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补

昨天下午带shu和杨小恒去看了《剧院魅影》,因为上次我自己看了觉得很不错,所以买了黄牛票,带他俩去看,啊,而我即使是第二次看完,看完最大的感受依然是,再看一次我也愿意啊!!只是。。。不太舍得再花钱就是了。。。
shu看完说,早知道买更好的票坐在更前面看,我觉得这个评价就挺高的了,哦吼吼吼,开心

这一次演出,开头引子拍卖会结束,剧院魅影的主题旋律响起来,所有的围布落下,吊灯升起来,哇,感人,我一下子就进入状态,激动得不得了
今天再看,能看到很多细节,小C一如既往好状态,唱作俱佳,很敢爱敢恨的样子,以及我觉得这位年轻的南非桶演得很细腻,桶基本上是控制欲和心碎人儿的结合,有的控制欲强一点,有的心碎感强一点,这个桶总体来说,是心碎感强的桶,我很喜欢!!最后一场戏,小C和子爵乘船离去,桶抱着头纱哭了一会,然后站起来摸了摸那个猴子玩偶的头,仿佛就在说,你看,现在只剩下我俩了。。。是一种无声的叹息
而且!!这个桶在第一场地宫的戏,扔掉披风的动作实在是帅到没边儿啊!一种我想要尖叫的帅。。。

以及,我觉得那个镜子很妙,小C从镜子里看到桶,然后被引向镜子深处,有一种颇为佛洛依德或者精神分析的感觉
其实这个戏思想内容很不健康!所以特别迷人,就真的很上头,很容易沉迷进去,尤其是我这种满脑子色情的人,回来给shu讲解了诸多色情之处,但是带娃去看我觉得好像也还行,真的是五光十色的音乐剧,大家能看出不同的东西嘛,而且毕竟原版巡演难得,等娃大了,说不定人家并不来演出了。。。我问娃,觉得好不好,娃说挺好看,我说哪里印象最深,她说大家划小船儿!

看完戏出来,天气正好,终于开始秋高气爽的感觉,打车去惠食佳吃了很好吃的牛肉,一边吃一边感叹,我觉得这种线下的生活,看戏,吃饭,真的很滋补
但是在家里看片子,叫外卖,就完全没有这种滋补的感觉,被滋补过之后,精神头超好!和他俩一路从静安寺走回家,在凉悠悠的风里快快乐乐的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今天的划小船儿,聊明年可以去看悲惨世界,啊,十全大补
虽然补完,我精神头是超级好,好到回到家又看了一些片段,好到昨天半夜醒过来睡不着,但精神头这么好的情况下,仍然不想上班。。。也不知道这些精神头要来何用

背要直!

昨天去看了音乐剧《伊丽莎白》的音乐会版本,文化广场的剧场我不太喜欢,而且我这次的位子也很差,是二楼贵宾包厢,视线被三楼层层叠叠的包厢底遮挡,非常不完整,加上所谓贵宾包厢每个小空间里有洗手间,臭臭的。。。所以就在时不时的臭臭气中看完了音乐会。。。
虽然是载歌载舞的音乐会,但是和音乐剧还是不太一样,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递进和炫目的舞台效果,所以就更挑人了,要演员本人非常有气场才好看

特地挑的这一场是因为这几天的死神是马三伯,虽然。。。我也没特别喜欢他,但毕竟是德语音乐剧的明星嘛,确实是不一样的!
《最后一支舞》唱得真的荡气回肠啊。。。听完之后,忍不住要叫一声好!虽然他这个死神过于实敦敦的,不太虚,还雄性荷尔蒙爆棚,但我觉得这个演绎也算是有内在逻辑和说服力的,现场气氛真的很好,很爆炸,即使不是特别令我荡漾
但问题在于他和茜茜没啥共振,有一种铁打的死神流水的茜茜的感觉,就是换一个茜茜完全不影响,这不是茜茜幻想出来的,为茜茜定制的那一个死神,不是the one
但这里的茜茜也不够强,好像确实没有足够的法力可以定制一个死神

当然没有什么可以比maya和mate更好!!!那么真诚热烈,在诱惑和抗拒之间反复激荡,说起来剧场一出来,我就又听了几遍05年的官摄录音,据说maya明年要来开音乐会,mate也会来,啊,如果他俩真的来,那一定要去!!!哪怕mate的嗓子已经完全不行,也不重要,要看到他本人,用力握拳!!!

