铁里面回想,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我觉得很多女的写的言情文,包括DS文,有个很好笑的地方,就是,追求进步!!
包括上面说的那篇文也是的,最后是在爱的引领下、温暖下,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顺便,我见过有人说要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更好的成为自己,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一样啊,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在现有基础上查漏补缺追求进步,更好的成为自己,也是在现有基础上查漏补缺追求进步,虽然后者可能更强调挣脱束缚,但更好的自己也可以包括了没有束缚的自己这个部分)
我们是多爱进步啊?!
我从来没在男的文里,有任何意义上体现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成为自己,黄文自不必说,包括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那些情侣们,究竟有谁是进步了的啊?

说起来,昨天娃在家吹笛子,吹得很好,有一点成熟的演奏的感觉了,而不是初学者的小打小闹,我一边表扬她,一边颇为嫉妒又很真诚的和她说,我也要进步!我真的好想进步,啊!

重生文之真假千金

我不看网文,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她看了一篇重生文,就是真假千金暴露之后,假千金回到贫民窟的自己家,不仅看不起自己家以及和三个琴哥哥关系搞得很僵,但是真千金维系了好的关系,后来三个哥哥异常发达。后来假千金重生了,带着前世的知识,她知道三个哥哥会发达,要先真千金一步得到三个亲哥哥的宠爱。里面还有一些保持关系的细节,就是如何用了前世掌握的哥哥们的信息,更好的让哥哥们爱她等等。博主说,她觉得这个很势利啊,而且假千金显然也不是真的爱三个亲哥哥,而是当做攻略在用,所以博主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作者仿佛根本意识不到这个,因为文里面假千金是善良正义的一方

我也觉得很神奇啊!重生文,当然是用重生来弥补今生的遗憾,这个我懂,网文的要点是要爽,这个我也懂,但是,我不懂的是,难道今生的居然仅仅是没有慧眼识别出好大腿,以至于重生了之后要专门去抱大腿,而且是带着前世的知识稳准狠的抱大腿,更高更快更强的挠到大佬的痒痒肉,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爽的啊!?
我倒不是觉得一篇文里的正面角色不能势利,只是作为读者,我们难道看势利小人抱大腿最终发财的故事在生活里看得还不够么?还要在网文里再看一次么?而再看一次又有什么美感什么爽感呢?我真是觉得。。。颇为困惑啊
广大网文作者以及读者,是不是对爽的想象力也太有限了一点啊?

今天我同事说,重男轻女家庭养出来的女孩,都不太像女孩(当然是指刻板印象的那种女孩),比如说你比如XX,我说喂!我怎么不像女孩啦?我今天可是穿着小花衬衫呢我!
但是,我其实理解她说的意思,其实颇有洞见。当然,这里的重男轻女的家庭指的是狭义上的。就,虽然就广义而言,所有的家庭都重男轻女,因为这个社会就是男权社会,但是刻板印象,比如说女生就是要花钱打扮,就是要美美的,就是要会搞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可以娇气,这些不是我说的狭义的重男轻女,狭义的是指,男的天然有好待遇,天然比女的得到更多,是明显的“重”和“轻”,这些家庭的女孩吧,其实是秉着一股真气的,没有办法有很女性的柔软,获得看上去很女性这部分可能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显然又不是男的,不能获得在社会上广大男的的好处,总之,就是很不合算
其实,我早就知道我是一款不合算的人,但,就这样吧。。。

我还是想想周末去上课,去吃吃喝喝吧!

