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dolf Nureyev传记笔记之一

这本传记非常非常好看,虽然我完全谈不上是Rudolf Nureyev的粉丝,但是从一本以他为主题的小说开始,陆陆续续看了他一部舞剧,一部纪录片,一部电影,然后来到这本传记,很多人说读起来感觉这位传记作者不太喜欢传主,但我看下来觉得还好,毕竟Rudolf Nureyev肯定算不上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作者真不喜欢传主的话,应该也不会作传记了
说起来,传记里写出来的这个人,这个为舞蹈而生的,非常有生命力非常自恋非常有能量的人,我觉得写的颇为有说服力,而且很多地方的描写很令人动容

比如说他第一次看芭蕾舞演出,他七岁的时候妈妈买了张票,想把四个娃都混进去看演出,乱哄哄的现场,但Even before the overture began, Rudolf was mesmerized; the wonder of the theatre’s crystal chandeliers, stuccoed interior, classical murals and velvet curtains patterned with coloured dancing lights transported him at once from the grey world he knew. ‘And then the gods came dancing.我非常能理解这种舞台的魅力,舞台的魅力甚至在开演之前,在剧院的氛围和灰色的生活对照之间,在丝绒幕布的魔力之上,甚至我也记得我第一次看戏,天蟾舞台的绿色丝绒幕布,真的也是让我久久不能忘
然后这娃就彻底迷住了,The drama seemed to speak directly to the seven-year-old, who felt utterly possessed and somehow ‘called’. ‘I knew. That’s it, that’s my life, that will be my function. I wanted to be everything onstage.’
啊!好想体会一下 ‘called’的感觉啊!以及,学了个function的新用法
这个娃娃对待舞蹈这件事的郑重,以及随时而来的对于自己身体的爱惜,他不搞一切有可能伤害到自己身体影响到跳舞的活动,也真的很严肃了!他对于舞蹈确实相当郑重啊

我目前读完苏联部分,他叛逃到巴黎刚刚开始,作者用了相当部分写他在苏联的生活,这一部分,我们天朝读者非常容易理解,比如说少年宫,比如说共青团,比如说买啥都要排队,比如说他师母经常对他老师不能和领导搞好关系以至于不能分到合意的房子而不满,比如说他想要出国演出,但即使到了机场,不到最后一刻飞机起飞都不能放心,因为随时有可能因为领导的想法而被叫回去
他虽然有很孩童的一面,情绪化,自私,有巨大的热情和对西方世界西方的舞蹈技术强烈好奇,竭尽所能的学东西吸收能吸收的全部养料,喜欢漂亮的舞台服装,有如同小兽一样的活力和野性,但是他毕竟是个在苏联长大的成年人,又不傻,苏联的生存之道也是深入骨髓
比如说对初恋的男朋友的事情守口如瓶,比如说第一次在法国演出,尽管不顾禁令和法国芭蕾舞者打得火热,极热烈的学习西方的一切,同时非常爱展示自己,但其实绝口不提自己的私事和自己真实的感觉,比如说敏感的知道在法国他和这些人出去的时候身后跟着KGB,即使这帮朋友毫无察觉,比如说在巴黎机场,领导通知他说赫鲁晓夫要他回去演出,他不能和其他团员去伦敦演出了,他立刻知道事情不好,如果还想要站在聚光灯下继续继续跳舞,他就必须立刻做出决断是否跑路以及如何跑路,即使知道所有爱的人会因此遭受巨大的伤害,即使走了之后再也无法回头,即使前途晦暗不明且风险巨大,但是这是唯一的让自己存在继续跳舞的可能性的路

说起来,在苏联这样的环境里出生并长到青年取得了一些成绩甚至很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决心要离开这样环境的艺术家,我其实会觉得这些人的艺术是一种我可以很容易理解的艺术,这些人是一种我可以理解并且会有兴趣的人
某种程度就是孤独,在苏联并不能完全融合,是孤独的,而即使叛逃之后即使风生水起,我总觉得也还是会孤独
在刚刚叛逃的时候,他向朋友吐露过,I will never return to my country, but I truly believe that I will never be happy in yours.

我对一个孤独的总有一块地方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有成就人士(毕竟没成就人士也没人给TA写传记啊)较为有兴趣
相反,在这样的环境里,如鱼得水的成功人士/人生赢家,那我确实就不太行。。。其实总体来说,任何一个环境里都特别鱼如得水的人士,我都兴趣不大
或者说,对于一个不划算的人较为有兴趣,一个人,凡事都能拿到顶配,凡事都很划算,凡事都能在最合适的投奔最合算的人抱最合算的大腿,运用好每一阵风,能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这些人,只能说,我不喜欢他们
此外,这些已经颇有成绩的艺术家,如果在苏联,因为苏联很重视文化艺术要胜过西方,所以他们能过的比绝大多数人苏联人好得多,是一种比较级意义上的好,而叛逃,是一种绝对值意义上的好,我喜欢人对后者的追求,而不喜欢人对前者的沉迷

这本传记很好看,还在于不仅史料翔实,而且写得很美,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他在去法国演出之前,和好朋友在路上走啊走啊走,“It was early May, and the White Nights were just beginning, their pearly light making the familiar landmarks of the city recede like a stage set behind a screen. ”我觉得特别有画面感

书里让人觉得有意思的人物很多,上文说到的他老师普希金(在《白乌鸦》里就是伏地魔大人扮演的!),普希金感觉是个特别好脾气特别爱学生照顾学生,也特别懂芭蕾舞的老头,或者说中年人,他老婆是个芭蕾舞演员,年轻的时候很美,夫妻关系还不错,虽然同时她也嫌弃老公在分房子上没啥用
在照顾Rudolf Nureyev的时候,师母喜欢他,俩人上过床,或者说一直上床,某种程度我觉得Rudolf Nureyev的性启蒙就是她,师母对Rudolf Nureyev非常非常好,除了生活上的好之外,还有精神上艺术上人脉上的引领

与此同时,Rudolf Nureyev多半是普希金最喜欢的学生,普希金也是Rudolf Nureyev叛逃之后最担心最在意的人,没有人知道普希金究竟知不知道他老婆和Rudolf Nureyev的关系。。。不知道他俩的夫妻关系到底是什么样,普希金对老婆究竟是什么感觉?
从师母的角度来说,她作为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的女的,长期被如此多美丽的充满荷尔蒙的男学生环绕,而且Rudolf Nureyev得吸引力又如此巨大
而Rudolf Nureyev有过女朋友,是古巴来学习的女生,但该女生完全不觉得普希金的老婆是个威胁,因为在这么年轻的,不满20岁的她看来,这样的女性,就是老太太啊!又有谁会觉得老太太是个威胁呢?
那么“老太太”本人,她的生活感受和我们一般人应该确实不太一样,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师母对Rudolf Nureyev的关系非常密切的女性朋友,其实是有敌意的,虽然这些女生都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是莫名的敌意,其中一个女生,就是上面和他在去巴黎前散步的女生,他坚持让她那天去机场送他,她虽然觉得这不刚见过嘛,但还是去了,在机场,碰到这位师母,她一反常态邀请她去喝一杯,然后作者写到“It wa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bond that mutual dependence would soon deepen into real friendship.”
所以,随着Rudolf Nureyev叛逃,她曾经充满敌意的这些年轻的女性朋友,变成了某种意义上并肩的人,因为她们有共同的想念,就,也很有意思啊!

让我继续慢慢读下去!他应该很快会见到芳婷了,那一段也是我很有兴趣的一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