这场音乐会让我觉得整个舞台有点不平衡,没有上次看《剧院魅影》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不过,音乐会追求的可能也更是互动的气氛?明显觉得马三伯最好,茜茜公主次之,一定要说一下的是茜茜公主她老公,就是奥地利皇帝,啊,这个皇帝不行!后来出来翻评论,说他是替补,本来的皇帝身体有点问题,而本来的皇帝是05年官摄版的皇帝啊啊啊啊啊,没看到他,实在太可惜了!

这个皇帝不行的主要原因是,他背不够直,不够挺拔。。。我觉得这个皇帝被皇太后如此耳提面命的教育要有皇帝的样子,是万民的表率,起码。。。应该样子好吧?可能为人软弱是个妈宝,但起码得是一个挺括的妈宝吧?!一旦有点头前倾或者背不够直,就没有贵族气概了
更可怕的是,在“夜船”那一段,年老的皇帝再次见到茜茜,穿着类似军装的长款黑色大衣,半敞开,杵着拐杖,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体现年老,演员更弯了。。。我又是二楼俯视的角度,看着。。。非常像个老小区门口穿着军大衣的保安
看完出来,搞得我不自觉挺了挺背。。。觉得千万不能像那样

落苏

昨天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现场音乐剧,啊!想说的太多了。起这个标题,是因为散场之后,我听到后面的姑娘在聊天,一个说,整场戏全靠maya撑着,那个XX(没听清楚)港伐?!一身紫,蹦蹦跳跳的跑上来,跟只落苏一样。我简直笑出声,落苏就是茄子,一根蹦蹦跳跳的茄子

昨天看的是《麦克白夫人》,徐俊导的某个流产的西区的音乐剧本,英文音乐剧,我主要是冲着maya去看的,主要就是想看角儿
总体来说,角儿是好的,剧很不行

虽然叫做《麦克白夫人》,但完全就是麦克白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改动,看完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麦克白夫人她到底图个啥啊她?

麦克白是有逻辑的,他被预言诱惑,在夫人的怂恿下,杀了国王,然后错一步步步错,成也预言败也预言,人越杀越多,最后几乎就被吓死啦。如果着眼于麦克白,没有问题,夫人就当工具人好了。但如果想要从夫人的角度的出发,“在夫人的怂恿下”,那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夫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如果夫人爱好权势荣华,剧里没有体现,如果夫人是爱麦克白看出他的欲望想要满足他,剧里也没有体现,如果说夫人是被裹挟的,是半推半就之后的已无退路,剧里依然没体现。动机不足之后,后续整个夫人这条线都非常没意思,因为这个人物没有成长没有变化,情感也很单一,刚上场就哐哐哐杀人,没有动摇没有迟疑,当了王后也没有让人觉得她很爱当王后,沉醉于当王后,就连做了噩梦之后都没有觉得悔不当初。。。

我看了repo才知道,剧里有三段闪回,闪回到她和麦克白刚刚有个新家,刚刚生育了儿子,儿子不知所踪。但由于女巫反反复复唱麦克白无子,我还一度以为生育儿子是她疯掉了幻想出来的类,而且很多人也是这么以为的,可见闪回做得很差。我能理解到夫人因为儿子的问题,想要放过麦克德夫有孕的妻子,我觉得演员尽力了,但剧里完全没处理好,就很莫名其妙的一笔。
最后的高潮也很莫名其妙,麦克白和麦克德夫准备决斗,中间升起一个长条形台子,俩人隔空比剑,台子周围一群人,完全就是《哈利波特与密室》里斯内普和洛哈特的场景,看得我差点笑出来。。。
决斗很迷惑,决斗好之后更迷惑,麦克德夫杀了麦克白,夫人说也杀了我吧,麦克德夫没杀,不知道为啥,然后夫人最后高唱“set me free”,依旧不知道为啥,她怎么就不free了?按理说,她应该精神恍惚,老是想从手上洗去看不见的血迹,于是觉得死是free,但由于那个精神恍惚没铺垫好,并没有觉得她被困住,所以free就变困惑了