爱你的每个瞬间,像飞驰而过的地铁

这是老狼《虎口脱险》里的一句歌词,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常听的一首歌,早上在地铁里刷手机,看到有人提到这句词,评论里各有不同的理解,很多人理解是,爱你带给我的感觉是如同地铁开过时周围的风,产生的巨大吸力,但我最终挣脱,得以“虎口脱险”,或者说,就是感受到它的流动和消逝,但不走入,最终地铁飞驰而过
而我,从来不是这么想的!我一直以来的理解是,爱你的那些瞬间,那些片段在脑海里划过,已经变得模糊,已经看不真切,如同飞驰的地铁,这列地铁已经走远,虽然不可追,但,5分钟后(上下班高峰3分钟)又可以有下一班呢!你这班我是上不去了,我就坐下一班吧
啊。。。如此具象的我

这两天在读《教宗与墨索里尼》,还挺好看的,不过目前才看到18%,说起来,这个教宗是庇护十一世,选上教宗大概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因为大家投票投到第14轮才符合过半数勉强选出来,这人在当上教宗之前,一直在梵蒂冈图书馆工作,做到馆长,业余主要爱好是一个人爬山和在山区徒步,可能大家都觉得他人畜无害
但是!他当了教宗之后,变得很要感觉,很要威仪,很享受个人的无上权威,他不仅是一个非常冷漠的人,而且被说一不二的权力搞得很爽,最喜欢大家见到自己都战战兢兢的样子
怎么说呢,我觉得权力真的具有巨大的腐蚀力,可能没几个人受得住,而伟大的人物,比如说邓布利多,比如说甘道夫,他们之所以了不起,也并不是能身在其中不为所动,而是知道自己受不住,能选择主动远离这种诱惑,邓布利多绝对不要当魔法部部长,甘道夫不碰魔戒,这种“啊,我得忍住!”,我觉得还挺美的,反而比在其中毫不享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真诚的多,因为后者大概根本不存在吧

左手

周六去上课,老师说这两周练得非常有成效,左手好了很多!啊,我终于又恢复了老师说什么的都立刻能做到的课堂效果。之前上课一直都是老师一说,我就能做到,虽然未必能持久,未必能回家复现,但起码当下里就可以做到。结果上次上课的左手居然调整了一节课,我都没找到手感,颇为恐慌。自己琢磨练习了两周,总算有了巨大的进展,这种感觉真的还蛮爽的,很有成就感
我自己也觉得,左手张弛有度的声音和一直紧绷绷的声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要继续巩固,继续调整细节

前阵子和小女巫聊天,发现我俩是两种人,或者说是一根轴,我们更偏向于轴的两端。这根轴就是关于“追求”,我一直认为,追求,就是只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才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匮乏,我追求钱,显然是我没有钱,当然也有穷孩子发家了,还是过分积攒钱,那是因为心理上的匮乏和不安全,所以归根结底就是缺。她说那可太不一定了,有些人的追求是追求更,往小里说,我追求跑得更快,并不是我觉得我跑得不够快,而是我觉得我可以更快,或者想试试究竟自己能跑多快,往大里说,就是我们人类的奥林匹克精神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然后我就豁然开朗了,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如果说是一根轴,轴的一端是填坑思维,一端是“更好”思维。而我,毫无疑问偏向填坑那一端,一个坑一旦填上了,它就填上了,就结束了。换句话说,一件事一个东西一旦达到我的标准,我就满意了。对于已经填上的坑,经常怎么看怎么满意,我可能会尽情享受填平的地面,也可能会找下一个待填的坑,但绝对不想着把该坑填得更好,坑上再种点花什么的。
所以,这个解释了很多问题,比如说我根本不喜欢体育比赛,因为我没有“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爱好,不要说自己去搞的爱好了,连欣赏的爱好也没有。小时候我就觉得我不要一直读书,因为读书这件事就属于必须无限优化的。。。
但是,虽然我没啥追求,而且很多时候是搞达标制,不行就是不行,但我也不怎么贪心,不太这山望着那山高,也不爱和人比较,我真心觉得我拥有的很多人/事物/经历,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应该也算是有点优点。。。甚至我小时候人生的理想之一,就是可以夏天随便开空调不担心电费,现在实现了,以至于每次开空调的时候都还挺开心。。。
怎么说呢,我又更了解了自己一点点。。。虽然可能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周末在家里继续练巴赫,我觉得大无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练得我非常平静,倒不是觉得有宇宙大道,而是有一种,一步步的走下去,终会到达的平静感。但是练浪漫派的时候就经常练得很抓狂,经常会觉得我什么时候才能突然开窍啊?!
但是我现在偶尔会有拉琴的时候脑子里有另一个声音走在前面一点点的感觉,就是好像脑子里的声音引领着我,只可惜脑子里的声音还不够清楚,还只是一团形状模糊的声音
如果这个声音再精细清晰一点,如果我能听到这个声音的同时还能听到自己实际的琴声,并时刻计算着我自己的声音和理想声音之间的差距,向着这个理想的声音靠近,我说不定就会厉害很多?

一种很被动的思维

在论坛上看到有姑娘说,“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也会侵犯自己的边界,比如在已经很劳累的情况下还要逼迫自己要做更多的工作,这就是在侵犯自己的边界。”又有个人回复说“看到你的文字,我很有共鸣。身体已经很累了也不被(自己)允许暂停下来休个假。导致后面身体累垮。”我真是。。。颇为不解啊
什么叫做自己不允许自己?我觉得这是一种很被动的思维啊。。。如果是我会说“我虽然很累了,但是仍然决定不休息,因为我害怕被人批评/别人失望/搞砸等等”就,怎么说呢,可能是我比较自欺欺人,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两种表达式有差别的。

前一种思路是一种评价自己式的,“我没维护好自己的边界”“我不允许自己休息”,这里面的“我”都是一个被批评的对象,也就是说,不仅生气人家侵犯自己边界,还要生气自己没维护好,哦豁,一下气两次,翻倍生气
后一种思路是有主动性的,是一种意愿,就,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决定这样。决定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包括了所有我对现状的考量,是我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决定。可能我的考量不准确(比如说,其实不一定会被批评,其实也不会搞砸等等),但这是我这次的决定,可能我下回重新考量之后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我总觉得上述那些对自己的“评价”里面隐含了一个更有优越感的自己,那个更有优越感的自己在指指点点
我喜欢“意愿”,不喜欢“权力”,我不休息,是我个人的意愿,我不允许自己休息,嘿,居然还分化出一个更居高临下的自我来了?好奇怪啊。。。
说起来,随着岁数渐长,我真的很讨厌“评价”,你谁啊你,你来评价我?甚至我自己都不评价自己。。。我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尊老爱幼,已经够不错的了
而“评价”从来不能帮助自己进步,对自己好一点,爱护自己,帮助自己,信赖自己,并不是要“允许自己休息”,而是根本不要想着“允不允许”这一茬儿啊

快乐五一假期

放假就是快乐啊,就是快乐啊!!
放假前两天和shu一起看完了《教宗的继承》和《秘密会议》。《教宗的继承》我还挺喜欢的,虽然是方济各宣传片吧,但是拍得可看性很强,大概也知道了一点他们究竟在干嘛,两个意见完全向左的人,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如何相处。我觉得,I am changed,还是挺感人的,就是一个人,其实是真的有可能改变的。当然这种改变得是真的改变,而不是妥协,不是变色龙式的变换的时候
《秘密会议》就不太行,行的只是伏地魔大人,啊,伏大人确实长得美貌啊!!但是这个结尾我不喜欢,完完全全不喜欢,我觉得破坏了前半部分带来的所有有意思的东西,一个人,如何一点一点被架上去,一点一点有一种“我大概也行”的野心,结尾太傻了,完全毁掉了整部电影
看了两部片子之后,三个人去徐家汇天主教堂参观了一圈,shu和杨小恒是第一次进去,怎么说呢,我觉得站在里面,抬头看玫瑰窗里丰富的颜色投进来,整个空间确实还是让人觉得一种神圣的,是一种更高更远的东西

当中就是看书和练琴了,看了半本《罗马元老院与人民》,没太看懂,我觉得可能要翻出《世界小史》再重读一下,但是就看懂的部分的而言,我也觉得大家仿佛从根儿上就不一样,并不是世界人民都一样,然后走到了一个分叉路口,而是,我们和他们就是不一样,从公元前好几百年就不一样