然后说演员,maya确实是好的,非常有气势,而且有细节。是那种会有碰头彩的好角儿!于是,这部戏唯一的意义就是,我看到了真的maya吧。顺便,很后悔当初没有买到她音乐会的票,叹气。。。麦克白的演员是karl,唱做都还行,但问题是俩人毫无CP感,反而很母子,非常尴尬
麦克德夫是Richard,我觉得很一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白男,麦克德夫夫人是王梓庭,小红书上一片好评,但我觉得也不行,非常学生剧团,完全没有成熟的舞台气派,于是麦克德夫这一对一上场,觉得舞台都坍缩了一块
而轮到麦克白夫妇上场的时候,会觉得整个剧场peng了起来
班柯的演员是赵伟纲,还可以,虽然没有很出彩,但至少没有觉得他一上场他的那部分就塌了一块
邓肯国王的演员是胡芳洲,虽然这个角色很小,但这是全剧里面我印象最深的中国演员,颇有一点气势,而且唱得也很实,不会觉得他英文很虚的样子

接着就要说到音乐了,因为算是小剧场,基本不用望远镜就可以看到演员表情,所以氛围很好,一开场的时候,军队行进,大家齐唱《mother Scotland》,非常好听,让我觉得,哇哇哇,这部戏真的好像很灵的样子!舞台真的很有魅力啊!!结果。。。这就是全场最好听的一首歌了
音乐有的还不错,有的,就很不怎么样,还有的就是那种,你们听好了,我要唱大歌了的感觉,和剧情不融合

题外话,看音乐剧的观众。。。真的。。。都是女的。。。我觉得全场所有的男观众加起来也不到20个吧。。。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这部戏会做成这样就是试图讨好女观众,但是我们女的,也不是不能接受好看的男性叙事的,但不能接受假装的女性叙事,让人觉得不真诚

说回麦克白,看演出之前我去搜了一下这个故事,女巫的预言包括: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我当时心想,莫非他最后是被谁家的狗咬死了?或者被幽灵吓死了?结果,他被麦克德夫杀了,因为麦克德夫是剖腹产的。。。妈呀。。。莎士比亚你对“生下”的理解这么狭隘么?!或者说,果然。。。和预言啊魔法啊相关的事情,要特别着重抠字眼才行。。。

说起来,这个故事还蛮有意思的,女巫的预言,并不是那种天气预报式的,自己呆着就会发生的事情,比如明天会下雨,而是那种需要自己做点什么才能实现的,比如说杀了国王,会成为国王,所以是一个预言/命运与主观能动性相互作用相互交错的故事。就是你得相信它,它才会有所作用。罗琳阿姨的哈利波特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借鉴,毕竟伏地魔大人听到的,未来说不定能搞掉他本人的那位的预言是:1)他将出生在一个曾三次对抗黑魔王的家庭;2)生于第七个月月末;3)黑魔王标记他为劲敌。
说明这个预言的成立也是需要有主观能动性的,需要黑魔王“标记”为劲敌呢!

看完这部戏,我又跑去听《伊丽莎白》了~啊!还是这个好!好太多太多了太多了!
以及,我再次知道了,一部戏,戏是很重要的,戏写得不好就没药救

多么愉快的一天,啊!

周六上午娃去学校搞迎新活动,我在家练琴
中午她回来,随便吃了点东西,她去看书,我开始看最后两集95版的《傲慢与偏见》,啊!!!!太好看了,看到简和宾利俩人终于订婚的时候我几乎鼻子一酸
lizzy就更不用说,眼神之明亮流动,太动人了,然后帅帅的达西也非常令人荡漾,总之看完冒着一身粉红泡泡带娃去上笛子课
上完课出来,三个人一起去一家法国小酒馆吃饭,吃了一大锅青口,喝掉一整杯苹果起泡酒
吃完饭出门,空气是湿的,但因为降温,所以不觉得闷,反而很舒服,有一种起泡酒一样的喜悦的泡泡在心里涌动
散了一会步他俩回家,我去听音乐会

这场是180的票面,在闲鱼上240买下的,听完之后感觉,实在是太值了!!
首先,是小厅,不到400个位置,气场非常聚拢,有室内乐那种亲密的氛围。我坐在二楼,是一楼第三排整对上来的位置,离舞台很近,甚至听得到小提琴敲指板的声音和深吸气的声音
第一首是小提琴大提琴重奏帕萨卡利亚,已经觉得很美,接着是贝多芬的弦乐三重奏D大调小夜曲,下半场是舒曼的降E大调钢琴五重奏。这个五重奏实在太灵了,现场效果极其好,是那种非常紧非常热烈的效果,像是一块织得很紧的布,密不透风。第二也不知道第三乐章,第一小提琴有一句旋律,仿佛是一株草生长出来,嫩绿脆弱但有生命力。说起来,康珠美的第一小提琴,宁峰的第二小提琴,我觉得这么对比来听,音色确实明显不同,居然会这样明显,就还挺有趣的
说起来,这首曲子如果放在录音里听,我未必会觉得非常喜欢,但是在现场实在就觉得很动人,那种台上台下的互动和令人屏息静气的气场,太妙了,还是要看现场,啊!
结束之后,大家掌声雷动,谢了四次也不知道五次幕

走在春天的夜晚,特别快乐,发消息给shu说,他回我说,多么愉快的一天啊!
真的,此言甚是!
想到时间尚早,我想不如走回家吧,每次听完特别喜欢的演出总想在路上走走,然后就这样一路晃晃悠悠,晃了一个多小时,走回家,真的,好开心啊

说起来,在路上走着的时候在QQ音乐里找到康珠美的录音,想晚上听了舒曼,那就接下去边走边听勃拉姆斯吧,听了她的第三小提琴奏鸣曲,录音听起来也确实是有一种紧张的气氛,我能理解这种好,但是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风格。听完第一乐章,我就重新听了一直以来常听的谢林的第三小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还是喜欢的。谢林的琴声里通常毫无炫耀,但会有一种特别的骄傲,是那种指向向内的骄傲,以及我觉得有非常自持的温柔
小女巫去听了马友友的音乐会,她说觉得大提琴是一个。。。成熟的大人。。。是的,我觉得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我正是比较喜欢。。。大人的艺术作品,俏皮灵动的东西虽然也是好的,但没办法敲中我最被感动的点,就,大家喜欢的东西真是好不一样啊,很有意思呢

顺便,周日晚上看了一个美泉宫伊丽莎白30周年音乐会,一开始sisi是一个年轻演员,年轻而美,声音也好,但我觉得非常泛善可陈,死神也不大好,看起来太实了,实敦敦的
半心半意的往下看,唱到“我属于我自己”这首著名曲目的时候,年轻的sisi的唱着唱着,被群演团团围住,然后等团团围住的群演散开之后,sisi换成了maya,天啊!!完全就不一样了,maya接唱的时候,我一身鸡皮疙瘩,立刻就被感染了,效果之震撼,简直令人怀疑这种舞台设置是对青年演员的羞辱。。。这时候的maya距离05版已经过去快20年,毫无疑问是老了不少,但是演员的气场和表现力就是在那里,并不衰减,依然是那么夺目
当然,死神还是不太行,实敦敦的死神配maya也不行。。。只能说,舞台这种东西,它有自身的魔力,不同的人演就是完全不同,如果不是maya和mate,我肯定不会如此着迷《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

我要开始花痴的胡言乱语了
周末重看了一遍05年版的《伊丽莎白》,实在太好看了!远比第一次更上头
第一次看的时候,对maya的伊丽莎白印象很深,那种生命力,她对自我意志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迟疑和疲惫非常动人,最后依然什么也没有,更是令人感叹。
那时候最被《夜船》打动,就是那种历尽千帆之后,我还是不喜欢你,“不喜欢你”这是为数不多的我能做主的东西了,而她在发现丈夫去妓院之后,她说“丈夫的忠诚落幕,是我自由的起点”,哇,振聋发聩

也看过一点Pia的伊丽莎白,不是特别喜欢,我看到豆瓣上有人说
“ 92版Pia:sisi是一个不幸的少女。因为被束缚所以悲伤绝望, 茕茕孑立 ,冷笑着嘲弄这个伤害我的世界,最后终得解脱的笼中小鸟。05版Maya: sisi是个好胜顽强的少女。她是个不需要他人同情的自由战士,务求战胜一切,战胜她的丈夫婆婆以获得自由。可是战胜到最后,她才发现胜利的尽头不是自由,而是虚无。她依然摆脱不了出身和时代,所以在疲倦中走向死亡。 ”
就我看到的零星的Pia的伊丽莎白而言,她会让我觉得很硬,某种程度就有点僵,某种程度也可以说气场很大,但这种气场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种气场,maya肯定也不能说是柔软的,但她是流动的,有一种刚强,也更有弹性