上了一堂课,还是在搞《幻想曲》第一乐章,这次老师讲得非常非常细,具体到包括两个音符怎么连,左手怎么搞右手怎么搞,右手弓尖要顶住还是要渐弱,原地换弓还是力量收回来换弓,开弓是要震动着开出去,还是要慢慢蹭过去,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假期搞了两天,我觉得还是有点进步的,把这些知识迁移到《天鹅》上,《天鹅》似乎也好了一点
还是要追求更细的东西,要有耐心
以及,我发现右手如果把琴弦振动开立刻,拿掉,会有很大很宽的共鸣,但是弓子又不能拿开,因为还有下一个音,所以要延续琴弦的震动但又不能挡住琴弦的震动,就很难。以及音很准的是时候就会有ring的共鸣,甚至也不是准,好的共鸣就是且仅是一个点,尽量多的去找,仔细听自己的声音
一首曲子,从完全不会是0,到自己觉得有点好听了是100,最容易有成就感的就是0-60的阶段,那真是每天都蹭蹭蹭啊,然后到了60-80,就有点难了,但还是觉得很快乐,而80-90这个阶段,我觉得就是非常折磨,搞老半天才好一丢丢,甚至才在两个音上好一丢丢,而真的要练琴,每一句都要注意很多,比如说舒曼开头那一句,174,3217,6升5,要想的记得且注意的内容包括:1开弓的时候把琴弦震开来,同时左手开始揉弦,左手抬指到7,要缓慢且保持力量,要稳定,换把到4,换下来的瞬间弓子要全弓毛贴弦往右拉开,把音往上托起来,到弓尖的时候,用肩膀顶住力量不变换弓到3,换把到217,一路抬指要蹭着起来,轻快,然后换弦到6升5,升5右手要撑住有延展性打开,向上消散
怎么说呢,我觉得“一分钱一分货,三分钱两分货,一毛钱三分货”是各行各业的真理啊

假期最后一天去听了卡普松的全套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很满足!上半场是第一、第四和第二,第一不太好,我觉得贝多芬那时候还没掌握怎么写大提琴曲子的技巧,因为如果用的都是低把位的C弦或者G弦,钢琴比较复杂的话,根本听不见大提琴声音,所以后人不这么写,比如说勃拉姆斯奏鸣曲的第一句,用C弦的低把位,钢琴只有几个和弦,就比较搭配。总之,一上来,几乎听不太出卡普松的声音,就看他在那里忙来忙去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因为实在不怎么出声儿啊
相对来说,第四算还挺好的

下半场是第三和第五,啊,好听!!第三大家演的多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确实很好听,既然有万物生发的春天的花香,又有威风凛凛的英雄气派。而且中场的时候有人来调过钢琴,不知道是曲子好了还是琴也好了点,反正听着两者的比例好了很多
以前没特别听过第五,我发现第五也挺好听,第二乐章的开头,是那种很亮的月亮照在很暗的海上,有人在沙滩上缓缓行走,有一种非常神圣的宗教感,第三乐章密不透风里面有两句很美的地方
我就回来搜了一下,新芭网上是“充满感情的很慢的慢板,D小调,3段体,这是一个充满愁伤的乐章,开始的主题令人感觉像是宗教的圣咏……乐曲不间断的进入末乐章,这是一首雄健的三声部赋格,主题由一段上行音阶开始,分别被大提琴和钢琴含 蓄的奏出。乐章行进到三分之二处时,闪现出一段温柔的乐思,与之前的赋格对比强烈,但它稍纵即逝,很快又被赋格取代。”我觉得和我听感非常一致,觉得自己好高级啊!居然听出来了!!我也听到了那个温柔的闪现!!
然后就想去搜一下,到底是谁写的,没有找到中文来源,换了英文去搜,也没有搜到,经过一些比对,应该来源是“罗宾·戈尔丁(Robin Golding)”在Maurice Gendron / Mstislav Rostropovich 的全套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CD里面作为Liner Notes 写的内容
但其他分析文里面,无论是用“chant”还是用“chorale”去搜,好像内容都很少,所以,到底我也不知道自己听得对不对,是听力有点高级呢还是纯粹瞎想呢。。。摊手