但,重点还是想说死神和伊丽莎白的互动
啊,没有哪对组合比maya和Mate更好了!!!!
死神是伊丽莎白颅内幻想出来的形象,第一次出现是她爬高掉落,昏过去的时候出现的,后来每次在她想要厌世或者想要的时候出现,有一点诱惑,有一点抗拒,也可以说是伊丽莎白本人的另一个分身
同时,因为这人毕竟是死神嘛,还负责了带走伊丽莎白的儿子鲁道夫,以及覆灭了封建王朝(?)
很多版本的死神为了追求这种幻象,演得非常中性,比如说一头长发?雌雄难辨的妆容?
但是mate非常特别,他的形象很实,就是一个少年,甚至是青春活力的少年,但是也很虚,因为非常干净,没有什么人类的特质,也并没有很强的雄性荷尔蒙,但是与此同时,他和伊丽莎白的互动那种对抗性多是那么那么热烈、真诚又色情
某种程度我觉得可以说他的死神特别迷人在于,死神和演员有一点分开,死神是一个容器,他接得住伊丽莎白所有的部分,他懂伊丽莎白,很深的懂,能某种程度还能塑造她引诱她,但本身又是空的,其实也不太像人,或者是我们迷恋所谓的纸片人,而演员本人又显然是人类,而且和maya的关系非常好,是那种崇拜爱慕,很真挚
我以前不太懂maya和mate这种美,现在深深的觉得,我又成长了!

太美了,实在是太美了
搞得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以及死神和鲁道夫也蛮好看

清明假期还看了一个德语音乐剧《莫扎特!》,不是特别喜欢,可能里面的那种有巨大天赋的少年很难让我共鸣吧,因为我没啥天赋,也不是少年,我回忆了一下,我觉得大部分令我非常上头的东西,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很色情。。。是一种深层次的色情
色情这种东西,不是少年情侣甜甜的恋爱或分手(比如《莫扎特!》),而是更深的更强烈的一种东西,是一种生命力和对人心或者人与人关系更深的探究

我要改天再重温一下97版的《吸血鬼之舞》!毕竟,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莎拉比得上97版,那版的莎拉有一种天真但不蠢的气质,和伯爵居然有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匹敌,通常来说,莎拉气场太大就不行,会让人觉得,嘿,俩伯爵么?太弱也不行,会觉得是老鹰吃小鸡,而97版的莎拉就是另一个路线,不走气场路线,而是一种巧劲儿
而伯爵就更不用说了,啊,摄人心魄!

在审美这个层面,总体我比较喜欢女的具有男性特质,男的具有女性特质,当然这个特质并不是说真的某些特质是男的/女的才具有的特质,而是说根据社会刻板印象而言,通常被认为是男的/女的的特质。。。总之,非常变态

舞台啊,就是迷人啊,不想干活想看戏~~~~~

舞台姐妹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姑娘说“以前的嗑点一直是少年时意气相投的亲密战友/伴侣,在岁月中走向截然相反的理念与阵营,继而成为最了解彼此的对家,比如GGAD(邓布利多与格林德沃),比如EC(万磁王与X教授),最近又发现一个新的嗑点:【艺术上亲密无间互相成就,生活里几无往来形同陌路】”,她说某个京剧老生演员和琴师,俩人从戏校就开始搭档,已经搭档几十年,台上非常非常默契,但是台下俩人风格完全不一样,而且互相都看不太上对方。。。就。。。有一种很好磕的感觉呢

我看到笑了老半天,居然很能懂这种好磕,跑去留言,说,话说我觉得这种接住和默契,会忽然想到越剧《舞台姐妹》,她说,“越剧舞台姐妹太好磕了 唱惯了梁祝恩爱生死情 今日里送兄送妹分不清”,然后我就想,不如再去看一下,就去B站看了正当年的钱惠丽、单仰萍组合,啊!从“送兄别妹”一路就看下去了,直到看完全剧,又一次在月红接唱“贤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里”的时候哭出来。。。这一段对我来说真是。。。百试不爽的令我眼眶一湿啊!
我觉得我至少20年没从“送兄别妹”开始看了,现在再看,觉得这出戏编得真不错,明线是邢月红竺春花的结拜姐妹,但以《梁祝》串着整个故事,两者互文太好了,俩人分道扬镳的时候,最后演出一出的是“送兄”,台上演的是“你我无缘到白头”,春花想留住月红又留不下。月红服安眠药的时候,自言自语唱的是“山伯临终”,最后古戏台上重逢,唱的是“楼台会”,啊!!情感上的互文,剧情上的互文,甚至性别上的互文,啊!高级

看到最后,发现这是2000年的舞台实况,我查了一下,那时候钱惠丽和单仰萍36、37岁,真的是正当年,是舞台上最好的时候。然后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一批演员,不论是越剧还是其他剧种,30多岁就很成熟了,但是他们后来的那些演员呢,仿佛就成熟得越晚,越年轻的一批就成熟得越晚,比如现在舞台上也三十六七岁的演员,完全没有他们前辈三十六七岁时候的舞台风采
如果听更老一代的录音,就觉得更明显,觉得那时候的人仿佛20多岁就已经很成熟了,很大人了,但现在的演员我觉得再不断往幼稚化发展
我跑去和shu说,shu说那可不呗,林彪23岁都当军长了好嘛
莫非。。。现在人的寿命长了,所以成熟期后移了很多?shu说可能是上学的时间太长了,就是认识社会的时间太晚了,并不是学习知识才是学习,家长里短人情世故也是学习,后者现在的小朋友接触得太少了,认识世界开始都是一个二手的世界,是学了根本没有感受的东西然后去印证,而不是先有了感受现有了认知再看书本里的总结
而且我觉得,成熟期这种事情,如果没有在某些时间点之前成熟,长成一个大人,可能就再也大人不了了,就好像米饭夹生了

周末看了一个Chess in Concert,当初因为偶然听到Anthem觉得超好听去看的演唱会,就这个故事情节也太迷惑了,人物还是要靠剧情立起来啊,单只有几首好听的歌是不够的!搞得我又去看了一遍吸血鬼的贪欲和心之全蚀

扬起一张坚毅的小脸儿

最近看《重任在肩》看得很陶醉,虽然很英国主旋律影片,但胜在拍的好看,每个人都有好有坏,有软弱的地方,有正气的地方,有自己的一摊子破事
在微博上看到有个人说,这部戏和《传奇办公室》的共同之处是,每季都会安排一个比男主至少高一个头的反派,这个人走近走近再走进,男主只能仰头看着人家,但是面无惧色目光炯炯
啊!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怎么说,特别有动物世界的感觉,大型食肉动物面对小型食肉动物!但确实那种时刻的面无惧色就真的还蛮动人的,可能还是因为我是弱鸡
dot最后杀人的时候,手抖是抖得来,先是各种利诱人家都不肯,最后只好扣了扳机,然后dot就不行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受到了很大动摇
我觉得啊,罗琳阿姨说的对,直接杀人和搞情报间接杀人是完全不同的,手上沾了血灵魂就会分裂
这就是一个错一步步步错的故事,每个人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每个人都想在抽身,都以为能抽身
说起来dot作为黑警,最后手上有5个电话被各个线条的黑帮老大指挥,某个重要线索浮出水面,5个电话一起响,我们社畜看了都要替他擦把汗,太可怕了,被老板/客户催死了啦!!

带娃去剧场了看了一场昆曲折子戏,好久好久没看戏了,是非常熟悉的剧目,很亲切。《偷诗》我是喜欢的,“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算是昆曲里最健康快乐的小情侣了
但剩下两折戏就选的很奇怪,一折《絮阁》之后配一折《水斗》,当然是为了突出这位演员她能文能武,可是!这两折的戏都是一套一模一样的曲子啊,听杨玉环唱一遍《喜迁莺》,紧接着听白素贞唱一遍《喜迁莺》,听杨玉环唱一遍《水仙子》,再听白素贞唱一遍《水仙子》。。。太迷茫了
以及这次,好像是天蟾重新装修之后第一次去,居然乐队不在侧幕而在前面凹进去的乐池里,太奇怪了,传统戏里面乐队是要看着演员的啊,是和演员相互配合的啊,因为我是坐在二楼,于是,我就一直看到鼓手仿佛仰着头在打鼓。。。而且我还在想,一般演出谢幕的时候琴师都要一起出来谢幕的,那这个怎么办?琴师他爬上来么?也不知道谁设计的剧场,非常困惑
娃最喜欢水斗,大家打来打去,热闹!

性感

上周看了篇同人,里面提到《剧院魅影》里面“all I ask of you”,我在QQ音乐上听了一下,好听诶!!
就准备周末在家看《剧院魅影》的25周年纪念版
有一个小小的期待的感觉真的好好,怀着非常期待的心情,周末不仅看完了这部舞台剧,还看了一些初代魅影的视频,以及看了一部BBC的纪录片,很上头啊!真的是好听好看!
上半场里面地宫/地下湖那一段,真的非常。。。性感或者说色情
也不能说是性暗示吧,基本就是明示了,sing !sing !sing for me
妈呀!!