居然这么猛的一晚上之后,返场还返了三首曲子,爱的礼赞、梦后、天鹅,梦后我觉得不错,非常适合他,我觉得他没有那种坚硬的芯子,总体是软的,但是有自己的逻辑和说服力,也是好听好看的,以及他的软又不是马友友那种秀气的软,是另一款。。。总之,我觉得他拉贝多芬需要屏住一股真气(但可能贝多芬这种硬朗男,谁都要屏住一股真气才能搞他吧?)。。。返场这几首,就可以放飞自我怎么拉怎么有的感觉
减去中场休息也整整有两个小时,是一场。。。非常量大管饱的音乐会

啊,虽然后面两天其实感冒了,但,吃了药也不影响休闲娱乐,还是多么快乐的假期啊!

幻想曲以及其他

我觉得最近拉琴没啥进步,而且每天到傍晚开始发烧。。。也不知道是流感还是新冠还是某种神秘病毒,琴练得也很一般,我觉得身体还是很影响精神头的!五一调休,所以本周暂停,下次要下周上课了,还能再练练
到底怎么才能歌唱啊?!才能有歌唱的感觉啊?!!

昨天和娃聊天的时候向她学到了新知识,原来比如说查理三世,那就是历史上第三个叫查理的皇帝,这个查理是名字而已,并不是辈分!比如说第一个皇帝叫查理,他儿子叫爱德华,他孙子又叫查理,那么这个孙子就叫做查理二世。而我,居然原先一直以为,“查理”是个辈分,或者说是个头衔,如果该朝第一个皇帝叫查理,那么就顺势排下去,比如刚刚例子里面,就是爱德华又名查理二世,孙子是查理三世。。。啊。。。。傻乎乎的我
所以法国居然有路易十八,也就是至少有18个叫路易的皇帝。。。妈呀,他们起名字真的好潦草啊,而且反反复复就这么些名字咯?

今天办公室有个同事带了娃来晃了一圈,该小女娃11个月,超级软糯可爱,而且有一种天然的娇娇的感觉,我去翻了杨小恒11个月的照片,完全不是这一款,我自己11个月时候的照片也完全不是这一款,我和杨小恒也不是同一款。。。就怎么说呢,我觉得其实大家的性格或者特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天生的基因就是很强大啊

shu的阳台小花园看着真不错,周末坐在阳台的柠檬树下看书,我觉得自己真是很有风情,超级风雅啊!

小区里一棵橘子树开花了,啊啊啊啊,我不仅认真闻了橘子花的味道,还揉碎了一片橘子叶,以及掐了一小下橘子树枝,最后的结论是!祖玛珑的橙花做得真的很像!!
橙花的前调真的有橘子叶和枝条的很冲的汁液的味道,是辛辣的仿佛绿色的,中后调就是橘子花,非常相似,确实是不错~~~~喜欢!!

嫉妒和厌女

我昨天读本英文小说,这个女主角仿佛是我不太那么喜欢的款,怎么说呢,言情桥段里的桥段我不喜欢的很多,最不喜欢的桥段排名第一的大概就是男生很喜欢女生,而女生完全不知道,这一款的发展款就是,女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也已经喜欢上了对方,这就更讨厌了,妈呀,这都不知道还搞P啊
我本来以为我是见不得女主人见人爱,因为本人非常缺乏该特征,所以嫉妒女主,后来发现不是的。我一点也不想变成这样,以及我读《飘》还挺喜欢斯嘉丽类,因为该女主,不仅深刻的知道她很容易被人喜欢,而且很多时候还利用了这种喜欢,我觉得就。。。好多了!而且艾希礼不喜欢她,就是这世界上还是有她搞不定的男人,也平衡了一点

就,我完完全全不相信一个人会感觉不到另一个人喜欢你,而之所以号称感觉不到,就是既要享受好待遇又不愿意承担拒绝或者接受的后果,非常端着,而且不仅要占实际好处还要占据道德高地,啊,特别讨厌!
当然,如果真感觉不到,那就是这人特别笨,也很不行!
但是,我又在想了,如果男主有该种特征,我会不会也很讨厌,我觉得是的!男的这样也很讨厌!所以,这既不是嫉妒,也不是厌女,就只是平等的讨厌