以及在纪录片里面也提到就是这一段就是很欲啊
25周年纪念版的魅影虽然有点浩然正气,但是也还是有一种压倒性的性感的,而初代魅影那种如父如友的诱惑就更诱惑,非常迷人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部戏有这么多这么多女观众为之迷醉,就是因为这部戏里面充满了。。。性张力
顺便,25周年版的墓地一场,这姑娘演得和唱得都真是超级感人啊!

性张力是一个我没有很想好到底是什么的东西,完全不等同于明星脸长得好看,当然一个人/演员有没有性张力可能和每个人不同的性上的偏好有关系,但可能有性张力的人们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除了一种生命力之外,可能性张力是一种来自于对他人的兴趣和探究带来的侵略性,而且要让人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顺便,我觉得稍许有点压抑以及自我控制力强的人就比较有想象空间,一览无遗的阳光少年就差一点,经常暴怒的人就是零,所以SS就比小天狼星更有张力耶,但完全没有压抑自己的话,就是天然风轻云淡的话,就又不太行,得是湖面上的冰山,是溢出的一角。。。就很微妙的东西

我觉得舞台上的性感是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能比的,那种色情,啊,真的很色情啊,张力十足的色情啊!就好像说昆曲里面,一不过男女主扶住女主角肩膀,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尽的温柔缱绻
以及,我第一次感受到舞台上的性感,竟然是。。。唱着“大雪飘,扑人面”的林冲。。。太羞耻了

总之,就过了非常快乐的两天,这种整块的很上头的很性感的文艺生活所带来的欢欣,绝对不是躺在床上零零星星刷微博能比拟的,不得不说,文艺生活到底还是使人快乐啊!

费尔岛/北欧风毛衣以及其他

我一直很喜欢胸口附近有一圈提花图案的毛衣,就是淘宝铺天盖地的费尔岛/北欧风毛衣,20年前我就有一件,前两天又买了一件,想到周末可以穿就很高兴!
以及,我还喜欢牛角扣大衣,只是现在年纪渐长,穿起来总也觉得不大合适,怎么说呢,这么多年,喜欢来喜欢去还是喜欢那些东西,没长进啊没长进!

前两天晚上在看昆曲,最最喜欢的也还是《玉簪记》的四折、《望乡》以及《书馆》,《惊变》虽然不错,但我讨厌劝酒的环节,《迎像哭像》当然很好,但是听起来太伤了,不能多听。也还有很多折子虽然是好的,但是不能算是最最喜欢。
又去听了《偷诗》的后半段和《秋江》,《偷诗》大部分都还可以,小儿女情态嘛,虽然有的演员也太拿捏作态不够大方,但基本上怎么都还挺可爱的,但是《秋江》我还是喜欢温宇航和邢金沙的版本诶!
当年一度还挺喜欢王振义和魏春荣早年间的版本,但是昨天看了一个2021年的,很不行啊,顺便,他们这两年的《长生殿》也很不行

温金的版本,其实不是太有少年离别的感觉,但是非常感人,俩人互相对看的时候,啊!深情款款到我心里为之一荡。。。俩人互相之间给得出,接得住,而且温宇航唱腔比现在很多小生要硬朗浓烈得多,也十分戳我,因为我这种别扭的小观众就喜欢硬朗里的片刻柔软
《望乡》也好,清唱版本和98年的版本都很不错,看到底下有评论说李陵两次劝苏武“把离愁且放宽”,不仅仅是说给苏武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他自己其实既回不去也放不宽,说得很对诶
再次感叹,温宇航真是有一把好嗓子啊!太希望他可以再来演出了,即使他只在北京演,我也会坐高铁去看的!

这两天发现皮亚季戈尔斯基的德沃夏克特别好听,尤其是后两个乐章,进而发现同一个曲子,大家的速度能差很远!以德沃夏克为例,在录音(视频太难算时间了)里,三个乐章的时长分别是:
皮亚季戈尔斯基:14:29,10:37,11:24
罗斯特罗波维奇(柏林爱乐):15:42,12:41,13:04
罗斯特罗波维奇(捷克乐团):14:58,11:16,13:03
马友友:16:13,12:49,13:18
杜普蕾:15:27,13:20,13:41
就,最快的版本比最慢的版本能快出20%不止呢,我觉得尺寸这种东西是非常神奇的,因为每个乐章内部的速度大致是一致不变的,那么就意味着如果在一个乐章里,有的地方采用了似乎还蛮舒服的速度,另外的地方可能就会太快或者太慢,要兼顾整体又要顾及到乐章里特别出彩的部分要格外抓人可能也没那么容易?我可能速度的选择是一个还蛮重要的事情?
顺便,之前我一直喜欢杜普蕾德沃夏克的第一乐章,后面就觉得没那么好,说不定就是因为整体速度太慢了?

我开始以为快的版本比较容易带劲,细细比较之下好像又不是,比如听了阿格里奇和克雷默的克鲁采里面阿格里奇的琴弹得颇为火爆,可是阿格里奇和雷诺德卡普松的2022年版本,我就觉得琴非常软,但这俩的时长是一样的,所以。。。并不是快就一定带劲的。。。带劲也是一个玄妙的事情
以及!克鲁采我觉得最好听的版本还是帕尔曼和阿什肯纳齐的版本,非常带劲!听得人很昂扬,而且不是那种被push的昂扬,是被带动的昂扬,喜欢!

最近还很谜三重奏,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就觉得很好听,特别喜欢的是Vladimir Ashkenazy / Itzhak Perlman / Lynn Harrell / Ludwig的版本,真是神采飞扬,有的地方真是有一种飞珠溅玉的感觉
我查下来,这个版本和我喜欢的克鲁采都是80年左右录制的,那时候,三个人都是40岁前后,我个人是觉得这个岁数是大部分艺术家最好的时候,可以算是舞台上的风华正茂
一般来说,至少从我看戏的浅薄经验来看,我觉得艺术家基本30-60都算是好时候,起码30-50岁都能算是非常。。。黄金的时光了!
我喜欢这种明显音色不融合的乐器里之间的配合,喜欢他们互相承托得严丝合缝,彼此是配合得合,不是融合的合。所以说什么呢,所以说再次感叹一下,喜欢的东西,可能喜欢来喜欢去都有同样的内核,吧?

小鸟啾啾啾

4月1日凌晨开始浦西封闭,在阳台看下去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一辆车都没有,有一种非常诡异的感觉,好像外星人把所有的人都吸走了,只留下一座阳光明媚的空城
家里边上的轻轨也停了,地铁/轻轨可是自从开始运营就二十多年没有停过一天的存在啊,非常非常安静,每天就听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以及小鸟各种变着花样的啾啾啾

依然没办法上课,上周和老师商量了在线上课,结果本周他们宿舍楼出现确诊,以至于只能在宿舍不能去琴房,在线上课也不存在了,叹口气
马上就一个月没有上课了,但那又能怎么办呢是吧

读完了《毒枪手》,还算好看,但也没有特别惊艳,看到英格对俄罗斯最大的印象就是厕所脏的一塌糊涂,简直太可怕了,果然是我们妇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我们妇女同志最怕的就是洗手间脏兮兮了,我一直和shu说,如果能在家隔离我就不怕新冠了,我主要是怕隔离啊,万一去方舱,洗手间脏兮兮,我估计最后就憋S在方舱了。。。
另外一个心得体会就是,CIA手艺不行,以及叛逃的间谍都没什么好待遇,或者说获得好待遇太难了,《间谍与叛徒》里面,奥列格之所以待遇好,可能是因为这是英国人自己发展的间谍吧,两情相悦,这么说起来老邓对ss算是不错了,从始至终都这么信任他,性命相托且不去说,托付霍格沃兹真的已经是信任的巅峰了大概

又跑去看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温宇航的《望乡》还是怎么听都觉得好,说起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看到他的现场
这两天看了一点周传瑛的视频,还是要感叹,怎么这么美啊?!那个弓架节奏,身上那个干净,而且随随便便一抖水袖就人物啊,潘必正的水袖、吕布的水袖、蔡伯喈的水袖、吕蒙正的水袖统统不一样
看到这样的表演的时候就觉得我们的艺术真的和世界最顶尖的艺术相比也是毫不逊色,但。。。看到那些国风咯戏腔咯新编戏咯,就觉得。。。十分丢人!

最近在读一篇不认识的单词有点多的同人,但还挺好看的,希望可以读完之后词汇量会不会又再涨一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