但是,我还是想说,我算是知道为什么有人搞耽美了,女主要招人(或者说招我)喜欢有点难,有两个男的死心塌地的不行,因为我会嫉妒,但是除了男主之外,没人喜欢完全没魅力肯定也不行
反正,很多言情小说,男的写的,就觉得里面的女主太工具人了,不喜欢,女的写的,就觉得里面的女主太令人嫉妒(如果女主没干啥,又待遇好,就会令我嫉妒!如果女主干了很多活儿,待遇好,会让我觉得这就是她应得的。。。就审美而言,我不喜欢不劳而获款,虽然我希望自己可以不劳而获)了,不喜欢,总之,难弄

说起来,我一直有个地方想不太明白,为什么我隐约觉得如果一个女的,如果出身特别好,于是她能不事生产而探索更多的生活可能性,大部分时候我是单纯羡慕。但是如果她是通过找到非常有经济能力的伴侣,从而能不事生产而探索更多的生活可能性,我就会内心比较复杂

同时,在论坛上有人问,依靠伴侣获得经济支持,违背了女权主义么?我就去回帖了,觉得,这是什么鬼啊,当然不算违背了,更何况女权主义是什么了不起的不能违背的东西么?女权主义是为了让自己爽的东西诶!又不是新枷锁。。。更何况对方也是个成年人,TA之所以肯给你经济支持,肯定觉得这样不亏咯。。。
而且吧,这个楼主在拿伴侣经济支持之前,主要是靠娘家经济支持,娘家现在情况有变不太能给支持了,我就又更不懂了,如果说工作换钱的独立女青年道德因素在于有“交换”,为什么拿爸妈的钱是独立女青年,拿老公的钱就不是啊,这俩有啥区别啊?按说后者还更付出更交换一点,前者就是胎投得好嘛

当然可以说做全职主妇有各种风险,但是,我一直觉得很多在劝人不要做全职主妇的帖子里,有一种隐隐的道德感,是一种隐隐的,觉得不上班,靠伴侣给钱,有点“不太好”,靠爸妈给钱,这种“不太好”就没那么强烈,我认为,这种“不太好”的感受里包含了文化/道德因素,而不是经济/风险的考量。虽然这个“文化/道德因素”是啥我还不太知道,但是鉴于我和发帖子的姑娘都有一种隐隐的困惑,而且没办法在逻辑上说服自己,就真的很迷啊。。。

我一度认为是因为我嫉妒人家嫁得好,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是女的,我嫉妒人家有超厉害的男人爱,但细想我又觉得不是,因为我不想和她换,虽然我肯定想很多个男的对我死心塌地也很想我爸妈给我很多钱,如果说我是嫉妒那种并没有很厉害就有两个男的死心塌地爱着的女主,这我承认,但我并没有想嫁得很优渥从而不上班,所以并不能说我嫉妒她

但!论坛上有个姑娘的回复让我觉得。。。醍醐灌顶!
她认为,我倾向于认为这种道德审判是文化系统性厌女的一部分:不工作、甚至操持家务、当全职妈妈是一种与女性挂钩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拿家里的钱没问题,拿丈夫的钱就不太好,因为后者是一种和“女性”挂钩的生活方式,因此这就是原罪,就是被看不起。
我觉得太TM有道理了,再换句话说,为什么我理智上和逻辑上都觉得靠伴侣毫无问题,但看到人家真的靠了伴侣过得非常优渥又觉得内心略微复杂,为什么我理智上和逻辑上都觉得靠伴侣毫无问题,但自己靠的时候又充满了除经济考量之外的不安全感,这就是因为其实是一种厌女啊!!
厌女就是没啥逻辑的。。。是一种内在的,无法用逻辑和理性解释的东西
当然很多人,不仅理智上和逻辑上都觉得靠伴侣毫无问题,现实里看到人家靠的人过得富足也不内心复杂,自己靠得时候也非常心安理得,那就是这个问题上不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